-
1 # 旺仔93986
-
2 # 豐盛人生168
古時的“四季”也叫“四時”,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來又按夏曆把12個月分為: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分別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分別為孟夏、仲夏、季夏;七月、八月、九月為“秋”,分別為孟秋、仲秋、季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冬”,分別為孟冬、仲冬、季冬。孟春等名稱,古人常作相應月份的代稱。《楚辭·九章·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古代又有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的說法。
東方曰星,其時曰春 南方曰日,其時曰夏 西方曰辰,其時曰秋 北方曰月,其時曰冬
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時,所以後來稱春秋就意味著一年。 《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後來曆法日趨詳密,由春秋再分出冬夏,所以有些古書排列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
3 # 百味寫春秋
一、古代四季劃分法
中國古代主要是以“天文因素”為依據進行四季劃分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
這就是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90度作為一個季節,時間上正好是三個月。也就是將太陽公轉軌道分成4個等份,分別定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這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剛好一一對應。其中“立春”視為春天的開始,“立夏”則視為春天的結束及夏天的開始。
中國古代以陰曆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
二、現代四季劃分法現在的四季劃分方法有兩種。
一是“氣候劃分法”:
以公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的代表月份。
這種劃分方法既考慮到了天文因素,也考慮到了氣候因素,並且四季等長,便於相互比較,因此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及氣象領域被廣泛使用,用來進行資料整理和數字統計。
二是“氣象意義上的劃分法”
上一種劃分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各地的實際狀況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按照上邊的劃分方法,3月份己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已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的時節;但東北的黑龍江卻仍然處在寒風凜冽、冰天雪地之中呢。而處於最南端的海南島的人們,這時則已身著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因此,中國氣象部門又採用了以“氣溫值”為標準的“氣象劃分法”,具體方法由專業部門掌握操作。
解答至此。
回覆列表
古人:南極北極與赤道的垂直平分地理子午線,太陽太陰、日月星辰的復始,東西為經,南北為緯,大月小月年輪的過度不同,平月閏月等,四季為春夏秋冬。
一日為一天24小時,一月為三十天,一年為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