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eb57529317

    第一,趙王問了廉頗問了樂乘,他們都說救不了。趙王還不死心,接著問,問到趙奢這裡,趙奢說您老擎好吧,我去去就回。閼與的圍我馬上就結開,那麼邯鄲就安全了。所以第一他牛逼在flag立下了,老將宿將不能做的,我趙奢沒問題!

    第二,這仗真不好打哇,秦軍是誰?秦軍都是嗷嗷叫的,殺一個人換一級爵位,家裡都盼著兒子殺敵然後回家放鞭炮娶妻呢。這仗了怎麼打?閼與易守難攻屬於戰略要點。趙奢呢,帶著兵出城30裡,紮寨了。這個紮寨的地方有講究。離武安20多里,顯得和邯鄲成犄角狀,好想要放棄外圍,等著你來強攻邯鄲,我再和你玩命。這招把老秦人迷惑了。那行吧,咱老秦人實在,不和你玩虛的。直接派先鋒幹你武安,先拿點軍功,兄弟們好交代,順便把沿路據點拔出。接著秦軍拿了武安再準備挺進邯鄲。至此趙奢的局已經布好,行不行就拿靠大家幹了。後面就是邯鄲,大夥和我抄傢伙上。趙奢成功激起了士氣。

    第三,秦軍一路軍去幹武安了,一路軍逼近邯鄲。老秦人一路走來,得誰滅誰,你趙奢小小糧官算雞毛,喊你們廉頗出來受死!趙奢可不管武安也不管秦軍,直接去幹閼與!老秦人說:這孫子不對啊,我們都打到家門口了,這孫子不按套路來,把我們後路抄了。前面說了閼與地形好,秦軍再回頭和趙奢決戰在閼與已經來不及調整心態和隊形了。2夥人那就掄起來幹吧,最終秦軍太深入趙國,又失去了地形優勢,再加上後路補給更不上。第一次在正面戰場輸給了趙國。

    所以趙奢擺平國內,統一軍隊思想,佈置好整個戰略方向。這三點缺一不可。這仗夠他吹一輩子了。

  • 2 # 尚宮女史

    趙奢的成名作是閼與之戰,這一戰廉頗和樂乘都沒有把握打,但趙奢卻讓秦國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趙奢為將,比其他將領更有國家戰略眼光,當然他是個很低調穩重的人,並沒有炫耀自己的戰績,而且他不看好兒子趙括的紙上談兵。趙奢原本是趙國的一個徵收田租的小吏,在收租稅的時候,遇到平原君家不肯繳稅(這本是個常態),趙奢依法處置了平原君家的九個管事之人,趙勝震怒,欲殺死趙奢,趙奢就說了自己的理由,大意就是國有國法,只有嚴格執行,國家才能強盛,國家強盛了,作為貴族的趙勝更讓人信服,於是趙勝愉快的原諒了趙奢,並把趙奢推薦給了趙惠文王,趙奢開始掌管全國的賦稅。

    閼與之戰

    公元前269年,秦國攻打南韓,包圍南韓重要關隘閼與。南韓自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保住閼與,便求救於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想救,就找來廉頗,問能不能救援閼與,廉頗認為道路太遠,又極其險窄,很難救援成功,趙惠文王又找來樂乘問,樂乘持和廉頗一樣的觀點。但趙惠文王不死心,又去問趙奢,趙奢認為廉頗和樂乘說的都對,但這就好比兩隻老鼠在一個穴中爭鬥,勇敢的勝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原文是這麼說的:

    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關於兩隻老鼠的言論不過是趙奢給趙惠文王的定心丸,他已經知道趙惠文王要救閼與的決心,也知道閼與的重要性。所以急君之所急,願意出戰。於是趙奢就領兵去救了。當時,秦國攻打閼與的將領是胡陽,胡陽曾跟隨白起作戰,熟知白起的套路,也是個難纏的角色。胡陽料到趙國會出兵,於是分一部分兵攻打武安,這樣正好形成掎角之勢,牽制趙軍。

    趙奢知道胡陽的策略後,出了邯鄲三十里就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下令“有以軍事諫者死。”面對秦軍的擊鼓吶喊聲,果然趙軍裡面有人待不住了,進言去救武安,趙奢下令處死了他。趙奢堅持堅壁二十八天,之後又增加營壘。

    胡陽派間諜來打探情況,趙奢好吃好喝的伺候,間諜回去報告胡陽,胡陽由此判斷趙軍無法救援閼與,而趙奢卻下令軍隊快速前行,兩天一夜到達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重新安營紮寨,秦軍探知訊息,火速回來。

    趙奢軍中有個叫許歷的提出秦軍強勢趕來,趙軍必須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之後他提出誰先佔據北山,誰就會取得勝利。趙奢深以為然,立即派一萬人迅速佔據北山。等秦軍趕到已經處於被動。趙奢居高臨下對秦作戰,再加上閼與守城之軍出城配合,秦軍大敗。胡陽被殺,秦軍死傷過半。之後趙奢被封為馬服君,許歷成為國尉。趙奢治軍嚴厲,不徇私情,但卻對他的兒子有深深的憂慮,原來趙括從小聰明好學,但過於自負,書本吃的死透,卻沒有實踐。而真正的戰場是瞬息萬變的,倘若趙括帶兵,必敗。

    果然,八年後的長平之戰之時,趙奢已經去世,趙孝成王換下頻頻失利又堅壁不出的廉頗,讓毫無經驗的趙括領軍抗秦,大敗,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但四姑娘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長平之戰的文章,長平之戰的失敗其實趙括不該負主要責任。

  • 3 # 楊朱學派

    秦國八萬大軍進攻趙國閼與。趙惠文王問了廉頗能否戰勝秦軍。廉頗稱,閼與地形狹窄,不利於大軍展開。他只有五成把握,沒有勝算。

    趙王又問樂乘,樂乘的觀點與廉頗一樣。

    若依廉頗、樂乘的觀點。趙國就要把閼與拱手送給秦軍。

    趙王不甘心,又問趙奢。趙奢稱,閼與地形狹窄,與趙軍不利,與秦軍同樣不利。在狹窄地形作戰,就好比兩隻老鼠在小通道里打架,雙方都無法迂迴,任何戰術計謀都用不上。只有硬碰硬。哪支軍隊戰鬥力更勇敢,戰鬥力更強。哪支軍隊就能獲勝。

    最後趙王任命趙奢為主將,救援閼與。在閼與之戰中,趙奢全殲秦軍,斬首八萬。而趙軍傷亡不大。(這說明趙軍的戰鬥力遠高於秦軍)

    秦國為報仇閼與之戰失利之仇,不久後大舉進攻趙國幾地,廉頗帥軍救援,再次大破秦軍。

    趙奢消滅的八萬大軍,不是戰力平平的燕軍,而是天下無敵的勁旅秦國銳士。更不是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消滅了幾百人敵軍,而是殲敵八萬。

    就連廉頗都沒有勝算。建議放棄閼與,趙奢領兵,完勝秦軍。雖然只有一仗,卻是三十六計都無法用上的硬仗。當然能讓趙奢吹一輩子的。

  • 4 # 作家張三好

    當時的趙國在長平之戰前,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是有很強的戰鬥力,多次襲擊秦國部隊,讓秦王困擾之極,這也是為以後長平之戰埋下伏筆。其次趙國李牧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屢戰屢勝,使趙國軍民都對自己有很強的信心,這就是為什麼秦楚都想出擊趙國卻遲遲不動的原因。廉頗和李牧都是四大名將之一,威名遠播經驗豐富。樂乘司馬尚都曾有過震驚諸侯的戰績,統兵打仗多次,加上趙奢一戰退秦,使趙國的威名在諸侯之間傳頌,當時可以說趙國是東方六國裡戰力極強威名最顯的國家了。然而趙國內部文武集團不團結、趙國地理位置不優越等因素導致趙國無法確定其霸主地位。當時最強的國家即為秦、齊。齊國地理位置優越,魚鹽之鄉,地廣人多,也做過諸侯霸主,因為被廉頗率領的軍隊擊敗過而與趙國有嫌隙,這也是使趙國不敢出動攻伐秦國主要因素之一。但趙國當時多次襲擾秦國,是秦國眼中釘,但礙於如果攻擊趙國,那麼與他有舊仇的韓魏和側面的齊楚隔岸觀火,也沒有發動兵力攻伐趙國,雙方在長平之前並未發動大型戰役。

    其次是在長平之戰後,白棋起輕鬆擊敗趙括(趙奢已死,廉頗被郭開陷害),秦王並沒有讓白起乘勝追擊,導致趙國在收到諸侯國幫助下元氣恢復,且軍民對秦有切骨之仇,秦王在命白起攻打趙國是白起拒絕了,原因是因為白起認為已經失去了最佳戰機,趙國現在元氣恢復不好長途作戰且趙國現在並且原先爭霸的實力了,但白起一像與秦名相范雎有仇,又被秦王猜忌,導致白起之死。

  • 5 #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有意思。

    趙奢一戰成名,不僅僅是炫耀一輩子,更是光耀史冊。在此之前,史書只有記載一次趙奢指揮的戰役,是公元前280年伐齊之戰,是役趙奢率部奪取麥丘。那麼為什麼閼與之戰那麼重要呢?因為這是秦趙之間一次大規模的交鋒。秦軍參戰人數是多少,史料沒有寫;但是趙國參戰人數是可以查到的。在《戰國策》中有一段趙奢與田單的對話,明確趙軍參戰人數是在10萬-20萬之間。那麼可想秦軍之人數,恐怕也有10萬左右,這個戰役規模是很大的。

    下面我來略說一下閼與之役的全過程。

    1、閼與戰役之緣起

    根據《戰國策》中的記載,閼與之役的直接原因,是秦、趙兩國之間一次土地交換風波所引發的。

    秦國在公元前282年及281年間,曾兩度進攻趙國,佔領了藺、離石、祁三城。後來兩國在澠池之會上達成和解,進入一段和平期。這時趙國就提出來,用焦、黎、牛孤三城來交換被佔領的藺、離石、祁三城。秦昭王一看,三城換三城,公平交易,便答應了。趙國接收了三城後,卻遲遲不把另三城移交給秦國。

    就在這個時候,華陽戰役爆發,秦、趙的和平協議實際上已經失效,兩國軍事衝突再起,趙惠文王更加不想把三城交出去了。秦昭王很生氣,這筆交易沒做成,白虧了三城。他便派公子繒到趙國,要求趙王履行交換協議,把焦、黎、牛孤三城交割給秦方。趙惠文王卻耍起無賴,拒不交割。公子繒傻了眼,空手回去交差。

    秦昭王勃然大怒,決意發動戰爭,指揮攻趙秦軍將領是中更胡陽。胡陽是秦國的一名客卿,他本是衛華人,在華陽之戰中,曾經作為白起的副手參與指揮,戰後被授於中更軍爵,在秦二十等爵中列第十三級,被視為秦國軍界的後起之秀。

    公元前270年,即秦昭王三十七年、趙惠文王二十九年,胡陽借道南韓上黨,進圍趙國的險要之地閼與城,閼與之役拉開序幕。

    2、趙奢臨危受命

    秦軍包圍閼與後,趙惠文王緊急召見文武大臣,商討對策。趙王詢問救援閼與事宜,廉頗、樂乘等將領均表示:閼與距邯鄲遙遠,而且道路險阻,難以救援。但是趙奢表示不同意,他說:“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將勇者勝。”狹路相逢勇者勝,關鍵是看誰更勇敢。於是趙惠文王任命趙奢為援軍總司令,率部救援閼與城。

    然而大軍剛離開邯鄲城三十里,就停下來不走了。趙奢還發布了一條嚴厲的命令:“有敢進諫者,斬。”

    為阻擊趙國援軍,秦軍統帥胡陽分兵駐紮在武安以西。武安距閼與約二百里,跟邯鄲城約七十里。胡陽駐軍於此,也有伺機窺視邯鄲之意。武安是邯鄲西部門戶,胡陽故意命令秦軍搖旗吶喊,敲鑼打鼓,演習操練,擺出進攻的架式。

    當一名軍侯進言救援武安城,趙奢以違反軍令為由,將其斬首。趙奢不僅不走,還開始增築堡壘,這更讓人看不懂了。秦軍總司令胡陽確實也深感納悶,他感到有必要派一名間諜去刺探個究竟。趙奢對來者的目的心知肚明,可是偏偏裝聾作啞,還請他吃飯,上的都是好酒好菜,吃飽喝足後才送他離去。

    間諜回去向胡陽報告說,趙奢膽小怕事,無勇也無謀,就是個混飯吃的官僚罷了。胡陽果然中計,遂把主力悉數調回閼與,全力攻城。

    這時距離趙奢出兵已經過去二十八天了,秦軍顯然已放鬆警惕。趙奢下令全軍打點行裝,捲起甲衣武器,快速向閼與挺進。經過兩天一夜的急行軍,抵達距離閼與五十里遠的地方,安營紮寨。

    3、兩軍相遇勇者勝

    秦軍總司令胡陽聞訊大驚,想趁趙軍奢立足未穩之時發動攻擊。秦軍來勢洶洶,當時趙軍有一名軍士,名叫許歷,他求見趙奢,要發表意見。趙奢之前頒佈禁止進言的軍令,是要用來迷惑秦軍,現在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需要假戲真做。

    許歷提出兩點意見:其一,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其二,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

    趙奢採納其建議,馬上派一萬人馬迅速佔據北山,嚴陣以待。果然如許歷所料,北山的爭奪成為戰役成敗的關鍵。秦軍抵達後,發現北山已被趙軍佔領,只得發兵進攻。趙軍已佔據有利地形,挫敗了秦軍的企圖。而在這個時候,趙奢的大軍全面展開反攻。秦、趙兵團皆為天下最精銳的部隊,正如趙奢所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趙軍是反侵略的一方,從將軍到士兵,同仇敵愾,士氣旺盛,而且在天時地利上也佔有優勢。這一戰的結果,秦軍大敗!胡陽垂頭喪氣,無力再戰,只得從閼與城下撤軍,趙奢的軍事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閼與之戰是商鞅變法以來,秦軍遭到最大的敗仗。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把六國的史書都燒了,趙奢指揮的這次戰役戰果有多大,找不到具體資料。但可以肯定的是秦軍傷亡慘重,秦華人的作戰是相當堅強的,倘若不是被重創,是不會輕易退兵的。趙奢憑此一役,成為趙國最著名的一位將領。這一戰也可以看出趙奢的軍事指揮藝術:首先他利用秦軍傲慢的心態,故意示弱於敵,營造膽怯畏戰的假象;其次,採取反間計,成功地欺騙秦軍總司令胡陽;其三,一旦下定作戰心,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亂敵軍的軍事部署;其四,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發揚勇敢精神,最終在一場狹路相逢的戰鬥中打敗對手。

  • 6 # 歷史風暴

    趙奢不是炫耀 一輩子,而是可以炫耀兩輩子。

    如果不是他取得了閼與之戰的這次勝利,他的兒子趙括不會被趙王那麼信任,正是由於趙奢一戰成名,才讓趙王認為將門出虎子,大膽啟用趙括。

    那麼,趙奢這次對秦勝利有多麼輝煌,竟然讓趙王如此厚待呢?

    閼與之戰大約發生於長平之戰的10年前,秦軍當時正在攻打南韓,假如這次戰爭秦軍獲勝,南韓將會提前10年失去上黨地區(閼與在上黨正北),而秦趙之間的大戰也將會提前10年。

    其實,面對虎狼之師秦國,很少有將領敢於臨危受命,尤其對那些名將來講,沒有必勝把握的時候往往選擇迴避,來保全自己不敗的神話。所以,當趙王決定救援閼與的時候,廉頗和樂乘都表示,閼與路途遠,道路狹窄驚險,不能救援。(道遠險狹,難救

    這就是我為什麼鄙視廉頗的地方,作為當時趙國地位最高的軍事統帥,戰國十大名將之一,在面對唇亡齒寒的閼與之戰時,竟然選擇避戰自保。當然,這也能看出救援閼與的難度之大,已經超過了廉頗的能力範圍。

    但是,閼與又不能不救,如果閼與被秦軍佔領,趙國將要直面秦軍兵鋒。於是,趙王找到趙奢問了同樣的話。趙奢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趙軍有能力打敗秦軍解閼與之圍。(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於是,趙奢被任命為三軍統帥馳援閼與。

    可以說,趙奢自率軍出征的時候,就面臨了兩個結果。一,凱旋歸來,榮譽加身,成為地位不低於廉頗的軍事統帥。二,大敗而回,一世英名盡毀,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趙奢真是很了不起,憑著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大敗秦軍,解了閼與之圍。這不僅證明趙奢的軍事指揮能力要超過廉頗和樂乘,更表示了為維護趙國安全敢於向敵亮劍的勇氣和忠心。可以說,趙奢已經是趙王心目中最中意的將領。雖然此後趙王封趙奢為馬服君,級別和廉頗一樣,但在趙王心中,趙奢比沽名釣譽的廉頗不知道要高出幾個檔次。

    所以,趙奢雖然是一戰成名,這一戰的意義卻非同凡響,甚至可以說是檢驗趙國將領的試金石。

    另外,因為這次趙國大勝,讓秦國改變了戰略進攻方向,開始將主力用來攻打魏國,解除了秦國對趙國的威脅。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趙奢一戰成名,此後也無仗可打。直到趙奢去世後,秦國才再次大舉進攻南韓,奪取了野王,並意圖吞併上黨。而上黨百姓不願意歸順秦國,轉投了趙國,由此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秦國很強,在商鞅變法後,以軍功爵制度編練的新軍就奪取了河西之地,拔除了魏國楔進秦地的釘子。在嬴駟時,秦國稱王,這意味著秦國的國力已經與山東六國不相上下了。在秦武王時,以息壤之盟,甘茂東出函谷關,力拔宜陽。秦國東出勢頭正盛,山東六國不得不開始合縱以自保。

    此後因為秦武王意外離世,經過數年的蟄伏期後,秦國在之前的基礎上更為強大。公元前295年時,秦國開始執行爭霸戰略,攻韓、攻魏、攻楚、攻趙、伐齊,20年間未嘗一敗。在伊闕之戰中,陣斬韓魏聯軍24萬;攻郢之戰中,以5萬襲破楚軍30萬,迫楚遷都以避秦軍兵鋒,打下楚國半壁江山。攻魏之戰,奪取大小61城,盡佔河內,打造了東出橋頭堡。合縱伐齊之戰,將齊國打的差點亡國。

    自此秦國一家獨大。

    (閼與之戰時秦國版圖)

    秦國此時打遍天下,未逢敵手;遠交近攻,屢試不爽。山東六國,懼怕虎狼之秦。秦國在對外交往中越來越咄咄逼人,天下談秦色變。秦國當時的地位,猶如今日的美國。而趙國雖然軍力強大,而國力不能與秦力拼,猶如今日的俄羅斯。

    所以,秦王約趙王到澠池相會,趙王不敢不去,在宴會上秦王始終壓趙王一頭,因為藺相如不要命地威脅秦王,才總算沒在國際上丟臉。後來秦國又使詐,要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又被藺相如使計完璧歸趙。一連幾次沒有佔得便宜,秦王就讓白起在公元前280年攻取了光狼城,趙軍戰敗。因為秦軍此時正在攻楚,就撤兵了,但總算壓過趙國一頭。

    秦國已經略定了楚國江漢平原和南陽盆地,國力大漲,因此欲借勢攻趙。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嬴稷藉口趙不履行以焦、黎、牛狐三城交換此前秦奪佔的藺、離石、祁三城的協議,遣中更胡陽率軍圍攻趙國的戰略要塞閼與。閼與古為要塞,素為兵家用武之地,是邯鄲(趙都)和晉陽(趙故都和陪都,今太原)間的戰略要塞,是是上黨北部通往平陽(今臨汾)的一個交通要道。

    可見,秦國越境拔城,用心惡毒,是要在趙國的腹地插進一個楔子。如果秦軍功成,那麼趙國代地、晉陽、邯鄲都將受到威脅。

    (閼與地形圖)

    閼與之地如此重要,但是秦軍突來,已佔先機,且秦國軍力之強,在過去的20年間,已經為歷次大戰所證明。因此,趙惠文王急召宿將廉頗、樂乘商議,問閼與"可救不?"廉頗與樂乘回答如出一轍:“道遠險狹,難救。”趙惠文王遍詢諸將,只有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於是,趙惠文王以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

    閼與之戰是一次典型的示敵以弱、遠端奔襲、以少勝多的戰役,20年來從沒有遭到失敗的秦軍,被趙軍擊潰,十萬大軍亡散多半,是秦昭襄王(宣太后羋月)執政以來最大的軍事挫折,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保住了閼與要塞,更打破秦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提振了山東六國抗秦的信心。這場戰役的政治意義顯然更強,坐實了趙國為六國合縱長的國際地位。趙奢因此功被封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齊名,成為馬姓始祖。後世國難思良將,多有立武廟者,趙奢以此功也常位列名將之班。其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戰精神,才是國難時敢於出擊的力量之源。

    (一朝散盡千金的趙奢)

    趙奢此戰,意義就如同如俄羅斯在美國多年的欺壓下,於一場正面戰鬥中,徹底擊敗美國重兵集團帶給世界的震撼一樣,在國際上自然遐邇聞名。

    秦國在閼與之戰的失敗,使得數年間,秦國不敢攻趙,而是奉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逐一剪除趙國的盟友,並在公元前263年再一次向上黨地區發起進攻。秦國清楚,如果秦軍東出,趙國騎兵刀懸北方,始終是其側翼最大的威脅。公元前260年,秦國兵髮長平,慘烈的長平之戰爆發了。

  • 8 # 蒙猛1

    看誰是領導人 領導不行 天下無敵 也能輸 領導行 中國以弱勝強的例子不少 趙國這個國君是最好的 如果是他兒子估計也贏不了

  • 9 # 立志成蟲

    個人覺得原因有三:一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逐漸強大打衰了曾經的第一強國魏國,打衰了第一大國楚國,楚國還被打的被迫遷都,趙國在公元前281年也被秦軍打的喪師失地,秦軍已有天下無敵的鋒芒氣勢,卻在公元前270年閼於之戰慘敗於趙奢之手,這是至少50年來前所未有的重挫,趙國能不震動?天下能不震動?趙奢當然一戰成名了。二是閼於之戰爆發時,趙惠文王先問的名將廉頗,廉頗對救援閼於沒信心,而趙奢很有信心認為必須救援閼於。而趙奢此時居然是管理國家財政稅收的官員,跟錢打交道的人居然能擊敗秦軍!不過趙奢是趙國宗室子弟,貴族出身,早年應該接受過系統的教育特別是軍事教育,因公元前295年趙國君權爭奪的“沙丘宮變”怕受牽連跑到燕國去避風頭了,據說是和奔前程的名將樂毅一起去的燕國,什麼時候返回趙國沒有明確的記載,公元前280年趙奢率領趙軍攻佔了齊國的麥丘城,是有軍功的。三是閼於之戰,趙奢為迷惑秦軍按兵不動達28天,突然進攻秦軍的時機把握的非常精準,聽從部下許歷的建議搶佔有利地形最終擊敗秦軍。用兵謀略不遜任何一位名將。趙奢以軍功被封為馬服君,許歷被封為國尉。閼於之戰後秦國唯恐再重蹈覆轍老實了多年,一直到公元前262年,秦趙爆發的長平之戰,趙奢已經去世了

  • 10 # 積翠古亭

    炫沒炫耀暫且不論,從提問的內容來看,似乎透露出這樣一種訊息:馬服君趙奢也就在閼與之戰戰勝過秦國一次,世人呼之為名將,似乎理由不太充分,也很難讓人信服?

    然而,趙奢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軍事才能究竟如何?能否當得起名將的頭銜?下面針對這些問題具體談一談,供大家參考。

    雖然史料關於趙奢的記載並不太多,但是從《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零星記載當中,我們還是能夠大體看得出趙奢具備一個名將應有的胸襟膽識、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是當之無愧的。

    趙奢早年經歷

    趙奢的早期活動史料記載寥寥,據《戰國策.趙策四》記載,趙奢曾經對平原君說過自己亡命入燕,得到燕昭王的信任,被任命為上谷郡守,對燕國的關口、要塞瞭如指掌。史書的原文記載如下:

    奢嘗抵罪居燕,燕以奢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習知之。----《戰國策.趙策四》

    結合這一時期的其它史料,我們大體可以推斷,年輕的趙奢很大可能參與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作為一個新兵跟隨趙武靈王塞外征戰十餘年,因戰功逐步得到了趙武靈王的信任和重用。後來沙丘之亂,武靈王被活活餓死,由於趙惠文王年幼,趙成、李兌專權,迫害武靈王近臣,此時很多趙國名將被迫離趙,這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名將樂毅。趙奢此時也亡命入燕了,得燕王信任,任命為上谷郡守(注意,漢代的飛將軍李廣也曾擔任過上谷郡守)。從這一事件側面證明了趙奢是很有軍事才能的,否則以燕昭王之英明,沒有一定的軍事才幹,是不可能被任命為上谷郡守的。

    秉公執法,慷慨陳詞,足見其胸襟格局之寬大

    趙惠文王十二年,李兌失勢,很多受到迫害者紛紛回國,趙奢可能此時才從燕回趙。趙奢此前在武靈王軍中極有可能擔任過輜重營將軍一類的職務,負責運輸、囤積、防守糧草大營、諸般軍用財貨的保管和分發。這個職務非但要有實戰才能,足以率兵鎮守大營不失,而且要有料理政務商旅的才能。所以趙奢回國後,初做趙國的田部吏(徵收田賦的小官)。

    趙奢收租稅,執法無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趙奢依法處置,殺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發怒,要殺趙奢,趙奢慷慨陳詞道:“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在縱容家人不奉行公事,那麼國法就會削弱;國法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各國就會進兵侵犯;各國進兵侵犯,趙國就不能存在,那您還怎麼保持現在這樣的富貴呢?像您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麼全國上下就會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國家就強盛;國家強盛,趙國統治就鞏固了,您作為國君的親族,難道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史書原文記載如下:

    “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從這一則事實來看,趙奢不僅極具家國胸懷,視國家富強為己任,而且有很大的胸襟格局,能將抗租亂法和國家的興亡緊密聯絡在一起,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這種胸襟格局,我認為也是一個名將應有的素養。

    悉心治軍,賞罰嚴明,對下嚴而和

    收租事件之後,平原君認為趙奢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向趙王極力推薦,趙奢被擢升為田部令,成為職司趙國土地農耕賦稅的要害重臣。之後趙國府庫殷實而民無不平,一大半都是趙奢的功勞。再後來,趙奢被任命為將軍,有數十年府庫管理經驗的趙奢,對治軍自然也是相當有一套,悉心治理,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所以趙奢與士卒感情極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飲而進者十數,所友者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與軍吏士大夫。”因此,戰士皆願為之效命。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趙王派他帶兵攻取了齊國的麥丘(今山東商河縣西北),趙王因得城大喜,為之加增進酒,以示權賀。這也是史料中僅有的兩次有明確記載的趙奢帶兵作戰事件之一。史記中的原文記載是這樣的:

    十九年,趙奢將,攻齊麥丘,取之。----《史記.趙世家》閼與之戰,趙奢一戰成名

    閼與之戰的過程看上去並不複雜,然而卻包含著一段出奇制勝的戰爭謀略。趙奢本來是要解閼與之圍,卻在僅距離邯鄲三十里之處駐軍二十八日,並修築工事,作出畏懼秦軍、無心閼與、僅求保住邯鄲的消極姿態;在利用敵方間諜迷惑敵軍的同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軍躍進至離閼與五十里之處駐紮下來。此前為了防止部下對看似有悖常理的行軍安排提出異議、干擾軍政,趙奢嚴令不得議論軍事,這樣就保證了作戰意圖不被洩漏;而在此時則適時地聽取了部下的建議,迅速佔據有利地形。本來秦軍可以以逸待勞,但當趙軍行至閼與五十里之外時,秦軍又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之時進攻趙軍;但不期趙軍先到一步並佔據有利地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得以戰勝秦軍,閼與之圍也就此解除。

    這真像一幕情節緊張、出乎意外、並且極富節奏感的短劇。其精妙之處在於,透過超出常規的行動來調動對方,從而打破原來的格局,別開生面,使敵來就我,而我不必就敵。趙奢的軍事謀略在此戰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這一戰非同小可,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何曾有過如此敗績?而且目下秦軍戰力正在巔峰,各國無不畏之如虎。秦奪魏國河內三百里、楚國南郡六百里,天下無敢攘臂而出者何也?還不是畏懼秦軍之鋒銳無匹,畏懼白起之戰勝威力?而恰恰在秦國風頭最勁的當口,趙奢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一舉大敗秦軍,一代名將勇武本色盡顯無疑。

    兩則論兵事件,凸顯趙奢軍事戰略眼光

    這兩則事件分別為:一則為趙奢與田單論兵事件(《戰國策.趙策三》),另一則為趙奢與平原君論兵事件(《戰國策.趙策四》)。

    田單自不用說,相信熟悉戰國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此人,曾為齊守即墨,破燕軍,取得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他從自己的區域性經驗出發,主張用兵人數宜少。他引古為證,說從前帝王用兵,人數不超過三萬,這顯然是片面的,脫離當前實際的。

    田單的看法,受到趙奢的尖銳批評。趙奢指出,隨著時代的變遷,進行戰爭的客觀條件也發生了變化。並引用當代齊攻楚、趙攻中山,以及韓、魏互攻等戰例,說明作戰應當與時變化,不能墨守成規。趙奢的駁斥,分析形勢極為透闢,田單隻好承認自己的考慮有欠周到。

    再來看另外一則事件,燕國封宋華人榮蚠為高陽君,讓他領兵攻趙。趙孝成王把濟水以東的三座城割給齊國,要求換取齊國的安平君田單為將,率領齊軍和趙軍聯合攻燕。

    趙奢對此很不以為然,對平原君指出田單不會盡力攻燕,坐使趙國強大,影響齊國再度稱霸。他將曠日持久,和燕軍打消耗戰,待燕、趙兩軍疲憊不堪,他再抽軍回齊。後來趙國僅僅攻佔了燕國三座小城,得不償失,正如趙奢所料。

    綜上所述,趙奢一生雖戰績不多,但是從史料中殘存的人生髮展脈絡來看,趙奢不僅極富軍事思想和戰略眼光,而且靈活運用於軍事實踐,從而一戰成名,成為六國中為數不多擊敗過秦軍的將領之一。趙奢之為名將,當之無愧。

  • 11 # 微觀歷史

    閼與之戰: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趙國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理由,派秦將胡陽率領秦軍攻打趙國的要地閼與,並且包圍了這裡。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趙惠文王急召大將廉頗商議,問他是否可以派兵去救援閼與。廉頗回答說道路遙遠並且狹隘,很難營救。

    然後趙惠文王又召見樂乘,樂乘的回答與廉頗一樣。

    隨後,趙惠文王又召見趙奢商議,趙奢說雖然道路遙遠並且狹窄,但是這場戰爭就像是兩個老鼠在洞穴中打鬥,勇敢的那一方最終會勝利的。

    趙奢的話與趙惠文王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趙惠文王就任命趙奢為將,率領趙軍去解閼與的困境。

    趙奢率軍剛離開邯鄲三十里,趙軍就停了下來。並且趙奢還在軍中下令,有誰來為軍事行動進諫的立即處死。雖然秦軍擊鼓吶喊的練兵之聲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動了。但是趙奢仍然是堅守營壘,就是不派兵馳援。

    此時秦國的間諜潛入了趙軍的營地,趙奢用飯菜好好款待他以後就把他遣送回去了。當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向秦軍將領報告後,秦將大喜,說趙軍離開國都僅三十里軍隊就不再前進了,反而增修營壘。看來趙國是已經要放棄閼與了。

    話說趙奢剛送走秦國的間諜,就立即下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向閼與進發。僅僅兩天一夜就到達了前線,然後下令善射的騎兵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紮營。

    秦軍得知這個情況後,便立即全軍趕來。

    此時趙軍中一個叫許歷的軍士對趙奢說秦軍本來沒有想到趙軍會趕來的。突聞趙軍到來的秦軍已經全體趕來了,此時秦軍計程車氣很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不然的話,必定是要失敗的。在這場戰役中,北面的山頭是個制高點,誰佔領了那個地方,誰就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聽了許歷的話後,趙奢覺得許歷說得很對,就立即派出一萬人迅速奔上北面山頭。秦兵來到後,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是始終攻不上去。反觀趙軍這邊,趙奢則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的守軍也出城配合夾擊秦軍。最終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閼與之戰使得趙奢一戰成名,趙惠文王趙何賜給趙奢“馬服君”的封號。從此以後趙奢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並且與他們平起平坐。而閼與之戰也成為趙奢一輩子可以炫耀的資本了。

    閼與之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趙奢只贏了秦國一次,就能憑藉這場戰爭炫耀一輩子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眼光獨到,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當趙惠文王得知秦軍包圍閼與之後,便立即召見大將廉頗,詢問廉頗是否可以去救援閼與。廉頗回答說閼與道路遙遠,艱險且狹窄,因此很難去援救。如果貿然出兵,很容易招致兵敗。

    聽了廉頗的話後,趙惠文王又召見樂乘,詢問他關於救援閼與的事情,怎知樂乘的回答和廉頗的回答一樣。

    無奈之中的趙惠文王又把趙奢給召了過來,詢問他的意見。趙奢回答說閼與雖然道路遙遠並且地險路狹,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就好像是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更勇猛哪個就可以得勝。

    聽了趙奢的話後,眉頭緊皺的趙王露出了笑臉,於是趙王就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就這樣,在眾將都不同意救援的情況下,趙奢一人率軍出征。而最終閼與之戰的勝利也驗證了趙奢獨到眼光的正確性,也為趙奢贏得了威望。

    馬服君趙奢

    二:秦國太強大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逐漸變得強大起來。而閼與之戰發生時,秦國已經經過商鞅變法近百年了,昔日地處西陲的弱秦,逐漸變成了令山東六國恐懼的虎狼之秦。而秦國在歷經了幾代明君之後,到了閼與之戰時,秦國已對山東六國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此時能對秦國造成威脅的只有當時的趙國了。

    因此,秦國的強大,恰恰從側面反映了閼與之戰勝利的不易,這也是趙奢可以炫耀的資本。

    三:閼與之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國的野心

    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就開始逐漸收復失地。等到收復完失地後,秦國便對天下有點想法了。經過隨後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山東六國就只剩下趙國還有跟秦國一拼的實力了。

    雖然趙國有實力威脅到秦國,但是假如沒有實際行動的話,趙國仍然阻止不了秦國擴張的腳步。而閼與之戰就是趙國對秦國擴張的迎頭痛擊。這一仗使得秦國認清了當時天下的形勢:秦國雖然強大,但是還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從而讓秦國國君從此以後更加小心謹慎的行事,也使秦國擴張的腳步慢了下來。

    秦昭襄王

    綜上所述:馬服君趙奢只贏了秦國一次,就能炫耀一輩子的原因,歸納起來大概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眼光獨到,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二:秦國太強大。

    三:閼與之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國的野心。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相比於紙上談兵,在長平之戰戰敗導致趙國45萬人被殺的趙括來說,他父親趙奢的名氣遠遠是不如趙括的,歷史因為長平之戰記住了趙括,但是趙奢到底做了什麼?沒幾個人能記得住,趙奢被趙國封為馬服君,君是戰國時期的一種封號,比如白起是武安君,趙勝是平原君,馬服君趙奢也因為功勞而被封君。

    那麼馬服君趙奢有什麼功勞被封君呢?

    趙奢生活的時代主要在趙惠文王和武孝成王時期,趙奢曾經擔任過燕國的上谷太守,後來到趙國擔任一名收取田賦的小官吏,因為秉公執法、不畏權貴殺了平原勝趙勝家裡9個管事的人,而被平原君趙勝刮目相看,因此推薦給趙惠文王,趙奢因此得到重用。

    趙奢

    趙勝和趙惠文王都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奢敢於對趙國王族執法嚴格,說明他為人正直,趙奢一生最著名的一戰就是閼與之戰,這一戰發生在公元前270年,秦國攻打南韓的閼與,閼與這個地方是今天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南韓向趙國求援。

    當時的趙惠文王先問名將廉頗,能不能救援南韓,廉頗說不能,因為道路遙遠、狹窄、艱險,然後趙惠文王又問名將樂乘,樂乘的回答與廉頗一樣,事實上看看地圖就知道了,閼與位於邯鄲的西邊,從邯鄲出發要經過太行山才能到達閼與,當時穿越太行山的路相當不好走,所以廉頗和樂乘認為不能救援南韓。

    趙括

    關於閼與之戰,史記上面就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史記 趙世家》:(趙)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閼與,趙使趙奢將,擊秦,大破秦軍閼與下。

    之後,趙惠文王就問趙奢,趙奢說:道路雖然遙遠狹窄,如同兩隻老鼠在洞中打架一樣,只能看誰勇猛誰就能取勝。趙奢說的也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趙奢的本意是說:雖然有道路的問題,但是想要取勝也是有可能的,就是比秦軍更為勇猛。

    趙惠文王認為趙奢說的對,就派趙奢率軍救援閼與,閼與之戰中,趙奢採用了“先主動示弱、再突然襲擊,搶佔有利制高點”,與閼與城守軍夾擊秦軍,然後一舉打敗秦軍的戰略,這一戰趙奢打得相當漂亮,完美地運用了謀略打敗了秦軍,並不他與趙惠文王所說的依靠勇猛戰勝秦軍的。

    廉頗

    趙奢就因為這一戰而獲封馬服君的封號,並且因為這一戰,趙奢與趙國名將廉頗、藺相如等人平起平坐,廉頗是趙國身經百戰的名將,官至上卿,藺相如是幾次為趙國爭光的名相,完璧歸趙說的就是他,同樣官至上卿,要知道廉頗打了無數次仗才得到這個地位,為什麼馬服君趙奢打了一仗就與廉頗和藺相如平起平坐呢?

    事實上,公元前270年發生閼與之戰的含金量相當高,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幾個原因:

    1、廉頗和樂乘等名將都沒有把握取勝的情況下,趙奢打贏了。

    趙奢在打閼與之戰時,還不是軍職,還是個管理收稅的官吏,可以說完全沒有作戰經驗,而廉頗和樂乘都是當時趙國的名將,趙國參與的所有重大對外戰爭,基本上都是廉頗和樂乘的參與,當時連廉頗和樂乘都沒有把握取勝的戰爭,趙奢打贏了,這就是本事

    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在問計此戰時,先問了廉頗和樂乘,然後再問的趙奢,這可是軍國大事,如果趙奢一點軍事才能都沒有的話,也用不著問他,這說明趙奢在此戰前,曾經表現過軍事能力,否則趙惠文王也不會讓一個毫無軍事經驗的人上戰場打仗,趙惠文王怎麼也算一個賢明的君主,在位時期,趙國名將輩出,全是趙惠文王提拔的。

    再加上後來這一仗趙奢打贏了,所以含金量很高,說明趙奢的軍事才能不亞於廉頗和樂乘,只是史書對趙奢的記載過少,並不代表他沒有其他的戰役取勝。

    2、趙奢打敗的是秦軍和秦國名將

    秦軍在這個時候已經相當強大了,在與六國的戰爭中,秦國幾乎是一面倒的取勝,史書沒有記載此戰中與趙奢交手的秦國將領到底是誰?當時秦國最有名的將領是白起,閼與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70年,而史書記載白起分別在公元前273年和公元前264年參與了華陽之戰和涇陽之戰,但是這中間的9年時間,沒有記載白起參與了任何戰爭,那麼這一段時間,白起去了哪裡?

    戰國地圖

    根據史書記載,在閼與與趙奢對戰的秦國將領是胡陽,也叫胡傷,官至秦國客卿,胡陽在公元前273年作為白起的副將參與了華陽之戰,斬首13萬韓、趙、魏聯軍,同時淹死2萬人,在華陽之戰前,胡陽還獨自率軍攻克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灶三城,胡陽在史書的記載很少,憑他的戰績,也算是秦國名將了。

    趙奢在當時是無名之輩,一個收稅官當將軍來打仗,而對手胡陽是秦國名將,想想看,一個收稅的小官吏打敗了強大的秦軍和秦國名將,這是不是一件非常有含金量的戰役,所以趙奢此戰之後就被封君加官

    有些將領打了一輩子仗,卻沒有功勞,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打贏有名的戰爭,比如李廣就是這樣,有些將領只打了一場仗,就名揚天下,比如像西漢的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陳湯斬殺北匈奴單于,一場有意義的勝仗足夠他們封侯名揚四海,而趙奢顯然屬於後者,靠著閼與之戰的勝利而封君成名。

    趙國名將趙奢

    但是,趙奢的能力顯然不僅僅是打仗,從他一生的經歷能看出他很有謀略,閼與之戰是靠謀略打贏的,他還能採用手下將士許歷的正確建議,搶佔制高點,他能夠看到廉頗和樂乘看不到的機會,他還能識人,趙奢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兒子趙括不足以擔當大任,這也是趙括之母后來能避免連坐,獨善其身的原因。

    趙奢眼光長遠,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趙奢曾經與齊國名將田單論兵,就是那個火牛陣打敗燕軍的齊將,後來到趙國當相國,田單自己也承認沒有趙奢看得遠,趙奢的種種行為證明他就是個名將,不僅僅是隻打了一場閼與之戰,雖然趙奢的成名戰是閼與之戰,但他能炫耀一輩子的,顯然不止一個閼與之戰,還有各方面的能力與眼光,讓他成為同時期為數不多,且在史書上留名的趙國名將。

  • 13 # 文士野

    記得很早以前,見過這麼一句話:“這個世界可以找出很多史泰龍,卻找不出第二個六小齡童”。

    所以,有的時候,人生只贏一次,還真的能夠炫耀一輩子。

    就好像張若虛,一輩子有一篇《春江花月夜》傳世,就已經足夠了;就好比司馬遷,一輩子就寫好了一篇《史記》,就能夠炫耀數千年;就好像羅貫中,一輩子能寫好一部《三國演義》,曹雪芹一輩子,也只寫了一部《紅樓夢》,傳說還只寫完三分之二;他們一輩子也就贏了這麼一次,可是能炫耀的,何止一輩子。

    趙奢

    馬服君趙奢,雖然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但是當初閼與之戰前,趙王問位列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能不能戰?廉頗沒有把握,又問趙國名將樂乘,樂乘也沒有把握。只有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最後趙奢透過隱蔽作戰企圖,麻痺敵人,促使秦軍驕傲輕敵,爾後出其不意,打敗瞭如日中天的秦軍,使得秦軍東進的計劃破滅。

    據說,閼與之戰後,趙奢還曾和田單論兵,田單曾經在趙國危亡之際,堅守即墨,與燕國名將樂毅死磕,最後還用火牛計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可是兩人論兵的結果,是田單自己說自己不如趙奢。

    趙奢打了一場廉頗樂乘都自嘆不如的仗,在論兵上又讓田單自愧不如,像這樣的人,也卻是是值得炫耀的名將吧。

  • 14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趙奢雖然只打過一次勝仗,但事實證明他的確是一個頂級的軍事人才。

    趙奢早年只是趙國管理稅賦的普通官員,如果沒有平原君的舉薦,或許只能默默無聞的度過一生了,平原君趙勝是趙王的親弟弟,戰國四大公子之一,地位和名聲顯赫,他是怎麼和趙奢這樣的小官結識的,這就要從趙奢的本職工作說起。

    趙奢雖然官不大,但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從來不會在稅收上照顧誰的面子,平原君趙勝的賦稅也在趙奢管理之內。

    趙奢帶人到平原君家收稅,俗話說,“主多大,奴多大,”平原君家的家奴沒有把趙奢這樣的小官放在眼裡,在趙奢面前蠻橫無禮,那意思,我們就不交,你一個七品芝麻官能把我們咋滴,他們沒想到趙奢心狠手辣,依法把平原君家九個管事的都斬了。

    這下平原君不幹了,就是打狗也要看看主人吧,你把我家這麼多條狗殺了,我非要你償命不可,要不以後誰還把我平原君放在眼裡,他就派人把趙奢找來,要殺了趙奢,為自己的家奴報仇雪恨,

    趙奢這算有了和國家高層對話的機會,他不慌不忙的對平原君說:“你貴為趙國公子,帶頭不遵守國家法律,那以後誰還會遵守法律,這樣下去國家就會大亂,如果諸侯趁機來攻打,趙國就會滅亡,你的地位和財富也就沒有了,如果你帶頭遵紀守法,國家就會強盛起來,你貴為公子,誰敢瞧不起你。”

    趙勝也是明白人,覺得趙奢的話很有道理,不僅沒殺趙奢,還把趙奢推薦給了趙王,掌管全國的賦稅,趙奢進入了趙國高層,乾的有聲有色,趙王也對趙奢的才能十分讚賞。

    趙奢一個稅務部的部長怎麼成了軍事主官了,這就要從秦國進攻南韓說起,秦軍號稱虎狼之師,六國和秦國交戰,每戰必敗,所以南韓沒有別的辦法,派人到趙國求救。

    趙王很想打一仗在各國面前樹立威信,就找來大臣們商量,當時趙國內部患有恐秦症的人很多。廉頗和樂乘都是趙國身經百戰的名將,聽趙王說要救援南韓,和秦軍作戰,都以路途遙遠,道路狹窄,勸趙王不要出兵。

    趙王沒辦法,找來趙奢,問能不能出兵,趙奢說:

    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出處,趙王見趙奢勇氣可嘉,就命趙奢為將,救援閼與。

    趙奢雖然說出這樣的名言,但並沒有去和秦軍去拼命,這就和亮劍裡的李雲龍一樣,雖然逢敵必亮劍,但絕不是盲目拼命,他能打敗坂田聯隊,靠的一炮幹掉坂田的指揮部,如果只會硬拼,僅靠亮劍精神是打不了勝仗的,

    趙奢一出邯鄲,就使用了陰謀詭計,他明白兵不厭詐的道理,大軍走了三十公里,趙奢就下令紮營,不在前進。

    兵法講兵貴神速,怎麼停下來不走了,二十多天不挪窩,有的軍兵不耐煩了,請求趙奢趕緊前進,救兵如救火,趙奢果斷的把這個士兵殺了,

    秦軍也密切注視著趙軍的行動,派來間諜打探訊息,趙奢心知肚明,還把間諜款待了一番,間諜把訊息傳回秦軍大營,說趙奢膽小如鼠,不敢和秦軍交戰,估計這次出兵看看熱鬧就回去交差了。

    秦軍主將胡陽,也被趙奢的舉動麻痺了,放鬆了對趙軍的戒備,趙奢馬上下令急行軍,兩天一夜就到了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紮下大營,給秦軍來了個出其不意,趙奢做到了不動如山,侵略如火,兵書肯定沒少看。

    秦軍見上了趙奢的當,馬上回師要和趙軍拼命,趙奢聽從了許歷的建議,佔據了北山制高點,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秦趙兩軍在狹窄的山道上,展開了殊死搏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狹路相逢,勇者勝,”趙軍在趙奢的鼓舞下奮勇殺敵,山上的弓弩兵藉助地利射殺秦軍,秦軍吃了大虧。

    秦軍主將胡陽,跟隨殺神白起屢立戰功,帶領的部隊也都是白起親自調教的,不肯輕易認輸,他下令秦軍士兵拼死往山上衝鋒,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北山,這樣的結果,造成了秦軍更大的損失。

    這時候閼與的守軍也殺了出來,秦軍受到兩面夾攻,再也抵擋不住,大敗潰逃,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胡陽也被殺死了。閼與之戰,趙奢獲得了最後勝利。

    這一戰對趙國來說意義重大,殲滅了秦軍十萬,斬殺了秦軍大將將胡陽,趙奢在這一戰裡,不僅有勇,而且謀略過人,堪稱當世名將。而且這一仗,趙軍名將廉頗,樂乘都認為這一仗打不贏,不應該出兵,趙奢不僅敢打,還獲得大勝,這一戰的含金量就相當高了。趙奢一戰成名,趙王也不吝賞賜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趙奢透過這一戰,獲得了和戰功赫赫的老將廉頗一樣的地位,可見這一場勝仗有多重要。而且趙奢在識人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

    趙奢的兒子趙括大家都知道,靠長平之戰"一戰成名”。趙括自小研讀父親寫的兵書(可見趙奢不僅能實戰,還是兵法的理論家),趙括十分聰明,學習兵法很快就能舉一反三,趙奢的提問他都對答如流,一般人都可能認為趙括是個將才,能把家門發揚光大,但趙奢敏銳的看出,自己的兒子不是帶兵打仗的料,若率趙軍上戰場,對趙國將是一場災難,事實也驗證了趙奢的看法。

    馬服君趙奢雖然只贏了秦軍一次,但他一生的卓越表現,的確能和當時的名將媲美,雖然他本人並沒有拿這一戰來炫耀,但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認可。

  • 15 # 猩猩中

    其實趙奢不止出戰過一次,麥丘之戰,跟趙括一個月智取麥丘城。

    跟田單論兵

    批評趙國引田單帶趙兵伐燕等。更不用說閼與之戰和收稅官的事情。

  • 16 # 紀元的尾聲

    因為趙奢代表的,乃是趙國“不懼強敵”的氣節。

    戰國後期,中原成為了趙、秦兩個軍事強國的對手戲,不過秦國表現出的侵略欲更強,為了吞併天下,手段層出不窮,而趙國,更多時候是一個“老實”的平衡者,譬如在范雎的“遠交近攻”提議下,秦國要進攻南韓,就是趙國解的圍。

    趙奢也是揚名這樣的背景下。

    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民風十分彪悍,後世人只知趙奢乃是名將,但是卻又有多少人想到,趙奢在趙國,曾經還是個“文官”,負責的是國家田稅的收取,而後也是因為稅務得罪了平原君,他才開始了不一樣的一生。

    平原君當年很喜歡收門客,這是戰國四君子的共同愛好,但是平原君手下的門客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人就代表平原君嚷嚷著這田稅我們不交,難為趙奢,一氣之下,趙奢就把平原君家裡這幾個不配合的人給殺了。

    這件事落了平原君的面子,平原君就喊著要殺掉趙奢來報仇。

    然後趙奢就去找平原君講道理了,在戰國時代,你有拳頭未必是最厲害的,你是周天子也不是最厲害的,但有一張嘴,拿著道理說話,那就是真厲害了。

    趙奢給平原君陳述利弊,就說如果你平原君都不帶頭遵守法律,那麼趙國就亂了,一旦亂了,榮華富貴就都沒了,榮華富貴沒了,你平原君也沒了,所以勸你還是遵紀守法。

    平原君一聽,喲呵,這道理,太深刻了,既簡單又直擊靈魂,反正戰國時期的人總是會為一些莫名其妙的道理感動,平原君原諒了趙奢,還把趙奢推薦給了趙王。

    趙王一看,是弟弟平原君介紹的,那應該靠譜,就讓趙奢掌管全國的稅務了,讓趙奢把這一套“趙國強,你就強”的理論傳播給每一個拽得跟二五八萬似的貴族和百姓,趙奢的確做得非常好。

    不過到了這裡,趙奢在歷史上就空白了,下一次正式出現,他就成為了將領,帶兵攻打齊國的麥丘。

    要說跨界,也鮮有趙奢變化那麼大的。

    在趙奢同時代,趙國還有名將廉頗、樂乘,當年趙國和秦國爭鋒,趙國罩著一部分國家,秦國就天天想著怎麼把人家吃掉,兩個國家明面背地裡都手段百出,矛盾愈演愈烈,為了緩和矛盾,兩國也和議過。

    可是秦國的擴張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秦昭襄王早就忍不住收拾齊國了,但是收拾齊國,范雎認為要必須先收拾魏國和南韓,這兩個國家在中原樞紐的位置,十分重要,可是秦昭襄王明白,趙國“罩著”這兩個國家,他動不了。

    所以要實行步步為營的戰略,就要先打趙國。

    那麼秦昭襄王就以此前和趙國和議,但是趙王卻違背和議的理由來進攻趙國,打的也不是別的地方,正是趙國的地方重鎮“閼與”,趙惠文王一時之間也緊張起來,畢竟他不是趙武靈王,於是找來了廉頗和樂乘來詢問,誰敢打。

    廉頗和樂乘的回答都是很保守,他倆都覺得,跑去救閼與,太遠代價太大了,秦軍已經奇兵突襲拿下了這裡,而閼與地勢狹窄,誰先佔據誰就有優勢,假如趙軍再去救援,那麼趙軍就會陷入被動。

    這倆人可是當時趙國的門面,兩個人都說不行,這閼與估計是凶多吉少了。

    趙惠文王很失望,於是他又問了趙奢,誰知道趙奢卻是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廉頗覺得,閼與乃是狹路,狹路相逢,先者勝,這的確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趙惠文王也明白,他就是不甘心,可趙奢卻說,狹路相逢,勇者為勝。

    這話怎麼理解呢?

    最好的理解就是,趙奢說他自己不怕死,也沒必要那麼謹慎,最終輸贏與否,看誰更不要命,在戰場上的“勇”,就是要看自己有多麼地“不要命”。

    趙惠文王被打動了,讓趙奢帶兵出戰。

    在秦華人看來,奇襲閼與,是穩妥到不行的事情,他們並不覺得趙國能搶回來,而在趙奢帶軍出了邯鄲城後,他就先在邯鄲城外駐紮了下來,並沒有直取閼與,這就是趙奢的“迷魂藥”。

    時人都覺得,趙國這個啞巴虧吃定了,能保住邯鄲都算是成功了,拿下閼與那是妄想了,可是趙奢卻依舊等待著,即便是底下有人不斷報來秦軍勢如破竹的情報,趙奢都是不理,還以軍法處置。

    就這麼“裝”著,趙奢裝了快一個月。

    秦軍大喜,覺得趙國的底線就是邯鄲了,堪堪足夠守護邯鄲,於是就加速前往閼與的中心,就是這個時候,趙奢恰好又“買通”了當時秦軍的“間諜”(當時間諜沒有什麼家國榮辱觀,都是一群職業者),讓秦軍一再麻痺。

    而後,趙奢讓大軍輕裝前進,以趙國的“騎射”優勢,讓一群人先比秦軍更早到達閼與的中心地帶,這就是“埋伏戰”。

    趙奢的戰法核心,就在這裡展現出來了,以騎兵為襯托的閃電戰,還有一系列的麻痺戰術、心理戰術、治軍能力,趙奢跟保守的廉頗不同,以高風險的姿態,在博取高回報。

    可是趙國的騎兵註定不會讓風險變得多高,一切都按原計劃進行著,趙軍很快來到了閼與,此時有一名叫做“許歷”的軍士剛好提出建議,讓趙軍立即佔領一個高聳的山頭,以射箭的優勢壓制秦軍,本質跟趙奢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思路是一樣的。

    趙奢很謙虛地接受了許歷的建議,開始佔領高地用遠端攻擊的箭阻擊秦軍,趙奢這個安排,在後世看似隨處可見,可在當時,卻是為數不多的。

    因為一直以為趙軍躲在邯鄲,秦軍來勢洶洶,士氣很足,戰鬥力因為士氣還翻番了,趙軍此時面臨的壓力也很大。

    趙奢知道,要擊敗來犯的秦軍,要先擊潰他們本來就因為失去疑心反而高漲計程車氣,其次,就要一直守住高地,耗死秦軍,轉而讓秦軍開始產生戰爭恐慌,最後進行打掃戰場的大屠殺。

    而趙奢的計劃很成功,秦軍來到閼與後,立馬被趙軍阻擊了,一開始秦軍的進攻還很猛烈,可惜趙奢早有準備,一直壓制著秦軍,剛好閼與城裡的守軍看到了友軍在痛打秦軍,於是放開城門,也殺了出來。

    兩面受敵,秦軍一下子被一邊倒地屠殺,讓秦軍膽寒不已,只要當實力懸殊差到一定程度時,弱勢的一方就會害怕,正如秦軍的害怕,最後讓他們不戰而退,一旦退了,就只能是被趙軍的騎兵收割。

    而趙奢,也以這種方式打贏了廉頗、樂乘都不看好的仗,這也是在秦趙交鋒中,趙國重創秦國為數不多的戰鬥,閼與之戰究竟殺了多少秦軍,不得而知,但是據後來的長平之戰的表現,秦代有人認為是秦國對閼與之戰損失的報復。

    可以確定的是,此戰過後,秦華人開始怕趙奢了,因為跟廉頗和樂乘等人不同,趙奢的打法很猖狂,也很極限操作,先是麻痺,而後又是兵貴神速,讓敵人壓根還沒反應過來,秦國以慘痛教訓,瞭解了趙奢。

    大勝後,趙奢被封為了“馬服君”,一下子在趙國的地位水漲船高,和廉頗等人平起平坐,甚至隱隱有些蓋過他們。

    其實,趙奢本身的軍事經驗,是比不上廉頗的,可是閼與之戰,趙奢靠的是“勇”,這也是在賭,區別在於能不能賭贏,廉頗的戰鬥風格是“穩”,他每打一場戰,都喜歡權衡,或許贏不了,但一定不會輸。

    後面的長平之戰就是這樣,廉頗雖然不能對秦軍造成巨大的損傷,可是他也能保證趙軍沒事,可惜的是,趙王最討厭的,或者說這些國君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穩”,他們更喜歡“勇”。

    而趙奢的兒子趙括,遺傳了父親的“勇”,可是卻沒有相對應的戰場智慧和經驗,最終葬送了趙國數十萬大軍。

    趙奢賺來的“名”,也都給趙括給敗乾淨了。

  • 17 # 大白白野

    趙奢不僅打仗有水平,做其他的事情也非常有水平,而且官職很高,後裔也很有名,像馬援、馬騰、馬超等。

    趙奢指揮了閼與之戰很有典型意義,由此產生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法。閼與之戰是在名將廉頗、樂乘說不能救、不能打的情況下取勝的,提高了趙國地位,阻止秦國兼併擴張。由此一戰,趙奢封神,成為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趙奢指揮的麥丘之戰打敗了齊國,也是比較有名戰例。

    趙奢打仗有水平,做其它事情也有水平。趙奢本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與戰國時期四大公子之一平原君趙勝發生了矛盾。趙奢做得條條是道,有理有據,讓趙勝佩服賞識推薦,由此而出名。

    趙惠文王時期深受強秦欺負,趙奢閼與之戰記載很詳細,他能釆用許歷好建議,打敗強秦,使趙國揚眉吐氣。閼與之戰後,趙惠文王趙何賜給趙奢的封號“馬服君”,並任許歷為國尉,可見閼與之戰在趙惠文王心中非常有重量。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平起平坐,位居高官。

    趙奢對自己要求很嚴,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把趙王賞賜分給部下。他對一些事情預見很準,說兒子趙括不行,如果將來趙王讓趙括掛帥會毀了趙國,結果不幸言中,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巨大,趙括身亡。

    趙奢是一位思維嚴謹,辦事有辦法,有預見性,能帶兵打仗又會收稅理財全能行之人,這樣人物在戰國時期不多。因此,能炫耀一輩子。

  • 18 # 古史長青

    風聲鶴唳,廉頗拉稀;屁滾尿流,樂乘跑馬!

    趙奢躺賺恨秦紅利!“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然也不然——

    你一拳打倒6歲兒童、一腳踢死28少女,有什麼好炫耀的?

    “炫耀”說明本身實力不強、卻成績斐然!

    因為“大鬧天宮”事兒太tm大了!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義太過非凡、影響實在廣遠!

    你打的假如不是婦女、兒童,而是38兩下幹倒了拳王泰森,你將被載入史冊!

    趙奢的瘀與一戰,於此類同。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實力碾壓東方六國;秦國的虎狼之獅吊打關外六軍;100年來秦國打遍天下無敵手:

    打得魏國遷都大梁;

    打得趙國遷都邯鄲;

    打得南韓遷都新鄭;

    打得楚國遷都壽春;

    風聲鶴唳、屁滾尿流、抱頭鼠竄、望風而逃、一頭紮在沙子裡鴕鳥、、、

    在這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背景下,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首先嚇得拉了褲子

    趙惠文王像輸紅了眼的賭徒,md怎麼也得扳回一局呀,就是押上身家性命也得扳回一局呀!

    廉頗拉了稀、樂乘跑了馬、還有沒有個膽肥的?

    趙奢站出來厲聲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趙惠文王一拍大腿,別說你是個收稅的,你就是個給孤梳頭的,你也得給老子上!

    趙惠文王其實是憋著一口氣啊,趙奢看出了這一點,用豪言壯語求將。

    但趙奢其實是有心計有謀略的人,不是猛張飛和李逵,瘀與一戰並非逞勇而取勝,而是以謀取勝。

    秦軍大將胡陽,跟隨戰神白起多年,深得白起心傳,他一方面派重兵包圍瘀與城(瘀與是當時的軍事重鎮,誰掌握了瘀與,誰就控制了上黨郡),料敵人必然派兵來救;一方面派兵進攻武安、威逼邯鄲,二軍形成犄角之勢、牽制敵方來救之軍。

    趙奢從掌軍印時起,就跟對方玩起了心眼兒,率大軍出邯鄲30裡便安營紮寨,開足馬力修築防禦工事。

    本來不但是秦將胡陽、任誰也認為趙軍既然出動,必然是馳援瘀與的。

    沒成想,趙奢率領趙國大軍駐紮在邯鄲城外一坐就是28天,深挖壕、高築牆,真的就是以逸待勞、以守為攻、誓死保衛邯鄲。

    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出1出2、出2出1、你猜來猜去很難猜

    面對秦軍派來的間諜,趙奢又噴出彈霧:怒斬勸戰的軍士;好吃好喝款待敵方來使,急欲講和。

    在六國怕秦、避秦、事秦、賄賂秦、討好秦的大背景下,趙奢這一手的麻痺率為99.99%

    果然,秦軍就上當受騙了。得知趙軍情況後,胡陽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瘀與志在必得;秦士兵也喜氣洋洋、驕傲輕敵。

    於此同時,趙奢則偷悄悄拔寨起程、偃旗息鼓、急行軍兩天一夜出現在瘀與城下。

    趙軍簡直恍從天將呀!秦國將士大吃一驚!膽顫心驚!

    這時候一個名叫許歷的軍士向趙奢進言:迅速搶佔北山高地!誰控制了北山,誰就居高臨下,誰就拿到了勝利的砝碼!

    趙奢說:好!分精兵疾馳至高點。

    一場本來由秦國掌握主動權的戰爭,轉眼間形勢突變,秦軍霎時面臨三面被擊的態勢。

    為了扭轉形勢,秦軍派兵搶攻北山陣地。

    已經佔據有利地勢的趙軍滾木亂石一頓胖揍,打得秦兵哭嗲喊娘。

    瘀與城中被圍趙軍聽得救兵來到、大開城門、像困獸出籠、咆哮嘶喊、挺刃而前、一鼓作氣、殺氣騰騰、奔突亂砍、勢不可擋、、、

    趙奢麾大軍奮勇殺敵、無不英勇向前、無不喊聲震天、無不一以當十、、、於是三面夾攻,大敗秦軍。

    秦軍兵敗如山倒,全軍覆沒。

    此戰趙奢以6萬趙軍斬殺秦兵10萬,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神話。

    趙奢一戰成名。

    意義還不至於此,就像平型關大捷一樣,閼與一戰,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從此在秦人心裡,深深打下趙國是唯一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之烙印。

    捷報傳回趙廷,趙惠文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一寶居然押對啦!終於tm扳回來一局,沒輸得光了腚!

    六國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紛紛致賀趙王與趙奢,誇趙奢是孫武轉世、孫臏下凡、吳起復活、樂毅再生、、、

    直到秦剿滅六國、統一天下、奴役人民、暴政而亡,漢興,憎秦、恨秦、罵秦、痛秦、損秦、唾秦,有增無減,然則能夠勝秦又是何其厲害、正確、英武、偉大、高明、牛掰!!!

    趙奢躺著賺足了恨秦的紅利,利及下一代“紙上談兵”之趙括。

    之後,隨著時光的流逝,不明真相的人越來越多,浮誇、虛誇、濫誇趙奢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他的名聲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來越失真……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用來形容趙奢最恰當不過了。

    所以,閼與一戰難則難矣,但僅以僥倖之一戰忝列名將之列,也就只能炫耀炫耀吹噓吹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冬天落葉優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