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連讀起來很好聽的三個字.單看這名字會以為是一片樂土.也許對於死去的人,這裡的確是樂土,因此羅生門只是遺棄死屍的場所.電影取材於芥川龍之芥的小說"竹林中".電影的情節其實有限,暴雨下的羅生門裡,樵夫,僧人,流浪者對一宗簡單的命案的描述,武士被殺,盜賊被捕,妻子自首.其中的對白和畫面卻很是耐人尋味.盜賊誇耀武士的本領,他說自己是貪圖武士妻子的美貌而殺了武士.妻子哀號武士的無情,她說自己被盜賊侮辱後慘遭遺棄而失手殺掉了武士.官府請來了招魂巫師,請來武士的靈魂,悲慟的靈魂敘述自己的妻子唆使盜賊殺害自己,自己在充滿失望和羞恥的無助下飲恨自盡.一個案件,竟包括被害人在內的三個當事人都爭相地承認自己是兇手.這只是一個逆向,誰都不承認誰都隱瞞在現實中是常見的。流浪漢追問目擊者樵夫事情的真相.樵夫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終於道出不曾在官府說過的"事實":武士和盜賊兩者進行了一場滑稽的,蹩腳的決鬥.兩個人始終畏首畏尾地逃跑與跌倒,急促的呼吸,滿臉的緊張,最後盜賊僥倖殺死了武士.這個結果使影片愈加複雜化。羅生門裡說,沒有任何人是 可以相信的.羅生門裡傳來嬰兒的哭泣.流浪漢想要剝走嬰兒的衣服.樵夫呵斥他過分的行為:你沒有看到衣服上掛著的護身符嗎,他的父母還是愛這孩子的,肯定是經歷了什麼事情,必不得已的罷.流浪漢於是道破樵夫的虛偽與自私,樵夫在目睹決鬥之後拿走了鑲了寶石的短劍,因此才不敢在公堂上作證.人們其實都是很自私的,我要拿走嬰兒的衣服只是為了生存下去罷了.雨停下來,樵夫與僧人在羅生門裡沉默著無言以對.樵夫去抱僧人手中的嬰兒,僧人憤怒地喊道你要連最後的也不放過嗎?樵夫羞愧地說我已有六個孩子,再多一個也沒有分別了.僧人慚愧自己不相信樵夫,把孩子交給他,在Sunny下目送樵夫抱著嬰兒遠去.這時,才出現羅生門真正想要表達的中心--寬恕別人即寬恕自己.相信別人即相信自己.即使知道這世間,這人類的惡,虛假.我們對於事物的描述和判斷摻雜了極多自私的成分.我們只說我們想要的,只說我們希望的,只說對於我們有利的,我們迫使語言和思想隱去那些使我們難堪,使我們失敗,甚至僅僅是使我們感到不爽的不分輕重大小黑白的一切情況.不帶感情成分,客觀,置身事外是從來就不可能存在的.每個人都說謊,我們只能選擇更願意接受的答案.片中結尾的解決辦法,在我看來,只是理想化的,不合時宜的.雖然無比認同卻自愧無法貫徹.我覺得合宜的做法是承受.
羅生門,連讀起來很好聽的三個字.單看這名字會以為是一片樂土.也許對於死去的人,這裡的確是樂土,因此羅生門只是遺棄死屍的場所.電影取材於芥川龍之芥的小說"竹林中".電影的情節其實有限,暴雨下的羅生門裡,樵夫,僧人,流浪者對一宗簡單的命案的描述,武士被殺,盜賊被捕,妻子自首.其中的對白和畫面卻很是耐人尋味.盜賊誇耀武士的本領,他說自己是貪圖武士妻子的美貌而殺了武士.妻子哀號武士的無情,她說自己被盜賊侮辱後慘遭遺棄而失手殺掉了武士.官府請來了招魂巫師,請來武士的靈魂,悲慟的靈魂敘述自己的妻子唆使盜賊殺害自己,自己在充滿失望和羞恥的無助下飲恨自盡.一個案件,竟包括被害人在內的三個當事人都爭相地承認自己是兇手.這只是一個逆向,誰都不承認誰都隱瞞在現實中是常見的。流浪漢追問目擊者樵夫事情的真相.樵夫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終於道出不曾在官府說過的"事實":武士和盜賊兩者進行了一場滑稽的,蹩腳的決鬥.兩個人始終畏首畏尾地逃跑與跌倒,急促的呼吸,滿臉的緊張,最後盜賊僥倖殺死了武士.這個結果使影片愈加複雜化。羅生門裡說,沒有任何人是 可以相信的.羅生門裡傳來嬰兒的哭泣.流浪漢想要剝走嬰兒的衣服.樵夫呵斥他過分的行為:你沒有看到衣服上掛著的護身符嗎,他的父母還是愛這孩子的,肯定是經歷了什麼事情,必不得已的罷.流浪漢於是道破樵夫的虛偽與自私,樵夫在目睹決鬥之後拿走了鑲了寶石的短劍,因此才不敢在公堂上作證.人們其實都是很自私的,我要拿走嬰兒的衣服只是為了生存下去罷了.雨停下來,樵夫與僧人在羅生門裡沉默著無言以對.樵夫去抱僧人手中的嬰兒,僧人憤怒地喊道你要連最後的也不放過嗎?樵夫羞愧地說我已有六個孩子,再多一個也沒有分別了.僧人慚愧自己不相信樵夫,把孩子交給他,在Sunny下目送樵夫抱著嬰兒遠去.這時,才出現羅生門真正想要表達的中心--寬恕別人即寬恕自己.相信別人即相信自己.即使知道這世間,這人類的惡,虛假.我們對於事物的描述和判斷摻雜了極多自私的成分.我們只說我們想要的,只說我們希望的,只說對於我們有利的,我們迫使語言和思想隱去那些使我們難堪,使我們失敗,甚至僅僅是使我們感到不爽的不分輕重大小黑白的一切情況.不帶感情成分,客觀,置身事外是從來就不可能存在的.每個人都說謊,我們只能選擇更願意接受的答案.片中結尾的解決辦法,在我看來,只是理想化的,不合時宜的.雖然無比認同卻自愧無法貫徹.我覺得合宜的做法是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