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帶、小黃花,她與梅花、水仙和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 生長在北地的花朵中,最先報春的並非梅花。雖有毛澤東的詞誇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然而,迎春花最不畏寒,她不妖不豔,卻開在梅花之先。她的花期也很長,有二三個月,春花齊放時,她也相伴叢中。所以這幾句詩,轉贈給迎春花,也很恰當。 我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大學校園裡種了幾株迎春花。早春料峭的寒風中,草木還是一片枯黃,還沒有半點春的氣息。但無意間,卻發覺牆角的迎春花已綻出一串串金黃色的花朵,給盼春的人心中添了許多欣喜。 讓百花生畏的冷漠寒冬,迎春花來宣告它即將遠去。 莫作蔓菁花眼看 然而,很多人卻並不大看重迎春花。宋人劉敞有詩道:“黃花翠蔓無人顧,浪得迎春世上名”,意思是說人們並不在意迎春花的存在,迎春花徒有虛名罷了。 又有人稱迎春花為“僭”客,“僭”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把超越本分的一些事情叫做“僭”,比如你不夠坐八抬大轎的品級卻也找八個人抬,人家皇帝才能坐龍椅,你卻弄了一把坐著,這都是“僭越”之罪。稱迎春花為“僭”客的人,無非是不滿意迎春早於百花而放,他的意思是迎春花太土氣,卻搶先開放,有點不懂得自己的身份是幾斤幾兩。 然而,這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大多數詩人們還是挺喜歡迎春花的。白居易就有這樣兩首贊迎春花的詩: 代迎春花招劉郎中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恁君與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這裡白居易稱讚迎春花“不隨桃李一時開”,並說“杏園”這樣的皇家園林,也不敢不讓迎春花入住,因為初春無花之時,也只有迎春花可看。和前面劉敞所說的“黃花翠蔓無人顧”不同,白居易勸人們“莫作蔓菁花眼看”, 所謂“蔓菁”,就是我們說的大頭菜之類,冬天我們把一棵白菜疙瘩養在水裡,有時也能開出小黃花來。這裡說,大家切莫將迎春花作菜疙瘩看待。 書中記載,迎春花也有人奉之為寶貝,明王世懋在《學圃雜疏·花疏》中曾記曰:“迎春花雖草木,最先點綴春色,亦不可廢。餘得一盆景,結屈老幹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為寶。” 帶雪衝寒折嫩黃 迎春花枝條纖細蔓長,可達三四尺,如柳枝一般婀娜多姿,初春開花時,尚無片葉,一朵朵鵝黃色的小花,綴滿整條枝身。因此古人又贈給迎春花一個別號――“金腰帶”。 清代葉申薌《迎春樂·迎春》詞中曾寫道: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為帥。斯花品列番風外,偏迎得,春來賽。 未有花時春易買,笑還佔、中央色在。誰與賜嘉名,爭說道、金腰帶。 這裡說群芳之中應該以梅為首,但迎春花籍籍無名,卻早早迎來春光。後面又點出迎春的這個別名――“金腰帶”。 “誰與賜嘉名”?民間傳說,西施用美人計滅了吳國後,與范蠡泛舟五湖,恰逢迎春花盛開之時,范蠡親暱地折下一枝圍在西施腰間,並贊為“金腰帶”。從此,“金腰帶”就成為迎春花的別稱了。當然這只是傳說。 不過,後世人的眼中,這“金腰帶”更多是象徵官宦們身上的玉袍金帶。像身為趙宋宗室的南宋詞人趙師俠有《清平樂》一詞,單寫迎春花,並註明:“一名金腰帶”: 纖穠嬌小。也解爭春早。佔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 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這兩句將迎春花寫得很威風,夠揚眉吐氣的。 然而,在古代文人的筆下,還是對迎春花有所忽略。他們更多地關注牡丹芍藥、桃杏菊梅之類,而小小的迎春花,並未能入眼。有人曾由迎春花聯想到紅樓夢中的迎春,說迎春姑娘也像迎春花一樣,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重視,詩會什麼的有時並不請她,上上下下多不把她放在眼中,這倒也有幾分相像。 不過,還是有幾篇寫迎春花的詩值得我們欣賞: 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詩中說: 破寒乘暖迓東皇,簇定剛條爛熳黃。野豔飄搖金譽嫩,露叢勾引蜜蜂狂。 萬千花事從頭起,九十韶光有底忙。歲歲陽和先佔取,等閒排日趲群芳。 宋代劉敞《迎春花》有詩讚道: 沉沉華省鎖紅塵,忽地花枝覺歲新。為問名園最深處,不知迎得幾多春。 宋代韓琦曾鎮守西陲,威名頗盛,人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他的詩確是氣勢不凡: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將迎春花甘守平凡,默默奉獻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 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記》中,對於百花和天地靈氣之間的關係曾有過非常精采的論述,他說: 合一歲所開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梅花、水仙,試筆之文也,其氣雖雄,其機尚澀,故花不甚大,而色亦不甚濃。開至桃、李、棠、杏等花,則文心怒發,興致淋漓,似有不可阻遏之勢矣;然其花之大猶未甚,濃猶未至者,以其思路紛馳而不聚,筆機過縱而難收,其勢之不可阻遏者,橫肆也,非純熟也。迨牡丹、芍藥一開,則文心筆致俱臻化境,收橫肆而歸純熟,舒蓄積而罄光華,造物於此,可謂使才務盡,不留絲髮之餘矣。 這段話大意是說:一年中所開的花,正像上天所寫的一部文章一樣,梅花水仙是試筆文字,氣雖雄健,卻筆法生澀,所以梅花水仙什麼的花都不是很大,顏色也不是很濃。開到桃花、李花之類,就“文心怒發,興致淋漓”了,但這時花還不夠大,色還不夠濃,因為這時候思維太紛亂,筆力過縱太過,還沒有達到最上乘的純熟境界。等到牡丹芍藥開時,這時的文章功力才達到最高境界。 由此而論,那迎春花就像是起稿的第一句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紅樓夢》中唯一出於鳳姐之口的那句詩:“一夜北風緊”。書中借眾人之口,評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與後人。” 迎春花亦是如此,“迎得春來非自足”,不矜不嬌,留了多少地步與後人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帶、小黃花,她與梅花、水仙和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 生長在北地的花朵中,最先報春的並非梅花。雖有毛澤東的詞誇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然而,迎春花最不畏寒,她不妖不豔,卻開在梅花之先。她的花期也很長,有二三個月,春花齊放時,她也相伴叢中。所以這幾句詩,轉贈給迎春花,也很恰當。 我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大學校園裡種了幾株迎春花。早春料峭的寒風中,草木還是一片枯黃,還沒有半點春的氣息。但無意間,卻發覺牆角的迎春花已綻出一串串金黃色的花朵,給盼春的人心中添了許多欣喜。 讓百花生畏的冷漠寒冬,迎春花來宣告它即將遠去。 莫作蔓菁花眼看 然而,很多人卻並不大看重迎春花。宋人劉敞有詩道:“黃花翠蔓無人顧,浪得迎春世上名”,意思是說人們並不在意迎春花的存在,迎春花徒有虛名罷了。 又有人稱迎春花為“僭”客,“僭”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把超越本分的一些事情叫做“僭”,比如你不夠坐八抬大轎的品級卻也找八個人抬,人家皇帝才能坐龍椅,你卻弄了一把坐著,這都是“僭越”之罪。稱迎春花為“僭”客的人,無非是不滿意迎春早於百花而放,他的意思是迎春花太土氣,卻搶先開放,有點不懂得自己的身份是幾斤幾兩。 然而,這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大多數詩人們還是挺喜歡迎春花的。白居易就有這樣兩首贊迎春花的詩: 代迎春花招劉郎中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恁君與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這裡白居易稱讚迎春花“不隨桃李一時開”,並說“杏園”這樣的皇家園林,也不敢不讓迎春花入住,因為初春無花之時,也只有迎春花可看。和前面劉敞所說的“黃花翠蔓無人顧”不同,白居易勸人們“莫作蔓菁花眼看”, 所謂“蔓菁”,就是我們說的大頭菜之類,冬天我們把一棵白菜疙瘩養在水裡,有時也能開出小黃花來。這裡說,大家切莫將迎春花作菜疙瘩看待。 書中記載,迎春花也有人奉之為寶貝,明王世懋在《學圃雜疏·花疏》中曾記曰:“迎春花雖草木,最先點綴春色,亦不可廢。餘得一盆景,結屈老幹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為寶。” 帶雪衝寒折嫩黃 迎春花枝條纖細蔓長,可達三四尺,如柳枝一般婀娜多姿,初春開花時,尚無片葉,一朵朵鵝黃色的小花,綴滿整條枝身。因此古人又贈給迎春花一個別號――“金腰帶”。 清代葉申薌《迎春樂·迎春》詞中曾寫道: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為帥。斯花品列番風外,偏迎得,春來賽。 未有花時春易買,笑還佔、中央色在。誰與賜嘉名,爭說道、金腰帶。 這裡說群芳之中應該以梅為首,但迎春花籍籍無名,卻早早迎來春光。後面又點出迎春的這個別名――“金腰帶”。 “誰與賜嘉名”?民間傳說,西施用美人計滅了吳國後,與范蠡泛舟五湖,恰逢迎春花盛開之時,范蠡親暱地折下一枝圍在西施腰間,並贊為“金腰帶”。從此,“金腰帶”就成為迎春花的別稱了。當然這只是傳說。 不過,後世人的眼中,這“金腰帶”更多是象徵官宦們身上的玉袍金帶。像身為趙宋宗室的南宋詞人趙師俠有《清平樂》一詞,單寫迎春花,並註明:“一名金腰帶”: 纖穠嬌小。也解爭春早。佔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 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這兩句將迎春花寫得很威風,夠揚眉吐氣的。 然而,在古代文人的筆下,還是對迎春花有所忽略。他們更多地關注牡丹芍藥、桃杏菊梅之類,而小小的迎春花,並未能入眼。有人曾由迎春花聯想到紅樓夢中的迎春,說迎春姑娘也像迎春花一樣,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重視,詩會什麼的有時並不請她,上上下下多不把她放在眼中,這倒也有幾分相像。 不過,還是有幾篇寫迎春花的詩值得我們欣賞: 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詩中說: 破寒乘暖迓東皇,簇定剛條爛熳黃。野豔飄搖金譽嫩,露叢勾引蜜蜂狂。 萬千花事從頭起,九十韶光有底忙。歲歲陽和先佔取,等閒排日趲群芳。 宋代劉敞《迎春花》有詩讚道: 沉沉華省鎖紅塵,忽地花枝覺歲新。為問名園最深處,不知迎得幾多春。 宋代韓琦曾鎮守西陲,威名頗盛,人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他的詩確是氣勢不凡: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將迎春花甘守平凡,默默奉獻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 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記》中,對於百花和天地靈氣之間的關係曾有過非常精采的論述,他說: 合一歲所開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梅花、水仙,試筆之文也,其氣雖雄,其機尚澀,故花不甚大,而色亦不甚濃。開至桃、李、棠、杏等花,則文心怒發,興致淋漓,似有不可阻遏之勢矣;然其花之大猶未甚,濃猶未至者,以其思路紛馳而不聚,筆機過縱而難收,其勢之不可阻遏者,橫肆也,非純熟也。迨牡丹、芍藥一開,則文心筆致俱臻化境,收橫肆而歸純熟,舒蓄積而罄光華,造物於此,可謂使才務盡,不留絲髮之餘矣。 這段話大意是說:一年中所開的花,正像上天所寫的一部文章一樣,梅花水仙是試筆文字,氣雖雄健,卻筆法生澀,所以梅花水仙什麼的花都不是很大,顏色也不是很濃。開到桃花、李花之類,就“文心怒發,興致淋漓”了,但這時花還不夠大,色還不夠濃,因為這時候思維太紛亂,筆力過縱太過,還沒有達到最上乘的純熟境界。等到牡丹芍藥開時,這時的文章功力才達到最高境界。 由此而論,那迎春花就像是起稿的第一句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紅樓夢》中唯一出於鳳姐之口的那句詩:“一夜北風緊”。書中借眾人之口,評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與後人。” 迎春花亦是如此,“迎得春來非自足”,不矜不嬌,留了多少地步與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