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48526405157

    《通志·氏族略二》載:趙氏:嬴姓,與秦同祖,少昊之後,皆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惡來,為秦。二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得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為周穆王御,穆王賜以趙城為趙氏,趙城今晉州縣。秦國和趙國共同的祖先就是蜚廉,而秦國的祖先是蜚廉的大兒子惡來,趙國的祖先是蜚廉的小兒子季勝。秦趙兩國國君都姓贏姓,這個姓氏來歷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時,大禹的得力助手伯益,因幫助大禹調教鳥獸,被賜贏姓,這就是贏氏源頭。

    伯益有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分居在夷狄(若木)和中原(大廉)其中大廉的子孫費昌在夏桀時投奔商湯,給商湯駕車,後來商湯滅夏,贏姓就成商朝功臣。就此開始,嬴姓世代輔佐商朝。

    輔佐到商紂王時,嬴姓後人出了兩個著名的人才也都是武將叫,惡來和季勝。古之惡來說的就是這個惡來!武王伐紂,商朝滅亡過程中,惡來被殺,而季勝則僥倖沒有死。周朝建立後,作為商朝遺民的贏姓參與了反叛周朝的三監之亂,隨後被鎮壓,周朝一看,這總是叛亂不是辦法,於是在分封諸侯時,遵循""夏君夷民"做法,將商朝宗室安置在了宋國,其他貴族則分到了邊緣的戎狄地區。就此嬴姓就分佈與秦國故地,也就是當時環境惡劣的隴西,這就是秦國的源頭。惡來死後其子女防的子孫因造父得寵也在趙城居住,後又助周孝王鎮守西戎。到了非子這一代,因其養馬有功,因此將他們分封於秦地,作為附庸之國,公元前770年烽火戲諸侯,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又被封為諸侯國。自此秦國開始建國。

    趙國嬴姓是怎麼回事,則要說說季勝的兒子孟增。1,周成王時,孟增受到周成王寵信,到了周穆王時,“孟增”孫子“造父”因為駕駛技術好,又一次成了周王司機。並且在平定徐偃王(除了周王之外最早稱王的人)叛亂的時候大放異彩,因功被周穆王封趙城。(今山西洪洞)而趙城就是嬴姓趙氏,也就是趙國君主的淵源之地。《史記·趙世家》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樂之忘歸。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幹裡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而為趙氏。

    2、叔帶棄周:造父六代玄孫奄父服持周宣王,為周宣王御馬駕車。奄父之子叔帶服持周幽王,見周幽王昏庸無道,周氣以盡,放棄周幽王,離周王僟回居趙城,入晉國服持晉文侯,建趙氏於晉國。不久申侯聯合犬戎、繒伯攻破周都鎬,殺周幽王於驪山,西周滅亡。

    3、趙夙得耿:叔帶五代玄孫趙夙為晉獻公之臣。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趙夙在晉獻公帶領下出徵,伐滅了霍(山西霍州市)、魏(山西芮城縣古魏鎮)、耿(山西河津市東南)三國。因趙夙作戰勇猛有功,晉獻公賜封趙夙於耿地(山西河津市東南)。從此趙氏佔有耿地。耿地,古稱皮氏邑,今山西河津市東南汾河南岸一帶。

    4、趙衰封原:趙夙之子趙衰,在晉國公子之亂後,跟隨晉公子重耳在外流放19年,又助重耳返回晉國,繼晉國國君之位,即晉文公。後又扶持晉文公春秋稱霸,趙衰成為晉國國卿、大將軍,執晉國政。

    晉文公便把女兒嫁給了趙衰,稱作趙姬,又賜原地(河南省濟源市西北)給趙衰,封為原大夫。從此趙氏家族發展壯大。晉文公死後,趙衰又扶持晉文公之子晉襄公。趙衰使趙氏族在晉國成為大氏貴族,掌管晉國朝政。

    5、趙盾弒君:趙衰之子趙盾,為晉國四代相國,主晉國軍政。晉靈公見趙盾獨掌大權,自成傀儡,欲殺趙盾。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先派鋤麑行刺趙盾,鋤麑感於趙盾忠公,不忍下手頭觸槐樹而死。晉靈公又約趙盾飲酒,放出惡狗咬趙盾,趙盾門客提彌明以死相救,趙盾當即逃出晉都絳(山西曲沃縣),避於首陽山(山西永濟縣南)。趙盾之侄晉國大將、晉襄公女婿、邯鄲君趙穿見晉靈公要殺趙盾,趙氏預滅族,與趙盾合某殺晉靈公。晉靈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在晉靈公遊桃園時,趙穿趁機殺死晉靈公。接趙盾回晉都絳(山西曲沃縣),後趙盾立晉文公之子黑臀為晉國君,為晉成公。

    6、趙遭滅族:趙盾之子趙朔,娶晉成公之妹為趙莊姬。公元前592年趙盾病死,趙莊姬守寡。公元前587年,趙莊姬與趙盾同父異母弟趙嬰通姦,姦情敗露,趙朔同父異母弟趙同、趙季制裁趙嬰,將趙嬰遣送至母國齊國。趙莊姬對此懷恨在心,公元前583年向侄兒晉景公誣告趙同、趙季預謀叛亂,晉景公將趙氏(除趙莊姬及子趙武外)滿門殺死滅族。這是趙氏家族的一次最大劫難。

    7、簡子興趙:趙鞅(趙簡子)是趙武之孫,趙成之子。趙鞅在韓起(晉國韓氏家族首領)的幫助推薦下,公元前517年,成功的代表晉國主持了黃父(山西省沁水縣)平定周室混亂十國的緊急會議,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公元前493年起,趙鞅主晉國朝政17年,滅中衍氏和範氏,使晉國只剩四卿參政。趙鞅主晉國軍權,伐齊徵衛、與晉定公參加吳國為主的黃池(河南省封丘縣)之會,趙鞅觀察出吳國被越國攻陷,拖遲夫差,只好同意由晉華人先歃血。透過黃池之會,趙鞅勉強保住了晉國的霸主頭銜。趙鞅使趙氏地位和權力達到頂峰。

    8、襄子擴疆:趙鞅之子趙毋恤(趙襄子)繼趙氏位,滅代國(山西代縣),佔其地。其後,趙襄子協同智氏、韓氏、魏氏三卿瓜分了範、中行氏的領地,使四卿把持晉國的朝政。公元前453年,智伯挑動韓、魏攻趙氏,趙襄子說動韓、魏二君,約好裡應外合,共滅智氏,三家分智田地,驅逐晉出公,立晉懿公,形成趙、韓、魏三家卿晉朝政。

    9、桓子亂趙:趙襄子為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翟人之女,趙襄子認為自己得到了嫡兄趙伯魯的嗣位違反宗法,希望把繼承權還歸趙伯魯一系,乃立趙伯魯之孫,趙周之子趙浣為儲。趙浣(趙獻子)即位後,將都城由耿(山西河津市東南汾河南岸一帶)遷於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耿寺村)。而居代郡(今河北蔚縣)的趙襄子之子趙嘉(趙桓子)不服,驅逐趙獻侯,在代郡(今河北蔚縣)自立為趙君。一年後,趙桓子卒,華人殺桓子之子,趙浣重新即位。死後諡為趙獻子,爾後其子趙烈侯稱侯,追諡其父為趙獻侯。

    10、趙籍立國:公元前408年,趙獻侯之子趙籍繼位,掌管趙氏族。公元前403年(趙籍六年),周威烈王迫於三晉的煊赫氣勢,不得不冊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趙籍為趙烈侯,魏、趙、韓三家正式分家,成為了合法政治集團,自此趙、韓、魏並各立為諸侯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暴力催收、上門催收、簽訂非法合同,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