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出自《論語》,出處:《論語·子罕》,原文: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 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廟門兩側楹聯上有清人徐宗幹題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乾隆皇帝出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紀曉嵐對下聯“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 。學者王克煜講,才思敏捷的紀曉嵐陪侍乾隆登山留下很多故事 。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泰山祭祀,駐蹕東御座時,君臣二人晚出散步。乾隆出了很難應對的上聯“月圓”,紀昀隨口對出“風扁”。還有在柏洞下東西橋子,乾隆出聯:“東橋頭,西橋頭,東西橋頭朝東西”,紀昀對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登山至十八盤,乾隆見景生情,想起《論語》中“仰之彌高”的句子,頓時出一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紀昀立即以《孟子》中語對出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對得極其工穩,又自然流暢。現此聯鐫刻於盤道旁石壁上,稱“彌高巖”,也是登山道上一景。此類傳說故事,在泰山民間隨處可見,反映了泰山民眾對紀才子的熱愛,也可見紀昀聰慧機警的廣泛影響。
上聯出自《論語》,出處:《論語·子罕》,原文: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 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廟門兩側楹聯上有清人徐宗幹題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乾隆皇帝出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紀曉嵐對下聯“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 。學者王克煜講,才思敏捷的紀曉嵐陪侍乾隆登山留下很多故事 。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泰山祭祀,駐蹕東御座時,君臣二人晚出散步。乾隆出了很難應對的上聯“月圓”,紀昀隨口對出“風扁”。還有在柏洞下東西橋子,乾隆出聯:“東橋頭,西橋頭,東西橋頭朝東西”,紀昀對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登山至十八盤,乾隆見景生情,想起《論語》中“仰之彌高”的句子,頓時出一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紀昀立即以《孟子》中語對出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對得極其工穩,又自然流暢。現此聯鐫刻於盤道旁石壁上,稱“彌高巖”,也是登山道上一景。此類傳說故事,在泰山民間隨處可見,反映了泰山民眾對紀才子的熱愛,也可見紀昀聰慧機警的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