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曰: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山不連陵曰孤。梅花嶼介於兩湖之
間,四面巖巒,一無所麗,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衝照,亭觀繡峙,
兩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為林和靖放鶴之地。林逋隱居孤山,
宋真宗徵之不就,賜號和靖處士。常畜雙鶴,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遊湖中
諸寺,有客來,童子開樊放鶴,縱入雲霄,盤旋良久,逋必棹艇遄歸,蓋以鶴
起為客至之驗也。臨終留絕句曰:“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
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紹興十六年建四聖延祥觀,盡徙諸院剎及士
民之墓,獨逋墓詔留之,弗徙。至元,楊連真伽發其墓,唯端硯一、玉簪一。
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復之。天啟間,有王道士欲於此地種梅千樹。雲間張
侗初太史補《孤山種梅序》。
轉換:《水經注》:水色沉幽稱盧(“盧”既黑色的意思),水不流動可認為被山形所制約;小山沒有和山陵相連稱‘孤山’。梅花島在兩個湖之間,四周的山岩巒嶂沒有可依靠的山陵,所以叫‘孤山’。這裡湖水清澈,明亮的Sunny似乎能照穿湖底,山亭和小島比美,在兩個湖的反襯下,湖邊的三處山巒就像是倒長在水下。島中山麓多梅樹,是林和靖放鶴的地方。林逋隱居在孤山,宋真宗下詔許官也沒有前往,真宗無奈之下賜號和靖處士。林逋常年餵養兩隻鶴,平常關在樊籠中。每當林逋蕩起小船,到湖中寺廟遊玩,家中有客人來時,書童就開啟樊籠放出鶴來,鶴衝入雲霄,盤旋良久,林逋看到後就掉轉船頭馬上回家,這大概就是世人傳說林逋“鶴起客至”的驗證吧。林逋曾留絕句:“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紹興十六年宋四聖御押學士至延祥觀,把所有有院剎名望的知識分子的碑墓都遷往延祥觀,唯獨林逋的墓下詔留在原地,沒有遷動。到了元朝,楊連真伽挖開他的墓,只拿走了一方端硯,一隻玉簪。在明朝的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復了林逋的墓。明天啟年間,有個王道士在‘孤山’種了將近千棵梅樹。松江府的張侗初太守寫下《孤山種梅序》。
作者的用意:介紹了‘孤山’之美,揭示了‘孤山’周圍的文化底蘊,隱隱吐露了對隱居的嚮往。
一家之言,供君參閱。
水經注》曰: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山不連陵曰孤。梅花嶼介於兩湖之
間,四面巖巒,一無所麗,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衝照,亭觀繡峙,
兩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為林和靖放鶴之地。林逋隱居孤山,
宋真宗徵之不就,賜號和靖處士。常畜雙鶴,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遊湖中
諸寺,有客來,童子開樊放鶴,縱入雲霄,盤旋良久,逋必棹艇遄歸,蓋以鶴
起為客至之驗也。臨終留絕句曰:“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
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紹興十六年建四聖延祥觀,盡徙諸院剎及士
民之墓,獨逋墓詔留之,弗徙。至元,楊連真伽發其墓,唯端硯一、玉簪一。
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復之。天啟間,有王道士欲於此地種梅千樹。雲間張
侗初太史補《孤山種梅序》。
轉換:《水經注》:水色沉幽稱盧(“盧”既黑色的意思),水不流動可認為被山形所制約;小山沒有和山陵相連稱‘孤山’。梅花島在兩個湖之間,四周的山岩巒嶂沒有可依靠的山陵,所以叫‘孤山’。這裡湖水清澈,明亮的Sunny似乎能照穿湖底,山亭和小島比美,在兩個湖的反襯下,湖邊的三處山巒就像是倒長在水下。島中山麓多梅樹,是林和靖放鶴的地方。林逋隱居在孤山,宋真宗下詔許官也沒有前往,真宗無奈之下賜號和靖處士。林逋常年餵養兩隻鶴,平常關在樊籠中。每當林逋蕩起小船,到湖中寺廟遊玩,家中有客人來時,書童就開啟樊籠放出鶴來,鶴衝入雲霄,盤旋良久,林逋看到後就掉轉船頭馬上回家,這大概就是世人傳說林逋“鶴起客至”的驗證吧。林逋曾留絕句:“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紹興十六年宋四聖御押學士至延祥觀,把所有有院剎名望的知識分子的碑墓都遷往延祥觀,唯獨林逋的墓下詔留在原地,沒有遷動。到了元朝,楊連真伽挖開他的墓,只拿走了一方端硯,一隻玉簪。在明朝的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復了林逋的墓。明天啟年間,有個王道士在‘孤山’種了將近千棵梅樹。松江府的張侗初太守寫下《孤山種梅序》。
作者的用意:介紹了‘孤山’之美,揭示了‘孤山’周圍的文化底蘊,隱隱吐露了對隱居的嚮往。
一家之言,供君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