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垂體的解剖結構與功能是:( 1 ) 解剖結構垂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重 0 . 5 ~ 0 . 6 g , 女性稍重。位於蝶鞍垂體窩內,上面覆以鞍膈,中央的鞍膈孔有垂體柄透過。垂體上方為視交叉,兩側為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垂體可分為垂體前葉(腺垂體)和垂體後葉(神經垂體),前葉包括結節部、 遠部和中間部,後葉包括神經部和漏斗部, 結節部與漏斗部組成垂體柄。腺垂體:佔腦垂體大部分,根據腺細胞染色不同分為3 種 :嗜 酸 細 胞 (ct細胞):佔3 5 % ,位於前葉中心部。包括生長素細胞和生乳素細胞,分別分泌生長素和生乳素,生長素分泌過多可發生巨人症(gigantism) 或 肢 端 肥 大 症 (megalakria) 。 嗜 鹼 細 胞 (P 細胞):佔1 5 % ,位於周邊部,電鏡下分為促甲狀腺激素細胞、促皮質類固醇細胞、卵泡刺激素細胞和黃體生成素細胞,分別分泌相應激素。嫌色性細胞: 細胞不易著色,前葉最多, 約佔5 0 % 。嫌色性細胞瘤可生長很大,向上突破鞍膈侵犯視交叉,向兩側生長侵犯海綿竇、 頸內動脈和動眼神經。 神經垂體:主要由無髓神經纖維和神經膠質組成,後者又稱垂體細胞,無分泌功能。 僅視上核及室旁核有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和 催 產 素 (oxytocin) 分泌功能。 垂體血液供應:腺垂體由起源於頸內動脈的垂體上動脈供血,在垂體柄、下丘腦正中隆起區形成微血管叢,有利於神經分泌物進人微血管內。神經垂體由頸內動脈的垂體下動脈形成微血管叢供血,有利於經過視上-垂體束使後葉激素進人血液。垂體上動脈與下動脈間有吻合支。垂體靜脈迴流至海綿竇。( 2 ) 垂體功能垂體釋放各種激素,透過靶腺如甲狀腺、 腎上腺和性腺等調節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如體液及物質代謝的動態平衡,機體內環境穩定。此 功 能 是 通 過 皮 質 -下丘腦-垂體-靶腺軸調節,下丘腦受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HT、 內源性阿片類物質、乙醯膽鹼、7-氨基丁酸及P 物質等,在下丘腦核團合成和釋放促垂體釋放或抑制激素,實現對人體代謝及生理功能調節。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具有內分泌功能,可合成激素和釋放人血。包括兩類:①視上核神經分泌細胞: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促進水重吸收,有抗利尿作用。室旁核分泌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分娩及乳腺泌乳;②促垂體神經分泌細胞:分泌促垂體激素, 調節腺垂體分泌功能,包括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 、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RH) 、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 、生 長 激 素 釋 放 因 子 (GHRF) 、生長激素抑制激素(GHRI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抑制因子(MIF) 和催乳素抑制因子(PIF) 等。 腺垂體激素:分為兩類。垂體促激素:促進靶腺分泌功能。包括:①促甲狀腺激素( TSH) : 促甲狀腺濾泡細胞分泌, TSH分泌過多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 過少引起功能減退。②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 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激素, ACTH分泌過多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Cushing徵);分泌過少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出現低血壓、高熱、昏迷和低血糖等,可導致死亡。③促性腺激素:包括:促 卵 泡 成 熟 激 素 ( FSH) 促卵泡成熟,精子生 長 ; 促黃體生成激素( LH) 促排卵和黃體形成,促男性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減少引起性腺發育不良、性慾減退、女性閉經、男性陽痿、精子缺乏、面色蒼白、面板細膩及毛髮脫落等。垂體激素:直接作用於外周組織。包括:① 生 長 激 素 (GH) : 促進蛋白質合成、脂肪儲存和血糖升高,加強磷再吸收, GH分泌過多可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分泌減少引起侏儒症。 GH是透過生長介素(somatomedin, SM) 或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 1 ) 實現作用;② 催 乳 素 (PRL) : 促進乳腺合成並分泌乳汁,抑制性腺激素, PRL分泌過多可導致女性溢乳、 閉經、不孕,男性性慾低下、陽痿等。③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 : 可使面板色素加深。 受腺垂體控制的靶腺:甲狀腺:甲狀腺素(T4) 和 三 碘 甲 腺 原 氨 酸 (T3) 可促進細胞內生物氧化, 維持糖 、蛋白質和脂肪等代謝,促進機體生長髮育。腎上腺皮質:在 ACTH作用下分泌多種皮質激素:①醛固酮:保鈉排鉀, 調節水電解質平衡;② 氫皮質素(氫化可的松或皮質醇):促進糖原異生;③性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性腺:①垂體FSH使睪丸生精小管(又稱曲精細管) 產生精子,垂 體 LH使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性激素(睪酮),促男性第二性徵發育和蛋白質合成;②垂體促性腺激素調節卵巢週期性排卵,分泌雌激素和促女性第二性徵發育,雌激素和黃體酮作用可維持正常月經週期。
腦垂體的解剖結構與功能是:( 1 ) 解剖結構垂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重 0 . 5 ~ 0 . 6 g , 女性稍重。位於蝶鞍垂體窩內,上面覆以鞍膈,中央的鞍膈孔有垂體柄透過。垂體上方為視交叉,兩側為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垂體可分為垂體前葉(腺垂體)和垂體後葉(神經垂體),前葉包括結節部、 遠部和中間部,後葉包括神經部和漏斗部, 結節部與漏斗部組成垂體柄。腺垂體:佔腦垂體大部分,根據腺細胞染色不同分為3 種 :嗜 酸 細 胞 (ct細胞):佔3 5 % ,位於前葉中心部。包括生長素細胞和生乳素細胞,分別分泌生長素和生乳素,生長素分泌過多可發生巨人症(gigantism) 或 肢 端 肥 大 症 (megalakria) 。 嗜 鹼 細 胞 (P 細胞):佔1 5 % ,位於周邊部,電鏡下分為促甲狀腺激素細胞、促皮質類固醇細胞、卵泡刺激素細胞和黃體生成素細胞,分別分泌相應激素。嫌色性細胞: 細胞不易著色,前葉最多, 約佔5 0 % 。嫌色性細胞瘤可生長很大,向上突破鞍膈侵犯視交叉,向兩側生長侵犯海綿竇、 頸內動脈和動眼神經。 神經垂體:主要由無髓神經纖維和神經膠質組成,後者又稱垂體細胞,無分泌功能。 僅視上核及室旁核有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和 催 產 素 (oxytocin) 分泌功能。 垂體血液供應:腺垂體由起源於頸內動脈的垂體上動脈供血,在垂體柄、下丘腦正中隆起區形成微血管叢,有利於神經分泌物進人微血管內。神經垂體由頸內動脈的垂體下動脈形成微血管叢供血,有利於經過視上-垂體束使後葉激素進人血液。垂體上動脈與下動脈間有吻合支。垂體靜脈迴流至海綿竇。( 2 ) 垂體功能垂體釋放各種激素,透過靶腺如甲狀腺、 腎上腺和性腺等調節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如體液及物質代謝的動態平衡,機體內環境穩定。此 功 能 是 通 過 皮 質 -下丘腦-垂體-靶腺軸調節,下丘腦受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HT、 內源性阿片類物質、乙醯膽鹼、7-氨基丁酸及P 物質等,在下丘腦核團合成和釋放促垂體釋放或抑制激素,實現對人體代謝及生理功能調節。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具有內分泌功能,可合成激素和釋放人血。包括兩類:①視上核神經分泌細胞: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促進水重吸收,有抗利尿作用。室旁核分泌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分娩及乳腺泌乳;②促垂體神經分泌細胞:分泌促垂體激素, 調節腺垂體分泌功能,包括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 、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RH) 、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 、生 長 激 素 釋 放 因 子 (GHRF) 、生長激素抑制激素(GHRI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抑制因子(MIF) 和催乳素抑制因子(PIF) 等。 腺垂體激素:分為兩類。垂體促激素:促進靶腺分泌功能。包括:①促甲狀腺激素( TSH) : 促甲狀腺濾泡細胞分泌, TSH分泌過多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 過少引起功能減退。②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 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激素, ACTH分泌過多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Cushing徵);分泌過少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出現低血壓、高熱、昏迷和低血糖等,可導致死亡。③促性腺激素:包括:促 卵 泡 成 熟 激 素 ( FSH) 促卵泡成熟,精子生 長 ; 促黃體生成激素( LH) 促排卵和黃體形成,促男性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減少引起性腺發育不良、性慾減退、女性閉經、男性陽痿、精子缺乏、面色蒼白、面板細膩及毛髮脫落等。垂體激素:直接作用於外周組織。包括:① 生 長 激 素 (GH) : 促進蛋白質合成、脂肪儲存和血糖升高,加強磷再吸收, GH分泌過多可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分泌減少引起侏儒症。 GH是透過生長介素(somatomedin, SM) 或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 1 ) 實現作用;② 催 乳 素 (PRL) : 促進乳腺合成並分泌乳汁,抑制性腺激素, PRL分泌過多可導致女性溢乳、 閉經、不孕,男性性慾低下、陽痿等。③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 : 可使面板色素加深。 受腺垂體控制的靶腺:甲狀腺:甲狀腺素(T4) 和 三 碘 甲 腺 原 氨 酸 (T3) 可促進細胞內生物氧化, 維持糖 、蛋白質和脂肪等代謝,促進機體生長髮育。腎上腺皮質:在 ACTH作用下分泌多種皮質激素:①醛固酮:保鈉排鉀, 調節水電解質平衡;② 氫皮質素(氫化可的松或皮質醇):促進糖原異生;③性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性腺:①垂體FSH使睪丸生精小管(又稱曲精細管) 產生精子,垂 體 LH使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性激素(睪酮),促男性第二性徵發育和蛋白質合成;②垂體促性腺激素調節卵巢週期性排卵,分泌雌激素和促女性第二性徵發育,雌激素和黃體酮作用可維持正常月經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