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然科學非自然
-
2 # 王掰掰房車旅行
我看了二馬的直播,苦於聽不懂,只是從解說翻譯裡聽了一點,以後我看了所有的中文對話翻譯。
能看出來,當今世界兩個傳奇人物他們的價值觀差距很大,而且整個談話話題沒有太多共識,最後只能以違和結束。
二馬的從事的領域讓他們價值觀不同,並且他們可能基因與生存環境文化差異等,使他們根本就有不同的世界觀!馬雲更關心當下造福人類,馬斯克更關心未來人類生存與發展!
從宇宙看地球,馬斯克世界觀更大,他也做到的把衛星和特斯拉送上太空。他的使命感引領著人類探索未來生存條件,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格局!讓人類沒有難做的生意,馬老師做到了!關注人類當下生活方式,引領社會商業發展和全球支付方式前進,馬雲更接地氣,同時也在為全球社會共享共贏共發展做著貢獻!
馬雲的個性顯得比較強,更感覺爭強!像馬斯克說的自以為聰明,對一些觀點顯得牽強!對AI未來充滿自信是因為有自信,也或許沒看到未來!馬斯克對AI擬人化,充滿擔憂,或許杞人憂天,也或許高瞻遠矚!
總之,兩個奇葩的外星人都在改變著這個世界,你們二位之前所有的預測和決策也都沒有百分百實現,那麼今天二位的觀點也是僅供參考,不要太武斷為好。
-
3 # 馬馬也8
我們可以近似理解為,這就和搬家一個意思,你是為了更好的居住環境搬家?還是為了工作便利搬家?還是為了小孩讀書也就是家庭家族的未來發展搬家?
接著往下推論,以上這些問題這些都能在不搬家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誰願意搬家?
再接著往下推,決心和自信能夠就地解決問題的是馬雲。相信只有靠背井離鄉靠遷徙才能解決問題的是馬斯科。
這大概和雙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及文明的介值觀有關,中華文明的傳統是立足於鄉里開拓四方,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為代表的西方,由於本土逼仄狹小,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就已經開始習慣於離鄉求存了。
在雙方的神話傳說中,同樣面臨滅世的大洪水,中華民族選擇的是大禹治水,撼天鬥地人定勝天。而西方神話最終只有極少數人帶著動物坐船逃跑。
在現代文化中,我們也可以對比華人和西方人的態度,電影流浪地球描述華人帶著地球和家鄉奔向希望,而電影2012西方人依舊選擇少數富貴階層和極少數他們的僕人坐上大船避難。
我們不能裝瞎,也不能裝傻,西方人是真的從骨子裡沒有把多數人的利益當成使命和責任,和我們中華文明的格局和擔當無法比擬。
作為個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搭上馬斯科的船,我們更願意也只能站在馬雲這一邊,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和生存努力!
-
4 # 東南風韻
關鍵是火星和地球誰先自行毀滅?馬斯克的移民從何時開始?未來是哪一年?如果地球還有100年就要毀滅,而火星還有幾億年,那現在就必須儘快想法移民火星。如果這兩個星球壽命一樣長,移民火星毫無意義!當然,如果是考慮地球人口爆炸,地球會擁擠得人類無法生存了,那就要讓科學家們好好計算下還有多久會到那個時刻。自然需要早做準備。近百年來,無數多的人都不時提過移民外星的事,有實力的國家都在進行外星探索。實際上,外星移民探索同在地球上做好現在的事,是兩條並行不悖的軌道。馬雲是要把這條軌道基礎搞紮實,而馬斯克要把軌道拉長,要想快點鋪到火星上去!他是否想早點回家?馬雲說:哥,我也想早點回家,但是,如果軌道基礎不紮實,萬一上去在中途就斷了,哪知道我們會掉到哪個星球上去?回家?想都別想!看來,這倆外星人哥們,還是馬雲想得靠譜些
-
5 # Jack-0-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路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
你說呢?
-
6 # 福筱航
馬斯克有危機意識
馬雲還是樂觀
這兩個人說的話都需要未來給出答案
所以現在無法證實
-
7 # AI前沿資訊
馬斯克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馬雲是天馬行空,星辰大海。
對話,兩人都不在一個頻道。
-
8 # 三土和阿柳
我支援移民火星,在地球建設家園固然重要,尋找開發新家園也重要。
我是一個實足的科幻迷,除了喜歡看科幻電影外,我也經常幻想有一天能夠駕駛宇宙飛船遨遊太空,探索宇宙,宇宙真的太大了,大的讓我好奇。我相信有跟我一樣的朋友,對“存在”這個問題充滿了困惑,所以如果可以,我想去火星上看看,去木星上瞧瞧,飛出太陽系,飛躍銀河系,把宇宙的每個角落都看一遍,看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一回事,想明白為什麼會存在這一切。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好奇心,所以我支援人類未來應該移民火星,如果技術成熟,只要夠到達的地方,都應該去瞧瞧,滿足這顆好奇的心。
人類未來移民火星能夠帶來的利益也是巨大的,能夠帶動科技的巨大進步。機器人技術,惡劣環境生存技術,材料科學,尤其是火箭發動機技術,飛行控制技術,通訊技術,著陸技術等。我們現在看到的spaceX的火箭,可以用科幻來形容,尤其是一級火箭回收,火箭從天而下,緩緩降落在地面,當時我看見兩枚這樣的火箭一起從天上緩緩的降落在回收臺上,深深的被震撼,這項技術將來可以用在登陸火星上,運送宇航員的飛船不用透過傘降的方式降落在火星表面,飛船透過火箭推力作用直接降落,需要返航回地球時,只需加滿燃料就可起飛。並且火箭的運載能力,安全性也會得到提高。或許能夠改變飛船推進方式,為未來星際旅行做準備,讓人類不僅可以移民火星,而且也能夠移民更遠的星系。
除了能夠帶動科技發展,也能夠帶動商業經濟發展。火星上有大量的土地和礦物質,開發火星也需要大量勞動崗位。當然前期需要投入的資金是巨大的,而且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按現在的技術,從地球到火星需要八個月之久,一來一回就是一年多。如果能夠解決火星與地球之間的運輸技術,能將火星產品與地球物資來回低成本運送,經濟前景不可估量。如果無法實現短時間低成本大運輸量的飛船技術,火星不久將來可能會像當年英國與美國一樣,但是火星相對於北美洲來說,環境更為惡劣,連呼吸的空氣都需要人為製造,所以短時間內無法自給自足,只能依賴地球補給。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是這幾代人的時間裡什麼都將成為可能。
火星移民能夠給人類一個新家,能夠給人類一個新的起點和希望。確實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但是不僅僅是唯一的家園!我們在建設並保護地球家園的同時(但事實是地球家園正在被人類一步一步的破壞),也應該給自己找一個新的家園,火星是目前人類科技技術能夠企及到的地方。環境惡劣,晝夜溫差極大,大氣稀薄,引力小,目前沒有發現植被,遍地是沙子與石頭等,這些都將會成為移民火星需要克服的困難。我相信只要不斷改進技術,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來,人類能夠征服火星,那麼人類未來也可以征服宇宙中其他的星系。移民火星的成功將會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的起點,未來也可以可以對太陽系其他行星殖民,或者系外行星。
回覆列表
首先從長期看,地球必然會有能量枯竭的問題,而且人類的技術發展到可以動用的能量密度和基礎材料的研發出現突破,那未來可以飛的航空母艦甚至比現在的海里的都要巨大百倍。整個城市也變成一個機械組合體,那人類的擴充套件速度必然遍及全球,高山,大海,地下都可以建設城市,哺育人口。那下一步必然會是太空的移民,因為生存空間的需要,因為人類好奇心的驅使,因為技術是人類能力的延伸,能夠在火星生存了,就一定要去試試探索一下。
而且裡面有潛在的經濟利益,制霸太空越早,越有外太空的空間優勢,技術優勢。而且無論月球,火星都有未曾發現的礦藏和資源。這些是看得見,還有就是從軍事角度,制空權為尊,那制太空權也會變成下一個制空權。還有外太空發展到後期,通訊,太陽能,外太空高鐵,航線都成為了資源和資產,絕對不可忽視。
我認為下一個五十年得太空者,得天下!
再說說具體星際移民的步驟
星際移民--第一步
前言
我認為星際移民第一步,我說的是戰略步驟,巨型空間站建立,那空間站作用是什麼呢?
1.發射基地
如果從空間站出發,弱地球引力,無空氣阻力,空間站初速度,都將大幅減少能源消耗。
2.物資,人員中轉站
從地球把物資,人員的搬運到空間站,需要的成本相對較低,然後巨型空間站有生活空間,有倉儲空間,能滿足人員生活。因為沒有引力束縛,物資搬運異常便捷。
3.能源生產,儲備基地
後續有電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以後,在空間站就可以製作和生產能源。補給將更加便捷。
4.太空城
生活,生存,生產,中轉站一體化,人類自給自足的完整城市生態空間站建立,新人類誕生。
5.中繼站空間站
在地球跟火星軌道之間部署多個空間站,最後變為空間城市,這樣人流,物資流,資金流將有了可以儲備,中轉,貿易,修整的空間和人員。然後,通往火星路程將是一個個車站式中繼空間站,既可以補給,也可以修整,還可以遊玩,還可以暫住,常住。那火星之旅就不再乏味單調,不再沒有安全感。
那在這裡咱們提一下,地球人變為太陽系人需要很多技術儲備,其中基礎科學的突破可能會導致第一步提前展開,這兒不是指科研類的移民,而是指真正大規模移民的實現。
首先人類史上最大運力火箭最多140噸,目前musk正在設計的bfr火箭運力4400噸,只燃料1100噸,而且還需要近地軌道二次補充燃料。才能飛往火星。最多可以攜帶450噸物資,如果musk說話算數,2024年支付20萬美元就可以飛往火星。但能否回來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們看到目前這種火箭已經是目前技術的極限了,運送過去的人員和裝置已經很驚人了。但要注意火地距離是不停變化著的。所以真正能夠發射的視窗期有限,每兩年才有一次最佳發射時機。路上要走一年。所以要慎之又慎。
但從成本考慮的話,到近地軌道最划算,到但在月系,和日地系L4,L5構建空間站,可以構建巨型空間站,離用空間站作為跳板,前往火星將更加便捷。但最終方案如何還要看技術進步的情況。日後應該有核能飛船,電飛船等執行成本低的飛船產生。
高密度能源的可控利用,將直接導致中繼空間站產生。中繼站將可以利用核能對抗引力,需要持續的能量才能穩定住,這樣前往火星將被化成多箇中繼站的跳轉,那移民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飛船也講步入巨型話時代,驅動力不是問題的話,結合人工智慧,將產生無人巨型飛船,物流和人流將源源不斷湧入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