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皇帝在春天耕作,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以至於如今還在北京留下遺蹟——先農壇。

    根據偉大的儒家經典《禮記》的教導:“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世世代代的皇帝都要在開春的時候耕地,這個儀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文帝時期。

    著名的大才子賈誼不僅寫過《過秦論》“禍害”高中生,也寫過《積貯疏》,倡言積貯為“天下之大命”,要求皇帝勸課農桑,鼓勵生產。而當時的皇帝漢文帝劉恆也非常贊同,“於是上感誼言,始開藉田,躬耕以勸百姓”。

    不僅如此,漢文帝還特意下詔,要求將這個儀式常態化:“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從此,皇帝在正月親耕成為定規。

    而在明清時期,從十五世紀開始,皇帝於正月赴先農壇親耕已經成為了一項固定節目,在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裡,對此有細緻的描寫:

    這一事例如同演戲,在“親耕”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選取優伶扮演風雷雲雨各神,並召集大興、宛平兩縣的農民約二百人作為群眾演員。這幕戲開場時有官員二人牽牛,耆老二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農民則攜帶各種農具,包括糞箕淨桶,作務農之狀,又有優伶扮為村男村婦,高唱太平歌。至於皇帝本人當然不會使用一般的農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龍,全部漆金。他左手執鞭,右手持犁,在兩名耆老的攙扶下在田裡步行三次,就完成了親耕的任務。耕畢後,他安坐在帳幕下觀看以戶部尚書為首的各官如法炮製。順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長官,他的任務則是播種。播種覆土完畢,教坊司的優伶立即向皇帝進獻五穀,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勞已經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穀豐登。此時,百官就向他山呼萬歲,致以熱烈祝賀。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那就是皇帝耕作的那一塊田地的面積是一畝三分,這也是後來俗語裡“一畝三分地”的由來。

    這件事是如此的稀鬆平常,以至於幾乎沒有人會突出的提它。相反,如果要是非君之權臣也在春天親耕,還被人大書特書,那就很有問題了,那可能就是要篡位奪權、君臨天下的先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圖騰中圖騰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