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說新傳
-
2 # 坤坤小老婆72
秦始皇在出走的途中爆發疾病,突然就死去了,史記記載了秦始皇在去世之前曾經裡下了一份遺囑,裡面寫的是讓太子扶蘇交出三十萬兵權並且立刻趕到咸陽處理自己的喪事,但是呢,這樣一份遺囑被太監趙高給拿去了,
沒辦法,趙高又偽造了一份,它隱瞞了秦始皇的意思,又改了這個,逼死了太子扶蘇,立秦二世胡亥為弟,繼承王位,趙高轉正,就把胡亥給幹嗲了,自己做了皇帝。
-
3 # 小夢涵讀歷史
趙高,秦朝滅亡的始作俑者,開創古代太監亂政,廢立之先河。因其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而被秦始皇寵信。秦始皇第五次東巡之時和丞相李斯隨駕出行,秦始皇在行宮沙丘病重,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便詔趙高和李斯擬定遺詔,隨後秦二世胡亥繼承帝位。
雖然秦始皇在位時期,律法嚴苛,重賦稅,多徭役,但也不失為一代雄主,難道他真的把帝位傳給了昏庸無道的胡亥了嗎?筆者認為一定是趙高篡改遺詔。
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陔餘叢考》中有言,趙高本為趙國公子,趙國滅亡後不惜自殘肢體(就是自宮)入秦宮為奴,接近秦始皇,以求有朝一日為國報仇。
而賢明得人心的公子扶蘇和昏憒無德的胡亥相比,還是胡亥更利於自己報復秦國。
趙高曾經做過胡亥的老師,深知胡亥的為人,又對胡亥溜鬚拍馬,被胡亥引為心腹,知己。恰逢此時秦始皇暴斃於巡幸途中,諸公子或在咸陽,或在邊疆,與其被他人繼承皇位還不如把利於自己掌控的胡亥推上帝位。這樣自己既有擁立之功,又可肆意妄為,把持朝政。
圖胡亥劇照
阿諛奉承的趙高對秦始皇暴政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而仁義愛民的公子扶蘇又反對這樣的暴政,所以和趙高素來不和,假如人心所向的扶蘇繼位定會拿自己問罪,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先下手為強,篡改遺詔逼死扶蘇。
圖扶蘇劇照
胡亥當然是願意繼承皇位,而丞相李斯開始時反對這樣做,不過李斯出身貧民雖貴為丞相,但一直害怕得而復失。善於觀察的趙高以此為突破口 ,恐嚇李斯道:“假如聽從詔書,扶蘇繼位,你和蒙恬旗鼓相當,那麼扶蘇一定會提拔和他關係更密切的將軍蒙恬為丞相,況且先皇許多施政方針,你都參與頗多,扶蘇一定會把你降職流放。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之下,李斯妥協了。
所以不是秦始皇晚年糊塗選錯了繼承人,而是被趙高篡改了遺詔。
可惜了公子扶蘇,本有望繼承大統振興秦國,卻被陷害自殺于軍中,幻想萬世千秋的秦朝亦二世而終。
-
4 # 七鬥
要想弄清這問題,須搞明白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司馬遷所著《史記》其內容是真實的嗎?
無疑,司馬遷是一位耿直的人,不然也不會因為說實話而被施以宮刑,所以他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撰寫鉅著《史記》,也一定是秉筆直書,仔細考證,不會胡編亂造的。
但針對沙丘事件,是否趙高篡改了詔書,司馬遷也一定是無據可查的,他的觀點估計也是道聽途說來的,可信度究竟如何,那就要接著來分析下面的問題了。
第二個問題,秦始皇對公子扶蘇和對小兒胡亥兩人的態度。
先說扶蘇,顯然,單憑這個名字,始皇帝對這個兒子,是極其喜歡並寄予厚望的,扶蘇之名的出處,是因始皇的愛妃趙姬喜歡吟唱“山有扶蘇”的家鄉小調而得來的,另外“扶蘇”乃樹木茂盛之意,起這麼個名字,也是初為人父的始皇帝,期望兒子將來也可以成為參天大樹的殷且心情。
估計後來派扶蘇去邊關監軍,也是始皇對他進行的歷練,溫室裡是長不成參天大樹的,從這分析,始皇心裡的接班人,應該還是扶蘇無疑。
那麼,難道始皇不喜歡小兒胡亥嗎,不喜歡又何以單單帶著他出去?這個毋庸置疑,始皇也如同天下普通父母一樣,非常喜歡么兒,何止喜歡,簡直就是溺愛,但始皇絕非昏庸,一定不會因為溺愛,就亂了章程,而把治理江山社稷的大事交給一個貪玩的孩子。
那麼,始皇自忖去日無多時,其所下詔書也必定是司馬遷所述一樣,“宣扶蘇回咸陽處理後事”。
既然如此,那麼趙高為什麼要篡改詔書,殺死扶蘇,立胡亥上位呢?那就要來探討下一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趙高安的什麼心?
欲知其心,先看其人。
趙高,官拜中車府領,掌玉璽事,幹什麼的呢?簡單說來就是始皇的私人秘書,既管理車馬出行,又負責書寫文書,並蓋上大印,看著權利挺大,其實就是個皇帝身邊跑腿的,實在說來,這還沒他另一個身份能拿上臺面呢!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胡亥的老師,教胡亥識文斷字,典章古籍,這個身份,別人是不敢小覷的,不然胡亥也不答應,誰沒眼力見的敢跟胡亥過不去!
這就好理解趙高矯詔的動機了,如果讓扶蘇上位,那麼趙高有可能還是個跟著跑腿打雜的,有可能連這差事也不一定能接著幹下去!
而倘若篡改詔書,讓胡亥上位,那麼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小傻逼,還不是都聽我的,到那時,大權獨攬,指鹿為馬,風光無限啊!
正好,詔書是我寫,(據說趙高發明瞭隸書,一手好字,關鍵時刻多麼重要啊!)玉璽在手中,矯個詔,太他媽灑灑水了!
綜合以上幾點,肯定是趙高篡改了詔書!
-
5 # 史海悠悠
冥冥之中老天已註定,秦國只能出兩世帝王。
當年秦始皇遇到一個遊方道士,告誡他說“秦亡於胡也”。秦始皇一直認為胡是指北方匈奴,於是先修建長城,後派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伐。可憐躺槍的匈奴被反覆吊打,無奈西遷離開東亞。
其實那句話的意思,等到秦國滅亡了才解開,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
只是當時的秦始皇根本沒想立胡亥為太子,所以也沒有往胡亥身上想。
做為一個史上最著名的開國皇帝,秦始皇的遠見卓識世人皆知,有這樣眼光的人怎麼會立只會吃喝玩樂的胡亥呢。
而且秦始皇也死得很是蹊蹺,剛立完遺昭還沒來得及找見證人就去世了。見到遺詔的趙高李斯等人,和扶蘇不是尿一個壺裡的人。讓他繼位,對兩人來說就是天塌下來了。
有這樣能篡改遺詔的機會,為了自保,也為日後富貴,這樣幹也就順理成章了。
-
6 # 丫丫說史
自古以來,由於皇權專治統治,而皇帝又皇子眾多,下一任王位繼承人落在誰身上,其他的皇子也不會好過,所以遺詔問題關注度極高,秦始皇的遺詔,康熙帝的遺詔等等,都神秘而又令人好奇。今天說的就是秦始皇的遺詔問題,作為首位一統天下,六合諸侯,開創皇帝稱謂的秦始皇的遺詔可謂一直受人關注與質疑。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死亡事發突然,沒有任何準備,只留下了幾句話,“與喪會咸陽而葬。”並且讓公子扶蘇處理秦始皇的身後事,主持喪葬儀式。秦始皇死在鉅鹿郡沙丘,遺體將運回咸陽,扶蘇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陽,與靈柩會合,為父親送終。
秦始皇的臨終遺言有沒有見證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秦始皇讓扶蘇作為處理身後事宜的政治意義,當時已經是後宮總管的趙高曾經作過一個比較明確的解釋,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趙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遺詔以後,直接來見胡亥說:
“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這句話就是說,始皇帝去世後,沒有對其他皇子進行封賞,但是唯獨賜給了長子扶蘇書信讓他辦理後世。扶蘇回來處理完秦始皇的葬禮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了皇帝,但是這個時候的你是沒有受封到任何土地的,到那時你就什麼也做不了。
個人感覺趙高所說的“賜長子書”,應該就是指的被銷燬的遺詔,現在看來即使其他證據已經被趙高秦二世銷燬,但是秦始皇想要將皇位傳位扶蘇的本意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後來的事實卻是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釋出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至此,秦始皇的本意完全被篡改,秦二世當上了皇帝。
其實關於現在我們所瞭解的秦始皇遺詔問題,從李斯的遺言以及其他的相關史料就能得知,那只是趙高偽造的罷了。
-
7 # 長島男爵
結論:【趙高矯詔說】個人傾向於屬偽史。
為什麼說是個人看法呢?因為現階段的證據不足以判斷該說真偽,我只能說是我個人的看法,以現階段的證據推導一個可能性比較大的說法。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始皇帝在位的第37年出遊,也是最後一次出遊,結果皇帝意外的死在路途中,帝國的繼承人選成為了關鍵的問題,因為始皇帝生前沒有立太子啊。
《史記》中言之鑿鑿地說皇帝欲立長子撫蘇為後,但丞相李斯和中書府令陰謀立幼子胡亥為帝,最終得逞,胡亥稱帝。
似乎沒有任何問題,但……
二、《史記》的反對者:《趙正書》
針對史記的說法《趙正書》卻有不同時意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兄扶蘇、中尉(蒙)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成書不晚於漢景帝時期,書中說因為皇帝可能會在外駕崩,立其它人可能造成別有用心之人作亂,所以請立跟在皇帝身邊的胡亥為帝,皇帝許可了,並不是趙高李斯密謀的結果。
三、史料取信原則讀史經常會發現一些衝突的觀點,取信哪一種成為爭論的焦點,我認為取信原則應包含以下幾點:
①取信符合科學定律,可能性大的
任你文字再精彩,辦不到的就是辦不到,什麼黃帝乘龍飛昇,什麼受神感應而生,作為無神論者,應該一律否決掉。
但你要說項藉力能舉鼎,這個倒要議一議,這鼎到底是多重呢,現在舉重的世界記錄是264kg,我相信古人即使再逆天也不會超過300kg的。
②取信多證者,摒棄少證者
多種史料重複出現的可能性大,反之出現少的可能性小
一般來說大事作假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影響太大了,會影響到其它事件和人物的發展,但小事件作假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具體來說胡亥登基這個大事是真的,至少如何登基的細節就另說了。
④取信時間地點人物,謹慎對待對話,摒棄主觀的心理描寫和形容詞
可信度排名:
事件>對話>心理描寫和形容詞,
天子言論>諸侯、大臣言論>平民言論,
公開對話>私密對話。
⑤根據著書人的作者的立場、品德、學識取信。
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說的話,肯定比見識淺薄、道德淪喪的人說的話可信了,另外根據立場,著書人可能誘導不利於敵人的說法。
四、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始皇帝未在生前確定繼承人如果一開始就立了太子,就沒這事了不是嗎?但皇帝為什麼不立太子呢?
根本還在於,皇帝不希望提前把權力交出去,希望避免朝廷分裂。
自古太子都是最為難的,聽起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則坐立不安,太聰明吧,老爸擔心你提前奪權,太蠢吧,又說你爛泥撫不上壁。
(未完待續)
-
8 # 楊朱學派
秦始皇的遺詔真的被趙高篡改了。
要宣告一點,趙高不是太監。秦始皇殘暴,並不白痴。更重視皇家威嚴。斷不會讓一個太監做皇子的老師。
趙高是智勇雙全,學貫古今的飽學之士。當然,趙高的才幹沒用在正經地方。而是用在了歪門邪道上。
有三點,從邏輯上講,秦始皇都應當立扶蘇為太子。趙高篡改遺詔:
一、扶蘇是長子,才幹和威望在眾多公子中,都是頂尖的。而胡亥後來被趙高指鹿為馬。可見胡亥的才智都遠不及扶蘇。秦始皇傳位於扶蘇是才符合常理。
二、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胡亥稱帝后,趙高的地位大大提高。
三、胡亥即位後,就是因為得位不正,群公子不服。才聽信趙高的建議。把兄弟姐們全部誅殺的。
最後,《史記》中明確記載了,趙高篡改了秦始皇遺詔。
《史記》中,《秦本紀》、《秦始皇本紀》的作者不是司馬遷,而是秦朝史官。《史記•蕭相國列傳》記載:劉邦入咸陽後,諸將皆搶奪財寶美女。唯獨蕭何把秦宮室的圖、書、律、令收藏。漢朝建立後,秦朝藏書被收入漢朝宮室。
-
9 # 貓爺歷史觀
還有種情況是,親信不夠忠誠。這個時候,如果遺詔合乎親信的利益,那麼遺詔也能夠很好的執行。但如果和親信的利益相悖,那麼遺詔就要按照親信的意思執行了。
秦始皇的遺詔就屬於最後一種情況。秦始皇突然病死在沙丘行宮,臨終前匆匆跟趙高交代了一下就去世了。
根據秦始皇的為人,他選繼承人應該不會選胡亥那樣的無能。縱然扶蘇此前因焚書坑儒的事兒,曾經和秦始皇發生過摩擦。
況且真實的歷史記載,也是趙高矯詔立胡亥為帝的。趙高不僅欺騙了李斯,欺騙了天下,而且違背了秦始皇生前的意願。
趙高生前就是秦始皇身邊的一位官宦,沒想到一場歷史的意外,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歷史給了趙高篡權專政的機會,從此這位閹人開始了他短暫而輝煌的餘生。
從歷史記載來看,趙高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畢竟扶蘇和趙高不是一路人,而胡亥又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趙高立胡亥為帝,也是為了日後便於指鹿為馬篡政。
趙高先是欺騙了李斯,假裝跟他合作,手握大權後又冷死了李斯。趙高和李斯,瞞著天下人,匆匆將秦始皇的屍體運回咸陽,然後又匆匆扶立胡亥為帝。
至於秦始皇的遺詔具體是什麼內容,由於被趙高篡改,這個不得而知。總之,趙高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
-
10 # 史家說
秦始皇的遺詔到底有沒有被趙高篡改,流傳的歷史書中沒有一處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在很多的文獻及其事件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佐證,透過它們來分析秦始皇遺詔到底是想讓誰繼承自己的王位!只有透過這個才能進一步回答趙高是不是篡改了遺詔!下面我們分別從胡亥和扶蘇兩方面做出分析!
秦始皇預傳位:扶蘇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古曰:長子如父,歷代皇帝一般在不出現大的變動下都會立長子為太子,繼承皇位。但是,秦始皇到底有幾層意思讓扶蘇繼承自己的皇位呢?透過下面的史料,我們心裡多少有幾分!
一、沙丘政變,始皇詔書
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史記·李斯列傳》秦始皇下詔書於扶蘇讓其料理自己後事,結果詔書被趙高給扣下。同時長者如父,始皇深怕有權臣干涉,沒有明說誰繼承王位,只好借用舊典,這是最好的一份遺書。在這裡可以看到旨在長子扶蘇繼承秦之霸業!
二、野史記載,旨在扶蘇
腐肉偷生三千里,偽書先賜扶蘇死。胡亥少不更事,為高所惑,尚可言也,李斯身為丞相,位至通侯,受始皇之顧命,乃甘心從逆....斯為首惡,而趙高猶其次焉者也。 ——《秦紀》《秦紀》是司馬遷撰寫《史記》秦朝依據的書籍,而野史也也代表著一定的事實真相,畢竟法律和歷史都是強權者定義的,而口傳的民間可能更加的真實。
秦始皇病死沙丘,胡亥少不更事,趙高素來與扶蘇、蒙毅兄弟不合,甚至有次趙高差點死於此。扶蘇為皇,趙高必不受寵,甚至性命堪憂。
趙高讓少不更事的胡亥登基,同時詔書刺死扶蘇,此種行為對趙高可謂是百利無一害,正驗證《史記》對這段歷史描述的正確性。
秦始皇預傳位:胡亥胡亥雖然不是始皇的長子,但是卻一直深受秦始皇的喜愛,甚至外出時都帶著,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意圖。而扶蘇在一些治理國家和政治見解中與秦始皇有很大的區別,讓扶蘇去監工蒙恬修建長城,鎮守邊關時最好的說明,難道不是嗎?
一、最喜胡亥,外出攜子
始皇二十餘子,少子胡亥最愛,請從;上許之。——《資治通鑑》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遊,在二十多個兒子中,唯有小兒子胡亥要求一起出去玩被始皇答應了。帝王每一步都是有用意的,看似簡單的一口答應,其實始皇在有意培養胡亥,或是在考核胡亥。可見,始皇在挑選皇位繼承上,胡亥是被重點考核的物件。
扶蘇與趙高李斯等不相容,在挑選靠山中少不更事的胡亥卻是他們最好的賭注。天天圍繞在始皇面前,就算對胡亥的看法再不好,透過趙高和李斯的誘導也會器重胡亥這個最喜小兒!
二、驅逐扶蘇,意在如此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見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殺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野史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很大的問題,秦始皇確實想立小兒胡亥為帝王。胡亥登基後殺死了哥哥扶蘇,蒙恬,大赦天下,同時讓趙高擔任郎中令。這一點也很現實一樣,扶蘇死亡,胡亥接任了秦始皇的位置被稱為秦二世。
看到這裡,我們也知道為什麼秦始皇讓扶蘇去邊關和蒙恬一起。其實生怕自己病重或是死亡,導致皇位落在了自己不希望繼承皇位的扶蘇身上。
整個史料的記載均在於此,但是到底趙高有沒有篡改秦始皇的遺書呢?我來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扶蘇繼承皇位,趙高李斯等沒有好的結局
趙高和李斯都是整個秦王朝的高官,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優勢感頓時沒有了誰也不會甘心,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就算不是趙高,面對這種情況也是不得不篡改歷史,讓幼小的胡亥當皇帝。這個動機是成立的!
二、胡亥少不更事,易於掌握在手中
扶蘇不僅和自己有矛盾,同時長大了很難去控制,讓幼小的胡亥當皇上,這點我們都明白是什麼意思。選擇扶蘇等於死亡,而擁立胡亥卻可以操控整個秦王朝。這個算盤是誰都知道該怎麼去做,在趙高指鹿為馬的典故中,可以看出趙高真正的意圖。
三、李斯車裂死亡,背後真相
車裂在秦朝本來就是酷刑,而位居人臣的李斯卻被車裂死亡,李斯的對手該有多麼的強大,同時該有多麼恨李斯呢?在整個朝廷內,有誰能有這個能耐呢?除了趙高還有誰?
李斯威脅趙高,趙高痛恨李斯,才導致直接把李斯車裂死亡接觸心頭的恨意。這個除了篡改遺書這等罪名被李斯拿來威脅,還能有什麼呢?
可見,在趙高是不是篡改秦始皇遺書的問題上,有很大程度是真的。
回覆列表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秦始皇死之前的遺詔是給長子扶蘇,叫他繼承皇位的,而秦二世胡亥則是在趙高以及李斯的支援下篡位的。這一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一書中有詳盡地記載。 書中描述了秦始皇少子胡亥與中車府令趙高、左丞相李斯一起合謀毀遺詔、奪帝位的經過。
不過,後人也多有疑問,既然是三人合謀篡位,那應該只有他們三人知道,怎麼司馬遷知道的這麼詳盡。據《趙正書》等有關的史書記載,裡面有詳細的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期窘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不管是不是逼宮,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秦始皇有可能就是立胡亥而不是扶蘇,但對此學界還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