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83642094454

    學儒的人學得不好,就很容易變成一個書呆子。顏回就是一個典型的書呆子。

    不遷怒,的確是一個非常棒的品質。孔子說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因為他是聖人。普通人是最愛怨天尤人的。一件事出了問題,大家總是習慣性互相推諉,遷怒於人,而不是勇於承擔。

    但不遷怒,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不遷怒,“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先反省自己,從自身找原因;另一種是出於膽怯、懦弱而不敢遷怒,任何事自己默默忍受,受到委屈也是憋在心裡。這樣的人會變成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養成反社會人格,結果是危害社會;一個極端是養成壓抑型人格,結果是把自己憋出內傷。顏回很可能是後一種。

    顏回無疑是非常好學的,以至於孔子對他讚不絕口: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簞食瓢飲,住在破巷子裡,換作別人早就憂愁得不得了,可是顏回不改其樂——大家覺得這可能嗎?一個人飯都吃不飽,卻不想著打工賺錢,還在那裡樂呵呵地讀書,這是違背常理的,也是不對的。即使這個人真心地熱愛讀書,我想他也樂不起來。況且顏回29歲頭髮就白了,這如果不是少白頭,只剩下一個原因:長期的心情鬱悶,憂愁。

    孔子為了讓大家好學如顏回,把顏回大大地誇張了。

    根據《論語》的記載,顏回被後世塑造成了一個安貧樂道的典型。個人覺得,顏回真沒這個資格。他既談不上安貧,更談不上樂道。如果真的安貧,不會早死;如果真的樂道,不會29歲頭髮就白了。

    歷史上真正能夠安貧樂道的,只有莊子。莊子無疑是非常窮的,以至於要借米下鍋。借米的時候,還要給人家講寓言故事,不然可能就借不到。但就是這樣窮的莊子,居然在那個生產力水平極其底下的古老的年代,活到了83歲的高齡。這隻有思想上的極度通達,才可能做到。

    人要能安貧,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他有致富的能力。如果沒有致富的能力,卻標榜安貧樂道,就屬於自我欺騙。但人終究是騙不了自己的,最後就變成了“安”於憂愁,而不是安於貧困。好比一個國家要想避免戰爭,要想和平安寧,就必須有戰爭的能力,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能力。

    莊子顯然是有致富能力的,莊子具備宰相之才。楚王請莊子出任宰相,他都不願意去。莊子的心裡只有“道”。他的道就是無為,就是自然,就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所以他能安貧樂道。可是顏回,這兩樣他一樣都沒有,沒有致富的能力,也沒有道,怎麼談得上安貧樂道呢?他有的只是餓著肚子死讀書,所以早死。

    子貢曾經問他的老師:“一個人能做到富而不驕傲,貧而不諂媚,你覺得怎麼樣?”(富可敵國的子貢是在說他自己)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比不上貧窮而樂道,富有而好禮。”孔子是對的。富而不驕,貧而不諂,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卻是非常高的境界,非聖賢不能為。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孔子雖然對顏回讚譽有加,但從來沒有明確地說過,顏回貧而樂道。

    至於孔子說顏回不二過,這也不值得稱道。顏回只是一個埋頭讀書的人,他既沒有創業,也沒有出去打工,換言之,他是不做實事的人。一個人不做實事,不進行生產鬥爭的實踐,他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做到不二過並非什麼難事。一個人做事越多,才會犯錯越多,但人也正是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不斷成熟,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所以,人不能害怕犯錯,同一個錯誤重複兩遍也不要緊,只要不是知錯不改。

    做人當學子貢,勿學顏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品牌的奶粉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