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填圖的基本工作程式大致如下: ① 全面收集和研究有關填圖區域已有的地質資料,透過實地踏勘,有時還需要進行航空和衛星相片的地質解釋(見遙感地質),選擇和實際測制具有代表性的地質剖面(見地質編錄),以瞭解和掌握填圖區域的基本地質情況,並根據任務的要求和比例尺的大小,確定填圖單位。將地層、巖體等地質體按其野外標誌(如層面、界線)劃分為不同的岩層、巖體或巖性組合(巖性段、巖相帶)作為野外地質圖上能夠反映填圖區地質特徵的基本組成單位。填圖單位的粗細取決於填圖的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填圖單位劃分越細,有時可相當於地層的一個“統”或“階”,或為其一部分。 ② 根據所佈置的路線,進行野外實地填圖。填圖路線的佈置以能夠控制地質體的邊界線為準則,其疏密程度取決於地質調查比例尺的大小和填圖區的地質地貌情況的複雜程度。填圖路線的確定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大致垂直於(橫穿)填圖區的岩層和構造線的走向佈置路線,稱為穿越法;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層走向(或構造線方向)佈置觀察路線進行地質觀察和填繪地質圖的方法。穿越法適用於下列情況:A.露頭好,巖性、厚度變化不大,地層分界清楚;B.構造相對較簡單;C.地形平緩,且溝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層走向分佈。穿越法的優點在於可以很快地瞭解到岩層的厚度、地層剖面及縱向變化。地質條件適合用穿越法,可以採用以穿越法為主,區域性地段選用追索法。野外觀察點的佈置與分類。觀察點是地質填圖的基礎,它一般定在:1)不同時代地層分界線上;2)地層厚度變化較大處;3)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的分界處;4)各類褶皺的轉折端、傾伏端、地層產狀陡緩變化處;5)各類斷層線上;6)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現象,如礦化點、泉等。觀察點的型別因此分為:地層分界點,巖性控制點,構造觀察點等基本型別。觀察點應準確地標定在地形圖上,觀察到的地質現象按記錄格式進行詳細描述,總之是沿各地質體界線或對其他地質現象進行追索觀察,稱為追索法。追索法:在制繪不同時代地層的地質界線時,沿地層走向,或者為了解決某一地質問題(如斷層),而沿著一特定方向進行地質觀察來填繪地質圖的方法。追索法適應下列情況: A.地層巖性、厚度變化大,只有在追索過程中才能準確地瞭解其橫向變化,掌握地質界線的延伸和分佈;B.地質界線不明顯,一定要經過追索才能填繪;C.構造複雜、斷裂發育地區,為了更好的填繪出斷層線而採用追索法;D.山脊、溝谷、水系平行於地層走向分佈,地形條件有利於追索性
地質填圖的基本工作程式大致如下: ① 全面收集和研究有關填圖區域已有的地質資料,透過實地踏勘,有時還需要進行航空和衛星相片的地質解釋(見遙感地質),選擇和實際測制具有代表性的地質剖面(見地質編錄),以瞭解和掌握填圖區域的基本地質情況,並根據任務的要求和比例尺的大小,確定填圖單位。將地層、巖體等地質體按其野外標誌(如層面、界線)劃分為不同的岩層、巖體或巖性組合(巖性段、巖相帶)作為野外地質圖上能夠反映填圖區地質特徵的基本組成單位。填圖單位的粗細取決於填圖的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填圖單位劃分越細,有時可相當於地層的一個“統”或“階”,或為其一部分。 ② 根據所佈置的路線,進行野外實地填圖。填圖路線的佈置以能夠控制地質體的邊界線為準則,其疏密程度取決於地質調查比例尺的大小和填圖區的地質地貌情況的複雜程度。填圖路線的確定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大致垂直於(橫穿)填圖區的岩層和構造線的走向佈置路線,稱為穿越法;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層走向(或構造線方向)佈置觀察路線進行地質觀察和填繪地質圖的方法。穿越法適用於下列情況:A.露頭好,巖性、厚度變化不大,地層分界清楚;B.構造相對較簡單;C.地形平緩,且溝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層走向分佈。穿越法的優點在於可以很快地瞭解到岩層的厚度、地層剖面及縱向變化。地質條件適合用穿越法,可以採用以穿越法為主,區域性地段選用追索法。野外觀察點的佈置與分類。觀察點是地質填圖的基礎,它一般定在:1)不同時代地層分界線上;2)地層厚度變化較大處;3)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的分界處;4)各類褶皺的轉折端、傾伏端、地層產狀陡緩變化處;5)各類斷層線上;6)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現象,如礦化點、泉等。觀察點的型別因此分為:地層分界點,巖性控制點,構造觀察點等基本型別。觀察點應準確地標定在地形圖上,觀察到的地質現象按記錄格式進行詳細描述,總之是沿各地質體界線或對其他地質現象進行追索觀察,稱為追索法。追索法:在制繪不同時代地層的地質界線時,沿地層走向,或者為了解決某一地質問題(如斷層),而沿著一特定方向進行地質觀察來填繪地質圖的方法。追索法適應下列情況: A.地層巖性、厚度變化大,只有在追索過程中才能準確地瞭解其橫向變化,掌握地質界線的延伸和分佈;B.地質界線不明顯,一定要經過追索才能填繪;C.構造複雜、斷裂發育地區,為了更好的填繪出斷層線而採用追索法;D.山脊、溝谷、水系平行於地層走向分佈,地形條件有利於追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