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在沿途的丁香花
-
2 # 莓來眼趣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
中國食冰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類似於冰激凌的食物“酥山”。
酥山的具體造型,可見於唐朝皇室墓穴壁畫,畫中侍女手中插著花的食物,即是酥山。
酥山是怎樣製作的呢?根據唐代志怪小說《酉陽雜俎》的記載,它的主要原料是酥油,酥油先被加熱融化,然後堆積成小山的形狀,再置於冰窖,當酥油的油脂凝固,酥山就算大功告成。
宋代,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窖冰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中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所以,在古代,只有權貴才享受的起在夏天吃上冷飲,冰淇淋。
-
3 # 曹惠君醫生
據記載,周代那時候,有條件的人,就設冰窖存冰,夏天避暑用。
當然,窮人可以互相轉告“不要吃生冷啊”。
看條件。
-
4 # 家長裡短話桑麻
古代的夏天一定沒有冰淇淋解暑的,不過會有冰鎮的水果,涼茶等解暑。
大戶人家會有地窖,裡面會有冬天時儲存的冰,到夏天的時候拿出來用。有一個叫做“冰釜”的,貌似出土後說是戰國時期的,就是最早的冰箱。
唐朝時期皇宮裡有專門避暑的宮殿,還有類似機動的製冷裝置。至於清朝,有著名的避暑山莊的~
(下圖為冰釜圖片)
-
5 # 小文撩歷史
《詩經》中《豳風·七月》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詩句,意思是說冬天鑿取冰塊,然後將冰塊藏入冰窖,等到夏天拿出來使用,可見古人用冰之早。
《周禮·天官·凌人》記載:“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把食物放進冰裡冰鎮,堪比現在的冰箱。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過冰鑑,透過古人的夏日消暑神器讓我們才能一睹昔日的貴族生活。
在唐代,人們用冰放到木桶裡,然後在上面撒上鹽,再把盛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排列在冰上面,再插上小木棍,等蔗糖水凝固了以後就可以吃了,或許在唐代就開始叫冰棒啦。
宋代時,冰製品更加豐富了,當時的冷飲有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雪泡豆水等冰制食品。
元代人往牛奶裡在加冰和水果,吃起來就更加可口了,這就是簡配版的冰激凌啊!
-
6 # 從一點一滴叨起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想要有這個東西實屬很難,但是會是再皇宮裡,或者在一些貴族裡面應該會有些。不過他們也不會是飲料或者冰淇淋的。
據說他們是在冬天裡用水凍成的冰,然後會把冰儲存在地下的冷庫裡,即使是在冷庫,儲存也不會時間太長了,但是他們會儲存很多,然後把這些冰一層一層的放在一起,然後到了夏天,外面一層可能會化掉,但是裡邊的還會能儲存的,所以他們也就不過是吃一些冰塊,或者把放在水裡喝!達到降溫的效果。
回覆列表
古人在夏天吃什麼來降溫解暑呢?
酥山,
酥山是一種用牛奶、奶油製成的看起來像刨冰的美食。唐代詩人王泠然在詩歌《蘇合山賦》中描述了人們如何製作和享用酥山。根據詩中所介紹的:人們在酥中加入糖,並做出各種造型,有時候,酥山還用花朵、樹葉作為裝飾。王泠然在詩中寫道:“非固非絺;觸皓齒而便消。”他筆下的酥山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冰淇淋的早期形態,不過,只有王公貴族才有幸擁有大型冰窖來製作這一夏日美食。
儘管古代沒有冰箱,但有錢人家夏天用冰窖來儲存冰塊在唐代已經很普遍了。那時候,人們既可以喝冰水也可以吃冰沙。隋唐時期,喝的比以前講究多了,開始流行一種叫做“飲子”的飲品。“飲子”是用果品和草藥熬製而成,解渴的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楊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縮皮飲、杏酥飲、紫蘇飲、香薷飲、梅花酒、皂兒水、沆瀣漿、漉梨漿、滷梅水、姜蜜水、綠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順散、乳糖真雪、金橘團、甘豆湯……
到了清末,中國出現了一種新型飲料——“荷蘭水”。所謂荷蘭水,其實就是大家現在常喝的汽水。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皇室已經開始使用冰箱了,故宮裡現在還收藏著兩件乾隆時期的掐絲琺琅冰箱。
並不是只有現代人才可以享用這些消暑良品,看到這裡,覺得古人對於消暑也很有妙招吶,古人的智慧可謂無窮無盡。這些都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飲食文化,是留給後世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是盛夏,一起穿越古今細細品味這些飲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