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雲飛書法

    王羲之是書法藝術的開創者,為後世建立了書法規範。而王鐸學王有成,然並未有開創性藝術成就。從書法史的地位比顏真卿差遠了。

  • 2 # 功易升

    在平衡傳統和創新這件事上,王鐸處理的非常精彩,在書法技法上的推陳出新,尊重傳統,既滿足了我們對於傳統的感受,同時又讓這些創新保留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不至於譁眾取寵和狂怪驚人; 而王羲之則樹立了行書發展中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王體”書法,行草最為強項。在完成漢字書體演變,真、行、草三體俱備的魏晉時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貢獻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如行書〈蘭亭序〉等,這作品的用筆,章法和意韻,可以說深深影響了後人,並被稱謂天下第一行書。

    至於二王誰更好,那隻能說后王-王鐸的書法是在前王-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他的作品有王羲之的影子,而前王-王羲之的作品可沒有王鐸的影子。個人觀點,分享大家。

  • 3 # 讀書野人郝明瑋

    經典除卻原本的藝術成就而外,更為重要的是她長存於斑竹的歷史精神!神韻所在,後無來者!創新而成自已,而非模於書聖!

  • 4 # 子衿書法

    王羲之之後,有人覺得王鐸書法更上一層。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現在就來談一談書法優劣的評判標準。

    我們先來說這個“有人說”的問題。我舉一個目前公認的人物來做例子。大家都知道,姚明是進入NBA打藍球最成功的中國藍球運動員。有人說,姚明之後,易建聯在NBA取得的成就更上一層。那麼這個“有人說”到底是誰說?沒有實際對應人。為什麼沒有?因為底氣虛。理論不成立,自己都不認為是這樣,但又想對傳統,對大家都有的共識進行顛覆式的發表一種邪說,所以就用“有人說”來做幌子。因為用“自己說”會遭到世人的恥笑。

    其實何必呢?不就是見解不同而已。無知怕什麼?被人恥笑又如何?眾人皆醉我獨醒。大眾不過是被王羲之的書聖光環刺傷了眼睛,盲目的崇拜。其實他就是被人吹捧出來的。無知嘛,別說是王羲之,就是孔子孔聖人,還不是他的一幫學生吹捧出來的。有什麼著作留傳於世?什麼都沒有。王鐸就是比王羲之更勝好幾層,怎麼樣?

    王鐸是誰?明末清初的書法家。清代及現代人對他的書作評價褒貶不一。啟功認為他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康有為認為筆鼓宕而勢峻密,真元明之後勁。包世臣評其書:僵燥無韻。

    整個清代以及民國、現代七八十年代以前對王鐸書法的評價,最多評到他是明代第一,離王羲之還遠著呢!而最差的,因惡其人品低劣,一貶到底。

    最近十多年,王鐸突然間被推上了神臺,並從東夷倭華人那裡找出了論據。因王鐸所臨寫二王書法的一本《擬山園帖》流傳到了倭國 。倭華人認為他勝過了二王。

    勝不勝,他們的作品都在,拿來自己對比一下就能夠得到你自己的判斷。喜歡或是不喜歡,決定權在你。何必要以“有人認為”來尋求自己的援軍?給自己鼓氣?

  • 5 # 松風閣書法日講

    這句話有一半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沒有道理的。王鐸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有成就的,但是他的成就能蓋過王羲之嗎,恐怕還是需要探討的。另外,關於王羲之的身份成就以及現在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所取得的這樣巨大的書法名聲也是值得我們分析和探討的。

    一、欲戴CROWN,必承其重——王羲之的藝術名聲

    “欲戴CROWN,必承其重”這句話非常像一句雞湯,好像在鼓勵人們一定要努力才能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這句話與其說是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倒不如說是更側重闡釋了人們在得到某一事物的同時,也要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正因為你有了“CROWN”這個身份,所以更要格外承擔常人所未有之壓力。

    我認為榮譽確實會給人帶來額外的好處,但是相應的,他必然包含代價。而王羲之被“書聖化”、“神聖化”的代價就是他在中國歷史上和廣大人民心目中完全被標籤化和扁平化了。

    這樣的王羲之不是真實的王羲之。真實的王羲之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書法家。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後世諸多人出於自己的愛好也好、政治因素也罷,都有有意無意的抬高王羲之、追捧王羲之,從而造成王羲之漸漸的從一個善書畫的貴族變成了書法之“神”、書法之“聖”。

    這樣的情況其實也不只是王羲之才這樣,孔夫子也是如此,

    這樣過分捧高除了會帶來扁平化、標籤化之外,還會讓人們產生個人崇拜和愚昧盲從,不懂得靈活對待。

    二、王羲之的書法成就

    但是說句實話,王羲之的書法成就的確是巨大的。但是不至於誇張到如此地步。王羲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他當時特殊的社會政治條件、他自身的才學和後人的承認共同形成的。

    我們在這裡只談談他自己的才學方面。

    王羲之最大的書法貢獻就是確立了中國書法的法度和基本的審美正規化。這個法度即筆法、結構和章法等一系列的法度,就審美正規化而言,王羲之的書法所開創的清逸俊秀的字體面目成為以後數千年間無數文人墨客追求的目標。

    三、王鐸的超越性和侷限性

    但是,王鐸書法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化傾向實際上已經是明清兩代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早在明代,徐渭的書畫作品裡就已經展現出了這種傾向和趨勢了。

    但是王鐸這種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傾向,在帖學書法的實踐中並未形成一股足以影響當時書壇發展的藝術潮流,這樣的書法革新一直到後來的康有為等人藉助碑學復興才得以提出。

    所以,如果就王羲之和王鐸對於後世的書法影響而言,兩者是不在一個級別上的。因此,王鐸超越王羲之也就是無稽之談了。

  • 6 # 虎皮辣焦

    更上一層的說話也對也不對,看從哪個角度去說了。

    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風度,是整個時代的代表或者說集大成者,但是看大王的很多作品,展現的不是線條感,而是塊面感,個人感覺是側鋒使用比較多的原因,側鋒到中鋒再回側鋒再中鋒,轉換的過程極為迅速自然,很多時候很難看出是側還是中,以塊面大小行程視覺節奏,而這種用筆的侷限在於不適合寫大字,時代侷限,大王留下的臨摹品尺寸都是比較小的,用這種用筆寫大字就會感覺扁薄少力。

    王鐸的書法,面貌很多,差異也很大,有些事大王筆法,加進米芾的動感,一看就是二王體系的,但是有些大尺度的卷軸,以篆入行草,幾乎沒有側鋒運用,以魯公篆籀筆法寫出,線條感極強,用線條的疏密來表達空間節奏,可以把作品寫的很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大王是有超越的。

  • 7 # 靈動空間

    這是屁話。沒有可比性!各有各的不同。你可以喜歡任何一種書體,但不要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去比較。本人也喜歡王鐸書法。

  • 8 # 千年蘭亭

    日本人的一句“今王勝先王”,讓一部分華人信以為真,真以為王鐸比王羲之更強了。

    不可否認,王鐸是崇古與創新結合較好的傑出代表。

    他的書法取法於“二王”體系的歷代大家,並以“二王”、李北海、米南宮為核心。他極力反對學時人書法,提倡取法高古。他強調,學書必先繼承傳統,學行草如果不宗古人,終將入野道。

    王鐸善於學古,更善於變古。他在精神上與米芾相近,與二王拉開距離,又能將米芾變圓為方的動作進一步誇張,個性氣質表現得更加淋漓。

    但我們應該看到,王羲之是開宗立派的宗師,他在黑暗中與獻之一起,為中國書法打造了一套系統的二王書風,為書法的發展樹立了標準,打下了基礎。

    如果將書法的發展比作一條大河,王義之好比其源頭之水,而米芾、王鐸等則是這條大河的一條條支流。

  • 9 # 狂喜淡墨a

    王羲之以後,王鐸書法更上一層,看法如何?王鐸是崇書聖王羲之,是羲之的粉絲,故臨摹其書。後風調趨變,吳昌碩在《孟津王文安草書卷》詩中吟道“眼前突兀山險巇,文安健筆蟠蛟螭。波磔一一見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對王鐸評價極高。

    王鐸草書在明代的地位極高,成就極大。他的草書在筆法、結體、章法和墨法上均有所創新,尤其在章法的字間聯絡、行、行間空間、款字及鈐印等形式的技法上,獨具匠心。

    字間聯絡與線條、結構息息相關。王鐸草書線條的運動感,結體正欹、疏密的多變,決定其字間聯絡形式的豐富性。

    其行書筆意出自王羲之的聖教序,而草書屆於自己的風格,字法常做五管移位,抑揚中錯落,帶有強烈映帶牽絲,時而如風馳,時而如虎臥龍盤,字型大小不一,大起小伏,狀貌奇特,筆墨雄俊,陽剛威武霸氣,一變魏晉風度之柔美,創新出自己獨特的筆意,魏晉有二王,後有小王之稱讚,有此來歷,皆出自王鐸之繼承王羲之又突破其筆意,故其書更進一步。

  • 10 # 微塵65

    從格調上講,羲之書法是瀟脫而不拘泥,如戲曲中的謙謙君子,王鐸書法是扭曲而姿態百出,如放浪士子,不拘小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位老人摔倒你會去施救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