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煌荒頭

    這是胡扯,如果沒有,那為什麼要有考試製度?要篩選呢?誰想學什麼就去學什麼唄,反正都能學會。實際就是有的人就是學不會,名師教他們是浪費時間,好的老師應該配上好的學生,而不是面對一幫垃圾。

    天賦這種東西你承不承認都是存在的,是客觀事實,有的人努力一輩子也不可能在某些行業有所建樹,可能奮鬥到老也不過是別人給他一個尸位素餐的評價。

    當然,我不否認後天努力的價值,但這跟題目不衝突,有的人就是又不聰明又不努力,那他就是垃圾,不配被人教育,自生自滅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 2 # 臥石曉雪生

    沒有不好吃的菜,只有不會做的廚師?

    好像沒啥大問題

    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的醫生?

    醫鬧就這麼形成

    沒有買不起的房,只有不會賺錢的人?

    啃老買房的哭去吧

    沒有吃不下的屎,只有不會吃的傻逼?

    呵呵呵,誰來吃吃!

    所有不帶前提的話,都是假命題,這點邏輯都不懂嗎?

  • 3 # 山村老師看教育

    看到這樣的話,就知道是所謂的“專家”說的!當然從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來看!這話很正確。

    因為社會已經把所有學生學不好的原因都強加在了老師身上!孔聖人三千弟子都不能全部成才,作為平凡的老師又怎能把所有學生教好呢?

    而且這個“好”!又怎麼定義呢?學習好就叫好?我看也未必!有的孩子學習很好,但是品德卻很差!難道這也是老師一人的責任?難道身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的父母沒有責任?難道社會環境沒有影響?老師能做的就是盡力引導!而不能保證能把所有學生教好!

    諸葛亮很有才華,但最後也扶不起後主劉禪!所以對於這樣的“專家”!我想說的是出發點很好,但是別用坐在辦公室的理論來給教育下定論!你們可能不知道,因為你們的一句話,會把大多數一線教師推向火坑!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人就能夠把孩子教好的!這一點我相信廣大一線教師的心情應該和我相同的吧!

  • 4 # 信馬由韁001

    一對一肯定能教會,只是個時間問題。問題是課堂面對幾十個學生,等他個別人教會了,絕大部分學生都等他嗎?課程進度不要了嗎?

  • 5 # 象山易學堂

    人們只要面對教育問題的時候,常說這麼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這句話,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之後,被人們廣泛引用,而且被髮揚光大,以至於後來出現了很多與之類似的說法,比如:“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等等。這句話對不對呢?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理解這句話?結合專家的觀點以及我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從理論上如何分析?

    馬克思學說認為,在分析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時,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只是事物發展的條件,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因,外因只能透過內因而起作用。教育活動中教師只不過是最重要的外因之一,而學生自己才是關鍵的內因,所以學生到底能學好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講,“教不會的學生”也是存在的。教育學認為,遺傳是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是人的發展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如果人缺乏相應的遺傳條件,那麼即使有教師的教育,人也不可能獲得發展。事實上不獨遺傳往往使得人的發展缺乏相應的物質基礎,環境有時也起著這樣的作用。比如,有的孩子因為母親生育年齡過大或其他因素,而患上唐氏綜合症,導致弱智。這就會導致其即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還是有很多東西是學不會的。

    由於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從理論上分析的結論說明,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二、權威們怎麼看?

    1、古聖先賢怎麼說?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按照孔子的看法,“上智”與“下愚”是不用接受教育的。“上智”不接受教育一樣是“上智”,“下愚”接受了教育也是白接受教育。簡而言之,在至聖孔子看來,“教不會的學生”是存在的。

    2、現當代教育家怎麼看?

    (1)當代教育家李鎮西如是說:“陳鶴琴之所以這樣說,在我看來,他是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及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他認為,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

    (2)美國的著名小學教師雷夫坦率地說他曾有過沒有教育好的孩子:“我當然為他感到遺憾。但實際上,我並不認為這是我的失敗。這是這個學生的失敗。常有人說要拯救每一個孩子,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拯救每一個孩子。醫生不要病人吸菸,但這人不聽,後來患癌症死掉了,我們能夠指責醫生嗎?我覺得不應該把所有的事都拿來指責教師。這是不可以的,實在太可笑了!”

    透過對這些國內外權威人士觀點的解讀,我們也認識到這種說法的錯誤性。

    三、這句話應如何正確的解讀呢?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因此這句話不能簡單地否認,而應該承認它有一定的真理性:不要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所以,我非常贊同李鎮西老師的觀點,他認為“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佔三分之一,另外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非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而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去教育好每一位學生,但不是隻有教師的努力就能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的。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如同一番話在同一場合同時說給幾位同學聽,他們接受到的教育資訊應該是一樣的,但被他們自己詮釋和處理之後,最後成為他們各自知識體系的一部分的東西就大不相同了,得到的情感體驗也可能不同,這裡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內因。再如,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這樣的事例很常見:一位原本非常不錯的孩子,由於家庭變故,父母失和,一下子變得神情落寞,反應呆滯,甚至成為問題少年,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環節出了問題。另外,社會環境的影響及學校教育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負面因素。這些年才有流傳一時的“7-1=0”或“7-2=0”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就像再高明的大夫也有治不好的病一樣,再會教的教師哪怕名師也會有教不好的學生。

    總之,教師可以而且應該用這句話不斷激勵自己,並把教好每一個學生作為自己的職責和理想。 而教育管理人員或社會其他人員用這句話來要求所有教師則有失偏頗了。

  • 6 # 採山時光碎片

    這話是一個教育專家說的,專家的言論有導向作用,家長們就更肯定地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以此推卸了他們的遺傳基因作用,推卸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推卸了社會環境對他們孩子的不良影響作用,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們家的熊孩子差了是老師不會教造成的。

    對於家長也一定會說自己的孩子可以教會的。孩子都是自家的好,哪個孩子在自己的家長眼裡都是聰明的,可愛的。可家長卻不想想如果老師可以教會所有學生的,那就不用選拔考試了,大家都可進清華北大了,也不用培智班,也不用特殊學校了。

    我們老師每年都在被逼迫做一件事來證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那就是有一項工作叫做補差工作,每學期都有輔導學困生個案分析,期末考核表裡有一攔就是補差效果。這個真的太假了,對那些差生,老師想出各種措施補差,老師就被要求這些差生成績從開學到期末一直在提升,體現補差效果。這是非常難的,我說如果老師努力了這些孩子成績就會一路上升,那幾個學期以後是不是就沒差生了,這可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家居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