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的變美分享
-
2 # 梅方論談
在評測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音樂方面的術語。“音質”這個名詞,一般籠統的解釋是聲音的品質。但是,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⑴聲音的音高,即音訊的強度和幅度;⑵聲音的音調,即音訊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⑶聲音的音色,即音訊泛音或諧波成分。評判某音訊產品的音質好壞,主要是衡量聲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即相對於某一頻率或頻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在要求的頻率範圍內、同一音量下,各頻點的幅度是否均勻、均衡、飽滿,頻率響應曲線是否平直:聲音的音準是否準確,既忠實地放映了音源頻率或成分的原來面目,頻率的畸變和相移又符合要求;聲音的泛音適中,諧波較豐富,聽起來音色就優美動聽。還有一些術語:
一、音質:音質是評價音響器材最基本、最廣泛的評價術語。
二、音色:聲音會像光線一樣有顏色的,音色愈暖聲愈軟,音色愈冷聲越硬。音色可以用"美""高貴"等字眼來形容。
三、音場感:這項包括音場的形狀、前後位置,高度、寬度、深度等項。
四、層次感:這是音場中由前往後一排排樂器的發聲清晰程度,以及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間隔清楚程度。
五、定位感:簡單講就是人聲或樂器聲發生點清楚、確定位準確。通常說的聲音發飄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六、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聲音是不會刺耳的是最耐聽的,每對人耳對於耐聽與不耐聽的感受程度都不盡相同的。因此對於透明感的好壞也就有不同的標準。
七、結像力與形體感:顧名思義,強像力就是將虛無飄渺的音像凝結成實體的能力。換句話講,也就是讓人聲或樂器聲的形體展現的能力。結像力好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音像的立體感。
八、解析力:音樂細微的變化都能表現得清楚。
九、整體平衡性:主要是指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體平衡性,聽音樂感覺到樂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歡快而又有層次,明晰、融合而又立體感,臨場感強。
評測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選擇好在評測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耳塞或耳機(在下面的文章中,所有的耳塞或是頭戴式耳機等,都統稱為耳機)。好的耳機可以直接反映MP3音質的優劣。說到耳機,不禁想牢騷一番。因為筆者在長時間的觀察中,發現一些比較可悲的現象:起碼有70%以上的MP3隨身聽使用者一直都在使用原配的耳機。而這些原配耳機,基本上音質都不值一提,就算是深海塞爾MX300之流,素質也好不了哪去。使得再好的MP3也英雄無用武之地。這一現象是否說明了我們國民的音樂欣賞能力正在下降?還是忽略了音樂的表現力?筆者建議,在購買MP3隨身聽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選擇一副優秀的耳機,這樣搭配 MP3才能得到更好的音響效果。筆者平時用來試音的耳機比較多,有SONY MDR-E888,SONY MDR-E575,SONY MDR-E565,AIWA HP-X705,AIWA V743,STAR 001A等,但最常用的還是細膩的MDR-E888、高解析力的001A和平衡的X705。
準備好耳機之後,就要考慮用什麼音樂來測試。拿出自己熟悉的CD碟,用EAC和LAME將碟中音樂轉成320KBPS的MP3格式檔案,或是用MEDIAPLAYER 9轉成192KBPS的WMA格式檔案,建議是使用320KBPS的MP3格式檔案,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來說,MP3這種編碼格式都優於WMA。在 CD試音碟方面,要求找些錄音技術較好,音域寬廣,或者是在某一頻段有優越的表現的音樂。筆者推薦使用《HIFI 四季》、《炎黃第一鼓》、蔡琴《民歌》或者其他名牌的試音碟如惠威、柏林之聲等等。
根據評測的基本原則,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對某一樣產品的優劣作出判斷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評測MP3的音質。除非是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聽音經驗,心目中已經有了判斷音質好壞的標準。所以,在評測時最好是能準備一臺比所要評測的MP3音質要更好的機器,譬如CD機,用來與MP3作直接比較,這樣在不同型別的音樂中也能明顯比較出兩者的差別。筆者在痛失SONY EJ01之後,只能用SONY SJ01和PANASONIC CT570這兩臺音質較為不錯的CD隨身聽來作為評測參考。
回覆列表
在評測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音樂方面的術語。“音質”這個名詞,一般籠統的解釋是聲音的品質。但是,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⑴聲音的音高,即音訊的強度和幅度;⑵聲音的音調,即音訊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⑶聲音的音色,即音訊泛音或諧波成分。評判某音訊產品的音質好壞,主要是衡量聲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即相對於某一頻率或頻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在要求的頻率範圍內、同一音量下,各頻點的幅度是否均勻、均衡、飽滿,頻率響應曲線是否平直:聲音的音準是否準確,既忠實地放映了音源頻率或成分的原來面目,頻率的畸變和相移又符合要求;聲音的泛音適中,諧波較豐富,聽起來音色就優美動聽。還有一些術語:
一、音質:音質是評價音響器材最基本、最廣泛的評價術語。
二、音色:聲音會像光線一樣有顏色的,音色愈暖聲愈軟,音色愈冷聲越硬。音色可以用"美""高貴"等字眼來形容。
三、音場感:這項包括音場的形狀、前後位置,高度、寬度、深度等項。
四、層次感:這是音場中由前往後一排排樂器的發聲清晰程度,以及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間隔清楚程度。
五、定位感:簡單講就是人聲或樂器聲發生點清楚、確定位準確。通常說的聲音發飄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六、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聲音是不會刺耳的是最耐聽的,每對人耳對於耐聽與不耐聽的感受程度都不盡相同的。因此對於透明感的好壞也就有不同的標準。
七、結像力與形體感:顧名思義,強像力就是將虛無飄渺的音像凝結成實體的能力。換句話講,也就是讓人聲或樂器聲的形體展現的能力。結像力好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音像的立體感。
八、解析力:音樂細微的變化都能表現得清楚。
九、整體平衡性:主要是指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體平衡性,聽音樂感覺到樂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歡快而又有層次,明晰、融合而又立體感,臨場感強。
評測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選擇好在評測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耳塞或耳機(在下面的文章中,所有的耳塞或是等,都統稱為耳機)。好的耳機可以直接反映MP3音質的優劣。說到耳機,不禁想牢騷一番。因為筆者在長時間的觀察中,發現一些比較可悲的現象:起碼有70%以上的MP3隨身聽使用者一直都在使用原配的耳機。而這些原配耳機,基本上音質都不值一提,就算是深海塞爾之流,素質也好不了哪去。使得再好的MP3也英雄無用武之地。這一現象是否說明了我們國民的音樂欣賞能力正在下降?還是忽略了音樂的表現力?筆者建議,在購買MP3隨身聽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選擇一副優秀的耳機,這樣搭配 MP3才能得到更好的音響效果。筆者平時用來試音的耳機比較多,有SONY MDR-E888,SONY MDR-E575,SONY MDR-E565,AIWA HP-X705,AIWA V743,STAR 001A等,但最常用的還是細膩的MDR-E888、高解析力的001A和平衡的X705。
準備好耳機之後,就要考慮用什麼音樂來測試。拿出自己熟悉的CD碟,用EAC和LAME將碟中音樂轉成320KBPS的MP3格式檔案,或是用MEDIAPLAYER 9轉成192KBPS的檔案,建議是使用320KBPS的MP3格式檔案,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來說,MP3這種編碼格式都優於WMA。在 CD試音碟方面,要求找些錄音技術較好,音域寬廣,或者是在某一頻段有優越的表現的音樂。筆者推薦使用 、、蔡琴或者其他名牌的試音碟如、等等。
根據評測的基本原則,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對某一樣產品的優劣作出判斷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評測MP3的音質。除非是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聽音經驗,心目中已經有了判斷音質好壞的標準。所以,在評測時最好是能準備一臺比所要評測的MP3音質要更好的機器,譬如CD機,用來與MP3作直接比較,這樣在不同型別的音樂中也能明顯比較出兩者的差別。筆者在痛失SONY EJ01之後,只能用SONY SJ01和PANASONIC CT570這兩臺音質較為不錯的CD隨身聽來作為評測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