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月半

    歷史上三國既然存在,就沒有如果,袁紹不可能戰勝曹操,即便有如果,他戰勝曹操,曹操能捲土重來,赤壁之戰曹操幾十萬大軍敗了,仍然天下之主位不可撼,羽翼已形成。東吳天鏨難以逾。西蜀之川難以取。

  • 2 # 明明的意思

    如果袁紹真的戰勝了曹操,首先肯定就不會有三國了。

    因為袁紹手上擁有的資源遠比曹操豐厚,藉助滅曹的大勝順勢而下,很多勢力基本都沒來得及積攢好實力,只能投降歸順或作為相對半獨立的勢力雌伏,至少袁紹會很快名義上統一。只不過袁氏的野心也是明顯高於曹操的,袁紹可能會等不及天下一統就篡位,從而成為第二個袁術。因為袁紹原本就不滿獻帝,拿下許昌後是否會廢帝就成為一個決定後世走向的一個重要標誌。

  • 3 # 觀海聽濤164

    會有的!因為官渡之戰的勝負決定了誰成為北方之主,若袁紹勝出,則北方盡歸於袁紹,原來曹操屬下也大多會誠服於袁紹。袁家四世三公,家世顯赫,他會取代曹操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

    穩固北方後也亦然會揮軍南下、飲馬長江,完成統一大業!赤壁之戰才是三分天下的關鍵所在,袁紹的結局會和曹操一樣大敗而狼狽不堪的逃回北方,南方和西南依然是孫劉的屬地!

    北歸後的袁紹能不能掌控局面,北方會不會再次分裂這就要看天意了!若袁紹依然能控制住局勢,那袁家將來不可估量;若袁紹不能做到,則會有新的勢力崛起,那整個中國將提前進入大分裂、大動盪、大融合的時代!

    命運如此安排,總叫人無奈!若歷史選擇了袁紹,三分過後盡歸於袁!不然,亂世提前來臨、一切皆有可能!未來會如何,只有天知道!

  • 4 # 幾葦渡當年

    要想開腦洞,就要了解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時的袁紹看上去是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諸侯。

    但是曹操的兵力或者說實力並沒有差太多,至少兩人在官渡可是對峙了半年多。

    這半年裡,兩人有來有往,互有勝負,直到曹操糧草不足,才被迫決戰。

    成王敗寇,歷代皆是。

    如果袁紹真的有歷史上那麼差勁,怎麼可能在官渡之戰以後還堅持了八年。

    我覺得袁紹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大而臃,派系太多太雜,袁紹只能勉強壓制。

    歷史上認為袁紹讓兒子各領一州,是一個混招。可如果你深入袁紹集團內部,你就會發現,魚龍混雜,尾大不掉。

    地盤擴張的太快,派系太多,大家都不是很心服,當然只能信兒子了。

    反觀曹操,身邊的大將大都是本家,內部的矛盾很少,不至於束縛到自己。

    想想袁紹那個束縛,就好像是老蔣,各種見死不救的現象太常見了。

    袁紹的內部謀士派系主要有三類。

    1、門生故吏

    袁家四世三公,由於宣傳力度相當高,所以這個地球人都知道。

    世家大族,絕對缺不了門生故吏。

    2、河北名士

    由於袁紹禮賢下士,所以一批河北名士爭相歸附。紹客逢紀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3、收復的謀士

    如沮授、田豐、審配都是敵方的謀士,被袁紹收復來的。

    這只是謀士的集團,而武將、地方的勢力錯綜複雜,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袁紹的精力。

    有依附長子袁譚的派系,有依附幼子袁尚的派系,還有中立派,比如沮授田豐等。

    現在已經說清楚袁紹的情況,那麼意淫開始。

    如果袁紹打敗了曹操,很有可能會將曹操趕盡殺絕,快速的擴充。

    可是內部問題很變得更加尖銳,如果袁紹選擇刮骨療傷,分寸就尤為重要。刮的好,就是鳳凰涅槃,刮的力道差了,就可能全盤皆崩。

    說實話,從沮授田豐的很多良策奇謀可以看出,他們至少有能力幫助袁紹度過這個時期。

    但袁紹很可能不聽,因為如果他聽的話,官渡就真的可能勝了。

    所以,袁紹雖然不會像歷史上那麼差勁,但是悲劇結尾改變的可能性並不大。

  • 5 # 關東俠客

    袁紹出身名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誅滅了已有四百年宦官體系,又討伐董卓專權,深得民心,開始採納沮受之策,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四州之地統一黃河以北地方,山河四顧,物產豐富,擁兵幾十萬,形勢可和漢光武帝據河北,分兵遣將統一天下的形勢非常相同。此時袁紹勢力最強大,一手的好牌。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大,可是性格決定命運。袁紹生的英俊威武,可是他好謀無斷,有沮受,田豐,許悠眾多謀才而不能用,不懂政治策略,為將之道。沮受曾諫議狹天子以令諸候,袁紹不聽,被曹操利用,後悔不矣,沮受認為憑河北豐富資源打持久戰對抗曹操,袁紹依靠自己的精兵將廣,不聽沮受計策,結果一戰而敗只乘八百騎兵逃回河北,從此一蹶不振。劉備佔據徐州叛曹,曹操發兵攻取徐州,田豐獻計可出奇兵騎襲取許昌,劫許天子以令諸候,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了,痛失良機,。等劉備投靠河北以後再襲許昌,反敗守將曹仁所敗,天時已失了。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精銳,一萬騎兵全部渡過黃河,爭取一舉消滅對手。∮先袁紹也做了統戰工作,聯合張秀出兵攻曹,謀士賈詡一句,兄弟尚且不能相融,況且天下英雄呢,給擋住了。劉表雖口口頭答應,實則駐足觀望。謀士許攸獻計偷襲許昌,因先前失敗,袁紹沒有采納,恰敢上許攸家裡人犯罪被抓。許攸逃到曹營,獻了毀糧之計,曹操親自帶五千精兵去燒烏巢糧草取得成功。一夜之間袁紹兵馬不戰自潰。所以,打仗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袁紹佔盡天肘,地利而不知用,敗局已宗。官渡之戰是不可能取勝的。

  • 6 # 逆水裡的魚

    袁紹字本初出身在名門望族,其祖上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因此也有四世三公之稱!歷史上袁紹敗於曹操,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了決戰,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但假設袁紹戰勝了曹操,還會有後期的三分天下嗎?我認為有可能還會三分天下,還有可能多分天下!

    其一,袁紹戰勝了曹操那就代表袁紹做了北方的主人,但以袁紹的性格,以及手下的眾人不能同仇敵愾,以及自己的優柔寡斷即使手上有好牌也會被自己打爛!

    其二,袁紹此時年近中旬,然而自己卻放任自己的兒子擁兵自重廢長立幼,以後也定會互相殘殺!北方肯定動亂,此時天下大勢定會改變!

    其三,袁紹如果打贏了曹操,也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也會揮師南下!曹操的雄才膽略,以及立急功心切不能統一天下,而以袁紹的性格我認為更難實現!

    總之,袁紹如果戰勝了曹操,還是有可能演變成“三國”!

  • 7 # 洛水宓妃

    本人申明,兩漢(西漢與東漢)並非就代表漢民族,它僅代表劉姓漢朝。王朝的更迭,也未見劉姓漢在兩晉後有多大作為。

    劉備是位雄主,然其子劉禪,試問後人及今人誰敢恭唯。退一萬步講,縱使諸葛亮率川蜀之眾滅了曹魏,逼降孫權。迎劉禪歸京長安或洛陽,又能咋樣!還不是腐朽漢祚的延續!這還是假設中最好的結局。真若諸葛氏走狗屎運結束三國態勢,皇帝複姓氏增加一枚未嘗不是不可能的。卻觀其子瞻的衛成都之表現。亦豕犬耳,死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與劉禪無異。曹氏、司馬氏也屬大漢民族一員,他們憑籍自身能力走上統治漢民族的舞臺,其實也是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其子孫不能做好守成之君,豈能追責其先祖?!

  • 8 # 九州歷史

    袁紹戰勝曹操,仍然會有“三國”。或者這麼說,誰掌握漢獻帝的朝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能否號令地方?

    東漢滅亡於黃巾之亂,這只是直接原因,根源在於漢桓帝、漢靈帝。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在他看來,漢靈帝時期,東漢政府早就病入膏肓了,這是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公論。漢靈帝原本是個地方公侯,比較窮,即位後,賣官鬻爵、大肆斂財。他讓太監執掌朝政,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民亂四起。

    黃巾雖然人多,戰鬥力卻很差,打不過地方上的刺史、郡守們。但是,因為東漢政府中央軍比較少,黃巾到處作亂,中央軍忙不過來,朝廷只好允許地方諸侯募兵,而在此之前,地方政府是沒有兵的。也就是說,在平黃巾的過程中,開始有了軍閥。

    官渡之戰時期,孫策已經在江東站穩腳跟,實力雄厚;荊州劉表擁兵十餘萬;益州劉璋、馬超、韓遂等人,也都是實力派。所以,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不管誰贏得官渡之戰,都不好收拾地方實力派。

  • 9 # 孟珍

    謝謝邀請。在三國演義的官渡之戰中,開始袁紹是有機會戰勝曹操的。所以這個如果可以成立。但那只是戰勝,絕對滅不了曹操。因為袁紹根本就不是一個梟雄。在那種動亂的局勢下,只有梟雄才可能統馭大局,取得完全的勝利。而且梟雄也大都自保有術,很難有人能將其置於死地,而曹操正好就是梟雄。做為一個團隊,整體實力不在有多少人,而在於這些人能不能把力量聚積起來,形成一個拳頭。而這力量的凝聚主要靠團隊主管的個人魅力。這種魅力就是凝聚力。主要表現在你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成事的可能。人們跟著你能有多大的出息。而在這一點上袁紹的表現跟曹操比差得太多了。所以曹操手下的能臣武將會越聚越多,袁紹的跟前的能用之人會越來越少。最後袁紹還是會被曹操吃掉,三國的局面至多拖延幾天,大局不會有什麼改變。

  • 1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191年至196年期間,袁紹逐漸發展成為最大的一支諸侯勢力,佔據了北方四州之地,兵精糧足。

    在此期間,曹操則在徐州、兗州一帶來回作戰,地盤有限,且多殘破。有一段時間,曹操地盤被呂布佔了,糧食也沒有了,袁紹得了冀州,又得了幷州,風頭正盛,就寫信邀請舊時好友曹操把家人都送到安陽當人質,要曹操依附於他。曹操真的動了心思,幸好被屬下說服了,沒有這麼做。可見,曹操當時窮困已極了。(曹丞相創業期也曾失敗過)

    曹操在196年做了一件事,迎漢獻帝至許,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佔領了政治的制高點。袁紹加緊拓地練兵,在200年,撿拔10萬精兵,戰馬萬匹,往攻曹操,是為官渡之戰。

    由於袁紹擴張太快,帳下兵員雖多,卻派系林立。袁紹本人又優柔寡斷,所以內部之間,文臣武將內訌不斷,袁紹本人也只是勉強壓制,這些文臣武將並不是全部心向袁紹,比如許攸就因微故而夜投曹操。

    但是袁紹畢竟與曹操實力懸殊,官渡一戰,曹操贏得也是兇險異常,曹操自己都直接帶隊衝鋒了。袁紹如果能戰勝曹操,曹操實力湮滅,袁紹進而攻佔兗州、徐州、南陽,控制許都朝廷。此時的袁紹已經看到曹操控制朝廷的好處,必然會行廢立之事,如董卓故事。(實力強勁的袁紹團隊)

    袁紹帳下的文臣武將,有了朝廷的背書,都可以加官晉爵,對袁紹的忠誠度大大提高,而且袁紹用漢朝的名義招攬人才,勢力更是首屈一指。

    此時的各種諸侯勢力,如江東孫策剛剛被刺,江東一團亂麻。劉表已佔荊州,胸無大志。劉備依附於劉表,難有作為。劉璋太遠,且內部不穩,張魯、趙韙都有異志。關中一帶,經過軍閥混戰後,殘破不堪,馬超等人還沒有決出來。淮南袁術志大才疏,不用考慮。

    此時,袁紹的勢力比起當年的董卓來要強大的多,而諸侯們要衰弱的多。袁紹統一中國會成為大勢所趨,一兩次戰敗已經不能動搖袁紹的勢力的基本盤了。

    袁紹在收降袁術後,集袁氏人望於一身,天下英才都歸袁紹。三國形成的背景因素,如勢均力敵的敵對勢力,在此時並不能出現,袁紹具備碾壓級優勢。

    成功者會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袁紹勢力發展,會讓袁紹集團形成強大的磁場,各地會紛紛請降。天下會實現一次不流血的改朝換代,東漢末年慘烈的人間動亂就有望可以避免。在中國的朝代史中,會記著一筆:公元200年,太祖武皇帝(指袁紹)戰於官渡,所獲甚多。210年,受漢禪讓,袁氏建國。(袁紹非庸才)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袁紹本人能力不錯的基礎上的,實際上,袁紹能夠以一個渤海郡,短短時間就擁有四州之地,可見其人能力非常不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袁紹今日的形象也難免不受成王敗寇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早的一副對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