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71356101758

    《敵人》是蘇聯作家高爾基作品,寫於1906年。

    故事發生在一傢俬營工廠。工廠是兩人合夥開的,有兩個廠主,一個叫米哈依爾,另一個叫札哈爾。工廠工人群情激憤,要求廠方開除作惡多端的工頭紀奇可夫,他們派出代表要見工廠主,並提出如廠方不答應工人的要求就罷工。米哈依爾剛休養回來,聽說後暴跳如雷,埋怨他的同夥札哈爾對工人不夠強硬,把工人慣壞了。他認為決不能答應工人的要求,否則工人會得寸進尺:“今天他們要求攆走工頭,明天他們就會要我上吊給他們看熱鬧”;況且工人正在鬧工潮,散發傳單,“已經聞得到社會主義的氣息了!”米哈依爾提出,可以把工廠關閉,決不能讓步,“讓他們稍稍餓餓肚子,這可以使他們冷靜一點。”但札哈爾有點猶豫,他怕這樣會鬧出更大的亂子。

    工人代表辛卓夫已兩次前來催促廠主與工人代表見面。米哈依爾見到工人,態度非常惡劣,拔出手槍威嚇他們,並踢了一個工人的肚子。工人一怒之下,開槍打死了這個可恨的廠主。

    事件發生後,死者的妻子克婁帕特拉指責札哈爾,認為是札哈爾的軟弱無力殺死了她的丈夫。但札哈爾怕事情繼續鬧大,還是決定開工。從工廠主方面來說,也有各種不同型別的人:最反動的一類是米哈依爾夫婦及其弟弟尼古拉,將軍也屬這一類;第2類是札哈爾,他不主張象米哈依爾那樣用強暴手段對付工人,而是想用軟繩子去套住他們。他同樣敵視工人,罵工人“很粗野”、“很不文明”、“象野獸一樣,非常貪心”;他很狡猾,他知道,如果不開工,工人是不會饒恕他的:“識時務者應該在群眾中交點朋友”;第3類人是雅科夫:既不願意做工人,也不願意做資本家。只有塔季雅娜和娜佳才是真正同情工人,站在工人一邊的,不過她們本身沒有什麼力量。

    在工人方面,帶頭人是辛卓夫。他是一個老練的革命家,工人們信賴他,他給大夥兒出主意,指出廠主之死是“他自己引起的”。事件發生後,工人們要辛卓夫轉移,但他說,“如果我走的話,會給工人留下極壞的影響”,他明知可能被捕,還是決定留下來與工人們共患難。其他工人也表現得很堅決。開槍殺死廠主的阿基莫夫為了不連累大家,準備去投案,但工人們同情他,認為他有老婆孩子,負擔比較重,決定由另一個人去頂替他。年紀很輕的李亞勃卓夫自願去頂替阿基莫夫,他說,“我們需要像鏈條似的更堅強地團結起來。”他願意為了同志們去犧牲自己。

    憲兵隊開來了,立即逮捕工人。他們在尼古拉和克婁帕特拉的協助下,先後逮捕了辛卓夫等17名工人。塔季雅娜向尼古拉求情,希望他們釋放辛卓夫;娜佳也請求憲兵隊長讓被捕工人同家屬見見面。當然這一切都是無濟於事的。憲兵隊長對娜佳說:這是法律。如果沒有法律,就沒有國家了。娜佳氣憤地罵道:法律、國家,“真是混蛋的東西”。

    憲兵隊逮捕工人後,就在米哈依爾家裡進行審問。工人們一個個表現得非常堅定、勇敢,大義凜然,沒有一個向敵人屈服。審問時,阿基莫夫為了不讓別人替他受苦,挺身而出,承認是他殺死了工廠主。

    塔季雅娜和娜佳看到工人們這種大無畏的英勇行為,看到他們如此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真理”,快慰地說:“這些人會取得勝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升排量167馬力和1.5T排量180馬力的車,哪個更有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