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望穿一座城

    李白前期一直在找大佬,託關係,希望有人舉薦,而並不想透過科舉做官。李白首先找了一個戶部的大佬,李邕。還寫了一首《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邕畢竟是大佬,看到他寫的可能笑笑就把信甩到一邊了。李白苦等沒回信,除了畫個圈圈詛咒李邕又打算找別的大佬。終於,一首《蜀道難》的問世讓李白引起另一個大佬得注意—賀知章。天寶元年,經賀知章引薦,聽詔入宮,任翰林開始自己的仕途。第二年,唐玄宗辦盛宴,李白醉酒令高力士脫靴,,結果就是第三年就受高力士詆譭,被炒了魷魚。

    李白官癮還沒過足就被下了課,很生氣,於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和朋友喝酒聊天打屁。此後又迷戀上旅遊和求仙問道。我覺得一定程度上也轉移了他的注意力。不過我覺得李白其實壓根就不想透過科舉這個途徑做官。

  • 2 # 阿岔視角

    李白沒有考取功名以阿岔看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在唐代,科舉考試還沒有像後來那樣普及和重要。科舉考試從隋朝才開始,唐代也算是早期。玩法是理論上三年一次。一次錄取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個人,數量非常有限。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自然也不是人才晉升的主要渠道。在唐代的名人中,不僅李白沒有走這條路,高適岑參等也沒有走這條路,杜甫好像想過,但也沒有走。因為當時還流行高官推薦,邊疆立功等方式。李白實際上走的是揚名立萬以求得高官名人推薦這條路。

    當然這也不是說參加科舉考試不好。至少在初唐和盛唐時期,過了科舉這道坎兒的,大多都是高官——經世致用科基本都是宰相或宰相級的。

    二、在李白可能參加科舉考試的那個年代是李林甫做宰相,連續幾次都沒有組織科舉考試。李林甫自己是科班出身,但做了宰相之後對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說“天下沒有人才”,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組織科舉考試。原本要三年才有一次。經他這麼一搞,十幾年實際上都沒有組織過一次。阿岔估計不僅僅李白,其他自認為有才華的也早就灰心,另做打算了。

    三、李白十五歲懷揣三十萬鉅額資金,身背寶劍,離家出遊。原本就不在乎錢和做什麼小官,然後一步步在官場混的打算。他的目的應該是結交天下名士,當然還有在位與退休的高官,世家子弟,皇親國戚……之類。身上有的是錢,自然是撒錢開路,以便展示才華,為錢和名與地位的偉大結合開闢道路。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不僅找到了一個權臣世家的女子做老婆(退休宰相,家族多位高官的許家)。同時還交上了兩個跟皇帝都有點關係的出家人好朋友——這兩個一個是李隆基同學的朋友,一個是李隆基同學的親姐姐。您說說,他都有能力,法子攀上這種高枝兒,還有什麼心思考哪功名玩意兒?

    其實看過李太白全集的大概也都知道,李白同學不僅詩歌寫得好,他的賦體文章寫的更是華美無比——當然大多都是寫給各路高官的,也都是請求這些人推薦他做官的。

    他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自然不會去學高適岑參這一類到邊關戰場求取功名。他玩的是高階路線。從這個角度看,即使有機會讓他考試,阿岔想他恐怕也懶得去考。他做翰林學士,就是直接被皇帝的老姐推薦並帶到皇宮交給她的皇帝弟弟唐玄宗李隆基同學的——

    這是我的好朋友,許家的女婿,很有才華的,讓他跟著你混吧。於是,李白的翰林大學士就這麼到手了。

    考什麼功名!咱李大公子要玩就到皇帝身邊玩,指不定還能弄個宰相什麼地玩玩呢。

  • 3 # 噶瑪正通

    李白為什麼不考取功名

    理由1 李白是貴族,科舉取士身分不同

    《新唐書 文藝列傳》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循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 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根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的祖上是西涼太祖,李暠,五胡十六國的一國之君。後被唐朝皇室尊為先祖,玄宗天寶二年追尊為興聖皇帝。唐高祖李淵是其六世孫。可見李白出身根本不是布衣,比門閥權貴還要高,血統是皇親國戚,後面讓高力士拖鞋不是沒理由的。科舉始於隋朝,平民透過讀書考試獲取入仕機會,基本就是靠科舉。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所以在不僅實行官員制度貧民化的隋朝,李白的祖先還獲罪被流放到西域,直到神龍年,也就是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在位時期,沒準還趕上了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李白家族才回到中原,而且還是相對偏遠的四川。李白不仕的家族背景可能有兩種,從西域做生意回來挺有錢的,而且在西域過的這些年壓根沒聽說過應試教育。也或者痛恨隋朝,連帶不鳥科舉這個隋朝發明奇葩制度。心中暗道:我本名門要說也該世襲爵位。所以縱然蘇長史有又一雙認得“天才英特,堪比相如”的慧眼,並建議李白去考試,但青春期的富X代就知道玩。就差沒有空冷保時捷可以開到240脈。早期作品亦顯露出一種精力過盛的小男孩般的天真。當時的李白或許只想在娛樂圈出名但不是肯定功名。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理由2 由賀知章引薦玄宗免考錄取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 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人生的第二階段,所求如意沒有功名也出了名,還要功名何用?

    無論是投資了房地產還是家裡有礦,當時的李白過得是“莫使金尊空對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土豪日子。但是,中年的李白玩著玩也許總會在夜深人經的時候感到有點空虛。天生我才必有用,富而不貴是一種痛。直到他遇到了吳筠,李白的平步青雲如登仙籍一般真的來了。

    吳筠。少通經史,尤善屬文。舉進士不第,又因性情高鯁,不耐沉浮於時,年十五即與同好者隱於南陽倚帝山。開元中,南遊金陵,訪道茅山,後東遊天台。與吳筠交遊 者,多當時之名士文人,在剡中(即今浙江嵊縣)與越中文士為詩酒之會,所著歌篇,傳於京師。唐玄宗聞其高名,遺使徵之,召見於大同殿。與語甚悅,令待詔翰林。問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諸枝詞蔓說,徒費紙札耳”。又問神仙修煉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當以歲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適意”。

    吳筠,比李白還要仙,根本不愛好詩歌這種旖語,寫的都是修行筆記(《神仙可學論》)。玄宗召他不是說俄呀太有才了給你官作咯。玄宗找吳道長問道。玄宗是愛問道的否則怎麼會有《長恨歌》裡面楊貴妃死後找道士通靈那一段。

    富有投資眼光的中年企業家李白就這樣跟著吳道長來到長安。他先見到的是太子賓客賀知章,和他一樣富於浪漫主義的官僚兼酒徒。很難想象《蜀道難》不是李白為自己投遞的簡歷。

    唐代不透過科舉而採用直接投簡歷獲取幕僚職位的大有人在。比如杜牧,再比如羅隱。《吳越備史·羅隱傳》載:“(隱)東歸謁王(錢鏐),懼不見納,遂以所為《夏口詩》標於卷末雲:‘一個彌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之句。王覽見之大笑, 因加殊遇,覆命簡書闢之曰:‘仲宣(王粲)遠託劉荊州,都緣亂世;夫子(孔子)闢為魯司寇,只為故鄉。’”羅隱受寵若驚,即說:“是不可去矣!”看羅隱與錢王華麗地眉來眼去,只能說領導那麼賞識羅隱。直到55歲都沒有考上的他,怎麼還背地說上司的壞話,不是才子就可以為所欲為。

    回到李白的話題,他與賀知章成為了忘年交。成功打入了長安頂層社交界,陪玄宗聊天,和玄宗吃飯,場景好像《了不起的蓋茨比》,黃金般的1920年。

    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2)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 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3)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 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 舟中,旁若無人。

    可是李白仍是酒徒,而且酒駕。大概他以為玄宗幫他成了碗湯,貴妃就理當給他端硯。所以,玄宗要給李白官作的事情因為,華清池的一陣薰風被吹散的沒了下文。李白心理苦哇,李白不說。不說怎麼辦,別處毛病了,哥幾個繼續喝。所以呢,不是玄宗昏君不給李白機會的,不是高力士,楊貴妃專權的,連吳道長玄宗都修了個道觀給他呢。大概李白不是當官的材料,只能混娛樂圈,就差那麼一點進不了官場。

    理由3 站錯了隊剝奪政治權利幾乎終身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闢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 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闢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遺 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同為安史之亂的受害者,為什麼李白沒有像杜甫一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呢。這一時期國家水深火熱李白沒有怒髮衝冠嘛。沒有,李白在廬山觀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時局。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聘李白為幕僚。然而永王也參加了謀反,而且還兵敗如山倒,按律李白是死罪,要怪就怪沒弄清那廬山的真面目。可是峰迴路轉,長庚星下凡,雖是天上人間都惹了禍,福祿壽裡還是有個壽數的。由於李白曾經救過郭子儀,這次因果不虛,輪到郭子儀救他。死罪可免獲罪難逃,於是長流夜郎。雖遇赦免,又在尋陽犯事入獄。幾經沉浮,不說早已無心做官。即便代宗繼位後,召李白以左拾遺的官位,可那時李白已經駕鶴歸西了。

    縱觀李白的一生,福壽雖具,祿位不全,成了仙的吳道長,想必早就知道了。所以與其追究李白為何不考取功名,不如說功名總在他的身後。

  • 4 # 煙雨客

    唐代開始已經採用科舉制,成為仕途重要途徑,但李白身世一直是個謎,沒有明確的家世背景,不能參加科舉。

    其次,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李白政治能力、政治見解極差。天寶二年(743年),玄宗特批准李白隸於宗正寺,李白被編入皇族戶籍管理。但此刻,李白又被“賜金放還”(744年)。李白對自己是認識不清的,甚至是處在矛盾中,想為官,但須高官,他的性格,他的政治領悟力都不適宜經營官場。

  • 5 # 昗旻

    聰明與勤奮不同步吧,狂傲與中規中矩不平等吧,不就類似現在的保送嗎?現在更是不需要多麼優秀,只要能忽悠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手機或者電腦軟體可以把文字轉變成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