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命貓耳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即位是清朝歷史上爭議最多的,都說康熙皇帝鍾愛的是自己的十四阿哥,立皇位也自然是給自己的十四阿哥,否則也不會交予十四阿哥兵權,封大將軍王出兵西北。

    但是,反過來說,當時康熙已經抱恙在身,他很清楚自己時日無多,假設一個皇帝已經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歷代皇帝都是在陵前繼位,他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儲君出去打仗?

    雍正皇帝在康熙的35個兒子之中排行老四,與十四阿哥同為一個母親德妃所生,可是本是同母所生,兩兄弟卻不親近,雍正皇帝性格乖張,德妃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十四阿哥與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分要好!而雍正則與自己的十三弟胤祥投緣,兩人形影不離。

    後來在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可是隨即又傳出了雍正假遺詔奉旨即位,有人說當時康熙立遺詔是傳位十四子,沒想到被人傳到雍正的耳朵裡,於是雍正偷出遺詔,改遺詔為傳位於四子,於是他登上了皇位。

    可是,我不這麼認同,清朝以滿語為主,首先漢字不能改,為什麼說不能改呢?傳位第十四子,如果真像謠言所說,雍正改“十”為“於”,遺詔豈不是變成了傳位第於四子,通順嗎?不通順,所以不可能。再有,就是漢語一列,滿語一列,漢語就算改字了,滿語如何更改?

    還有,不光說出第幾子,還要說出皇子的名字,第幾子可以改,名字可以改嗎?

    康熙晚年病重,由雍正代為祭天,這是一個很強的政治訊號!

    再有就是康熙晚年,對於八阿哥的結黨營私十分厭惡,他主張的父子君臣,只能有一個人把持皇權,皇權必須是集中制,而雍正是這個皇權保持的贊同者!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康熙十分疼愛乾隆爺弘曆,多次讓弘曆進宮陪伴,還有乾隆的母親鈕鈷祿氏,說她是有福之人,是一國之母,倘若帝位不傳給雍正,如何能傳給乾隆?

    所以,綜合幾點,雍正皇帝是名正言順繼承皇位,而並非傳說中的持假遺詔繼承大統!

    雍正統治的十三年裡,勵精圖治,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這樣才有了以後的乾隆盛世,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 2 # 歷史系大師姐

    雍正皇帝繼位的正當性一直以來是清代的諸多謎案之一。在清朝的眾多皇帝之中,唯獨雍正皇帝的繼位存在問題,的確值得人們深思。在探討這個問題之時,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為什麼雍正皇帝繼位受人質疑。

    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受人質疑的原因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康熙皇帝立太子引發的皇子奪嫡之爭

    在康熙朝以前,皇子繼位也存在爭鬥,但並不明顯,而且新君或因命運較好(如福臨和康熙)或因威望較高(如皇太極),甚至清初因缺乏完善的立儲制度,所以新君與其他皇子之間的差距比較大,是故幾乎不存在篡位的問題。而康熙的諸皇子情況卻有所不同,這主要與康熙皇帝立太子有關。

    康熙朝是清朝建立以來第一個明確儲君人選的朝代,這是康熙皇帝為仿照中原傳統而設,也是清朝立太子制度方面的首創。但康熙朝立儲制度以失敗而告終,加之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過長,廢太子之後,儲位空懸的十餘年,實際上給各皇子奪嫡創造了機會,使得其他諸皇子爭奪儲位之心蠢蠢欲動。

    在康熙朝之後,歷朝皇帝實行了較為健全的秘密建儲制度,對於此事處理的較為完善,所以也沒有新君繼位合法性質疑的問題。因此,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受到質疑與康熙皇帝立太子制度不健全有關,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並非根本原因。

    第二,雍正與十四阿哥均為康熙中意的阿哥

    民間流傳最廣的便是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這種篡改之說。當然,這種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但從中也可看出,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應該是康熙朝後期皇位的最佳人選。

    起初,太子黨和胤禩黨是奪嫡最主要的兩股勢力,其他皇子也有奪嫡之心,但表現的不明顯。康熙朝後期,隨著太子黨和八爺黨的倒臺,康熙皇帝實際上並無立儲之心了,但是在具體的行事過程之中,仍然有著自己比較中意的兒子,那便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為人低調,情商很高,因心知康熙厭惡結黨奪嫡之事,所以他的結黨是在暗中秘密進行的,不為康熙所察覺。他的黨羽戴鐸曾在致胤禛書中,勸他培植黨羽,令門人皆顯達,有助於自己成大事;寬厚待人,將目光放長遠,不要貪念一時權貴。胤禛均將此奉為圭臬,行事十分縝密。而且康熙皇帝在後期十分重用胤禛,甚至賞賜給胤禛御園。胤禛在康熙面前更是表現的十分孝順、能幹和“不結朋黨”,因此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

    而胤禵最初是八爺黨的成員,但是隨著胤禩倒臺,胤禵並未獲罪,反而後期得到了重用,可見康熙對待胤禵的態度有所不同。特別是康熙朝後期,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實則是對他的一種歷練。但是從此後的種種跡象來看,康熙似乎並未有心將皇位傳於胤禵,特別是在自己臨終之前,仍然派胤禵遠赴西北,實際上已經表明了態度。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二者在康熙朝後期,是兩股十分重要的勢力,均不可忽視,這也成為質疑雍正繼位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雍正篡改遺詔可能性較大

    在相關的史學界的考據過程中,滿、漢兩個版本的遺詔是不一致的。這就說明,雍正皇帝當時的確篡改過遺詔。這也成為史學界不認可雍正繼位合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但遺詔的版本不同,雖然不能完全說明雍正皇帝是篡位的,但也可見此問題為雍正皇帝所在意,特別是繼位之後,清除反對黨;兢兢業業,唯恐落下話柄,也的確讓人懷疑他皇位的由來。

    第四,民間流傳雍正篡位說

    雍正皇帝在位的這些年,時常有人(曾靜)出來指責雍正弒君殺弟等等,這也不免為雍正皇帝篡位染上了神秘色彩。

    對雍正皇帝篡位之說加以總結的便是民國時期的小說《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其中將雍正皇帝篡位總結了三種可能:一是雍正皇帝的生父衛某(傳說雍正並非康熙的親生兒子)將“傳位十四子”的遺詔中的“十”改為“於”;二是雍正進宮竊取遺詔將“十”改為“第”;三是,雍正將遺詔中的“十”改為“於”。如此一來,雍正皇帝繼位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這些傳說是以歷史小說的形式流傳的,主要為了吸引讀者,而且在民國時期反對滿清政權的思想下,這種暢銷小說也便形成了一股潮流。雖不能作為考證的依據,但無疑引起了人們對雍正皇帝篡位之說的關注。

    透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胤禛的確是康熙比較中意的儲君人選,儘管如此,仍無法確定康熙臨終之前,已經完全確定了將皇位傳給他。只能說明,胤禛透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場奪嫡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他有能力,懂權術,贏得了皇位,而且事實證明,這個皇帝當得不錯。

  • 3 # 洛水清風

    雍正年間,坊間就流傳雍正篡位之說,逼的雍正皇帝不得不拿出康熙的傳位詔書 ,以堵民間之口。所謂康熙遺詔中:傳位十四皇子,被雍正篡改為傳位於四皇子,更是經不起推敲,康熙傳位遺詔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想篡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於”字寫法,古代與現代完全不同,它是這樣寫的:於。康熙傳位遺詔現在儲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可是誰也無法改變的鐵證。

    但是,雍正繼位後,種種反常表現似乎與其篡位有著密切關係,現在史學家也不能給出合理解釋。

    一:康熙病逝前,九門提督隆科多一直帶人保護康熙的安全。雍正登基後,立刻加封他為太子太保,喊其為舅舅,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大臣,這種火箭式提拔,讓人不能不懷疑這裡有什麼貓膩!後來,隆科多獲罪,被雍正圈禁起來,嚴禁任何人探視接近,雍正此舉,是不是擔心隆科多因不滿而向人洩露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雍正繼位後,她的生母烏雅氏頗有微詞,不願接受百官朝拜。按理說,兒子做皇帝,母親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故意刁難兒子!此舉太不合常理。烏雅氏一向身體健康,卻在雍正繼位一年後,突然暴斃。當然,雍正弒母絕不可能,會不會是雍正待其不好,從而導致烏雅氏氣急身亡,這個很難說。

    三:雍正登基後,立即殺掉康熙三個貼身太監魏株、趙昌、梁九。這三個太監服侍康熙一輩子,雍正應該善待他們才對 ,根本沒有任何殺他們理由。雍正這樣做,似乎有殺人滅口之嫌。

    四:古人講究生前盡孝,死後歸葬在父母身邊。但是雍正卻反其道而行之,另選陵寢之地。究竟是東陵的風水不好,還是雍正自感得位不正,無顏在地下面見康熙呢!這個很難說清,畢竟後來的乾隆、咸豐、同治、慈禧都埋在東陵。

    雍正是清朝最勤奮務實的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被醜化最多的皇帝,尤以篡位之說最為盛行。其實,一個皇帝只要能把一個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篡位與不篡位已經無關緊要了。

  • 4 # 歷史神秘人

    關於雍正是否篡奪皇位一直就爭議不斷,有的說他殺了康熙自己做皇帝,有的說他搶奪了本來是屬於自己弟弟的皇位,這一切都無法說清了,因為歷史上康熙在臨終前也沒有最終確定繼位人選,這就導致了雍正得位不正的說法。

    其實康熙後期對於太子黨和八爺黨的爭鬥已經厭煩了,身心疲憊,他幾次廢除太子,剪除了八爺黨,但是康熙有病將不久於人世,皇位總要傳人啊,所以康熙這個時候就屬意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這兩個兒子,這兩個人讓康熙滿意,也希望從中選一個繼位。剛好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也是親兄弟,他們雖說了親兄弟,但是皇位鬥爭沒有親情可言,從此兩人就陷入鬥爭之中了。

    四阿哥雍正能當皇帝,全憑的是他的能力和能偽裝。雍正很狡猾,你本來是太子黨,在康熙面前偽裝自己是一個善良孝順愛兄弟的角色,騙過了康熙,所以太子被廢,雍正沒有受到懲罰,而是被康熙看做繼位人選之一,著重考察和培養,當然雍正沒有康熙希望,很多政務乾的妥妥帖帖,非常有能力,康熙很滿意。另一個繼位人選就是十四阿哥,十四阿哥本來也是八爺黨的人,後來八爺黨倒臺了,十四阿哥用親情去求康熙放過八阿哥,康熙雖然惱怒,但是內心是讚賞十四阿哥重視親情的行為,所以沒有處罰十四阿哥,反而作為繼位人選進行培養,這樣一來,康熙對一對親兄弟進行考察和培養,希望最終選出一位當繼承人,只是老天沒有給康熙一個機會。

    這一天,康熙封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去邊境剿匪,康熙還親自為十四阿哥送行,可以說康熙對十四阿哥非常愛護啊,能讓十四阿哥手握兵權,這可有點臨時託付大權的感覺啊,四阿哥雍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威脅,一旦十四阿哥凱旋歸來,那麼雍正在爭位過程中會略遜一籌,無法撼動十四阿哥的實力啦,雍正能不能當皇帝都難說了,也許雍正這時就開始鋌而走險,剛好這時康熙病重,離死不遠了,給了雍正機會。畢竟十四阿哥遠在天涯,雍正發動政變,就算十四阿哥趕回來,大局已定,勝負已分,沒有什麼意義了。雍正肯定在康熙臨終前,逼著康熙立自己為繼承人的遺詔,但是康熙沒有立,因為康熙已經不在乎誰當皇帝了,反正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他滿意的繼承人,兩人誰當皇帝都適合,誰當都無所謂了,立遺詔也沒有什麼意義了,遺詔也是可以偽造的嘛!康熙到死也沒有立遺詔,後來的遺詔也的確是雍正自己寫的,當然雍正沒有殺康熙,因為康熙病重快死了,沒有殺掉的意義。雍正外交康熙死後,迅速穩定朝局,鎮壓群臣,登基做了皇帝。

    雍正能當皇帝憑的是他一分的運氣和九分的努力,不是強人還真的做不了皇帝啊!十四阿哥有做皇帝的資格,可是缺少運氣和命數啊,這就是造化弄人啊!雍正做了皇帝后,殘忍的清算自己的兄弟,也就有了雍正篡位的懷疑了,是否篡位,很難搞清楚了,至少雍正當皇帝這12年表明瞭雍正是個合格的皇帝,而且還有上佳表現,康乾盛世,卻忘了最大功勞的雍正啊,沒有雍正的努力,哪有什麼盛世啊!

  • 5 # 煮酒論古史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繼位名正言順,早在康熙駕崩前十年,康熙帝就為雍正能夠順利繼位開始佈局。

    雍正皇帝是否篡位一直是熱門話題,民間所傳其實都是當時反對雍正的人傳播。

    關於民間所說的雍正私改詔書,這種說法不存在的,清朝的傳位詔書分為滿漢蒙三種文字形式,即使漢字可以改,滿文怎麼改。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康熙駕崩前夜,雍正進了一碗參湯,康熙喝下後,然後就駕崩了,然後雍正篡位自立。不過都是野史傳聞,不可靠。

    康熙屬意四阿哥胤禛繼位,早在很久就開始佈局了,太子最後一次被廢時,康熙注意到了胤禛。我們熟知,胤禛和胤祥在康熙晚期辦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那就是追補國庫虧空。康熙深知自己對於臣子過於仁慈,導致吏治腐敗,而他也老了,無力再重新整理吏治,所謂的康熙盛世已經是空架子了,所以急需找一個可以肅清吏治的後繼之君,來給大清續命,這個人非胤禛不可。胤禛在群臣之中有冷麵王爺之稱,追補國庫虧空也讓康熙看到了他的能力。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

    有人說,康熙想讓大將軍王十四阿哥繼位,其實不然,康熙晚年身體不好,如果真是想讓他繼位,又怎麼會讓他去西北打仗?如果康熙看重軍事能力,那麼十三阿哥也不比十四阿哥差。

    當時十三阿哥被囚禁,而十三阿哥又和胤禛是一黨,讓人一度以為胤禛沒什麼希望了,沒有人想到康熙臨死前放出了十三阿哥,而更巧的是,當時京畿一帶,有七成以上的將領都是他的老部下,他肯定會幫他四哥的。這無形中給了胤禛最大的保障。再加上負責京畿治安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又是胤禛的舅舅。這已經很明顯了。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如果不屬意胤禛,又怎麼會把京畿安危給了胤禛的舅舅。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胤禛有一個好兒子,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康熙對於這個孫子特別喜愛,有意立其為隔世之君,事實證明,雍正元年就密立弘曆為儲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勃列日涅夫是怎樣奪取了赫魯曉夫的政權?對蘇聯的貢獻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