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忙著可愛了唄

    個人覺得是《西遊記》

    因為它流傳最廣,你可能沒看過紅樓夢,沒看過水滸,沒看過三國演義,但是你一定看過西遊記。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它能讓所有人都有想看的慾望,有的甚至看了不止一次。迄今為止,西遊記也被翻拍了好多部,最成功的應該是86版的,其中飾演主角的幾人至今被人記得,尤其是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老師,我心中唯一的美猴王。

  • 2 # 光人GUANG

    拍《老三國》那成本可不是一般的了!在哪個年代,能拍出這樣一部宏偉鉅著,那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從錄製剪接到後期製作,需要時間與人力可不是像現在那莫容易!

    拍《新三國》的時候,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發展,拍攝動用了較為先進的手段,那火燒赤壁、那場景多麼震撼!那劉備與曹操最後一次大戰!場景曹劉大軍對戰的特效!堪稱一絕!

    所以,《三國》兩個電視劇版本,每一部都是精華!

  • 3 # leo牛老闆談天下

    新版三國

    於和偉,在新版《三國》裡給了劉備一付樣貌和肉身,再添血氣、心機和信仰。我在電視前和他照面,時而信以為真。

    用一個多月的夜晚目送劉備竭盡一生。多少次倉促羈旅,多少次寥落行役,看他在收斂悲歡背後,悲歡。然後,愴然託孤,溘然而去。穿越一千八百年早已板結的紅塵,於和偉的表演在那一刻讓我深信,白帝城永安宮裡垂危的劉備亦是如此,把英雄末路的無奈,重重放在了輕輕撫過阿斗臉龐的掌心,然後按捺,也按熄了生命的最後一握流光,撒手離開了他的——沙場。劉備所得這幾分天下,至死也不盡是王土,依然只是他的沙場罷了。

    當白帝城披上重孝,遠在涿郡故里的桃園也一定敗落了。那幾年人間三座遙遠的新冢,盛放著兩個身首異處的英雄和一個未及治政的國王。仗義天下的蜀劉陣營,那支曾經華麗的將相團隊,最後還是在義氣用事裡雜沓謝幕。

    劉備,是曹劉孫三雄中唯一客死征途的。他終其一生,都在路上。

    因為這個劉備,去讀了《三國志》、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二百四十回的羅貫中原著和張作耀先生的《劉備傳》。想看看這個一千八百年前的男人走過的路。這是於和偉的功德。好的藝術讓歷史起死回生,爆發出新鮮的好奇。

    不乏亂世的中國歷史長卷中,快意恩仇的三國時代總是最常被後人追思的章回。英雄豪傑們櫛比起立又鱗次沒落,人浪般起落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終其一生不過在刻板的正史裡攢千八百字,更多的民間記憶在民間故事裡失真——比如,劉備。

    劉備這個名字,一路堅忍地走進青史,千年過後,卻是帶著哭腔和眼淚從歇後語俚語裡戲謔出來——那些鞍馬勞頓,倥傯軍旅,拋灑過青春與熱血的河川都成了哭下來的江山。

    讀書的時候,突然想,歷史其實是沒有真相。那些長辭的人,留下最清晰的多不過一張背影;面目不清。更何況一千八百年了。字裡行間,那些河北江東快馬飛舟上的熱血男兒斷不會轉過身來,和我們四目相對,以告生平。在回憶裡,在記憶裡,永遠沒有寫真。

    歷史,其實只是背影罷了。

    三國離我們越來越遠,那一代嘯傲江湖的男兒大概不曾想到,他們從沙場落到書場。幾卷話本幾齣戲文,養活了一代代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羽毛扇後的諸葛亮,以各色流傳和後世不曾間斷得打著照面,向我們斂去了掛名歷史的出場費和香火錢。

    無法追考是誰第一個把臉抹白,還用高聳的雙肩,架起曹操高大的奸像。但從毛澤東那一句磅礴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曹操這個名字,在近五十年來是被用來“翻案”的。郭沫若的話劇《蔡文姬》裡,勤政愛民的曹操睡著一床打滿補丁的墊被,知足的說:這被子夠厚,老百姓還餐風露宿呢。據說陳賡將軍看完話劇後打趣郭老,曹操如此,願意介紹他入黨。

    其它各路英雄,比如關羽,更在三柱香後上了蓮花座,被泥雕木塑金裝得神聖美好。不知道這個驕傲的將軍如今要如何虛懷若谷,才能承擔得動天下華人關於生意、性命和形形色色心事的託付。

    時光繼續,三國的他們與我們相見的成本似乎與日俱增。從天橋下幾個銅板聽戲聽書到動輒億萬築廟造城或影視鉅製。然後在走進一座座修舊如舊的假庭院假城廓,或坐進影院、開啟電視¬——他們長成了梁朝偉、金城武、張震或是陳建斌、於榮光、陸毅的樣子。

    然而此前總有一個人間雜其中,面目糊塗。或者說,水分太重。就是淚涔涔的——劉備。

    新版《三國》優秀得重塑了一批三華人物,比如袁紹的無術,孫堅的頑勇,曹丕的陰戾,荀彧的善謀,魯肅的忠正,還有漢獻帝的懦弱苟全都十分生動新鮮。

    陳建斌的曹操雖略輸文采,但足有捨我其誰,霸道天下的膽氣;張博的孫權用功得表現了一個實用主義者的周旋成長;黃維德給出了周瑜英豪自負;倪大紅的司馬懿真正演出了“冢虎”陰鷙的腥臊,淵博可怖,凜然生畏!陸毅賦予了諸葛亮令人信服的Excelle品相,但不夠委屈。從全劇的故事裡明顯看出編導這次給了諸葛亮最大化的人性釋放,把民間演義成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還原回他應該的樣子,那些拔汗毛一樣層出不窮錦囊妙計外,他的一生多有委曲迴旋的權益之計。陸毅略顯單純,尤其諸葛亮暮年的勞碌磨損在他身上只見其形少見其魂。特別是和陳建斌、於和偉、倪大紅的老年戲相比,陸毅的諸葛亮晚年少了一層功力。

    我覺得失望的還是陳建斌沒有演出曹操灑酒酹江橫槊賦詩那一夜的狂逸雄魂,陸毅沒有演出弔喪周瑜時那份惺惺相惜的鬱結——試想周瑜在孫吳帳下所受的尊與忌,以及他選擇的一生不苟安奔襲求進的個人與家國命運,敏感的諸葛亮怎會不心有相照?在那副靈柩前,他應該有一份隸屬於自己的感喟與悲傷。

    當然,新版《三國》有一個不可不說的形象,劉備。這個名字,終於藉由於和偉有了他除去眼淚以外,更多的樣子。一個亂世英雄的樣子。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後的一千年,河山餘半的南宋王朝,一代軍事家、政治家辛棄疾年逾六十。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新春,他匆匆趕任鎮江知府,踞長江之險抵禦金兵。此時此地,壯偉激烈的老人登上北固山巔。這座鎮江城北的名山,下臨長江,回嶺絕壁。偉大的豪放派詞人留下了千古名篇自喻“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破陣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京口,鎮江古名,是十八歲的孫權承繼父兄基業後建都的地方。即使遷都建康(南京)後,這裡仍是稱霸江東,北拒曹魏的重鎮。赤壁大戰後,劉備來過這裡。這是有史可鑑的劉孫唯一一次見面,他們的身份是郎舅。那是公元209年,劉備49歲。孫權27歲。

    在幾乎所有藝術形式的三國故事裡,都有這一章節:甘露寺。

    2010年5月末的一個晚間八點檔,熒屏上的新版劉備順著電視劇鋪陳的時間線索,如約走進北固山上的甘露寺,踐行刀光劍影的婚約。這一段,於和偉演得最是慷慨鏗鏘。精彩得像一頭雄性動物在群獸與母獸面前沉靜得散發出它咄咄的吸引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對孫權嫁妹,劉備赴京口一段,只給了區區16個字。到《三國演義》小說,尤其是毛綸毛宗崗父子刀削斧砍的清初一百二十回版本里,劉備更是沒膽,全仗著諸葛亮篤篤定定神仙兮兮的給出三支錦囊和趙雲貼身護駕哆嗦著去的。(毛氏父子對三國志演義基本上是再造,魯迅先生說他們是將“舊本遍加竄改”,以至於羅貫中的原著和毛氏父子的改編連反映的具體歷史資訊都大不一樣,毛本三國是哭泣版劉備的始作俑者。)京劇《龍鳳呈祥》“甘露寺”一折,劉備的性命則有一半靠喬國老膾炙人口的“勸千歲殺字休出口”一段唱保全下來。至於吳宇森的《赤壁》,被趙薇版孫尚香一拳點了穴的尤勇版劉備,乾脆就像死馬一樣毫無美感得倒在甘露寺相親的宴席上。這樣一個劉備,只能拿來鬨堂大笑。

    新版《三國》的甘露寺這一折前後,既有劉備痛斥關張,密令孔明的政治智慧,也有試劍洞房、情動新娘的成熟情感。更有在甘露寺裡反其道而行,向死求生的大義勇。他起身,搶過趙雲的青釭劍,交給呂蒙,然後背對他,朝吳國太跪下。他說:是的,我不是來還荊州的。此刻的陳詞無比誠懇,即使目的並不高尚。於和偉版的劉備在此一節裡慨當以慷地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得要為荊州而前進。於是甘露寺中青釭劍氣之下,劉備是昂首挺胸的。他不是躲在趙雲一側的那個,不是等直喬國老亮嗓的那個,他是字字擲地有聲的陳述者。這場陳述有立場有氣節,即使立場和氣節是他的集團私利,不過扶漢大志和仁義情懷仍然撩動了孫小妹的心絃,便有了那一曲簫聲釋刀兵。

    荊州,是劉備一生中最複雜的命題。甚至是劉關張三兄弟的命門。我們站在歷史的後面,看到劉備的全部身家起於此又盡歸於此,到底是送掉性命。如果知道結局慘烈,劉備是否還會有甘露寺這一趟赴死求生。想來,劉備還是會去。一定。

    新版《三國》裡劉備陣營沒有任何一個人打著保票慫恿他親身赴險迎親,包括諸葛亮。這也符合史實。在《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裡,劉備與龐統對話中明確顯示出,當時孔明認為劉備此行可能危及性命。義者無畏,仁者無敵。於和偉表演了命懸一線下的泰然,使劉備這置之死地的一跪,具有強大的禦敵力量。——如果是舞臺表演,我堅信這一段落必定是滿堂彩。即使在電視機前,簫聲響起那一刻,我還是為於和偉鼓了掌。——那一刻,斷不是一個虛偽的政客搏命下注。年近半百的馬上英雄,不是用他的雙膝在跪乞領土或者生命。他是要和他的前半生作別。

    劉備的前半生,依曹操,依陶謙,依呂布,依袁紹,依劉表,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每一次被所依的那些明公們宣至帳前,他並不知道接下來的會是青梅煮酒,還是轅門射戟,或者,就是死了。劉備的心境草草,一如當下的我們,總是沒有安全感——因為,無地自容。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劉備選擇面目平靜。就象動物學家告訴我們,在野獸面前,如果不想成為獵物,至少你絕不能表露出畏懼。

    無立足之地的英雄,在年近半百的歲數走進荊州。有了他的用武之地。——再說荊州,它不僅是劉關張的命門,還是魏蜀吳三方強弱進退的賽點。從赤壁大戰到夷陵之戰,曹、劉兩軍都曾為此地漫卷旌旗浩蕩直下,而戰役的結局,都被孫吳一把火燒盡驕傲與霸道。此是後話了。

    甘露寺那集後,一個向來不苟言笑的大朋友,突然給我發了條簡訊,說:“我相信了,劉備一定是個真性情的男人。如果在現世,我會愛戴他。要知道,愛戴一種特別珍貴的情感。時下都不多見了。”與其說我當時很想把這條簡訊轉發給於和偉,不如說我特別想把這條簡訊發給劉備。

    浮世滔滔,確實,誰還在被愛戴。

    我當晚回那個大朋友對劉備的印象,三個字“老男人”。他“哈哈”大樂。

    這一章回裡劉備盡顯一個“老男人”掌握全域性的能力。無論是誠服關張,心悅諸葛,還是不卑不亢地化解孫權、呂蒙的武威,有禮有節地贏得吳國太、孫小妹的青睞,於和偉賦予了已過不惑之年大半的劉備,以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情懷,張弛間從容遊刃。

    吳棉已把桃笙換,流光最驚羈旅。藝術還陽曆史,有時是撥亂反正,更多也是無中生有。

    生動再現的甘露寺裡劉備與孫權相見的那個清早,是不是當年的樣子,當年是不是有這般樣子,無處拷問。三分天下的英雄們佚失樣貌,誰主山河的戎馬金戈,在史志詩賦的故紙堆裡斂盡刀光,只等著讀書人。

    “漢室支庶”。“少有大志”。“亂世發跡”。

    ——這是張作耀先生《劉備傳》裡對這個涿州少年最初的介紹。劉備,涿郡涿縣人。一千八百年前,在他二十四歲那年,和同鄉張飛,結交了一個“亡命徒”死黨關羽。確實——死黨。正史之外,所有的華人都堅信不疑那塊故土有一座圖騰式的“桃園”,高度定義了華人的一種特殊情感關係“義結金蘭”。至今,義氣多現身江湖,但不能否認幾乎每個華人一如等待愛情般,憧憬著這樣一份情感際遇。莫失莫忘,不離不棄。

    劉備離開故鄉後,終其一生也沒有再回到那裡。不過涿州,當年的涿郡,如今有比劉備故里更出名的是一座影視城。那裡每天都上演著古今穿越,相信還會有各種版式的“劉關張”們假道於此,開始一段戲說或正說的桃園故事。這是件很有趣的事。

    生於河北小縣城的劉備,一生的名片上永遠的第一行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據史記,劉勝妻妾成群,生育能力旺盛,有子一百二十餘人。這真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子嗣種群。劉備的先祖從百餘個兄弟間傳播薪火到他,已是漢景帝后第十三世。

    所以到底,劉備不過是漢皇室的遠系支庶而已。但是劉姓是他的旗幟,他是一個忠烈的擎旗手,從不曾讓那面旗幟倒下。新版《三國》裡,劉備去世前仍在教育阿斗背誦《高祖本紀》。這一幕實在深刻。我望著熒屏上於和偉版劉備那皴裂的唇,遊絲卻如流得熟誦,突然心生疼痛。試想一個彌留之際的老人仍爛熟於胸的文字,要具有多麼銘心刻骨的能量,甚至連死亡在爭搶生命之機也無法搶去那點記憶。

    姓氏呵,是劉備的信仰。是他的旗幟。

    新版《三國》中,劉備正式的亮相是在十八鎮諸候討董卓的群英會上。於和偉表演的默然,曾一度受觀眾詬命。其實是時的劉備,卻也該如此。年屆而立,正是血氣方剛。他其實和關張的表現一樣,都是目中無人。只不過關張表現得刀光凜冽,鋒芒畢露,而劉備不形於色。

    那時的劉備是年輕的,無知無畏。他不覺得自己是沒命號沒旗幡的無名小卒。一上場他就告示天下群雄,我乃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我,姓劉。——你們沒有聽見嗎?

    這是年少輕狂的沉默。O.S.應該是:你們沒眼色,我也不一定想吊你們。

    如果於和偉版的劉備能在關羽扔過華雄的頭那一刻,面色不動得挑下眉毛,以示內心冷笑大驚失色的諸候,恐怕就更能顯一個河北脾性的青年英雄那股渾不吝的勁兒。

    二十幾歲的光陰很快就過去了。徐州牧陶謙臨終將徐州交給了劉備,那一年他34歲,離開家鄉已經整整十年了。

    代領徐州牧的劉備,用張作耀先生的話來說,也算作一方封疆大吏。那時的劉備,政治和軍事上都並不老道,雖有權謀——他領徐州牧後作出的選擇是示好袁紹,而公然與公孫瓚、袁術對立。張作耀先生在《劉備傳》裡認為他此舉“捐棄舊誼”。畢竟公孫瓚不僅是他的少年同窗(共同師從大儒盧植),還是出道時的重要推手。正史中,劉備是帶領鄉黨鎮壓黃巾起義起家。首嘗失敗時就投奔了老同學公孫瓚。公孫瓚向朝廷請封劉備為別部司馬,也算是一個武將職備。而且正史上,劉備可不是那麼“拽”得就領著關張去了十八鎮諸候討董卓的現場,而是作為公孫瓚的一部,隨從而去。——所以他在徐州屁股還沒坐穩,就連招袁術、呂布的攻伐,並從此開始了十多年的顛沛、逃亡和寄生。

    公元196年,再遭呂布進攻的劉備,戰敗投靠曹操。這一年又逢他的本命年,36歲。曹操對劉備是有英雄相惜的情懷,青梅煮酒就是千古史話。

    大一時候讀過李宗吾的《厚黑學》,首先就抓曹劉出來當論據,說“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首推曹操,特長全在心黑,其次劉備,特長是臉皮厚;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就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李宗吾說,劉備曹操可稱雙絕,他們煮酒論英雄時,心黑皮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如今再看來,其實對歷代政治家來說,厚黑是一種必須的權謀。厚黑定義也是哲學範疇,未見得是一種批判。劉備在皇權封建的朝代,自然有他特定的世界觀。

    199年,39歲的劉備接受了漢獻帝的血詔,不久以借兵滅袁術之由離開許昌,等於是反了曹操。更重要的是,這一次他舉起劉姓的旗幟,並不僅僅是自尊,重振這姓氏的崇高就此成為他終生事業。

    在漢獻帝哭倒在他懷裡,喊他一聲叔父的時候。劉備從此不同。於和偉用進出宮門的一個上下場,表達了劉備價值觀的徹變,這段表演已經得到公認。如果我們回味一下,進門時的劉備對門禁說,你得讓我進去,否則我告訴曹操。你吃不了兜著走。這時的劉備耍的還是急智,算是點小聰明。他沒有料到孱弱的傀儡皇帝,不是夜來無事,找叔叔續續族譜,而是毫無罅隙得將劉漢興亡事一股腦託付過來。這一刻劉備那些少年壯志全部賁張出來,是的,我是劉皇叔。他堅定的要掮這個侄兒、這個皇帝的重託,扶佐即倒的江山。出門後,他斷喝門禁的那一聲“放肆”是忘形的。他完全在義憤、興奮和激動中。這一聲同時也喝醒他自己,然後他很快張開手臂,噙住眼淚,不動聲色,這時的劉備開始了他性格新的歷史。所有的屈辱對他而言,都是一種磨礪。他開始駕馭自己的情緒。這是智慧。

    離開曹操的劉備投靠了袁紹,那一年他40歲了。一年後逃出袁營又投靠劉表,此後在劉表軟硬兼施的高度防備下,在新野一待數年,脾肉橫生得急出英雄淚。於和偉版劉備哭戲不少,但相比傳統意義的劉備來說,肯定是不多。作為劉備經典哭戲的“脾肉橫生”一集,在新版《三國》裡是有這個引子,劉備被劉表請去喝酒,單人獨騎而至,門口遇到陰陽怪氣的蔡夫人。此時的劉備被圈在新野多年,如驚弓之鳥一般,一個婦人兩句怪話讓他惴惴不安,並不知道這頓酒席又意味著什麼。然而劉表也無太多心機,話家常的一句“胖了”,他居然流下淚來,又慌忙拭去。那是自慚形穢。這也是劉備一生少有的一次自卑。下馬而生的贅肉如心魔一樣,他不知道何時才能上馬啊,更不知道馬上的前方是哪裡?

    然後這次哭泣並沒有讓劉備沉淪。他開始奔走求賢。他的人本情懷和治政綱領也在那時日漸成熟。一直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那一年他已經47歲了。放在當下,一個47歲的男人如果屢戰屢敗,一事無成,要事業沒事業,要房產沒房產,要錢要糧還要看人臉色,基本也會選擇自暴自棄了。半世蹉跎,什麼理想,都別想了。但劉備沒有放棄,他奔走求賢,到處求教。這就相當於一個人50歲的人還在到處上補習班,學電腦、學金融、學新媒體,總之什麼代表先進生產力就學習什麼。

    這是一種偉大的人格。在《三國志》,陳壽給他的讚語是:折而不撓。

    折而不撓,是劉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尤其是當下這個多元的社會。在一元的社會,人缺乏選擇,學習、工作、生活大都從一而終,也沒有太多可能性。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隨之紛紜複雜,選擇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甚至是生活觀。休學、轉系,跳槽、離婚,甚至居家啃老,等等。一夜暴富、嫁入豪門、我要成名,從傍大款到追逐富二代權二代,資訊爆炸下物慾橫流,很小的孩子人生觀、世界觀都還沒有形成,就先有了價值觀。值不值得?他們問。如果我們說:要堅持,他們就說:哦,那不值得。

    當機會看似越來越多,選擇也就變得容易,從價效比看來,堅持反而成本過高。於是放棄似乎是最便宜的方式。堅持到底,好累的。會成功嗎?不成功的話,為什麼要堅持呢。

    如果不堅持,你怎麼知道會成功呢。

    西方有句諺語:patience is passion tamed. 堅韌是被馴服的激情。堅韌也是一種激情,是一種強烈的、具有力量的情感。而最重要的是,它是被馴服的。人作為高階動物,就在於對於情感的可馭可術。堅韌,是馭駛情感的高階境界。

    如果從功利來看,劉備一生不能算成功,但是他在成長成熟之路上具備了高階的情感管理能力,這也是非凡的品格。在物質的計較以外,其實人類有一種精神的修為。除了物質的財富以外,其實人類還有一種財富是精神。

    螢幕上的劉備在入川后,須鬢染霜,妝在於和偉容顏上的蒼老,竟讓我悽惶。自古英雄同美女,不許人間見白頭。

    晚年的劉備,於和偉演得嘔心瀝血。聲臺形表,他和那個不安的老人身心合一,在焦慮裡任性。西進的劉備已過半百,壯士暮年。他深感去日無多,開始一條道走到底,想改變自己大半生來曲線救國的亡命顛沛,崎嶇的蜀道在他眼裡是寬闊的。於和偉表演出了五十歲以後的劉備收與縱之間衝突的野心。

    劉備和龐統的幾集戲,其實表演痕跡是比較重的。因為改編太過,既不同於《三國志》,也不同於《三國演義》。新編故事串在耳熟能詳的前後橋段裡,就難免輕了一點。但長期以來鳳雛這個人物總是語焉不詳的,好象就是一個面目醜陋,恃才放曠,在七夕之夜,被亂箭射成刺蝟的形象。他為什麼是與臥龍齊名的鳳雛?新版《三國裡》給了他足夠的立場。編劇讓這個鳳雛有了一個精彩的死法:捨生取義。於和偉的兩聲“還我軍師來,還我軍師來”,如果放在話劇舞臺上一定是裂帛之聲,可以繞樑。

    師出有名,一定是劉備奪劉璋疆土的必須。在電視劇裡是龐統自作犧牲,給足劉備一個理由。而歷史上,龐統也確實是給劉備“鬆綁”的一個人。《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裡對於鳳雛的刻畫是比演義更生動些。如果說臥龍出仕的首功是奪得荊州,給了一直在馬上的劉備一個停馬立足之地。那麼鳳雛的加入是推動了劉備實現隆中戰略,西取巴蜀。龐統,這個個性完全不同於諸葛亮的思想家,使劉備擺脫了之前一些小節的束縛。心胸的吞吐更加寬闊。所以說,諸葛亮幫助劉備有了地盤,而龐統則推動劉備在人格上完成了以霸道稱王的必要拓展。

    在《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裡十分著名的一段記載,就是涪城大捷後,劉備在軍中置酒作樂,志得意滿。龐統勸他:“你是打自家人,可不算仁義之師。不要喜形於色。”已經酒醉的劉備發怒道:“我現在就如當年武王伐紂。怎會不是仁義之舉呢?你給我滾出去!”龐統起身就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位坐下,也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如。劉備就說:“剛才那番話,咱倆誰失態了?”龐統說:“君臣俱失。”(你我都失態。)劉備大笑,酒宴又恢復了歡樂氣氛。從這番對話來看,劉備此時對於仁義的理解,已經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權霸道,並且自比武王,有了千古一帝的野心。

    新版《三國》是借用劉備在龐統靈前修正諸葛亮寬以治蜀政治綱領,要求從嚴治政,來表達一個君王的誕生。史實其實恰恰相反,《三國志》裡記述得比較清晰,諸葛亮是嚴政的主要制定者並且向劉備強調了以此治蜀的必要性,說服劉備最終採納了這一施政意見。但遺憾的是,劉備登基不過兩年就中道崩殂。張作耀先生在《劉備傳》中對他的評價:未及建樹。

    確實,劉備稱帝前後,君臣上下都被一種復仇的情緒激勵著,急於謀兵東伐,最終導致軍事上的慘敗,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也沒有重大建樹。

    關羽丟了荊州又丟了命後,張飛急於復仇也不幸遇害,在噩耗中稱帝的劉備,皇權膨脹起的不是治國安邦之志而一個鐵血男兒的義憤。義氣一但聚變成義憤,往往就埋沒了理智。於是就有了六十萬蜀軍伐吳的夷陵大戰。這是三國曆史上第三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大戰役,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戰爭的發起者都是最終的失敗者。而最悲涼的是,它意味著劉關張三兄弟的完全謝幕。

    於和偉把稱帝后的劉備飾演得入木三分。一是在政治上對諸葛亮的制衡。《三國演義》曾經給了我們一個言聽計從的劉備形象,這是後世那些潦倒的知識分子無比美好的意淫罷了。真正的歷史要冰冷得多,劉備加封諸葛亮為丞相後,至死也沒有授權他“開府”。這就意味著,讓諸葛亮當了總理,卻不允許他組閣國務院。所有軍政財權劉備獨攬,諸葛亮不過是他的秘書長而已。張作耀先生在《劉備傳》裡分析得比較中肯,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劉備對諸葛亮功高蓋主的忌諱,另一方面也是當時蜀中剛剛安定,人才選拔不能一蹴而就,沒有條件建立更為民主或者說更方便權利均衡的三公制,所以他只能握權於一統。於和偉版的劉備在處理王與相之間其實明顯又十分微妙的關係時,把節奏拉得非常緊,比如和諸葛亮討論治政綱領後,說:你去喝酒慶功吧,我在這裡陪陪龐士元。這也是一種暗示,暨我在精神上我是獨立的,或者我是有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的。再就是以李嚴來鉗制諸葛亮,從政治的角度,安撫蜀中降仕是穩定政局的重中之重,而另外防止諸葛亮大權獨攬確實是劉備作為領袖必須要具備的手段。

    二是晚年劉備在軍事上窮兵黷武。夷陵之戰無論是史說還是戲說,都是劉備孤注一擲的作為。蜀漢的精華人物幾乎都損失在和東吳的較量中,方興未艾的蜀漢陡然而衰,此後再難中興。這樣的格局都是由於劉備一意孤行造成的。夷陵之戰在戰略上缺乏大局觀,戰術上連營百里更是錯子昏招。不過,於和偉版劉備在火燒連營時,蓬亂了滿頭白髮,瘋狂得撲往吳軍的方向,聲嘶力竭得咆哮著對孫權的仇恨,那困獸猶鬥的泣血一幕實在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劉備形象。於和偉把劉備具有領袖風範的鐵血男兒氣,從當年十八鎮諸候前沉默中血氣方剛的青年豪傑,一直貫穿到夷陵敗陣前那個悔恨穿腸的泣血英雄,實在可圈可點。

    我很喜歡那年明月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兒》裡寫于謙時,對英雄的一番論述。他說,其實真正的英雄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躊躇滿志的少年時常夢想著將來一展抱負,天下之大,任我往來!但真正融入這個世界,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自然有不如意,有挫折。在艱難面前人們選擇畏懼。英雄也就在此時出現。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也無法戰勝困難。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勝畏懼。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事實上,所有懂得畏懼並最後戰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

    劉備就是這樣一個英雄。在殘酷的歷史現實和坎坷的人生閱歷裡,他折而不撓、鍥而不捨,終有一方天下。

    錢鍾書先生說過:歷史是人寫的。但人在寫歷史時是經過心靈選擇韻,那麼這種經過心靈過濾的歷史,其實不再是真實的歷史。

    我們站在歷史的背後,看到的永遠不是他們的真相。我們只是感謝好的文學和藝術,萌生出我們新鮮的好奇,藉由這棵探索的根苗,去發現我們與那些遠去背影之間,與物質無關的那些繼承與關照。

    最近讀劉備,每每想起辛棄疾那首著名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最覺得是送別這位英雄的輓歌,不如就此作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4 # 會飛的那條魚

    中國四大名著包括《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經典章回體小說,四部小說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藝術水平,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每個華人的腦海裡,深深的影響了華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西遊記》翻拍了幾版,我認為最為經典的是1986年央視版的,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馬德華,閆懷禮等主演,這一版是1982年開拍的,1986年在央視首播,2000年,續集在央視播出,其結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由蔣大為老師演唱,特別經典。《西遊記》電視劇中六小齡童的精彩演出,令一代又一代人久久不能忘懷,該劇在當時極為艱苦的環境中拍攝,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片段,特別令人讚賞,目前已經重播2000多次,並且在海內外廣泛播出,深得不同群體的高度評價,成為不可多得和無超越的經典電視劇,目前仍然在不同頻道反覆播出,是任何一個電視劇都不可能超過的,是經典中的經典。

  • 5 # 娛樂透明君

    最適合拍成電視劇的應該是《水滸傳》。

    首先看其他幾部,《三國》時間跨度大,戰爭場面大,人物多,而且到現在三國時期的人物都存有爭議,魏蜀吳三分天下,歷史評價不一,想要拍成一部無論是內容還是畫面讓多數觀眾都滿意的很難,畢竟每個人對三國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理解。

    再看《紅樓夢》,自打曹雪芹的《紅樓夢》一出就引起當時社會的關注,上至皇室權貴下至普通文人,最終確被人誣陷為反書,遭到查禁,但是屢禁不止,直到現在研究《紅樓夢》的人們趨之若鶩,甚至形成專門的紅學,《紅樓夢》裡每一個人物的每一句話都隱隱含有他意,讓人推敲研究。這樣一部作品,要拍成電視劇,一是觀眾反應不一定好,二是一點瑕疵或者穿幫自然引起廣大紅學研究者的口誅筆伐。

    最後《西遊記》,這不名著的難度在於,他是神話故事,每個華人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書裡有許多涉及妖魔鬼怪的情節,在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下,一不小心就敏感了,更別說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不能走絲毫宣傳鬼怪的方向,所以如何把握這個度才是最難的。

  • 6 # 手機使用者農村問題探討

    八十年代以後,全國的電視觀眾,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無不喜歡它,很多都看過多遍,簡直百看不厭。西遊記的故事也深深地印入每個人的腦海裡。有這樣的成績,要感謝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臺,和六小齡童等人的精彩奉獻。

  • 7 # 日更一影

    每一部都是經典啊。

    86年的《西遊記》、87年的《紅樓夢》、94年的《三國演義》、98年的《水滸傳》。

    我覺得只是看的群體不一樣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西遊記》大概是這四大名著裡面涵蓋最廣泛的人群了,小孩看,大人也看,你也許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或者《紅樓夢》,但是你一定看過《西遊記》。

    《紅樓夢》大觀園中的愛情故事,應該女性看的多。《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一般男性看得多。

    比如我,一個女子,哈哈。從小看《西遊記》長大,試圖看過《三國》和《水滸》看不懂啊,一看就困,但是我就能看進去《紅樓夢》,但是一點都不否認四大名著在我心中一樣的分量。

  • 8 # 83阿姨

    我認為是唐國強版的三國,當時是小學三年級,全家一起追,家裡電視壞了一家人跑鄰居家蹭著看,重播也一集不落的看。

  • 9 # 玉蘭與蝴蝶

    我認為數《西遊記》拍得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演職人員陣容強大,導演是楊潔,主演有六小齡童,徐少華,汪粵,遲重瑞,閆懷禮,王伯昭,李玲玉,趙麗蓉,馬德華,還有不少老戲骨,特別是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真的是絕了,無人可以超越,徐少華飾演的唐僧,也是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李玲玉演的玉兔精,楊春霞演的白骨精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遊記》的成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主題歌,插曲和音樂太美了,感謝閆肅,許境清,蔣大為,胡寅寅,鬱鈞劍,張暴默,李靜嫻,李玲玉等各位老師的詞曲和演唱,使這部電視劇錦上添花,獲得圓滿成功,已經在各大衛視重播無數次,經典永流傳,經典中的經典~~《西遊記》~電視劇中的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和插曲《女兒情》《大聖歌》《取經歸來》和《天竺少女》,百聽不厭,成為文藝匯演,KTV歌廳裡的熱門歌曲,廣為傳唱。

  • 10 # 如風143967624

    最先拍出的四大名著都耐看。特別是《紅樓夢》。經典中的經典。《西遊記》也勘稱經典。《三國》《水滸》都挺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惱怒羞愧而發怒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