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4316064609

      宗教文化首先是一種信仰文化,它之於社會的作用,它對於理想願景的訴求,往往是藉助於宗教道德的信仰化。道德的信仰化是對人生最高價值理念和社會最高理想的反映和把握,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一種核心文化價值活動,也是宗教文化的思想核心。

      與一般的非信仰化的世俗道德相比,信仰化的道德,其特性在於它的超越性和神聖性。信仰的超越效能把人們從其身處的物質世界提升到精神世界,從現實世界提升到理想世界,讓人追求一種與世俗利益無關的價值存在。信仰的神聖性則使得信仰的價值和權威得以保證,讓信仰觀念成為信仰者毋庸置疑、確定不移的追求,並對世俗觀念、道德產生導向性,能逐步增強社會文化中神聖性因素的存在。

      因而,道德的信仰化是對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它能指導、修正、支配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對於個人而言,崇高的、包含有終極指向的道德信仰,不管是宗教性的還是世俗性的信仰,都能形成個人行為的指南,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對於社會而言,美好的道德信仰,可以淨化社會風氣,培育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保障社會的穩定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臻於和諧完美之境。因此,在中國和諧社會的建構中,宗教文化的這種道德信仰作用是可以期待的。這對於修正當前過度實用化、庸俗化的社會文化取向,以及金錢的社會價值導向,化解諸如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等社會難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都能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孩子六歲零三個月了,但學校不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