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化類。
7
回覆列表
  • 1 # 良工求器

    簡單說,文化層次文學素養偏高的人,愛律詩,讀來酣暢淋漓。

    文化與文學素養低些的人愛絕句,因為簡單又文雅。

  • 2 # 抱庸詩書

    律詩、絕句和排律統稱為近體詩,其中絕句形式更加自由灑脫,選材少有拘束,短小精悍,高度凝練,故為歷代詩人所推崇青睞,受眾也更廣。《唐詩三百首》錄詩310首,其中古風60餘首,樂府46首,律詩50首,絕句則多達80首。

    絕句起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唐朝,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唐宋兩代,是中國經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絕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豔,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按照詩歌格律,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按照每句的字數,絕句可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五、七言絕句居多。

    古絕大家當推李白。李白的絕句狂放恣意,瀟灑區脫,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等,都是不朽名篇。某種意義上,是李白與王昌齡共同開啟了七絕詩作的錦繡篇章。

    近體七絕我最喜王昌齡與杜牧。享譽七絕聖手的王昌齡,詩歌傳世180餘首,僅七絕就佔75首之多。其詩七絕《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更堪稱七絕壓卷之作。杜牧的七絕,技術純熟,氣象不俗,多見上乘之作,像《清明》《泊秦淮》《江南春》等,都是傳唱千古的七絕上品。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小而精、洗而練,從來都是文學語言藝術的至高準繩。七絕詩之所以風靡不衰,我想除了與構工巧思的自由度有關,也應與凝練爾雅、乾淨利落有很大的關係。

  • 3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首先說絕句,也叫截句,絕詩,是中國舊詩的一種體裁,每首四句,常見的有五言(每句五字)。七言的叫七絕,(每句七字)兩種,五言的叫五絕,七言的叫七絕,字的平仄和句末押韻都有一定的規則。而在說"律詩",是中國舊詩的一種體裁,因計究語言格律得名,五言詩,(五字一句,)七言詩,七字一句)兩種,五言詩叫五律,七言詩叫七律,每首四聯八句,(每兩句叫一聯)中間兩職對仗,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字的平仄也有一定的規則,全首詩在八句以上的叫排律。以上所說是"絕句”和"律詩”的分別寫作方法規則,要說是“絕句"與“詩律”哪個受眾範圍更大,那就會是因人而異了,就要看所寫的題目所需和個人的愛好了,只要是題目和文彩好,新穎獨特,表達深刻廣泛,形象,文筆流暢,都會受歡迎的。僅供參考!謝謝!

  • 4 # 江漢之漢

    太深奧的東西咱說不通透,不如來個淺顯的比仿:

    絕句好比釣魚,魚釣來多且釣得大,這是方方面面的技術問題;

    而律詩又好比既釣得到上等魚,又將其燒出上等菜!

    絕句,說透了就是兩層意思,即景和情或事和議。雖然讀來容易,但寫來確非尋常功底,因為它既受篇幅所限又受制於格律。而相比律詩而言,絕句又似乎是律詩的基礎。

    律詩多四句,是絕句字數的一倍,想要表達的意境相對寬鬆。但重點的是中間四句,形為兩幅絕對,這就要求作者不僅精通古詩詞,而且還要是對聯高手,稍有不甚既成為笑柄。

    因此,當下寫(讀)絕句的人數要比作(讀)律詩的學者多。

    學海無涯。我也只是個初學者,願與朋友們共同探討交流。

  • 5 # 徐景雙735

    受眾範圍的大小,不在是絕句或律詩,而在是否有可被大眾認可的名句或能引起共鳴的詩句。因為詩人所寫的不可能都是精華的句子。

  • 6 # 六甲番人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沒有精確的資料統計作為支援,所以只能憑著個人感受來說說。

    單就《唐詩三百首》選編的絕句和律詩數量而言,律詩是遠遠多於絕句的,五律有79首,七律有53首,合計律詩132首,五絕有29首,七絕有49首,合計絕句78首,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說明律詩的受眾範圍更廣,只能說明蘅塘退士更願意向讀者推薦律詩,他認為律詩更有學習的價值,或他心中更喜歡律詩。

    絕句和律詩都屬於格律詩,都形成於唐代,所以也稱為近體詩,絕句只有四句,而律詩一般是八句,也有多於八句的排律,如果單就記憶的角度看,絕句應該更容易背誦,特別是對於詩意尚未理解透徹的中小學生,想來他們在語文考試時是更願意默寫絕句的。

    而就格律而言,律詩比絕句要嚴格得多,除了字句、押韻、平仄,律詩還要求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而絕句則無對仗要求,所以就聲韻而言,律詩是會更加抑揚頓挫的,其中的對仗句子也經常為人引用。

  • 7 # 老街味道

    問題:絕句與律詩,哪個受眾範圍更大?為什麼?

    ........

    前言

    如果較真的話,這個問題回答不了,因為絕句和律詩並不是兩種非彼即此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絕句中有律詩,

    絕句中有古體絕句,如《送靈澈上人》唐代:劉長卿,押仄聲韻。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二、律詩中有絕句

    律詩分三種,

    第一種四句,稱為絕句,《登鸛雀樓 》是五言絕句;《涼州詞》是近體絕句: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種八句,稱為五律或七律,杜甫《春望》是五律: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杜甫秋興八首是七律: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第三種是八句以上,也分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例如杜甫七言排律《寒雨朝行視園樹》:

    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此地無。江上今朝寒雨歇,籬中秀色畫屏紆。桃蹊李徑年雖故,梔子紅椒豔復殊。鎖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見來枯。林香出實垂將盡,葉蒂辭枝不重蘇。愛日恩光蒙借貸,清霜殺氣得憂虞。衰顏更覓藜床坐,緩步仍須竹杖扶。散騎未知雲閣處,啼猿僻在楚山隅。三、題主是什麼意思?

    老街估計,題主的意思是,四句的律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哪個受眾範圍更大?為什麼? 這個答案比較好回答,絕句受眾更大。

    四、為什麼絕句的受眾更大?

    絕句短小,容易流傳;

    絕句句法簡單,沒有五七律變化多端。

    絕句一般較少用典,因此更加口語化、更加淺顯,容易被讀者理解。

    蒲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結語

    另外,我們想一想自己的成長過程,大家從小學古詩,都是從絕句學起,至今我們張口而出的也是絕句。

    很多人背不出一首完整的五律或七律。不信您試試!

  • 8 # 雲卷飛山

    這個問題不好說,沒有確切的資料支援,不過個人感覺絕句短小精悍,好絕句都有一氣呵成的特徵,規矩也少些,更易被人傳唱,受眾自然也就更多。

    絕句和律詩都是近體格律詩,絕句四句,兩韻或三韻;但絕句還包括不講平仄的古絕,這些不屬格律詩範疇,不提。

    律詩一般八句,五韻或四韻,講究起承轉合,平仄對仗,更多的還講究用典,認為沒典故就沒深度,是比較完整的格律詩形式。

    絕句在盛唐開始崛起,王之煥、王昌齡、高適旗亭畫壁,各顯絕句神通,傳為佳話,可見當時絕句更適合歌女傳唱。三人都是絕句高手,而王昌齡更被後世譽為“七絕聖手”,其功力不可小覷。中晚唐後,“詩豪”劉禹錫,“小李杜”的杜牧其主要藝術成就多反映在絕句上。

    總體來說,絕句在格律詩的總量上佔據大多數,佳作更是汗牛充棟,以致後世認為唐人把絕句的好句都寫盡了,後世更難寫出好絕句,甚至認為寫絕句比律詩更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也許是現在沒有好律詩的緣故,我個人一看到發表的七律五律,讀不了幾句就感昏昏欲睡,不忍卒讀;但看到順口的絕句,總要細細嚼嚼,慢慢品味,不知有沒有代表性?

    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寫格律詩的話,應先從絕句入手,只有把絕句寫順了,也就打牢了基礎,才有可能去玩大一點,湊出來的律詩是沒人去看的。

  • 9 # 9236於水

    謝謝誠邀!絕句和律詩相比較而言絕句比較雖然講究韻律,但比較自由一些,容易把握。而律詩講究平庂比較嚴謹而難以把握。絕句分為五絕和七絕;律體則分為五律和七律。綜上所述,因為絕句相比律詩更容易掌握而不像律詩那樣難以把握。寫起來也較自由在一些,所以受眾範圍更廣,更受詩作者的的歡迎推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寶寶側著睡總是張嘴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