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鷺島行舟

    呂布原為丁原部將,被挑唆殺了丁原。投奔了董卓,認董卓為父。後因風波亭時間,被王允挑撥,殺害了董卓。殺害董卓後先投靠了袁術,但因袁術自認有功,不待見呂布,呂布轉投袁紹,袁紹為人多猜疑,呂布素有戰功多次請戰,被袁紹猜疑,背叛袁紹出逃,被陳留太守張邈收留。

  • 2 # 行雲流水3087

    呂布雖做戰驍勇但人品極差,認丁原做義父學武藝,卻在利益面前選擇殺死義父,投靠了董卓。認董卓做義父後,在女色面前又選擇殺死了董卓,此乃典型的見利忘義小人。一姓呂、二姓丁、三姓董,故被稱三姓家奴。

  • 3 # 九重陵

    因為作者在寫寫整部書故事的時候,需要突出的是謀略和人性,還有一個義字。

    翻閱整部三國,無一完人,呂布作戰驍勇,卻為人遭垢,身為三國第一猛將,自是萬眾矚目,顯赫人前,言行舉止皆有人言,因為他的強大,所以把他的缺點化大,像張遼,張郃,黃忠,馬超,雖同為降將,卻仍有忠義在心。

    所以呂布被稱“三姓家奴”,原因可見。

  • 4 # 冷麵寒刀1

    一,遍地降將不假,可天下還是大漢天下,降將只是在諸侯之間,並沒背叛朝廷和天下。

    二,三國遍地降將,可到處認乾爹然後反叛的的卻只此一個…

  • 5 # 哥只是個唐門

    弒主,北方人又愛認乾兒子,他的兩任老闆都是他乾爹,再遇到張飛這個大嘴巴,話說回來,整個三國也就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

  • 6 # 冇有用

    簡單地說,呂布太過唯利是圖,別人投降是戰敗了或者主公死了才降,這無可厚非,呂布有奶就是娘,見好處就上,豪無氣節。

  • 7 # 陽光山上

    三國演義裡的降將甚多,臨陣對敵,無非被大罵:背主奴才,無義匹夫。而呂布被罵作三姓家奴,且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何也?

    且看詳解 首先“三姓家奴”本是呂布極其憎恨的“環眼賊”張飛首創、經常罵他的口頭語。“三姓”是說,他本姓,呂姓,加上兩次認人作父:刺史丁原丁姓;國賊董卓姓。“家奴”,不過是鄙視辱罵呂布,投靠別人做狗腿子、狗奴才。當然,他還投降了一個岳父,王司徒王允,王姓。其實叫四姓家奴也無不可,罵人當然越毒越解恨了,呵呵呵,看來張飛罵人技術還稍欠火候啊。

    其次,主要是呂布投降手段極其卑劣,可恥。呂布最先依附丁原,並拜為義父,由於丁刺史不識時務怒懟董卓,妄言廢立皇帝之事,被董卓收買呂布,呂布殺丁原而降董卓,賣主求榮已經是不義,又殺義父邀功,拜天下共同討伐、臭名昭著的國賊董卓為義父,更是卑鄙至極,後又被王允使義女貂蟬施美人計收伏,又又殺其義父董卓,投了王允岳父。呵呵,可謂是傷天害理,人神共憤啊。

    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心懷天下的一方雄主,莫不求賢如渴,孫子曰: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何況得敵一大將呢。

    摩雲詩曰:

    關公降曹約三事,千里單騎薄雲天。

    孫策威服太史慈,神亭酣戰留美談。

    關公義伏老黃忠,張飛征川釋嚴顏

    諸葛智收姜伯約,馬超歸蜀揚美名。

    張遼張郃同降曹,屢立奇功戰陣前

    降敵本是尋常事,奈何最恥呂奉先!

  • 8 # 雲居說歷史

    “三姓家奴”是張飛罵呂布的,《三國演義》書中寫到:“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

    先弄清這句話在演義裡的語境,八路諸侯討董卓,劉、關、張三人名聲不顯,被公孫瓚輕視,之後關羽溫酒斬華雄已立下功名,此時呂布趕來挑戰,公孫瓚迎戰呂布落荒而逃,呂布在後緊追,然後張飛喊出了前面的罵戰。

    呂布被罵三姓家奴,有以下原因:

    1、三姓:指的呂布本姓呂,為丁原義子也可姓丁,做董卓義子又可姓董。故此有三姓。

    家奴:貶低之語,用家奴代替家臣或者臣子,以示對呂布幾認義父和從賊的不屑與蔑視。

    2、張飛為吸引呂布注意,故意嘲諷

    既然是對陣罵戰,肯定要撿直戳心臟的話罵,而且要簡短意長。

    “三姓家奴”可以說是對呂布行徑的高度濃縮,易引起共鳴。不得不佩服張飛的語言藝術,諸葛罵王朗的“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和之相比,小巫見大巫。

    3、其他降將沒呂布武力強

    因為呂布太突出了,武力第一,大家都打不過,所以只好找他的道德汙點來嘲笑他,從而獲得心裡上的快感。其他降將也有反覆無常的,但是做法沒呂布惡劣,或者武力值低,看他不順,無須叫罵,直接過去斬了便是,不用浪費口舌,這從側面也證明了呂布的無敵天下。

    有時罵戰也是一種無奈,因為打不過。

    正如現在,我們強烈譴責、嚴正抗議、鄭重警告一樣,是一種手段,而不單純的是言語嘲諷。

  • 9 # 國平軍史

    亂世三國,狼煙遍地,群雄逐鹿,好漢投明主,明主納雄才,有許多英雄不會從一而終,都在不斷地尋覓,以期遇到雄才大略的主公,願終身效犬馬之勞。

    譬如張郃、劉備等都接二連三地投靠不同的主人,但偏偏“三姓家奴”這頂高帽,卻成了呂布的專利,讓溫侯鬱悶到死,方才徹底解脫。

    呂布,三國演義中,是第一猛將,手持一杆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跨下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享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美譽。

    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了董卓,認竊國大盜董卓為義父;又被司徒王允唆使,遂誅殺了董卓。

    旋即,呂布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擊敗,又依附袁紹;被袁紹猜忌之後,再依附張楊。

    給呂布戴上“三姓家奴”這頂高帽的是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中的小弟張飛,在虎牢關,呂布持方天畫戟,僅五合內就將河內名將方悅一戟刺於馬下。

    上黨太守張揚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也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戰到十合,一戟砍斷武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

    北方梟雄公孫瓚親戰呂布,戰不數合,撥馬就逃,呂布縱赤兔馬追趕,被張飛挺丈八蛇矛攔住,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截住呂布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和劉備先後上前圍毆呂布,就有了三英戰呂布的傳說。

    因為呂布武藝高強,在虎牢關,連敗了數員討伐董卓的諸侯將領,正是氣焰囂張的時候,燕人張飛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從道義層面上打壓呂布的銳氣,目的就是刺激呂布,惹呂布火冒三丈,以免單挑時好處於有利境地。

    呂布儘管武藝高強,但人品確實存在問題,張飛、關羽雙戰呂布三十回合,還是戰不倒呂布,才惹得劉備舞動雙股劍上前助戰,三兄弟聯袂才打敗了呂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yeandvision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