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坤鄉野說

    以前農民可以養活五至七個孩子,為什麼現在一個都難?

    因為以前養孩子所需要的費用不高,甚至還不需要提供教育費,給孩子一口吃的就能夠養活了,在我生活那個年代就是這樣,一家七八個孩子也有,經常看到幾個孩子光著屁股在大街上亂跑,孩子們經常的啃著饅頭,因為上小學是免費的所以上完小學就能夠打工掙錢養活自己了,所以雖然農民家庭有很多孩子,但是一塊有一塊錢的花法一百塊有一百塊的花法,說句難聽話,那時候孩子不像現在那樣嬌貴!

    一,吃穿用品。

    現在的小孩子每天有穿不完的衣服,並且有的小孩子衣服比大人的還要貴,現在全是獨生子,萬千寵愛於一身,相比之下以前那個時候小孩子穿的衣服全是大人穿後給改的,並且大孩子穿完弟弟穿,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二,教育費用。

    現在小孩子從兩歲都開始上各種口才班,舞蹈班,學前班之類的各種,費用是特別的高,像興趣班剛開始都得每年兩萬以上的費用,學前班又需要萬把塊,再大一點需要請家教,一個普通的家教一小時都得兩百,相比之下,我們那時候好像沒有教育費用這一說,頂多每學期三十的書費錢。

    三,住。

    現在的人結婚之類的花費是特別巨大的,尤其是一個男孩子結一次婚會將父母幾十年掙得錢用完,女孩們都要彩禮錢+單獨的房子+汽車=150萬。相比之下以前的孩子哪有這種待遇,父母最多給你買點磚,分你一點土地就這樣。

    總之,是因為現在小孩子看的嬌貴了,所以才導致現在養孩子的費用難,其實都一樣,之時以上想給孩子物質給不起,現在是勉強能給,所以顯得現在更難養。

  • 2 # 使用者一顆小石子

    這個問題問得好。在六七十年代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在當時的生活水平情況下,一對夫妻可以養活和幾個孩子,為什麼現在一對夫妻養一個孩子就成問題呢?原因有一下幾點。

    一,六七十年代人們追求的是隻要吃飽飯就行了,當時的方式是以國家與家庭進行分配的形式。

    二,不管你的家裡有多少人,

    不管你是大人小孩都是平均分配生活物質。

    三,六七十年代的夫妻沒有任何的經濟負擔,不用買房買車。

    四,孩子上學也很簡單,有錢無錢都可以上學。五,所以在那個年代一對夫妻養活五六個孩子,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的。

    六,現在為什麼一對夫妻養一個孩子就成問題呢?

    七,社會變了,國家的政策變了,人們追求的生活方式變了。

    八,特別是現在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自己生活就成了問題,又怎麼敢養孩子。

    九,現在夫妻一結婚就背上了沉重的房貸車貸,如果說在養一個孩子,真的生活就太難了。

  • 3 # 家有一畝薄田

    以前一對夫妻養三五個孩子一點都不費勁,甚至還有十個八個的,好像也比現在輕鬆的多。因為那時候生活質量低,養孩子,只要他們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那時候有錢就讀書,沒錢就不讀。老大可以看弟弟妹妹,衣服能接著給老二老三老四。也沒玩具,養一隻小狗.一隻小貓就行,更別說請保姆了。而現在呢?吃都要有營養的,還要科學養,穿的要漂亮,看孩子還得請保姆。這僅僅只是一方面。現在孩子上補習班就不少費用,長大結婚買車買房,還有越來越多的彩禮,養一個都難。

  • 4 # 平淡147925114

    社會在前進,經濟在提速,物價在上漲,農民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生活怎麼能跟得上呢?一個孩子超出全家的收入,費用太大,尤其補課,真的很難農民。70年代左右的農民現在還得養老,還得供孩子讀書,實在不容易!。

  • 5 # 農言著實

    以前農民可以養活五至七個孩子,為什麼現在一個都難?

    首先用現在的六零後、八零後和新世紀一零後來講述一下現狀吧!

    六零後,像我爸媽那個年代的人,我爸兄弟姐妹一共七個,我媽是姐妹六人!

    感覺那一代人家裡的狀態更適合一個“家族”的性質!

    到了我們八零後,即便作為六零後的父母想多生,但因為政策限制,多為一個或兩個!

    到了八零後做了父母,新世紀一零後出生的時候,政策又放了開,但是想生的大多數卻有心無膽了!

    至少我是這樣!

    像之前六零後那一輩人,約在童年時代裡便開始成為家庭的勞力,並逐漸往“頂樑柱”過渡!十來歲基本就是田地裡的能手了,挑水、擔糞等,基本所有農活都不在話下!

    我們八零後這一代人小時候,父母教育批評的時候,多會拿他們自己對比,說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書不知道好好念,有學不知道好好上!

    他們那一代人,接受完現在所謂“義務教育“的都很少,像我媽姊妹幾個都是小學沒畢業的文化程度,早早的就開始成為家庭的勞力。

    那個年代,用句話糙理不糙的話說就是:有人生沒人養。

    最主要的是,那個年代的婚姻不像現在這麼男多女少,還不用買樓!

    當然,那個年代的社會狀況如此,有很多歷史原因在裡面!

    到了現在,即便政策放開,想生的大多數,敢生的在少數,甚至“丁克”都成為年輕人婚姻的一個考慮!主要問題還是生活成本的問題!

    像我們八零後剛上大學的那幾年,手機開始慢慢普及,剛開始拿手機的那一批同學基本都是家庭條件不錯的人,我們那時候一個說法就是:買得起養不起!

    現在生孩子就是這個狀態:生的起養不起!

    拿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人來說,城裡買房子這個是大多數年輕人組建家庭的必須,而且家裡湊上首付,小兩口帶著貸款緊緊巴巴的過日子!

    有了小孩,花銷更大!工資不用省,也基本“月光族”的生活,攢錢就更談不上了!

    而且現在年輕人基本不具備六零後吃苦耐勞的品質,在生活上更注重享受一些!二胎能生的起,但是生活質量上要下降很多!

    前幾天我鄰居家的兒媳婦生小孩,我媽因為在城裡,就給這鄰居打電話問生了沒?男孩還是女孩?

    這鄰居當時說了句話,我差點笑噴了:生了個爺爺!

    這話雖然玩笑,但想想其實很辛酸(心酸)!

  • 6 # 奮鬥者11

    謝問、以前農民養五至七個孩子、為什麼現在養一個孩孑都難、、吋代不同了、以前的孩子們多當父母的有忙、大孩子到六七歲可以照看弟弟妹妹們了、大孩子的一身衣服長的不能穿了、可留著弟弟妹妹們繼續穿、吃的是大鍋裡的飯、依靠吃菜飯吃高粱面紅暮面蒸饅頭、吃玉米麵就很少白麵盼不到、吃了上頓發愁下頓吃什麼飯、只有等到過的吋候大年初一早上吃一頓白麵水餃、進入冬季孩子們可以吃到紅薯飯了、居住的是祖輩留下的老房子、一家人擠在一個屋孑住著、就這樣無奈何的長大成人了、把成東西的一間屋孑大掃好、到了成婚的日子把媳婦也娶在老房子裡、以前吃過苦的農村人都說著、什麼時侯能盼到每天有白麵大米吃頓保飯哪`、政策開放了、四個現代化實現了、農村人的日子蒸蒸日上過上了幸福生活、也盼到了白麵大米吃逆了、為什麼現在養一個孩子都難、因為時代變了、人的心理也變了、在以前的一無所有、變成了現在的樣樣都有、現在養一個男孩孑、撫養過程的消費還免強而過、最頭痛的是結婚這關、當父母的把一輩子的心血錢財都用上還不夠、在家蓋新樓房、在外在買一套新樓房、在要彩理十至二十萬不等、、比過去養幾十個的孩孑都有餘、

  • 7 # 途中1801

    所以說改革開放對農民來說真的沒有提升什麼,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提高的原因就是生養的孩子少了,象以前生養五七個你想都不敢想。

  • 8 #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這個,還真是這樣,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講農村父母是如何養大幾個孩子的。

    我是出生在西南的一個偏僻農村,一家五兄弟,我和兩個哥哥出生上世紀70年代,兩個弟弟,一個80年,一個83年的,父母不僅把我們五兄弟都養活了,而且還養的很好,還都是大學生。

    雖然有點吃力(我因為和一個哥哥同時考上大學,大四實在拿不出學費和生活費,只好由學校擔保,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父母不僅最終把我們撫養成人,還都受到了高等教育。

    在我們老家,是貧困縣,農村離縣城有50公里,鄉15公里,出門都要翻越幾座大山,走路需要2.5小時,開車一個半小時,去縣城,開車2.5小時,是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農民收入非常低,基本沒啥收入。

    我們小時候,吃飯不愁問題,因為是自給自足,自己種菜和自己種水稻,所以米啊菜啊,吃的是不用愁,油從哪兒來?就是每一年過年的時候,會殺一頭豬,之後就把豬裡面的肥油熬成油,之後就凝固起來,成為一桶白色的豬油,可能有幾十斤吧,要吃一年的時間。

    因為有這些自給自足,農村養孩子,幾個都沒問題,可以養大,何況,你幾個養孩子,都是老大帶老二、老二帶老三(年齡相差至少有兩三歲),一出門,老大後面領著一群兄弟姐妹,大多數農村娃娃就是在放養中長大的。

    那麼,讀書學費怎麼來?其實,那時候,學費也不少,不像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我記得,1985年,我上小學的時候,學費是五塊錢,後來,越來越貴,幾兄弟,學費也不少啊,包括1999年上大學的時候,各種亂七八糟學雜費是5000元左右,加上生活費,一年差不多將近8000元了。

    幾兄弟的學費是大問題,光靠農民種地掙的那點錢,只夠解決溫飽問題,但要供養出幾個大學生,還是很困難,父親是木匠,就給出嫁的姑娘打家居,收入還不錯,母親靠養豬,賣錢,勉強供我們出來。

    從我們的經歷可以看出,農村如果要供養大學生,比較困難和吃力,但是,如果養活孩子,那倒是沒有問題,只要你夠勤快努力,基本溫飽問題可以解決,養大幾個孩子不成問題,主要是,農村吃飯的成本,都是自己種的(蔬菜水稻),放養+老大老二老三一路帶大,不用管,也不用父母操心。

    最主要的是,孩子不用參加興趣班,高昂的學費,不用高昂的看病費用,沒有目前這麼高的生活成本,說白了,毫無成本可言,你好好學習,父母砸鍋賣鐵,送你出來,你不好好學習,對不起,打工的命,一輩子,當農民的命,這也是我父母給我們的教育格言。

    反觀如今城市養孩子,首先是我們自己結婚買房子,就掏空了,還要每個月按揭貸款,生孩子,父母沒法帶的話,請月嫂和保姆,費用非常高(我們家孩子從一歲兩個月開始請保姆帶,到上幼兒園時,花了五六萬),幼兒園這幾年,也花了四五萬,算下來,雜七雜八,幼兒園還沒畢業,十來萬投入進去了。還不包括各種學習興趣班,以及看病的費用,成本太高,是城市裡養一個孩子壓力很大的根源。

    還有就是,我們的生活成本太大,支出太大,工資太低,導致養孩子太有壓力,何況,如今養孩子,都是金貴的富養,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啥都不管,也不可能上幼兒園和參加學習興趣班等,成本完全不一樣,是以前農村養孩子和如今城市養孩子的最大區別,也是如今為何我們養一個孩子還那麼吃力的根源。

  • 9 # Power泡兒

    社會在發展,人們在每個時間段的物質、精神需求時不一樣的。在以前,貧窮是常態,家裡多一口人就代表多一個勞動力,多一個勞動力就代表能夠為家庭多創造一些價值。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並沒太多的物質生活需求,僅僅是為了吃飽飯。在現在的一些貧困山區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社會經濟條件差,每家每戶4-5個孩子是和正常的,最典型的就是四川的涼山州地區。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五六個孩子的年代,物價水平低,結合當時的經濟制度,在許多方面都是定額分配,並不需要花錢。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物價水平也空前提高,現在的人,從出生開始,就面臨著醫療、教育,這些都是硬傷。

    雖然現在二胎政策全面放開,許多人卻不願意多生了,這與持續居高的物價水平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孩子成年之前不用說,父母要盡到撫養義務,但成年後,父母還得給子女買房、包辦婚姻等等。

  • 10 # 閩鄉古意人

    以前的農民,確實是可以養5~7個小孩,像是我爸那一代的人,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都是3個最少的,在荒年時,遇到那些乞討的人,他們要是不想養孩子了,也會收養過來。那為什麼現在農民養一個都難?下面給大家分析下:

    1、以前的農村孩子是賤養,當時有個說法,就是名字越賤,這孩子命也就越硬,越好養。因此很多村裡小孩都有叫:狗蛋、阿狗、阿豬、狗屎等,總之名字越賤,就越好。那時賤養也表現在長兄如父,父母要幹活,家裡小的沒有人看,只能讓大的帶。因此當時很多家庭年齡大些的要幫家裡做事,都錯過了上學的年齡,往往是最小的那幾個才有機會,讓他們去上學。

    但現在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義務教育就不講了,孩子也會怪你偏心,覺得你只偏好弟妹不重視他們。其實在當時很多大的,都是自願把上學的機會讓給小的,只能說以前的人思想更純粹,沒有現在這麼複雜。

    2、那時候的農民們,都在家種田,各自的家庭條件都差不多,家裡是有什麼吃什麼,能吃飽飯就行了。這樣的生活,開支也是很小的,老大的衣服穿不了,給老二穿,這樣一直傳下去,一些孩子一年都不需要花一分錢在他身上。像是我小時候沒有零食,也沒有新衣服,天天家裡煮啥吃啥,除了過年能象徵性拿點壓歲錢,平常的日子,可以講一分都不用花在我身上

    現在卻不一樣了,以前嬰兒沒有奶粉,自己弄米糊吃,沒有米糊隨便弄點,米湯就行了,現在嬰兒一個月奶粉都要2000左右,你要是養幾個,除非家裡有礦才行。還有以前上學時都在農村,自己去自己回,現在上學,很多都跑到城市,也都要家長接送;以前農民在家不外出,現在都外出打工了,各家的生活條件也不一樣了,有了對比自然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

    3、以前農村兒子結婚,人勤快上進,很多姑娘都願意嫁過來。那時也不要什麼彩禮,現在就不一樣了,不看人了,首先要你幾十萬的彩禮,有些人還要房要車,你要是滿足不了,人家就不嫁了,父母的壓力是非常的大。

    綜上所述,其實以前能養幾個小孩,主要還是因為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並且育兒成本也低。現在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想過上好的生活,兒女養太多,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並且不能像以前那樣賤養了,會被同齡人瞧不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收縮毛孔修復過敏之類的護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