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地徘徊118347081

    咋不上百度找

    1、洗馬桶的少女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後,野田聖子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曾多次喝過自己擦洗過後的馬桶裡裝的水。1987年,野田聖子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2、宗慶後——一個礦泉水瓶蓋有幾個齒?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臺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後。知道宗慶後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曾經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採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裡,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於他的創業、關於娃哈哈團隊、關於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後,主持人忽然從身後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後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後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後還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後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後,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很多人趕到電視錄製現場,就是為了一睹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準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後現場討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個無聊問題。 宗慶後微笑地看著主持人,說,“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鑽。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知道?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後的節目總結,“關於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的企業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每日需要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瞭如指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知道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後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 3、張瑞敏——小事當作大事做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很叫響了,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一塌糊塗啊,張瑞敏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 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這樣一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4、馬蹄釘的故事——英國國王理查三世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 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 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鬥開始之前,國王讓馬伕去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伕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伕將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鬥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計程車兵衝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鬥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 修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念鬆懈,因果迴圈。 5、呂元膺——以小見大說誠信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於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的。小與大,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6、福特面試的故事 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得克薩斯洲引起一場龍捲風。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佔居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蹟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那時侯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穫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出自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源於他們的積極態度,這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事實上,被科學家用來形象說明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出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 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7、阿基勃特——每桶四美元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裡,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傳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隻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8、從小事做起的王永慶 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揹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開啟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開啟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專案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裡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防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