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借父母的陪伴和情感支援所給的安全感,應可得到解除。 斯斯今年已經4歲,從懂事開始,她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上廁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她總是那麼“怕黑”、“怕鬼”,如果沒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 為何產生恐懼心理? 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通性。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還有些人連自己怕什麼都不清楚。“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麼辦?”許多父母都曾有過這個困擾,其實孩子害怕的感覺是不是來自“鬼”、黑暗呢?父母應多仔細思考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原因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是父母必須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嚇: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有些父母會用“鬼”來嚇他,“你如果再不乖乖聽話、坐好吃飯,待會兒狼外婆就會找你!”或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間、廁所等,藉以處罰、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 2獨處:在孩子的世界裡,往往是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當他說有“鬼”時,可能是害怕黑暗裡看不清楚的事物,可能是模糊不明的陰影,也可能是自己不願一個人獨處、害怕孤獨。 3過分的渲染和誇大:幼兒如果有父母、親人的陪伴,給他安全、親密的安慰,幼兒是不會怕黑的。但如果父母親本身就怕黑,經常大驚小怪或尖叫,孩子會產生負面的模仿,並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同樣的,怕“鬼”也是大人對此過分的渲染和誇大所致,尤其是動作和表情,讓幼兒永生難忘,影響將來一輩子。 4電視傳播媒介的影響:一些電視節目或恐怖片,都會將“鬼”和黑暗聯絡起來,再配合一些詭異的音效、動作、道具和化妝,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會出現在黑暗的地方。”於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裡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瞭解原因、化解疑慮 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鬼怪”、“黑暗”只是常見的一種而已。害怕在形成之後,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退。但有些人則不會,相反還會增加其害怕的程度,久而久之則會有“恐懼症”,進而影響人格發展與日常生活行為。大部分的恐懼,其實都可以由父母親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援,給予安全感而得到緩解。 如何克服孩子的恐懼,使他勇敢、積極的去面對事物呢?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協助孩子: 一、瞭解原因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對孩子因恐懼產生的情緒反應時,需先持立即否定的態度,試著以簡單的對談方式,瞭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 二、藉故事理清真相 如果大人發現孩子有害怕“鬼”的傾向,卻無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麼,可以嘗試使用說故事的方式,一邊說給孩子聽,一邊讓他說說他的感覺,以理清他所害怕的是什麼。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實其心靈。 三、保持明亮光線 發現孩子所恐懼的是“黑暗”,就為他點一盞小夜燈,或是在孩子活動的每個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線。硬是強迫孩子勇敢面對他不會處理的恐懼,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他覺得更加害怕。 四.給予情感保證 如果孩子說的“鬼”,是一種黑影或是找不出來源的聲響,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發現,那些令人恐懼的物和聲,究竟是哪兒來的。如果孩子年紀還小,說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麼,父母不妨給予他情感上的保證,讓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會被丟在黑暗中。 五、多擁抱或愛撫 父母甜蜜溫馨的擁抱、愛撫,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感情,這份“愛的感覺”會使他覺得無論處在任何環境下,都是溫馨與安全的,對於未知的事物,又有何懼?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來陪伴孩子,隨時觀察他的情緒和動向,以最實際的行動了解孩子,支援孩子。 六、利用語言互動、溝通 少數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無意間聽說人去世後會變成“鬼”,“鬼”會取走人的性命等。像這種情況都會導致他害怕“鬼”,這時大人就得費一番工夫,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他溝通,向他解釋死亡的問題,並協助他去尋找能使他安心的方式。 七、慎選電視節目 為了孩子,父母應慎選電視節目,儘量避免讓孩子看那些妖魔鬼怪的節目,或是一些兇殺、棄屍的新聞,這樣會讓孩子加深對鬼怪的恐懼感。此外在睡覺前,切勿讓孩子一起和大人觀看恐怖電影,影響睡眠質量,導致晚上經常做噩夢。 當作是防衛機制 除了瞭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克服心理障礙外,害怕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嗎?其實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防衛措施,如果人的心理少了害怕,就會降低對周遭環境裡潛在危險的警覺性,比較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危險當中。所以當我們在協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時,也不應該忘了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時是正確的、健康的表現,例如:看到尖銳的東西會有害怕的感覺,而讓我們在使用或接觸尖銳物品時,會加倍的小心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以大人千萬不要在孩子害怕時,說他是“膽小鬼”或是“不勇敢”,否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很沒用而退縮,或是認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明天還有太陽昇起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借父母的陪伴和情感支援所給的安全感,應可得到解除。 斯斯今年已經4歲,從懂事開始,她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上廁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她總是那麼“怕黑”、“怕鬼”,如果沒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 為何產生恐懼心理? 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通性。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還有些人連自己怕什麼都不清楚。“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麼辦?”許多父母都曾有過這個困擾,其實孩子害怕的感覺是不是來自“鬼”、黑暗呢?父母應多仔細思考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原因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是父母必須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嚇: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有些父母會用“鬼”來嚇他,“你如果再不乖乖聽話、坐好吃飯,待會兒狼外婆就會找你!”或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間、廁所等,藉以處罰、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 2獨處:在孩子的世界裡,往往是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當他說有“鬼”時,可能是害怕黑暗裡看不清楚的事物,可能是模糊不明的陰影,也可能是自己不願一個人獨處、害怕孤獨。 3過分的渲染和誇大:幼兒如果有父母、親人的陪伴,給他安全、親密的安慰,幼兒是不會怕黑的。但如果父母親本身就怕黑,經常大驚小怪或尖叫,孩子會產生負面的模仿,並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同樣的,怕“鬼”也是大人對此過分的渲染和誇大所致,尤其是動作和表情,讓幼兒永生難忘,影響將來一輩子。 4電視傳播媒介的影響:一些電視節目或恐怖片,都會將“鬼”和黑暗聯絡起來,再配合一些詭異的音效、動作、道具和化妝,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會出現在黑暗的地方。”於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裡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瞭解原因、化解疑慮 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鬼怪”、“黑暗”只是常見的一種而已。害怕在形成之後,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退。但有些人則不會,相反還會增加其害怕的程度,久而久之則會有“恐懼症”,進而影響人格發展與日常生活行為。大部分的恐懼,其實都可以由父母親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援,給予安全感而得到緩解。 如何克服孩子的恐懼,使他勇敢、積極的去面對事物呢?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協助孩子: 一、瞭解原因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面對孩子因恐懼產生的情緒反應時,需先持立即否定的態度,試著以簡單的對談方式,瞭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 二、藉故事理清真相 如果大人發現孩子有害怕“鬼”的傾向,卻無法得知他害怕的是什麼,可以嘗試使用說故事的方式,一邊說給孩子聽,一邊讓他說說他的感覺,以理清他所害怕的是什麼。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實其心靈。 三、保持明亮光線 發現孩子所恐懼的是“黑暗”,就為他點一盞小夜燈,或是在孩子活動的每個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線。硬是強迫孩子勇敢面對他不會處理的恐懼,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他覺得更加害怕。 四.給予情感保證 如果孩子說的“鬼”,是一種黑影或是找不出來源的聲響,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發現,那些令人恐懼的物和聲,究竟是哪兒來的。如果孩子年紀還小,說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麼,父母不妨給予他情感上的保證,讓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會被丟在黑暗中。 五、多擁抱或愛撫 父母甜蜜溫馨的擁抱、愛撫,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感情,這份“愛的感覺”會使他覺得無論處在任何環境下,都是溫馨與安全的,對於未知的事物,又有何懼?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來陪伴孩子,隨時觀察他的情緒和動向,以最實際的行動了解孩子,支援孩子。 六、利用語言互動、溝通 少數孩子怕“鬼”的原因是害怕死亡,或是無意間聽說人去世後會變成“鬼”,“鬼”會取走人的性命等。像這種情況都會導致他害怕“鬼”,這時大人就得費一番工夫,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他溝通,向他解釋死亡的問題,並協助他去尋找能使他安心的方式。 七、慎選電視節目 為了孩子,父母應慎選電視節目,儘量避免讓孩子看那些妖魔鬼怪的節目,或是一些兇殺、棄屍的新聞,這樣會讓孩子加深對鬼怪的恐懼感。此外在睡覺前,切勿讓孩子一起和大人觀看恐怖電影,影響睡眠質量,導致晚上經常做噩夢。 當作是防衛機制 除了瞭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克服心理障礙外,害怕真是一件不好的事嗎?其實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防衛措施,如果人的心理少了害怕,就會降低對周遭環境裡潛在危險的警覺性,比較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危險當中。所以當我們在協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的同時,也不應該忘了提醒孩子,害怕某些事物有時是正確的、健康的表現,例如:看到尖銳的東西會有害怕的感覺,而讓我們在使用或接觸尖銳物品時,會加倍的小心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以大人千萬不要在孩子害怕時,說他是“膽小鬼”或是“不勇敢”,否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很沒用而退縮,或是認為天不怕地不怕,才是好事情,好孩子。 明天還有太陽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