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柳生神嚴
-
2 # 邁向四十歲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其實是收書為國家統一管理而已,當時的方士、術士和諸子擁有了太多了思想和技術能力,還有秦始皇可沒說自己坑儒,是後人編的。董仲舒那個所謂的儒術就是純粹為帝王統治洗腦的東西了。
-
3 # 至樂無如讀書
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其實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統一人們的思想。
事物都有兩面性。秦帝國開天闢地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沒有統一的思想,國家就會分裂。所以從這方面講,焚書坑儒就是為了鞏固新生政權。漢武帝正是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目的與祖龍一樣,只是方法不同。
中國自古人就是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國家,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中央集權統治,就會像歐洲一樣國家林立。這也是秦皇漢武能夠成為千古一帝的原因!
-
4 # 龍爺171465624
你肯定是個崇儒分子,儒家創世人孔子都是騙子有什麼好評好呢!批林批孔的時侯多少清華北大的批文把孔子批得一文不值,體無完膚。氣侯一變,可能他們又成了尊孔崇孔的先行分子。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今曰成教授,明日當教梳,把學子都教成兩面三刀油豆腐!
-
5 # 致良人大都督
都是為了統治的需要。
始皇帝焚書坑儒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君主專政的目的所需,以防止儒生引用儒家經典抨擊朝政。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在漢初,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 武帝即位時,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於是,在思想領域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
6 # 鐵錘文史
想不到還有人提這麼大的問題,鐵錘先講一講自己的答案,再展開分析:
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獨尊儒術,表面上看起來是兩件態度完全相反的事件,實際上他們有著共同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和實施愚民政策。對此馮友蘭先生早在《中國哲學史》裡面就有過簡潔的論述:
漢武董仲舒統一思想之政策,即秦皇李斯之政策也。
首先簡述一下焚書坑儒和獨尊儒術兩個歷史事件,這兩件事情相距73年,他們有著不同的觸發事件。
焚書坑儒實際上是兩個獨立事件。
先講焚書。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皇宮擺酒,70名博士前來祝壽,僕射周青臣上來拍馬屁,歌頌始皇帝豐功偉績。結果有一個叫淳于越的二百五儒生站出來玩個性,說周青臣這個人是個拍馬屁的小人,其心可誅。秦國現在應該恢復古代殷周的禮法,不師法古人不可能政治長久。
這個建議惹惱了當朝丞相李斯。李斯是法學大師,怎麼能容忍儒家書生在這裡大放厥詞?而且法家向來沒有什麼復古之說,於是李斯就在辯論中臭罵這些臭書生不學無術,是古非今,詆譭朝政。現在天下這樣的書生一多,就會思想大亂,他們在民間到處辦私學,講的道理擾亂民心。所以李斯建議燒燬除了秦朝歷史之外的其他典籍,除了博士官署收藏的詩書之外,民間的藏書和諸子百家著作統統的撕碎了當柴火燒。有敢在民間談論這些學問的人統統殺頭。
這個觀點很對秦始皇的胃口,隨後就有了焚書。
坑儒這件事呢,有一點小複雜。這裡所謂的儒生,也不光是儒家的讀書人,主要還是那些裝神弄鬼的方術之士。秦始皇晚年怕死想長壽,於是以徐福為代表的一批江湖騙子就哄騙秦始皇,要給他到海外尋找神仙藥方和仙島。結果拿著秦始皇的錢,吃他的喝他的,用他的,背後還說秦始皇壞話,大概意思就是秦始皇太殘暴,長生不老絕對沒戲。秦始皇精明一輩子被這些人騙了十幾年,不可能饒得了這些忘恩負義的東西。這個時候那些江湖術士和儒生也有來往,還經常攪和在一起講政府的壞話,於是抓了一批嫌疑犯審問,最後狗咬狗咬出來幾百個同夥,秦始皇一次性坑殺了460多人。這就是坑儒。
這兩件事,就是大名鼎鼎的焚書坑儒。
再說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在先秦時期並不太風光。春秋時期儒家墨家同為顯學,到了戰國時期儒家的影響力很小,戰國初期是楊朱與墨子學說最吃香。“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到了戰國後期,諸侯爭霸,重視富國強必的法家當然成為了各國首先的治國良方。
秦國就是依靠法家思想成長成為大國並最終一統天下。一直到秦漢交替時期,法家還是重鎮,儒家還是受到鄙視的流派,比如漢高祖劉邦就特別討厭儒生,他把儒生看做書呆子,甚至直接往儒生帽子裡小便,表示不屑。
漢朝建國之初,由於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國家推崇的是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休養生息。這個政策一直推行到漢武帝執政的早期。因為當時竇太后還在干預朝政,依循黃老之術。
等到漢武帝21歲的時候,竇太后去世,年輕氣盛的漢武帝不可能做一個垂拱而治的無為之君,換一件趁手的兵器成了他的第一選擇。此外,作為對竇太后的報復,漢武帝幾乎把竇太后扶持起來的大臣全部做了清洗,所以有人認為,漢武帝拋棄黃老之術,其實更是拋棄竇太后的政治根據。思想選擇的背後,是政治利益的選擇。
而正是在這個時候,董仲舒和他進行改造之後的新儒學進入了漢武帝的事業。董仲舒是儒家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他的大一統學說和天人感應學說,正合乎漢武帝的胃口。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主要有三點內容:第一反對諸侯分裂;第二加強中央集權;第三把全國思想統一於孔子學說。概括來講就是國土統一,政治統一,思想統一。
與此同時,董仲舒提倡的三綱五常觀念更加為大一統思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漢武帝拿到大一統這件武器,如獲至寶。
接下來分析焚書坑儒和獨尊儒術的聯絡。從最終目的來看,二者的目的是一樣的。有人總結過焚書坑儒和獨尊儒術的共同點。
第一是出發點相同,都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只不過前者選擇法家,後者選擇儒家作為工具而已。
第二是歷史觀相同,都是採取上智下愚的歷史觀。儒家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韓非子在《商君書》裡面用整整一章來論述《弱民》的問題。相當的反動。
第三是政治立場相同,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考慮問題,從不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思考。
實際上,很多學者認為,獨尊儒術的後果,比焚書坑儒更加嚴重。當然這個結論也是見仁見智。
總結:不管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是漢武帝的獨尊儒術,骨子裡都是一樣的貨色,為了自己坐穩江山,加強中央集權採取的不同手段。 -
7 # 霹靂遊俠159509084
秦始皇焚書坑儒主要是為了統一文字,另外為了消滅六國記載歷史的書,玩殺了幾個騙他的方士,沒什麼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朮,實際上扼殺了很多含有自然科學的家,比如墨家,這使中國從那時起政府再也不重視機械代替人力方面的發明發現,造成後來的科技落後一直遺害到清朝末年。
-
8 # 河東來
秦始皇和漢武帝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覆滅人們的宗教信仰。
只不過秦始皇是豪奪的方式改變人們的信仰,漢武帝是巧取的方式改變人們的信仰。
有作為的強勢君王,骨子裡都是皇權至上的思維,他們也決不允許有可以與君王爭奪信仰的存在。
秦始皇時代,孔子有著名的“春秋大一統”思想,這實際上是兩層意思,宗教力量要統一,世俗國家管理體系也要統一。
當時的周王朝,實際上是儒教的政教合一的體系,教主就是周天子,周天子的身份就是“神”,也就是“天子”。
諸侯國是周王朝透過“宗法制”連線起來的傳教體系,諸侯國國君相當於“小神”,也類似於西方的紅衣主教,但根本不同的是,他們也是政教合一的組織模式。
宣揚儒教的核心階層,是脫胎於“巫”的道家,專門從事占卜祭祀預測祈福的專業人士。
他們的核心學說,是黃老學術。
黃帝的《道經》培養的是“春派道家”,主建設。
老子的《道德經》培養的是“秋派道家”,主肅殺,老子的隔世傳人韓非子為代表的學術流派後世稱之為“法家”。
秦始皇最終實現的宗教方面統一的是“秋派大一統”,在世俗國家管理方面,他和法家也一起共同實現了“大一統”。
漢武帝宗教方面則是一種另類的統一,實際上實現的是政教分離,儒教的祭司階層道家被驅趕下朝堂,在遠離中原的四川巴地形成了道教,而漢武帝表面上又將儒教的管理層儒家的祖師爺孔子升格為新儒教教主,以對抗以前周公創立的上古儒教核心,名義上規定了教主,但儒家沒有完全接受上古儒教的傳承(闡教),屬於半路起家(截教),實際上形成了新儒教,這樣就自然完全覆滅了道教、上古儒教在朝堂繼續存在的可能。
回覆列表
首先焚書坑儒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江湖騙子,焚書焚的也不光是儒家的書!更何況在秦始皇的國家檔案館還有備份只不過是後來被項羽燒了!所以後來就沒見到了就認為是被秦始皇燒了其實是項羽燒的!綜上所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是針對儒家的也就沒有秦始皇焚書坑儒一說了!再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裡的儒術己經不是孔子原來的儒術了而是董仲舒根據漢武的要求推出來的儒術,換句話這儒術只是有儒家的名頭而實質是帝王權術也就是法家的權謀之術了,這二者一比較你就不難看出秦始皇和漢武帝用的都是法家的權謀之術二者就都一樣無可比性了,這是問題就是個偽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