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07844672296

    一日三秋(yīrìsānqiū) 解釋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出處春秋·魯·孔丘·《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形容思念殷切 示例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之感罷了。” 近義詞寸陰若歲 反義詞一刻千金 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丘·《詩經·王風·采葛》。原文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註疏說:“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 “葛”是藤科類植物,根可食入藥,莖有纖維,莖葉均作牧草。“蕭、艾”都是香味的蒿類植物。 孔穎達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政事不和,朝臣多為讒人所諂,所以人們都十分懼怕讒言,一日不見君王,生怕又去聽信讒言。實際上這是一首愛情民歌,描寫小夥子對姑娘們的懷念。說那位去採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天!一天不見,又好象過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見,又好象過了三年。“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份,陰曆九月,也指三個季度,即九個月。《采葛》中的“三秋”是指一個月。後來“三秋”,泛指三年,形容漫長歲月。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說:“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唐·李白《江夏行》中有“只言期一載,誰為歷三秋!” “一日三秋”形容歷時雖短,但卻有三度春秋之感,常用於懷念之情或因為關鍵而感時間的緩慢。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有:“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在秋之感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光照射引起面板過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