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當時中國有4億人口,所以說是四萬萬人齊下淚,一起對於中國當時任人宰割的現狀表示悲憤。天涯何處是神州更是說明國土淪喪、國將不國的慘狀。
2、原詩:
有感一章
譚嗣同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3、註釋:
①抵:抵消。
②合:應當。蒼冥:蒼天。
4、賞析:
此詩作於1896年。1895年春天,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給日本。對於一位愛國者來講,再也沒有比眼看祖國遭受外敵欺侮宰割更令人傷心和憂憤的事了。詩人寫作此詩時,又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國頭年春天蒙受的恥辱。因此,詩的首句寫道,世間沒有什麼事物能抵消得了這種春愁。詩中的“春愁”已不是一般封建時代文人感時傷春的情緒,而是包孕著強烈的憂國之情。正因為憂憤如此深廣,而又受到腐朽的清政府的高壓,所以,詩人只能向蒼天“一哭休”了。這兩句詩,直抒胸臆,真摯表現了詩人憂思鬱結、悲憤難抑的愛國之情,也把讀者帶進了這種感情氛圍中。接著,詩人視通萬里,又進一步渲染擴大了這一感情氛圍,反映了當時全華人民的悲憤心情。《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日本對華侵略已進入了新的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長此以往,國不將國。面對衰弱的國勢、殘缺的國土和淪亡的危險,四億多中華兒女怎麼能不為神州悲泣!“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就生動反映了這種舉世慟傷、普天垂淚的情景及全華人民對祖國前途的深切憂慮。這首風格直率的詩之所以至今仍感人至深,正是因為詩人在當時代表著民族的良心,充當了人民的代言人。
5、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學》,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抨擊。他的詩感情真摯,志趣豪邁,境界恢弘,筆力遒勁。有《譚嗣同全集》遺世。
1、概述:
當時中國有4億人口,所以說是四萬萬人齊下淚,一起對於中國當時任人宰割的現狀表示悲憤。天涯何處是神州更是說明國土淪喪、國將不國的慘狀。
2、原詩:
有感一章
譚嗣同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3、註釋:
①抵:抵消。
②合:應當。蒼冥:蒼天。
4、賞析:
此詩作於1896年。1895年春天,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給日本。對於一位愛國者來講,再也沒有比眼看祖國遭受外敵欺侮宰割更令人傷心和憂憤的事了。詩人寫作此詩時,又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國頭年春天蒙受的恥辱。因此,詩的首句寫道,世間沒有什麼事物能抵消得了這種春愁。詩中的“春愁”已不是一般封建時代文人感時傷春的情緒,而是包孕著強烈的憂國之情。正因為憂憤如此深廣,而又受到腐朽的清政府的高壓,所以,詩人只能向蒼天“一哭休”了。這兩句詩,直抒胸臆,真摯表現了詩人憂思鬱結、悲憤難抑的愛國之情,也把讀者帶進了這種感情氛圍中。接著,詩人視通萬里,又進一步渲染擴大了這一感情氛圍,反映了當時全華人民的悲憤心情。《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日本對華侵略已進入了新的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長此以往,國不將國。面對衰弱的國勢、殘缺的國土和淪亡的危險,四億多中華兒女怎麼能不為神州悲泣!“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就生動反映了這種舉世慟傷、普天垂淚的情景及全華人民對祖國前途的深切憂慮。這首風格直率的詩之所以至今仍感人至深,正是因為詩人在當時代表著民族的良心,充當了人民的代言人。
5、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學》,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抨擊。他的詩感情真摯,志趣豪邁,境界恢弘,筆力遒勁。有《譚嗣同全集》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