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讀後感

    以前,我讀辛棄疾的詞都是願意從他詞裡去感受“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那種慷慨激揚的愛國之氣。

    今天所讀的這首西江月卻是他描寫農村夏夜的詞作,在這首詞裡句句都體現了作者敏銳的視覺、細膩的感觸和獨特的表現手法。

    “明月別枝驚鵲”我讀到的詞解是:從山後升起的明月驚動了枝頭的喜鵲而飛到別的樹枝上去。而我卻認為這句詞解應該是:突然從雲層中路出的明亮月輝,驚動了樹上棲息的喜鵲而使它飛到了別的樹枝上去,這樣正好與下一句“清風半夜鳴蟬”中突然驟起的風將樹枝上飽睡得夏蟬驚飛,留下一聲蟬鳴而吻合;同時“稻花香裡說豐年”詞句裡那稻花的香氣也正是因為天上飄動的烏雲所帶來的風而鑽到作者的鼻孔裡,使作者從稻花的香氣中彷彿聞到了豐收的氣息,也許還有作者對因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能有一個解決溫飽的豐收之年所賦予的一種期盼吧!而下一句“聽取蛙聲一片”一是寫因大雨將至時的一種自然現象,我想作者還想借歡騰的蛙聲,來比喻百姓期盼著這個豐收年時的歡悅心情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看著原是兩句各不相干的對仗句,實際它們卻和上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對仗句中所埋下的伏筆正好對接:從雲層縫隙中看到的閃爍星光和從雲層後突現的明月、山前滴落的雨點和驚飛鳴蟬的驟風都是有著內在聯絡的因果關係。而這上下兩片中的對仗句同樣體現出了複雜多變的夏夜天氣特點,也正好說明作者是經常生活在百姓身邊,熟悉農村百姓生活以及農村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結果。

    因驟起的風、風飄過來的稻花香氣還有隻能看到幾顆星星的烏雲,作者就已經感覺到了雨的腳步正一步步的逼近,而“兩三點雨山前”中的雨點更加重了作者的擔心,使他產生了急於尋找避雨地方的渴望。而正是這種大雨將至的情形與投店的急迫心情才引出“舊時茅店社林邊”這句詞,本來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他,對沿路的景物記憶猶新,想到土地廟旁邊的那家小店應該離此不遠了,可因為他心情急迫,恨不得馬上就趕到小店中。

    “路轉溪橋忽見”恰恰是在作者急於趕到小店的迫切期望中,忽然在轉過一道彎,踏上架在潺潺溪水的小橋就看到了那家小店時,從著急轉為喜悅的心情轉換,在這句詞中,一個“忽”字,就把作者急於見到小店到見到小店後之間的心情變化,巧妙而又生動的聯絡起來了,彷彿讓人都能聽到他那一路提著的心,因突然看到小店而放回去的聲音。

    這首詞作者僅僅用了五十個字,就把一個農村多變的夏夜中各種能看到、聽到、聞到和感覺到的自然現象,生動、細緻的描繪了出來,使我們彷彿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明月別枝驚鵲”中“驚”字,它不單單僅是與“清風半夜鳴蟬”中“鳴”字作為對仗句中的平仄韻對仗;我理解也有:在突然露出光輝的明月驚飛樹上喜鵲的同時,而因喜鵲的驚飛產生的響動,同樣使作者心裡也是一驚的情緒在裡邊吧!

    我喜歡這首詞,不單因為它是有別於其他詞人那些風月之作,而是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的作品,只有透過對農村生活的親身體驗,對農村各種自然現象的細膩觀察和了解才能寫得出來,不像有些作品只是華麗詞藻的堆砌,細讀起來反是空洞無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肉串怎麼醃製?求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