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電影《告白》
該電影是由日本推理小說家湊佳苗的《告白》改編。
通常,影視劇往往比小說要遜色一些,人物角色,劇情,甚至風格都有所變化,讀者在看書的時候,想象不受限制,結果電影出來,大多讀者都接受不了。
但《告白》這部電影竟然出乎意料的比小說版的好看。
《告白》講述的是身為教師的森口發現溺亡的女兒並不是意外死亡,兇手竟然是班裡的兩位同學。她利用班會,把事件真相告訴同學們,也告知他們兇手就在教室內。她告訴兇手們:“這件事不會就這麼了結,我會用超乎想象的方式來對你們進行懲罰。”
小說裡把每個角色都刻畫得有稜有角,雖然只是平白的文字,但卻深入人心。
電影全程採用灰白色調暗示人物內心的不堪與悲涼,只有在回憶過去時才用暖色調,似乎在告訴觀眾,回憶雖然有痛苦之時,但那是在快樂的前提下發生的。
接下來有點劇透。
渡邊殺了美月,小直殺了母親。在那一刀刀落下的瞬間,生命猶如螻蟻,渺小且無助。神職者教學的意義何在?慈愛者擁護的意義何在?生命存在的意義何在?
死,在我看來是個很神聖的東西,似乎對它,要有莊嚴感,要有儀式感,才不枉生,似乎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教人如何隆重地死去。
渡邊的一生都是由母親造成的。不身為人母,似乎不能好好詮釋母親。母親是什麼,往往不是生孩子這麼簡單,我的理解為,作為新生命的源體,應該以養育為主。那麼養育的條件是告訴自己怎麼樣才配做一個母親。一旦創造新生命就要負責到底。而不是賦予他人生希望又讓他深陷絕望。渡邊可憐嗎?或許吧,他沒有做錯什麼,憑什麼得不到母親的愛。
對於母親來說,小直是個善良的孩子。但在學校環境以及自身壓力之下,小直早已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抱死女孩走向水池邊,見到女孩醒來,他揚起微笑的那瞬間,我以為他還是善良的,後來我才知道,那不過是為勝利提前歡呼罷了。
喝了帶有血液的牛奶,得了HIV要死了,才要證明自己是活著,小直似乎知道生命是什麼,但是可笑,自己都想活著,為了莫名的勝利感,竟要踩在小女孩的屍首上……
作為痛失女兒的母親,知道兇手後,採用教育式的報復,不愧是位神職者,但她也是名慈愛者,上天剝奪其這個權利,讓她把神職者的權利發揮極致。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站在她的立場上看待,我只能說贊同她的做法。
提名電影《告白》
該電影是由日本推理小說家湊佳苗的《告白》改編。
通常,影視劇往往比小說要遜色一些,人物角色,劇情,甚至風格都有所變化,讀者在看書的時候,想象不受限制,結果電影出來,大多讀者都接受不了。
但《告白》這部電影竟然出乎意料的比小說版的好看。
《告白》講述的是身為教師的森口發現溺亡的女兒並不是意外死亡,兇手竟然是班裡的兩位同學。她利用班會,把事件真相告訴同學們,也告知他們兇手就在教室內。她告訴兇手們:“這件事不會就這麼了結,我會用超乎想象的方式來對你們進行懲罰。”
小說裡把每個角色都刻畫得有稜有角,雖然只是平白的文字,但卻深入人心。
電影全程採用灰白色調暗示人物內心的不堪與悲涼,只有在回憶過去時才用暖色調,似乎在告訴觀眾,回憶雖然有痛苦之時,但那是在快樂的前提下發生的。
接下來有點劇透。
從未有人告訴我生命是什麼渡邊殺了美月,小直殺了母親。在那一刀刀落下的瞬間,生命猶如螻蟻,渺小且無助。神職者教學的意義何在?慈愛者擁護的意義何在?生命存在的意義何在?
死,在我看來是個很神聖的東西,似乎對它,要有莊嚴感,要有儀式感,才不枉生,似乎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教人如何隆重地死去。
“啪——嚓”,你聽到了嗎?重要的東西,失去的聲音渡邊的一生都是由母親造成的。不身為人母,似乎不能好好詮釋母親。母親是什麼,往往不是生孩子這麼簡單,我的理解為,作為新生命的源體,應該以養育為主。那麼養育的條件是告訴自己怎麼樣才配做一個母親。一旦創造新生命就要負責到底。而不是賦予他人生希望又讓他深陷絕望。渡邊可憐嗎?或許吧,他沒有做錯什麼,憑什麼得不到母親的愛。
極善與極惡,只在一念之間對於母親來說,小直是個善良的孩子。但在學校環境以及自身壓力之下,小直早已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抱死女孩走向水池邊,見到女孩醒來,他揚起微笑的那瞬間,我以為他還是善良的,後來我才知道,那不過是為勝利提前歡呼罷了。
喝了帶有血液的牛奶,得了HIV要死了,才要證明自己是活著,小直似乎知道生命是什麼,但是可笑,自己都想活著,為了莫名的勝利感,竟要踩在小女孩的屍首上……
愚蠢的凡人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並沒有制裁他人的權利作為痛失女兒的母親,知道兇手後,採用教育式的報復,不愧是位神職者,但她也是名慈愛者,上天剝奪其這個權利,讓她把神職者的權利發揮極致。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站在她的立場上看待,我只能說贊同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