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沐浴大道

    年紀輕輕,20多歲,主持國政,布政司令符合時宜,沒有過失。現在讓一個20多歲的人治理盛世都難,何況在亂世。

  • 2 # 四為堂主人

    簡短解說,點到為止。三點可證。

    拋開史志,就三國演義所寫,公道而論,周公瑾以20多歲就能執掌吳國牛耳,實屬曠世奇才,非常難得!此其一;

    面對大曹八十三萬雄師,敢於力排眾議,鼎力抗曹,大義大勇大氣魄,非常難得!此其二;

    抗曹有術,能有“火攻”之計,與諸葛英雄所見相同,可謂真有大智謀,且調兵遣將,遊刃有餘,圓滿達成破曹大功,非常難得!此其三;

    所可嘆者,雖然如此英才,氣度不可謂不大,但是亂世之中,偏逢諸葛,既生瑜何生亮?這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難免嫉妒,這也實在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這裡有為東吳前途擔憂的忠義成分在其中,不能說就是小肚雞腸。假如諸葛亮和他同佐東吳,則可能是另一種情形。

  • 3 # 四川達州人

    不客氣地說,周瑜是東漢末期唯一可以與荀彧並列的重要人物。不僅是孫策的優秀謀主,做好創業時期的戰略佈局規劃;還是孫權的合格軍師,負責戰役組織策劃;更是足夠身份的方面軍統帥,戰術指揮與應變能力足夠強。

    所以,都不用太多自己描繪和評價周瑜。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設廟享奠,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同時廟享名單隻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依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北宋《十七史百將傳》,周瑜亦位列其中。

    以下為當時人與後世對周瑜的評價: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諧也。

    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孤念公瑾,豈有已乎?此天以君授孤也。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呂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陳壽: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瑜少精意於音樂。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預,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轍: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歐陽澈:使富國強兵,內無動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種之能;轉輸供饋,外無勞民擾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臨機果斷,折衝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長慮逺,收功於必成,有如趙充國之守。嚴細柳之軍,有如周亞夫者;奔項羽之營,有如樊噲者;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有如房玄齡者;兼資文武,出將入相,有如李靖者,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

    范成大: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週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籲。

    錢時:江左之勢定於赤壁之一戰。曹操破荊州乗勝東下號八十萬,向周公瑾決此大計,六郡之眾寧足恃乎?論者遂謂此為公瑾功第一。

  • 4 # 上善若水36526

    周瑜,字公瑾(175——210)。與孫策同齡,好友加連襟。周瑜相貌堂堂,是個大帥哥,(要不咋能娶得了孫策的小姨子呢?)周公瑾不但高大帥氣,他還精通音律,東吳那些搞音樂的人都說:曲有誤,周郎顧!周郎顧曲的典故由此而來。

    周郎, 三國時期東吳風雲人物,羅貫中把他寫成嫉才妒能、心胸狹窄之人,只不過是為了褒揚劉備集團諸葛亮等人的封建復辟思想罷了。真正的“草船借箭”應該是周瑜的傑作。

    孫策死後,周瑜輔佐孫權,率江東將士,聯劉備軍團,大敗曹操於赤壁。形成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之勢。

    在早期的東吳,周瑜的名氣不輸孫策 ,蓋過孫權!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疆場搏殺,在三國時期,周瑜都算得上是將帥奇才!

    周瑜,薦魯肅、收甘寧、俘鄧龍……

    為東吳開疆拓土、為報孫氏知遇之恩,周郎不顧傷病纏身,親率江東將士上陣廝殺。 可惜,高富帥的命不長,公園210年,一代嬌子命喪巴丘(岳陽),享年36歲!

    孫策擴建軍隊,周瑜當屬首功。逝後也為孫權留下了實力雄厚的江東子弟兵。

    古六十四名將之一,文武全才的周郎實至名歸!

  • 5 # 亭殿閣

    烽煙起群傑出,歷史一回眸,又見當年三國,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諸葛亮與周瑜更是其中的翹楚。千百年來,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周瑜那聲“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冠絕古今,也讓後人一直認為,在周瑜與諸葛亮之間,前者遜色太多,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大眾對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恩恩怨怨的瞭解,大多數源於小說《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小說,以正史《三國志》為藍本進行了大量藝術創作,在羅貫中先生筆下諸葛亮被神化,智多近妖且能扭轉乾坤——不出茅廬能知天下事,掐指一算開壇設法能借東風,到了燈盡油枯之時還要與天鬥一鬥點燈續命……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一直深感嫉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看著赤壁之戰諸葛亮名揚天下,只能生生三受諸葛亮的口舌之劍,最終活活被氣死……然而,這些都只是演義裡的情節罷了,如果真談歷史,諸葛亮從神壇之上走下來,周瑜得以還原形象,一切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諸葛亮與周瑜在歷史上,雖然政治立場不同,卻從未有過面對面的交鋒,為何?

    因為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地位懸殊太大了,在當時,諸葛亮雖然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謀士,在劉備的小團隊裡被高高捧著,可放到整個三國群雄裡,他也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而且在當時他自己的主公劉備也不過是駐紮新野,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此時的周瑜卻已經在東吳佔有一席之地,意氣風發,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與周瑜見一面都有困難,更別提與之針鋒相對。

    諸葛亮與周瑜不僅沒有過正面交鋒,兩人的交集都甚少,唯一一次諸葛亮與周瑜命運軌跡靠近的時候,是那年諸葛亮出使東吳,極力促成孫劉聯盟,而這個過程也並不是像羅貫中寫的那樣曲折,諸葛亮初到東吳並未遭到太大的阻擾,更沒有與以張昭為首的東吳眾謀士唇槍舌戰,在完成結盟之後,諸葛亮迅速返回,之後赤壁之戰,周瑜統率大軍大敗曹操,讓曹操一代英雄自此失去一統天下的良機,並且終其一生不敢再犯江東,自此周瑜走上人生巔峰,功蓋江東,名滿天下,一代儒將風采載入史冊。赤壁一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也成就了周瑜一生的輝煌,可唯獨沒有給諸葛亮嶄露頭角的機會,草船借箭是虛構的,借東風亦是無中生有,諸葛亮與周瑜在軍事上著實不能相提並論。

    當然,只說赤壁之戰以此來對比諸葛亮與周瑜在軍事上的才能,顯然是片面的,可是如果拋開赤壁之戰而言,諸葛亮也的確不能和周瑜相比,周瑜作為一方統帥,東吳三軍都督,其軍事才華毋庸置疑,不必多談,可反觀諸葛亮,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有十年之久,都從未指揮過任何一場戰役,率領過任何一支軍隊,在赤壁之戰之前,就更不用多說了,火燒博望坡一事也屬於小說創作,而不是史實,倒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是事實。

    軍事才能是一方面,安邦定國又是另外一方面,在這一方面,周瑜也並不遜色諸葛亮。

    遙想當年,周瑜初追隨孫家在江東開創事業之時,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而那時的諸葛亮尚躬耕南陽,等到諸葛亮二十六歲出山時,周瑜已經在權謀場上摸爬滾打過一遍了。最能體現周瑜在政治上眼光獨到,老謀深算的是他覬覦西蜀,想趁曹操新敗,不能對孫權興兵之時,攻取益州,兼併張魯,支援馬超,讓東吳國土擴張,在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大增,國家實力直線上升,自此以後擁有與曹操長期對抗的資本,南北對峙,只待曹操一死,北方權利格局有所變化,東吳乘機而入,讓曹操一生心血為東吳做了嫁衣。只可惜的是,這一切還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時,周瑜英年早逝,時年三十六歲。而他這個能夠改變歷史走向的計劃,在多年後被諸葛亮借鑑並提出,劉備依靠大部分複製這條進攻路線建立了蜀漢政權。由此可見,周瑜在政治上的謀略並不輸給諸葛亮。

    周瑜文韜武略,進可上陣殺敵,退可朝野弄權,倘若不是天妒英才,早早退出了歷史舞臺,他與諸葛亮交手,孔明未必能與之匹敵,歷史或許也將被改寫,只可惜,歷史早已寫好,周瑜早逝,多年後羅貫中又寫了一部《三國演義》,周瑜自此被定格在時光深處,在演繹小說裡模糊了身影…….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6 # 子說非說

    由於《三國演義》的名聲太響,受眾太廣,不客氣的說,周瑜是三國舞臺上被嚴重低估的英雄之一。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正史中說,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蘇東坡“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的也是周瑜。

    周瑜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和孫策兩位青年才俊自幼交好,曾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又和張昭一武一文,共同輔佐孫權。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操攜平定荊州之餘威,征討東吳。周瑜力勸孫權和劉備聯合,取的赤壁之戰大勝,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英年早逝,確實是東吳不可估量的損失。若是周瑜還在,三國鼎立能否存在還真是個未知數了,沒準就是平分天下甚至一統天下了。

  • 7 # 書痴行者

    首先,出身好。周瑜出身大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用今天的話說即便不是富二代,也是官二代。

    其次,長得帥。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典型的高富帥。

    再次,眼光好。開始支援孫策的事業,後袁術拉攏他時,覺得袁術不可能成就王圖霸業,堅決迴避。再後來便是義無反顧的支援孫權,當時孫策亡,孫權年幼,大家都不看好孫權,只有他義無反顧的支援孫權,不是忠心不忠心,而是他看得出孫權乃是人中龍鳳。

    最後,能力強。21歲時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34歲任大都督,指揮赤壁大戰,大獲全勝;35任南郡太守。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里做著驚天動地的大事。

  • 8 # Mer86

    想要客觀周瑜這個人,是不能完全脫離《三國演義》的。因為周瑜的形象,演義小說已經完全與正史夾雜在了一起。所以,要想真正客觀的評價周瑜,就一定要把演義小說中的內容與正史中對周瑜的記載,做一個全面的對比。這樣才能儘量的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至於應該怎麼評價周瑜,就看個人理解了。

    首先,說說《三國演義》中對周瑜的吹捧。

    可能有人會說,羅貫中是著名的瑜黑,他還吹捧周瑜?這裡我可以負責的說,羅貫中確實在演義小說中吹捧了周瑜。小吹捧都不說了,大吹捧就有三次。

    孫策沒有託孤於周瑜

    關於孫策託孤,正史上有明確的記載。根據孫策傳和張昭傳的記載,孫策的託孤物件只有張昭一人,並沒有周瑜。

    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三國志·張昭傳》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三國志·周瑜傳》

    至於周瑜後來為什麼會與張昭一武一文,一外一內的輔佐孫權統治江東,是因為周瑜本來就是領兵之人。孫策病死後,周瑜領兵回吳中奔喪,孫權將他留在吳中,授予中護軍一職。於是就形成了周瑜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的局面。

    到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把事情簡單化,讓聽說書的人能通俗易懂的理解,於是就直接寫了一句“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策曰:“弟才勝兒十倍,足當大任。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三國演義》第29回

    但是其實,這句話的邏輯是反的。因為周瑜並不是因為孫策託孤,他才能夠與張昭一起輔佐孫權。而是周瑜本身的軍事地位,孫權把他抬高到了與張昭平起平坐的地位。

    周瑜沒有當過“大都督”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吳軍大都督,程普是副都督,周瑜統帥孫權委派給他的所有東吳部隊。

    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三國演義》第44回

    但是其實按照正史記載,孫權對周瑜沒有給予足夠的信任。他只是委任周瑜、程普為平級的左右督,雖然吳軍大事決於周瑜,但就官職而言,周瑜與程普應該是平級。

    而且周瑜一輩子都沒做過“大都督”。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三國志·周瑜傳》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三國志·吳主傳》

    所以周瑜並不是東吳的總司令。真正的總司令是孫權本人。周瑜真正能統帥的兵力其實很有限,孫權自己手上的吳軍才是東吳的主力。並且在東吳的四任都督中,周瑜是受掣肘最嚴重的一個。程普與他不和,是當時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周瑜虛構了很多無中生有的劇情。

    眾所周知,演義小說中為諸葛亮虛構了很多無中生有的劇情。以至於諸葛亮的形象不像是一個人,而像是一個妖。但是其實,羅貫中也給周瑜虛構了不少正史中沒有記載的情節。拔高了周瑜的個人魅力。

    比如早期周瑜為孫策獻計活捉太史慈,擊敗會稽太守王朗等,這些都是虛構的。正史上並沒有記載。這些小事就不細說了。下面才是演義小說中對周瑜虛構劇情,刻意拔高人格魅力的重點。

    虛構劇情一:赤壁之戰周瑜群英會舞劍,並高唱《丈夫歌》。

    飲至天晚,點上燈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三國演義》第45回

    周瑜在群英會上舞劍,在正史上壓根沒記載這件事。很顯然,這就是是演義小說專門給周瑜設計的一場提高人格魅力的情節。至於周瑜所唱的《丈夫歌》,也明顯就是羅貫中自己的創作。與周瑜無關。

    不少人以《丈夫歌》為佐證,說周瑜是個文學家、音樂家,這就太扯了。

    虛構劇情二:設計讓蔣幹盜書,反殺曹軍水師都督蔡瑁、張允。

    這一點不細說了,歷史上沒有這事。

    虛構劇情三: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共同想到了火攻之計。

    在演義小說中,火攻之計是諸葛亮和周瑜不謀而合的計謀。但是實際上,這條計策是黃蓋提出來的。這一點在周瑜傳和黃蓋傳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三國志·周瑜傳》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三國志·黃蓋傳》

    當然了,周瑜也不是沒有貢獻。他作為前線的決策者,採納了黃蓋的火攻之計。但是火攻之計不是他提出來的,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

    當然了,自然跟諸葛亮也沒啥關係。以上列舉的內容都是演義小說中,羅貫中為周瑜在赤壁之戰期間的“加戲”。正史中並無相關記載。

    除此之外,還有苦肉計、美人計(建議孫權嫁妹妹)、假途滅虢(揚言攻益州,實則偷襲劉備)等計謀,也通通都是虛構的。正史上沒有記載。

    然後,說說《三國演義》對周瑜的抹黑。

    羅貫中對周瑜的惡意抹黑,完全是不加任何掩飾的,甚至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具體的案例不用列舉了,只需要看一下《三國演義》每一個章回的章回名即可。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演義小說不過就是一百多回,其中三氣周瑜就整出了三回。以至於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之下,周瑜幾乎就變成了小肚雞腸,氣量狹小之人的代名詞。

    尤其是再加上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後,氣小量狹的形象躍然與紙上。

    但是其實,周瑜並非氣量小,嫉賢妒能的陰險小人。他的死,一直就是個迷,連正史都沒有說清楚到底怎麼死的。到了演義小說中,就被羅貫中給活生生的給寫死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周瑜是漢末群雄爭霸時期的一員名將,赤壁之戰是他的得意之作。正是因為這一場大戰,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來周瑜在計劃謀取益州的過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突然病死於巴丘(湖南省岳陽市),英年早逝了。孫權後來稱帝時,曾對眾人說,如果沒有周瑜當年的功績,我是當不上這個皇帝的。

    因此可以說,周瑜是歷史上的名將,當之無愧的名將。

    但是,周瑜身上的印跡太複雜。很多方面已經被演義小說深深的影響了。

    喜歡周瑜的人,會把演義小說中對周瑜的抹黑給去除掉,只留下演義中對他的吹捧,然後對別人說:周瑜是完美的!

    不喜歡周瑜的人,會把演義小說中對周瑜的吹捧去除掉,只宣傳演義中對他的抹黑,然後對別人說:周瑜是個小人!

    所以對於周瑜這個人的正確評價,一定要把演義小說和正史嚴格的區分開。不管是抹黑還是吹捧,都要拿掉。

    至於到底應該如何公正的評價周瑜,那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理解了。畢竟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 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人們印象中的周瑜是那樣的氣量狹小、嫉賢妒能,最後被孔明三氣而死,甚至死前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感嘆。這其實是後世小說家的描寫,這是對歷史上周瑜的誤解。《三國演義》中,作者極力的去褒揚諸葛亮,甚而連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對周瑜的讚美有加也被有些人誤認是寫諸葛亮的。

    那麼,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史書《三國志》裡,陳壽老先生是這樣評價周瑜的:“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並盛讚他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從中略知,周瑜是個不同一般的時代人物!

    周瑜的祖上做過漢朝的太尉,老爹做過洛陽的縣令,是個名門之後。這個名門之後非常的慷慨大方,當年他朋友孫策的老爹孫堅出兵討伐董卓,周瑜就把自己家的一處大宅子騰出來,讓孫家人居住。

    這是周瑜的能成功的第一個特質,他會交朋友,而且交的還是孫堅、孫策那樣的大人物。更重要的是,他能為朋友提供幫助。

    過了幾年,周瑜去看望他那個做丹陽太守的叔叔周尚,就碰上了外出打地盤的孫策,好朋友的忙肯定要是幫的,周瑜也拉起一支人馬一起出戰了。正所謂兄弟合心其利斷金,在周瑜的幫助下,孫策打了一大片土地,手下也有了幾萬人。而後孫策繼續征戰,讓周瑜回家等待時機。

    這是周瑜能成功的第二個特質,他有真本事,這也是能受人賞識最重要的一點。

    周瑜廣為詬病的氣量狹小更是無稽之談,《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卻有一段文字生動地記載了周瑜恢宏的氣量與良好的修養。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被任命為水軍大都督,當時他年僅三十出頭。一些老將不平,如程普就曾多次奚落他。然而“瑜折節容下,終不與較。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陳壽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的典故。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歎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周瑜稱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周瑜的仗打得也確實漂亮,赤壁之戰中他是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那時候,曹操的軍佇列陣於長江,戰艦相連,軍旗獵獵,江東之人,魂飛魄散,膽戰心驚。然而周瑜卻安之若素,從容不迫。他閒戴綸巾,輕搖羽扇,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終於克敵制勝,以少勝多。這真是何等的驚心動魄!所以蘇東坡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個時候的周瑜,真可謂少年英雄,意氣風發,光彩照人!

    當然,戰爭不是藝術,不可能那麼瀟灑,那麼儒雅,那麼風流倜儻,更不可能談笑風生之間,不可一世的“強虜”就“灰飛煙滅”了。這個時候的周瑜,迎娶小喬已經十年,也並非“小喬初嫁了”。蘇東坡這麼說,無非是要著力刻畫周瑜的英雄形象罷了。

    無論從政治抱負還是從才能看,周瑜是三國時代的傑出人物之一。

  • 10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周瑜赤壁之後立搞孫劉異心不妥明顯跟魯肅之見有衝突,(沒有明爭鬥)軟禁劉備主意太懸,不合時宜。越過劉備徵西川也太懸,當時劉璋和劉備末翻臉,孫權給於折中使用既劉共取西川。在赤壁用了.黃蓋之計,是個帶兵識策的好手,出主意出戰略孫權還是看重魯肅。史上見魯肅過來孫權帶百官恭敬站著迎接,為什麼哪?魯肅之策不僅三分天下的作甬者,而且魯肅活著能團結劉備先滅了曹操再說,(不致於反被北方滅,孫劉爭雄就另有機會)那後來關羽徵曹仁,孫權藉機徵合肥或其它曹地域,曹操還顧上那頭呢?劉備曉得了也出兵,曹操就要被滅了。還有後來孫劉反被曹方與司馬方滅亡的機會嗎?魯肅用口舌要回三郡,呂蒙用武力打下三郡,尤其呂帶兵嚴槿也是孫權喜歡的都督,陸遜孫權最不喜歡的,前半生燒退了劉備,(但帶有偶然性,劉備稍精心他也成不了,)但孫劉幹仗最後鹿死誰手難說,好歹曹操死了內部不穩,不敢出兵,只觀望了一回而已。這後半生之陸遜幹立嗣,引起孫權懷疑其目的不純,冷了他。按孫權心理排應是魯肅一(他當帝認為多虧了魯肅,沒講周瑜)呂蒙二(喜歡程度)周瑜三陸遜四。

  • 11 # 妞姐粑粑

    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有能力,有擔當,有忠義,心胸寬廣。

  • 12 # 勝1453586

    不用看大才,跟隨孫策那麼久,還是在孫策低潮之時,還培養了呂蒙、陸遜、魯肅、都是獨當一面之才

  • 13 # 五月的雪83262283

    三國時期傑出的一位智勇雙全的軍事統帥,其軍事才能和司馬伯仲之間,遠在諸葛之上。諸葛長於治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