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0410383855

    哲學是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並揭開了文明時代的帷幕以後產生的。正如人類文明的搖籃是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恆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和東亞的黃河流域一樣,哲學最早的發源地也是在古代的東方。埃及、巴比倫,特別是印度和中國,是閃耀著人類最早的哲學智慧之光的國家。當時這些國家的農田水利灌溉事業和建築業等等的發展,不僅造就了一個物質文明繁榮的時期,而且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的發展。人類在實踐的基礎上對自然界的認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與此同時,對於社會現象也獲得了一定的知識。當這些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的積累和系統化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的一般抽象思維能力便開始發展為哲學的思考。希臘稍晚於東方,但也很早就產生了哲學思維,而且以其哲學思考的持續久遠、影響廣泛著稱於世。發源於古希臘而盛行於歐洲的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印度哲學並稱為世界三大哲學傳統。希臘哲學、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雖然各有自己的發展脈絡,但都普遍地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哲學形態。 唯心主義有許多流派,但歸結起來不外兩種基本形態: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客觀精神”或精神原則說成是先於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質世界則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表現或附屬品,因而是第二性的。其代表人物如中國宋代的朱熹(“理在事先”)、古希臘的柏拉圖(“理念世界”)、19世紀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絕對觀念”)等,他們以不同形式都主張精神第一性,物質不過是精神的產物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如果把它們進一步偶像化、神化,就會陷入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則把個人心靈、意識、觀念等誇大為第一性的東西,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於個人心靈之中,或是個人心靈的產物,因而是第二性的。他們不承認客觀物質世界和客觀規律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把人的思想看作是在人們頭腦中所固有的、主觀自生的。其代表人物如中國明代的王守仁(“心外無物”)、英國的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這種觀點最後往往陷入“唯我論”的絕境或者轉化為客觀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隨著人類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基本發展階段,表現為三個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奴隸制時期,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的唯物主義大體都可歸入這一類);以17——18世紀英、法唯物主義和19世紀德國費爾巴哈哲學為代表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主張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但是,他們把世界的物質性只歸結為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原初”物質。如中國的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所構成的。古希臘和印度也有類似思想,如地、水、火風說,有些則主張只有水或者只有火才是世界的本原。其中,古希臘德謨克利特關於萬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所構成的原子論,代表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樸素唯物主義雖然堅持了世界物質統一性的正確立場,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成分,但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存在著直觀性的缺陷,而且缺乏科學的論證,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也不能徹底堅持唯物主義的原則。 哲學自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和鬥爭,這是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之間利益衝突在思想戰線上的表現,但也是人類哲學思維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推動力量。古希臘德謨克利特和柏拉圖在哲學上的對立和鬥爭,反映了當時奴隸主民主派和奴隸主貴族派的利益衝突,同時也對以後歐洲哲學的發展和繁榮具有深刻的影響。中國自春秋戰國直至明清時期,歷經諸子百家的爭鳴,漢代王充反神學目的論,南北朝範縝以神滅神化反對佛教的神不滅論,唐代柳宗元反對天命論,宋代之際反對理學的思想,以及明清之際王夫之(船山)的哲學思想等,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中國封建時期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以及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鬥爭。 在歐洲中世紀的漫漫長夜裡,基督教神學佔居絕對的統治地位,哲學淪為神學的婢女,處於“冬眠”時期。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經院哲學的內部仍然存在著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唯名論同露骨的唯心主義唯實論的鬥爭。 14——16世紀是歐洲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歷史轉折時期。這時,以人道反對神權,以科學反對迷信,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在以文藝復興運動為名載入史冊的這一時期裡,出現了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一批反對唯心主義宗教神學的無畏戰士。16——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在英、法等國得到較快的發展,科學文化事業也進一步繁榮起來。與此同時,西方近代唯物主義哲學掀起了一場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哲學革命,形而上學的哲學革命,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成為其中的主流,出現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者,以拉美特里、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為代表的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18世紀法國戰鬥唯物主義哲學的傳播,成為當時比較徹底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導,在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方面也達到了資產階級所能達到的高度。在此階段,西方哲學比較側重於認識論研究,並且形成了經驗論和唯理論兩種思潮,其中也都有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如培根等人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貝克萊、休謨的唯心主義經驗論的對立,荷蘭的斯賓諾莎的唯物主義唯理論和法國笛卡爾、德國萊布尼茨唯心主義唯理論的對立等。資產階級在其革命時期,哲學上可以舉起唯物主義的旗幟,但作為剝削階級,他們的革命性又是有限度的。在這一階級完成了奪取政權的任務以後,就逐步趨向保守和反動,在哲學上也走向唯心主義。以貝克萊為代表的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就是英國革命以後對17世紀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反動。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歷史上有著不可抹煞的功績,它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準備,是同近代科學相聯絡的、富有成果的資產階級哲學。但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也有其嚴重的缺陷,即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能把唯物主義原則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的不徹底性。這是由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與剝削階級的侷限性的所決定的。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只有剛體力學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從而使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帶有濃厚的機械性。尚處於“蒐集材料”階段的自然科學,孤立地、靜止地對一個或一類物件進行研究的方法,被培根、洛克引入哲學領域,使這一時期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濃厚的形而上學的性質。機械性和形而上學性也反映著資產階級害怕社會變革,妄圖資本主義制度永存的主觀願望。 在哲學史上,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同時,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辯證法認為世界是聯絡和發展的,而形而上學則以孤立、靜止的觀點看世界。在中國古代的《周易》、《老子》、《道德經》等文獻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就極其豐富,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有一段著名的話:“世界是萬物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列寧認為這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絕妙的說明。除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同辯證法有著自發的結合之外,在一些唯心主義者(如柏拉圖)的哲學中也包含著不少辯證法思想。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德國醞釀著資產階級革命。與此相適應,形成了德國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德國古典哲學。在由康德開始到黑格爾總其大成的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中,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辯證法思想。這種唯心主義和辯證法的奇特的結合,是德國資產階級經濟上落後,政治上軟弱,既想革命又害怕革命,既反對封建專制又同封建貴族|教會相妥協,這種兩重性反映在哲學上,就出現了辯證法和唯心主義相結合的二重性。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反映了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要求和當時自然科學的成果,是哲學發展史上一個巨大的進步。恩格斯說:”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絡。“但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建立在”絕對觀念“基礎上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在他看來,”絕對觀念“先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物質世界不過是”絕對觀念“的產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都是”絕對觀念“自身演化的結果;”絕對觀念“的矛盾運動,產生出自然、人和社會,而自然、社會和人都不過是”絕對觀念“”自我運動“”自我認識“的階段或環節。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頭腳倒置的辯證法,其合理的辯證法思想也就必然為他保守的唯心主義體系所窒息。 費爾巴哈打破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宣告了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終結。他認為自然界是唯一的實在,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相反,他把自然界和人看作哲學的出發點,反對崇拜神而要求尊重人。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在當時對思想界起了巨大的解放作用。然而,它並沒有超出直觀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範圍,並在否定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同時,把辯證法也一起拋棄了。實現哲學上劃時代變革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肩上。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新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它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了19世紀40年代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遺產,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這種現代形態的唯物主義,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侷限性和不徹底性,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在實踐基礎上的高度統一,從而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一次革命變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膜敷在臉上真的有效果嗎?我怎麼不相信有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