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7486145697

    魚大部分的魚是不冬眠的,少部分魚冬眠也不一定鑽入泥土裡。魚是水生動物,也有物質的新陳代謝,有代謝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所以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略高0.5—1.0聶氏度。水溫隨水的深淺不同,流動與否,向陽情況而有所不同。魚要在這些不同溫度的水域中游戈覓食,生活生存,就必然有體溫調節機能。但是,我們對它瞭解的還不太多,目前知道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行為性體溫調節。魚的體溫直接受水溫控制,而且在同一處水中,水面與水底的溫度也是有差別的。所以,它們在夏天日照強烈,天氣炎熱時就躲到深水或有蔭涼的地方;在冬天水溫低時,它們會游到向陽的、和水溫相對較高的深水過冬;而早春又會游到淺灘曬太陽,這些都是魚進行行為性體溫調節的具體活動。當然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介紹。

    (二)、生理性體溫調節。在水面較小,水位較淺的水域,其水溫變化都比較大,如夏天的高溫天氣和冬季的寒潮時等等。在上述水域中的魚無法進行行為調節或行為調節無法滿足生理需要時,魚是靠增加或減少某些生理活動來調節體溫的。如北方的“冬眠”和南方的“夏眠”。

    1、多數魚類可以透過加快腮的呼吸運動,使單位時間內流經腮部的水量增多,透過腮絲上的毛細血管網內的血液流動,進行溫度轉移來調節體溫。據對水族箱的養魚觀察發現:一個100克左右的鯽魚,在15聶氏度的水中靜止不動時,約5—8秒鐘呼吸一次;在30聶氏度時,每1--3秒鐘呼吸一次;而在水溫5聶氏度以下時,一般10—15秒鐘呼吸一次。分析上述現象,魚在水溫高時,各種代謝活動增強,耗氧增加,產熱增加,體溫升高,魚透過增加呼吸的次數,把體內熱量經腮散佈到體外,同時,也加大了氧氣的攝入量以滿足代謝增強的需要。在水溫低於5聶氏度以下時,魚的各種代謝活動降低,產熱減少,為了保護體溫不低於水溫,魚就減少呼吸的次數來減少體溫的散失。當然也有需氧量減少的因素。

    2、魚還有透過改變身體顏色的深淺,以增加或減少Sunny的吸收量來進行體溫調節。

    3、魚還有經過面板毛細血管的擴張與收縮來調節體溫途徑。

    4、魚的鱗片與鳥的羽毛一樣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作用。還有其他多種調節方式,與垂釣關係不大這裡不作介紹。

    但是有些魚類也要冬眠,不同的魚冬眠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大多數魚不會鑽到土裡冬眠。只有少數本身生活在泥中的魚類才會,另外像財魚一類的魚如果水不夠深,會鑽到淤泥中越冬。

    鯉魚常常在河水底部過冬,幾十尾到成百尾群集在水底的窪處圍成一圈,頭和頭密密地緊挨在一起,呼吸遲鈍,鰓蓋活動得非常緩慢,體溫可下降到1攝氏度,直到春天才“復甦”散去。丁(魚鹹)魚冬眠時比鯉魚睡得更死,當你把埋在河泥中冬眠的丁(魚鹹)魚挖出來,不用棒打還看不出它是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危化品安全培訓內容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