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伏羊羅漢
-
2 # 漁樵觀史
袁崇煥究竟為什麼殺毛文龍?在明末著多讓後人看得眼花繚亂的迷案中,這也是一個讓無數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的問題。而在袁崇煥的罪狀當中,如“市米資敵”、“潛攜喇嘛”、“堅請入城”都有著讓人或者一目瞭然,或者可以理解的目的,唯獨這個“謀款斬帥”是最讓人看不懂,也讓無數網友們噴了N多口水。有說為了牢固控制東江的,有說為了與後金議和向後金示好的,不一而足。
按理說,殺同樣受賜尚方的一鎮總兵、左都督,這不是一個很容易下決心的事,這件事的後果與賣給敵人的盟友糧食,或者在軍隊中帶個喇嘛,那個嚴重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不管毛文龍如何桀驁不馴,如何糜費錢糧,以官場的生態學來看,只要他毛文龍沒有公然投敵,還站在明朝一邊,作為遼東督師的袁崇煥就實在沒有殺他的必要。而且所謂為了實際控制東江鎮以圖反攻實在是一個讓所有了解內情的歷史愛好者一同蛋疼的幌子。
對明末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你袁崇煥直接控制的關寧軍本身就是一堆爛帳,根本沒有與後金大部隊野戰的能力,軍官克餉、士兵冒籍、上上下下貪汙成風,除了滿、趙、祖等少數幾個人的部隊還稍有戰鬥力之外,整個關寧軍根本就是一團扶不上牆的爛泥。你袁崇煥連自己直接控制的部隊還沒整頓好呢,八八地跑到千里之外去整頓人家毛文龍的部隊?只要是腦子正常,誰都不會相信。掛羊頭賣狗肉,向來是官僚們的拿手好戲,那麼,此番袁崇煥迫不及待地要殺毛文龍,冠冕堂皇的羊頭之下,又賣的是哪種狗肉呢?
但我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理由是“真沒有”,因為以上理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頂多可以作為處分毛文龍的理由,以此誅殺毛文龍就說不過去了。這些理由如果與毛文龍不能殺的理由比起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一、毛文龍在敵後方開闢了第二戰場,起到了牽制作用。單憑這一點,毛文龍就不能殺。
二、毛文龍有天啟皇帝賜予的尚方寶劍,任何人不得任意誅殺。天啟曾經在遼東發放過三個尚方寶劍:一個給了王之臣,一個給了滿桂,一個給了毛文龍。崇禎繼位後,收回了王之臣和滿桂的尚方寶劍,但是沒有收回毛文龍的。袁崇煥將天啟的尚方寶劍視若鹹魚幹,採取誘騙和突然襲擊的方式誅殺了毛文龍,他完全沒有資格這樣做。
三、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矯詔”,這是殺頭之罪。袁崇煥之所以敢理直氣壯地到毛文龍的地盤殺他,因為他假冒聖旨,拿皇帝作擋箭牌,揚言“皇上賜尚方(劍)正為此也”,毛文龍的部下因此才不敢表示異議。
可以看出,誅殺毛文龍的阻力實在太大了,不僅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是冒了殺頭之罪,如果是為了統一事權,因為看不慣毛文龍跋扈,不可能去冒這麼大風險,因此這些理由基本可以排除。
肯定一件事情要比否定一堆事情難得多,因此說不行的人總是說怎樣行的人多。否定一件事情也不能肯定另一件事情,要想回答袁崇煥為什麼殺毛文龍的問題,我們還得另找原因。
原因在哪裡?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向去探索事情的真相:一個是與朝廷的黨爭有關,一個是與後金有關。
種種跡象表明,毛文龍雖然孤懸海外,但是無孔不入的黨爭並沒有放過他。毛文龍是王化貞的人,王化貞後來被目為“閹黨”,因此毛文龍與東林黨的關係很不和諧。
崇禎繼位後,東林黨人佈列朝堂,對魏忠賢集團實行“除惡務盡”的政策,毛文龍因遠在天邊,是唯一的漏網之魚。
但是近在眼前的朝臣不時在崇禎面前做他的文章,毛文龍的日子很不好過,他多次上疏自辯,抱怨道:“臣一介末弁,孤處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從,豈敢嘵嘵取憎?實在是文臣誤臣,而非臣誤國!”
他預感到了處境的危險,怒斥道:“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可見毛文龍與東林黨朝臣的矛盾己經十分尖銳。
迫於形勢,毛文龍開始為自己找後路,他透過叛逃到皮島的王子登搭線,同後金密謀和談,以緩解雙方的敵對關係。
對魏忠賢集團奉行“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崇禎皇帝對毛文龍卻網開一面,繼續奉行優容政策。他就群臣批評毛文龍虛冒軍餉一事批示道:“遼東人民到海島避難,拿起鋤頭就是民,穿上盜甲就是兵,與內地的情況有所不同,毛文龍只管好好幹,幹出成績,誰還能拿冒餉說事!”
毛文龍看到崇禎仍然支援他,就毀約綁後金使者闊科上京,以表忠心,使得兩者的交通中斷數月。袁崇煥上臺後對毛文龍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毛文龍再次騎到了牆頭。崇禎元年九月到崇禎二年四月,毛文龍加強了與後金的交往,先後通書五封,後金回書至少三封。可見毛文龍對袁崇煥上臺的反應是非常大的。
袁崇煥離京出關之前,內閣輔臣錢龍錫親自到其住所,諮詢袁崇煥“五年復遼”的方略。袁崇煥說:“首先從東江做起。”錢龍錫詫異地問道:“為什麼不從陸地進攻,而從海道呢,而且毛文龍用起來也未必很得力。”袁崇煥解釋說:“毛文龍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殺了他。”可以說他早己下定決心殺毛文龍。他還說:“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臣饒為也。”可見他不僅考慮了殺不殺的問題,還考慮瞭如何殺的問題。後來他殺毛文龍正是採取了“入軍斬帥”的方式。
透過這段史料我們可以判斷,袁崇煥去遼東前曾和有東林色彩的大臣商量過毛文龍的問題,並己經定下了“入其軍,斬其帥”的即定目標。
因此袁崇煥對毛文龍的處理有可能是朝堂上圍剿“閹黨”的延續。
通往真相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後金。
袁崇煥兩次與後金接觸的受害者都是毛文龍。第一次接觸造成了後金出兵攻打北韓和毛文龍,毛文龍損失極大,袁崇煥下臺也與此有關。第二次接觸時,毛文龍己經呆在海島上,後金鞭長莫及,而袁崇煥卻出人意料地做了後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體現了後金的戰略利益,第二次則實現了這個目標,很難說這兩者沒有聯絡。
毛文龍被殺幾個月後,金兵從喜峰口長城入關,威脅北京,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己巳之變,人們將此事與毛文龍被殺聯絡起來,認為毛文龍被殺與後金發動的事變有關,從而形成了對袁崇煥誅殺毛文龍事件的官方看法——“斬帥踐約”。
這種觀點認為,袁崇煥許下了“五年平遼”的海口,卻又實現不了,為了避禍,袁崇煥與後金秘密和談,企圖透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但是由於朝廷不同意和談,袁崇煥不得不鋌而走險,進行“脅和”。袁崇煥與後金商定,由後金出兵包圍北京,迫使明朝簽訂城下之盟,從而達成議和,這樣袁崇煥就不用再揹負“五年平遼”的重擔,後金也不用再擔心明朝發大兵來攻打。
這種想法符合後金和袁崇煥雙方的利益,但是後金要冒一定的風險,因為長途奔襲北京的話,後方容易被明軍抄襲。因此,袁崇煥誅殺毛文龍正是為了取信於後金,同時在軍事上消除後金的後顧之憂。
-
3 # Dylan6188489835
我來客觀的評價下。
毛文龍從其戰績而言無足輕重,他早期主要是遊記式騷擾,後期則發展成擁兵自重的軍閥,實際上獨立於明朝軍事體系外,並且皮島集團的目的就是在明,金,朝三者間"自立為王"。
袁殺毛的核心目的,是想把這支"皮島軍事集團"重新納入到明遼東野戰軍體系內發揮作用。。。
袁的想法是好的,但從最後結果看,殺毛是錯估了形勢。。
毛活著至少能管住皮島集團,毛死後皮島內部仇殺,最後撤防,大部分人走投無路導向後金。。
不過這也只是事後諸葛,試問袁督師殺毛時,何曾想到自己很塊也被冤殺呢。。。
-
4 # 黃帝第四子
謝謝。袁崇煥殺毛完全是出於私心。不管對毛如何例舉不聽話和貪汙,但毛當時是牽扯滿清的一支有力武裝。但凡袁崇煥又一點公心,對毛有多少不滿意,就不會公報私情擅殺大將。殺毛的結果是極大的消除了毛從皮島方向對滿清的長期威脅,為滿清消除了長期以來的一大隱患,使滿清能夠無所忌憚的攻擊北京京城。知道,袁崇煥殺毛後,距離滿清進攻北京才是短短的幾個月。翻看史書,雖不能確定袁崇煥必定是裡通外人的漢奸,但其誤國確是證據在案。最引人狐疑的是,滿清一朝為袁崇煥墳墓世代守靈,那麼多抗清志士為什麼不安排守靈,其中蹊蹺心知肚明。
-
5 # 125878215蜂獾
一代名將毛文龍當之無愧,他至少沒有喪失民族氣節投靠滿清,為虎作倀,甘當滿清的漢奸走狗,甘作滿清的鷹犬,幫助滿清屠殺自己的同胞,屈膝下跪求官,甘當滿清的漢奸走狗,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毛文龍過繼給遼東伯父毛得春為兒子,後在李成梁帳下開始了在遼東的軍事生涯,當時努爾哈赤不斷兼併女真各部落,遼東軍事形勢日漸緊張,毛文龍也加緊對遼東山川地形和敵情的瞭解,九月參參加遼東武舉考試,名列第六,任命安山百戶,以後又升千總,1608年萬曆三十六年升守備,遼東丟失被滿清佔領,巡撫王化貞授職毛文龍為總兵官,以後又升任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寶劍,並在皮島上設立軍鎮,皮島又叫東江,在登.萊沒岸大海中,全長八十里,不生長草木,遠離海岸,但靠近北岸,北岸與後金邊界只相隔八十里海面,東北海就屬於北韓,縱觀大明巡撫節度登萊,袁可立是唯一從大局出發長時間有效支援毛文龍的登萊巡撫,袁可立上任十個月,毛文龍就被賜尚方寶劍,他御毛文龍有牽制滿清之功,毛文龍的戰功和榮譽都是在這一時期得到的,整個大明朝也只有袁可立在軍事戰略方針政策上充分認識到毛文龍的存在事關大明和滿清的戰爭的關鍵所在,只可惜袁可立功成身退,作為大明朝廷還認識不到毛文龍大軍在皮島東江的存在對大明有重大軍事戰略存在的價值,袁祟煥列毛文龍二十條該殺之大罪,袁祟煥無聖旨擅殺毛文龍,幫助滿清除掉心腹大患,從此在無後顧之憂,毛文龍死後其部下潰散,毛文龍有千錯萬錯,袁祟煥沒有一點軍事戰略眼光,皮島東江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有力牽制後金滿的有生力量,袁祟煥死有餘辜。罪有應得。
-
6 # 大華273557151
袁崇煥殺毛文龍,列舉了十二條大罪。其實,不必十二條,一條就夠了!
據《明季北略》:毛文龍縱兵屠殺遼東難民,割下人頭,冒充敵人首級去獻功領賞,這是不是罪該萬死?!
他殺了多少難民呢?據他的塘報,其中一次就殲敵三到五萬,而八旗軍總數僅十萬,論戰鬥力,一個至少頂毛兵三個,所以這三到五萬顆人頭基本上都是難民!這還僅僅是其中一次!
有人說:他在,畢竟能牽制敵人呀!這搞笑了!清兵攻蒙古、攻北韓,他一點牽制作用也沒有,留著他有什麼用?他殺了這麼多難民,還不該償命嗎?
殺毛文龍一點也不冤!袁崇煥殺毛主要出自公心,從抗清大局著想,要說私心,也有一點:他在皇帝面前保證五年平遼,若完不成任務要受罰,殺了這條地頭蛇,便於統一事權,有利於自己完成任務,可以領賞。
至於毛的部下叛變降清,是幾年後的事了,袁早已死,與他殺毛與關。正如祖大壽、吳三桂降清,也與袁被殺無關一樣!
-
7 # 歷史的小學生
毛文龍原來在遼東巡撫王化貞手下任遊擊,王化貞敗後,毛文龍繼教在沿海島嶼招收逃亡出來的漢人,擴充力量,不時襲擾後金後方,給後金造成很大困擾。由於戰功卓越,明王朝對他屢次封賞,授為兵總,駐紮皮島。毛文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用重金賄賂魏忠賢,並“拜魏忠賢為父”。由於明朝後期黨爭異常激烈,因此,他被東林黨人視為閹黨一夥,間接給自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毛文龍自恃有功,“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歲百二十萬,朝議多疑而厭之”。作為為數不多的敢與後金正面作戰的將領,屢立戰功,受到朝廷封賞和倚重,難免出現軍閥氣息的作風。這種唯我獨尊,捨我其誰的軍閥作風一旦浸染,很難改掉。因此,當袁崇煥任薊遼督師後,毛文龍非常不服,對袁崇煥很是傲慢,不願受這個文臣的節制。但袁崇煥上任之初,曾對崇禎帝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因此,必須要對遼東軍事和各級將領立下絕對的權威,以防止他們在行軍打仗時不服調遣,影響大局。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於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六月初,以閱兵為名,來到皮島。五日,以觀看將士騎射為名,將毛文龍誘捕。毛文龍雖然不服,但聽到袁崇煥歷數他的十二大罪後,“喪魂魄”,竟然無言以對,只能被崇禎帝賜予袁崇煥的尚方寶劍斬殺掉。
毛文龍的十二大罪如下:
一、祖制,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爾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
二、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
三、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三當斬。
四、軍餉錢銀數十萬,不發給士兵,月止散米三 鬥又半, 侵盜軍糧,四當斬。
五、擅開馬市於皮島,私通外番,五當斬。
六、部將數千悉冒已姓,副將以下濫給札付千,六當斬。
七、剽掠商船,自為盜賊,七當斬。
八、好色,強取民間子女,八當斬。
九、拘錮難民,草菅人命,九當斬。
十、交結近待,拜魏忠賢為父,與奸臣為黨,十當斬。
十一、鐵山軍敗,掩敗為兵,期上滿下,罪大惡急,十一當斬。
十二、開鎮八軍,不收復國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
憑心而論,上述十二大罪中,確實按律當斬,比如殺良冒功、剋扣軍餉等。明朝末年如毛文龍這樣的將領比比皆是,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這種情況普遍存在,就為他開脫。但念其有功的份上,還是可以從輕發落,戴罪立功。有的還罪不至死,比如結交魏忠賢、不收復國土等。因為結交魏忠賢的大有人在,被處死者卻寥寥無幾。不收復國土更是談不上,自遼東戰事開啟以來,能守住城池已經不錯,何談開疆復土。但毛文龍的死多半屬於咎由自取,挑戰袁崇煥的權威就意味讓袁崇煥的“五年復遼”化為泡影,在倍受緊迫感的情況下,袁崇煥是斷然不會容忍毛文龍的所作所為。
毛文龍的死從客觀上為後金除去了後顧之憂,他雖然有罪,但一直堅持抗金立場,後金數次對他誘降,他都堅決拒絕,他的歷史功績不容抹殺。而袁崇煥對善後之事沒有進行穩妥的安排,毛文龍死後,皮島軍心渙散,有的將領如孔有德、尚可喜等便投降了後金。
毛文龍被殺的訊息傳到崇禎帝耳朵後,也是大吃一驚。但轉念一想,毛文龍既已被殺,現在正需依賴袁崇煥,因此,崇禎帝不僅沒有責備,還予以褒獎,接著又宣告毛文龍的罪行,“以安崇煥心”。但崇禎帝內心深處卻對袁崇煥起了疑忌之心,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個人悲劇的發生。
-
8 # 愛心大哥671
要說明朝的這個事,應該根據當時的環境和影響。說實在的對此真的不是清楚,說了有些失公允。不過就此事只能粗淺談論一下。以我之愚見,袁崇煥殺毛文龍確有失欠妥。儘管如他列舉毛的好多罪狀,該殺!當時的情況,可能比較複雜,不能簡單隨意能處置的,應該全盤考慮,顧全大局,儘量搞好團結,尤其是毛文龍周圍的將官,要體恤中下級軍官士兵的困難,共同對敵為上策。要想立威軍隊,首先是穩定局勢,最好能帶領軍隊打幾個勝仗,以此讓將士們認可自己,最起碼讓將士們認為你行,信任你能帶領他們改變不利的局面。為了所謂的立威,殺不聽話大將,況且毛文龍在抵抗清軍方面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就算他不稱職,可以將其壓往京城讓皇帝發落,是最妥當的。這樣做有以下好處:拿他是皇命在身,不是本人跟他過不去,其次你有什麼怨屈你可以跟皇帝說。這樣做,能收聚人心,也為更好施展自己宏圖大志。退一步說,袁崇煥可以請示皇命,另組成一隻抗清隊伍與毛文龍形成互相依託,這樣不是更好。對於袁崇煥列毛文龍的罪狀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殺他應該是私心大於公心,如果不是,這說明袁崇煥慮事不周,難當其大任,是為皇帝不明,用人不當……在敵我雙方對侍時期,敵情還是比較複雜的,做出每項決定前,一定慎之又慎……稍有不慎,遺害無窮……
-
9 # 熙鑰公子
當時明朝面臨金軍滿蒙鐵蹄的侵佔,朝廷剛好是用人之際,這名將毛文龍不該殺。但是,袁崇煥不懂得妥協和讓步,還是不顧大局,出於私心把他殺了。
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其中一項指控就是“以謀款則斬帥”,意思是袁崇煥為了和皇太極達成和平協議,所以殺了邊關大帥毛文龍。關於這項指控,爭議最大爭議的焦點有兩個:其一是袁崇煥和皇太極之間是否有約定;其二是毛文龍究竟該不該殺。
為了說清這個問題,那就得從邊關大帥毛文龍開始說起。毛文龍官居左都督,他在鴨綠江出海口,一個叫皮搗又叫東江的小島上建立了根據地,大概有三萬左右人馬,形成了大明王朝對後金的一支重要牽制力量。皇太極評價毛文龍說,有毛文龍在,我不敢出遠門,否則家裡的老婆孩子難保。
在閹黨專政時期,毛文龍曾經花重金行賄魏忠賢,稱魏忠賢為義父,還給魏忠賢修生祠,得到了魏忠賢的信任和重用。可是,崇禎皇帝登基以後,剷除了閹黨集團,並沒有把毛文龍當做閹黨分子處理。曾經有人上疏彈劾毛文龍,說毛文龍貪汙軍餉想要查處,被皇帝阻止了。崇禎說毛文龍在海外牽制敵人太辛苦,咱們就不要再軍餉問題上難為他。
毛文龍雖然與魏忠賢有牽連,但是他的存在,對皇太極的清軍有著極大的威懾力。此時,遼東戰局形勢危急,毛文龍在皮島的軍事力量,對明軍的對敵作戰,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於這一點,袁崇煥不可謂不清楚。
既然如此,袁崇煥為什麼還執意要殺掉毛文龍?其實袁崇煥最初,沒想要殺了毛文龍。他是做好了兩手準備,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意思是毛文龍能為我所用,就重用有他,如果他不為我所用,我就殺了他。所以袁崇煥上島和毛文龍談判,就想爭取毛文龍為己所用。可是毛文龍實在是不受節制,談判一連進行了三天,協議一項也沒達成,袁崇煥對毛文龍的耐心就喪失了,漸漸就起了殺心。
談判的破裂,固然由於毛文龍不受節制、不聽指揮,可是袁崇煥不懂得妥協和讓步,這是袁崇煥最大的失誤,為什麼這麼說?毛文龍他經營東江根據地都快十年了,袁崇煥初到遼東,面對這個將地方軍閥一樣的毛文龍,應該做出讓步和妥協,以爭取團結毛文龍的力量,共同完成收復遼東的大業。可惜袁崇煥沒有這個心胸,所以還是處於私心,最終殺毛文龍。
毛文龍被殺,皇太極就免去了後顧之憂,所以才會發生皇太極親率滿蒙鐵蹄,繞過蒙古,進攻北京城這次戰事。從這個角度上說說,這個皇帝殺袁崇煥不遠。
可是當時戰事吃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既然已經損失了一個毛大帥,崇禎皇帝就不能再殺袁崇煥,應該讓他戴罪立功。所以袁崇煥一死,整個個崇禎王朝,再也沒有人能阻攔的了皇太極的進攻,大明王朝也慢慢走向滅亡。
-
10 # 北洋海軍炮手
不管是從明朝的角度還是從以袁崇煥為代表的遼東軍閥的角度來說,毛文龍都是該殺。
毛文龍本質上就是個游擊隊司令,游擊隊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騷擾,配合一下正面戰場。最開始,毛文龍和袁崇煥互動的非常不錯,但是時間長了,雙方之間就產生了裂痕。
毛文龍的皮島可以說沒什麼經濟產出,需要內地以及北韓的經濟支援,加之毛文龍孤懸於海外,在那個行政效率低下的年代,明朝很難完全控制毛文龍,因此毛文龍的皮島可謂是一個獨立王國,而毛文龍為了維持其獨立王國,必須要依靠內地的輸血。如何獲得更多的經濟支援?毛文龍用了一個歷朝歷代常用的方式,也就是謊報戰功以及吃空餉。與此同時,毛文龍還利用歸順的名字和皇太極打過太極,進而同後金的商隊貿易來獲得經濟利益,以維持毛氏獨立王國。
大家都知道,由於明朝糟糕的財政制度以及打擊工商業發展等手段,明末為了應對同後金的戰爭導致明朝的國庫比崇禎的臉還乾淨,再加上毛文龍的存在,把本來就不多的軍費進行了分散。而明朝可以說除了攤派三餉之外,已經黔驢技窮了,攤派三餉已經竭澤而漁了,已經把老百姓逼上絕路了。所以,毛文龍的存在不僅使得明朝無法控制毛文龍,還給明朝增加了一個巨大的經濟負擔。而且,毛文龍的存在也等於是動了袁崇煥派系的蛋糕。
袁崇煥所謂的關寧鐵騎,實際上都是由遼東軍閥所組成的,這些軍閥原先都是明軍將領,因為他們知道明軍的衰退,而募集家丁這種效忠於將領個人的僱傭兵作戰,這種方式不僅加速了明軍的衰退,還使得明軍將領演變成軍閥。而為了維持這些僱傭兵對將領個人的效忠,他們必須要把大量的資源向家丁傾斜,所以毛文龍的存在,等於是動了遼東軍閥們的蛋糕,損害了遼東軍閥的經濟利益。所以,遼東軍閥們必須要除掉毛文龍。
其結果也很簡單,袁崇煥就是動了動心眼就把毛文龍給玩死了,話說這狗咬狗的好戲也是挺有意思的。
全文完
-
11 # 中國歷史探索者
袁崇煥自己明白五年平遼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想用議和的方式來解決。
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
於是袁崇煥上疏要求皇上“不必過求於一言一行之微瑕”,而皇帝聖旨明確回覆“戰守機宜悉聽便宜從事浮言朕自有鑒別切勿瞻顧”。皇帝把袁崇煥的話當真了。
袁崇煥想糊弄過去,提了一堆他以為不可能被接受的條件,比如集權集財朝庭不做任何監督 。但是崇禎信了,居然還答應了,這就麻煩了,但他也不打算放棄高官顯位,被免職當了平民一年多當夠了,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他採用了議和來解決,畢竟只要後金公開認輸賠罪,還點土地,得點錢糧太平下來,朝庭有了面子也能勉強說的過去。後世清朝與緬甸之戰就差不多是這樣。
第一步是私下反覆和皇太極寫信談條件,討價還價,這完全是非法行為。他曾經給崇禎用“守為正著,戰為奇招,款為旁著”來預先打埋伏,但是那是指假議和真用間。真正的議和只有朝庭才能進行,不是他能自說自話的。
第二步是賣軍糧給陷入饑荒的後金,緩和關係,畢竟沒糧食後金肯定會來搶,戰爭又會爆發,他擋不住。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名義上贏了,但是明軍損失大的離奇,特別是第二次他的責任重大,事先和皇太極議和不救友軍(丁卯之役),事發束手無策救不了自己軍隊(寧錦之戰),軍隊城塞物資損失慘重,導致被彈劾下臺。
他採用迂迴的方式,名義上是拉攏蒙古喀喇沁部。實際上該部已經是後金盟友,崇禎元年九月與後金結盟打察哈爾部林丹汗,崇禎二年初又被後金正式收編,定國制和軍制,三月袁崇煥就市米給他們,名義是賑濟拉攏。
特別指出喀喇沁聯合後金和察哈爾作戰,已經被滿桂和張鳳翼獲悉,部落裡還有四百後金留守部隊常駐,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後金。所以崇禎下旨來問,袁崇煥先是說哈刺懼三十六家未與奴通。後又答覆“也給他們打了招呼,不許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沒用。崇禎要他停止市米,他不聽,崇禎只能許其賑濟,也就是按人數救濟定時定量賣,禁止公開市買。袁崇煥不聽,一直賣到自己倉庫空了。後金入關就經過和駐紮喀喇沁部喀喇城,這些蒙古人成了嚮導,糧食順道成了後金軍糧,連運輸都免了。
第三步是殺毛文龍,東江鎮是難民武裝,家破人亡財產被奪,毛文龍全家族被害,曾經的三順王個個與後金有血仇。這種情況下,東江鎮不可能同意議和,他們困苦萬分,居住在荒島缺衣少食,朝庭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不救災賑濟,唯一的希望就是復仇和奪回故土改變命運。
他採用非法吞併的方式,他是薊遼督師,掌薊鎮遼鎮,但對東江鎮沒有直轄權,對方同其他軍鎮一樣是獨立軍鎮。他首先利用轉運的方式,斷東江鎮糧餉,逼毛文龍低頭,然後借商談糧餉的藉口,會面中謊稱敵情調走毛文龍的軍隊,然後突然襲擊,再偽稱聖旨謀殺,最後強行吞併東江鎮。手段高明毒辣令人毛骨悚然。
第四步是讓敵人逼迫朝庭同意議和,這完全是意外他也不想的。袁崇煥原打算讓後金認個錯,服個輸,讓出點土地,得點錢糧,皇帝高興一下,他再聯絡朝庭重臣努力撮合幾句,雙方也許就同意了。沒想到皇太極又一次騙了他,上一次是丁卯之役期間的議和。這次皇太極繞蒙古進攻,要命的是自己連糧食都已經在替後金備好了。
袁崇煥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現在反悔已經來不及了,事發肯定死定了,只能努力促和。所以才有了薊州詭異的潛越,散開堵住對手的援軍,自己躲城裡,居然讓兩百後金騎兵堵門,裝沒看見對方潛越。其實想一下就懂了,薊門是一條主道,周圍都是山脈,繞路走是可以,但是車輛輜重糧草帳篷工具物資怎麼運輸,絕對做不到當天就過去,而且明軍同樣在這些路上佈防,易守難攻。想當天快速透過只有這條主道。
敵軍過去後袁崇煥沒有追擊,而是繞個大圈,路程翻倍直奔京城,居然比後金還早到三天。
回到京城,袁崇煥暴露了真面目,反覆恐嚇皇帝和朝庭要議和。
“崇煥出言無狀,對百官訟言:"達子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戶部尚書畢自嚴至撟舌不能下,舉朝皆疑之。”(《烈皇小識》卷二)
“及入對,先以危言聳侍臣,冀朝臣懼而從款議也。”(《倖存錄•東夷大略》)
"崇煥不自安。留中使於營。自青衣玄帽入。先張皇敵勢聳朝臣。冀成款議。"(《國榷》)
著名的京城東面的廣渠門之戰,是袁崇煥打的最後一仗,閻崇年稱九千打十萬。實際上是一萬五關寧軍(三天內陸續到達),加其他輔助軍隊共兩萬打三千後金蒙古牽制分隊,因為皇太極當時領主力在京城北方的德勝門打滿桂(這是後金進軍的路線),後金加蒙古總共兩萬人,無法過於分散兵力。
後金牽制部隊其中一千後金人兩千蒙古人,關寧軍表現很不好,左路王承胤居然一見敵就逃避潰散引發混亂,袁崇煥自己都遇險,最後是“南面大兵複合”即其他軍隊幫忙才擊退敵人。戰後關寧軍南撤轉左安門避戰,遠離敵人,不聽皇帝調遣作戰,引發皇帝不滿,最後袁崇煥下獄。
整個過程中袁崇煥的目的就是為了議和,解決自己的窘境,不顧一切後果,利令智昏,一步步陷得更深,再也沒有回頭路。殺毛文龍只不過是其中一環。
回覆列表
毛文龍當然不該殺,此人從一個大頭兵混到平遼總兵的位置那都是依靠軍功一步步爬上去的,在東江軍內很有威望,基本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軍閥!袁崇煥真想平定遼東亂局,應該與毛文龍搞好關係,多多加以利用才是!而袁崇煥卻一心想奪取毛文龍的兵權,讓他移鎮,還以斷絕他的經濟來源相威脅,最後更是乾脆謀殺了毛文龍!毛文龍一死,東江就陷入一次次內訌之中最後損失殆盡!袁崇煥的一系列反常行為也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