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南醫聊

    藝術源於生活,在生活中,驚掉下巴、笑掉下巴真的可能發生。

    該醫院骨傷一科易振宇副主任醫師表示,張女士的情況不是個例,近期接診了幾例這樣的患者,他們都是大笑後或打哈欠後出現下巴“掉”了的症狀。

    (網路圖,僅供參考)“掉下巴”是怎麼回事

    易振宇副主任醫師介紹,“掉下巴”即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覆到正常的位置。

    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上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根據脫位的性質分為:急性前脫位、複發性和陳舊性脫位。常見的誘發因素:打呵欠、唱歌、大笑、大張口進食、長時間大張口、外力損傷等。常見的症狀:不能閉口,前牙開牙合,下頜中線偏向健側,後牙早接觸。手法復位其實,大多數“掉下巴”都可以用手法復位來糾正。具體操作如下:1.術者兩拇指裹紗布後伸入口內,分別按壓於患者兩側下頜磨牙上,其餘手指在口外把握下頜骨之兩側。2.兩拇指逐漸向下,向後加壓;同時其餘四指把住頜部向上,向前托起,呈一弧形動作,使髁狀突滑入關節窩,此時常可聽到關節復位時的彈跳聲,復位即告成功。3.同時術者應迅速將兩拇指滑向兩頰,以免因嚼肌反射性收縮而被咬傷。當然,如果復位較為困難,還是得施行手術復位。(網路圖,僅供參考)中醫對脫位的辨證與治療

    古人很早就對脫位有所認識,晉“葛洪《肘後救卒方》記載了‘失欠頜車”,即顳頜關節脫位,其中創制的口腔內復位法是世界首創,至今仍被採用。

    中醫對脫位的辨證,可分為三期。1.早期為脫位後1~2周,患肢因肌肉、筋脈損傷,瘀血內留、經絡阻塞,氣血流通不暢。治療原則以活血祛瘀為主,佐以行氣止痛。2.中期即脫位後2~3周,患肢腫脹疼痛漸消失,或接近消失,瘀血走散,而吸收未盡,筋骨尚未修復。治療原則以和營生新,接筋續損為主。3.後期即脫位後3周以上,外固定已解除,腫脹消失,但筋脈關節癒合尚不牢固,機體氣血虛損,肝腎不足。治療原則當應以補氣養血,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為主。(網路圖,僅供參考)脫位重定的注意事項

    1.預防本病的關鍵是避免外傷,醫治複發性脫位。該病主要由大開口、損傷等使髁狀突脫出關節之外而不能自行重定,老年人肌肉張力失常、韌帶鬆弛時也可發生複發性脫位。

  • 2 # 口腔小牙醫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顳下頜關節脫位即我們平時百姓口中所說的掉下巴,它是口腔急診中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發病機制為:下頜骨的髁狀突脫離了關節面以外,而無法再次回到原來的位置,也就是說關節超出了正常的活動範圍。

    顳下頜關節脫位可以分為(1)前脫位和後脫位(2)雙側脫位和單側脫位。時間上分類可以分為急性前脫位和複發性脫位。

    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情況有以下幾種:(一)張口過大如在唱歌大笑時,或者是吃塊頭較大的食物時甚至是打哈欠時也可以導致脫位。

    (二)外傷的作用。在我們張口情況下,受到外力暴擊,也可以導致脫位。

    (三)在與一些口腔相關的治療當中如需要長時間張口使用開口器、喉鏡等醫療器械時導致脫位。

    (四)關節以外的關節囊發生鬆弛,也會導致習慣性脫位。

    (五)口服藥物導致的脫位。臨床上對其治療方法主要是復位,分為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手法復位就是我們這次主要介紹的方法,又可以分為在口腔內部進行的內部復位和口腔外部進行的外部復位。臨床急診上主要以口腔內部復位為主。

    如何判斷是否為顳下頜關節脫位?如果說發生的是雙側前脫位,患者外觀上看,下頜有明顯向前的趨勢,口腔無法閉合,下頜呈半張口的狀態,上下牙齒無法正進行對齊。用手指去碰雙側耳屏前時,會感到有凹陷。在顴骨的下方可以感覺到有突狀物,有交流障礙,進食和吞嚥不便流口水等症狀。如果發生的是單側脫位則可以發現面部有明顯的不對稱,即下頜牙齒與面部偏向於正常的一側。

    當發生急性前脫位、復位之後,我們要對顳下頜關節進行制動。以免發展成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一般情況下,制動的時間是21天。可以在下頜用一個彈性繃帶,目的是防止開口過大引起再次脫位。當關節軟組織恢復後,可以將繃帶撤下。如果是習慣性前脫位,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方法。疫情期間不方便就醫或者情況緊急,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種口內復位的方法。首先使患者保持直立的坐位,患者後背和頭部緊挨牆體,讓患者保持放鬆,幫助者可以首先戴上橡膠手套,拇指上可以適當纏少量紗布,然後將拇指放在下頜的後牙最後方,輕輕地向下按動。雙手托住,其餘四指托住下頜,配少量的轉動,然後將下頜輕微的向後下推動。一般情況下可以恢復到正常的位置。如情況非常複雜,建議到口腔專科醫院進行治療。歡迎轉載,定時給大家分享口腔醫學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成功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