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中外1934
-
2 # 奔跑路上追夢人
逢林莫入,逢人莫擠。是古代的智者的警世名言,描述的是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有一天在行走天下的時候萬一遇到前方有一大群不明真相的人,千萬不要去湊熱鬧,以防萬一被騙,被偷,被誤會,誤傷。等等,為啥這麼說呢?因為以前,好多江湖騙子,在街頭巷尾設局哄人入套,專騙那些貪小便宜的,不明真相的人的錢財,再有這一群人中或者還有小偷扒手,白捻等樑上君子,你如果好奇心一起,也去湊熱鬧,到那時候,就算你不落騙子的圈套,也有可能被那些樑上君子小偷扒手白捻光顧關照,把你的錢財掏空掏淨,。還有就是這一群人可能是打架鬥歐的,引來了圍觀者看熱鬧的,起鬨的。這是你如果也去湊熱鬧,就會因為打架雙方,有可能不認識對方的人,有時萬一誤會你也是來幫兇的,你這時就麻煩了,會被連累被打。等等,所以古代的智者會用‘逢人莫擠’的一句話,告誡世人,人行天下,必須要注意這方面的安全。
——還有就是‘逢林莫入,’古時候,交通沒有現在這麼好這麼方便,能有轎坐,有馬騎,都是有錢人了,好多都是步行。我們兩廣人那時候上京考試或辦事,聽說要提前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那像現在,只提前三兩天即可。正是因為如此,那時候,很多人為了爭取時間,專走捷徑。近路直路就行。翻山越嶺的有山爬山,有水趟水的,不像現在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一條條四通八達,還有高鐵,飛機:等出行無憂,方便快捷。正因為如此,:在那個時候,如果萬一前面是一片妙妙茫茫的大森林,那麼就要慎重行事了,不要盲目進入,企圖穿過林海。因為裡面可能有豺狼虎豹,有獵人裝設狩獵的機關陷阱,又或者有叫你留下買路錢的綠林好漢等等,又或者,你入到林海深處,會迷路。東西南北也分不清了,到那時候,你會被困在林海中,難以走出困境。那個時候就麻煩了。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無人可以幫到你啊,。不像現在有手機,打個求救電話,還可搞掂。馬上有空中搜索,為你全力以赴。那時候,想都別想啊,就算政府的加急絕密公文快遞,也要好幾日,這裡都是以日計的啊,甚至以月計,才可以送達啊。所以古代的智者會以‘逢林莫入‘’這句話告誡世人,在行走天下時遇到這些情況,一定要注意。慎重行事。以防不測。
——最後,講講‘林深不知處,’這句話的意思,亦即我個人的感覺和理解吧。正如上面一句‘逢林莫入’的話那樣,林海妙妙茫茫一片,無邊無際,看不到頭。一個人,若是貿然走進林海中央,置身其中,有可能會迷失方向,分不清東西南北,。就是這麼簡單。個人見解,不知對不對。還望高人賜教。
。
-
3 # 一隅一曦
“林深不知處”。這句詩帶來什麼樣的感覺?
“林深不知處”,這一句詩,是一首五絕中的其中一句詩,除去“林”字以外,後四字“深不知處”與唐代詩人〔賈島〕所寫的仄韻古絕《尋隱者不遇》一字不差,但是“林”和“雲”兩個字分別放在同一個位置,意境卻差之千里。古絕五言,全詩一共20個字,字數少的不能再少,一字關乎詩的質量或詩運,因其一字之差會影響詩是否會流傳千古,是否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林”字放在這個位置,猶如石錘落地,沒有靈活性的美感和詩的動感之美,“雲”字是在天上的意境,林字是在陸地上的意境,所以是天壤之別。
唐朝詩人高適,有一天外出視察,行至杭州清風嶺,觀景賞月心頭起興,隨即在僧房裡寫詩一首:“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鬆露溼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寫完詩,詩人高適忙著趕路,途徑錢塘江時,正是月落時。詩人細觀潮水,此時潮水因風而退,剩之半江水。詩人感覺一江水與事實不符,視察歸來便趕到僧房改詩,卻發現詩中一江水已經有人先與自己改成半江水。
僧人告知,是官員駱賓王從此處路過。對詩讚嘆不已,但對詩中的“一”字可謂惋惜,隨拾筆改成“半”字。整句便是:前村月落半江水,此一字之差,“一”字不但有與事實不符的缺陷,還有一種淤堵感,就沒有“半”字在此處的生命力活躍旺盛和靈動性的美感。
以上詮釋了“林”字與“雲”字在同一句詩中同一個位置分別給人的不同感覺。再來講一下詩句的意境給人的不同感覺。林深不知處:詩人被告知要去的地方或者要找的人就在林子裡,因為林子太深不知道在哪兒。
雲深不知處:詩人被告知要找的友人,在深山裡採藥,因為山高林深雲霧繚繞,所以不知道老師在何處。
一字之差,意境千差萬別,字不同詩中的地址就換了一個地方,如同天與地;仙與凡之間不可逾越的距離。
-
4 # 散落君
林深不知處,出自元代王沂《暮春有懷》,全詩是:我行長伊濱,休日聊遊豫。溪山足真味,心跡捐外慕。日餘弛負擔,徒以鄉曲譽。敢雲陋微官,而不事民務。度密意少歡,人家隔煙霧。彷彿雞犬鳴,林深不知處。川華草際浮,空翠篁端吐。挾晴花氣驕,渴雨荻芽怒。眷然感物情,政爾濟勝具。陟阜引瑤花,涉江擷蘭杜。美人遊不歸,持此欲誰與。誰與慰暌
摧,山川修且阻。誰與敦佳期,長吟碧雲暮。
王沂,元代大詩人,官至禮部尚書,曾主持科舉考試。“彷彿雞犬鳴,林深不知處”,徘徊於林木茂密之地,靜悄悄,極寫林木寂靜之情。而彷彿聽到雞犬之聲,引用《桃花源記》“雞犬之聲相聞”,突出的是世外桃源之妙。總體來說,這句詩突出的是詩人對世俗生活感到了疲憊,想要奔往樹林深處的世外桃源,在那裡得到靈魂的安寧,詩意的棲息。
-
5 # 雒城凌鋒居士
人如沙塵,生於大漠,可知自身何處?
你我之母,地球母親,浩瀚宇宙中,可知身在何處??況是人呼?
滄海一粟,大大漠一塵,尚不知身在何處。況是林深?處處皆樹木,何知身何處?
-
6 # 大鵬小食
“幽深漆黑的夜晚,你為什麼獨自前往密林深處,”大伯問我在尋找光明。“其實你也許可以換個角度,往往可以有更驚奇的發現。”這句詩歌,蘊含意義深刻,給我的感覺我像是在探索新的世界,我也想去新的世界。 主要看個人心靈有哪些需要,稍微加思索,便可有深的體會。
-
7 # 青青樂園蘋果派
林深不知處,讀到此句詩,我腦子會出現一個場景,一個人走在樹林裡,道路越走越窄,到最後沒有路,歸為一點,消失不見,很飄渺……
-
8 # 清心的看見
當看到“林深不知處”這句詩的時候,我腦海裡相繼浮現了兩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是想起了去年和孩子一起讀過的一本書,名字叫《叢林的秘密》,作者是英國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帕特里夏·聖約翰(Patricia St John)。書中講的是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露絲和她十一歲的哥哥菲利普的成長故事。小露絲天性率真,不拘小節,嚮往自由,尤其嚮往叢林。他們的故事也始於叢林。作者用了不少的筆墨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叢林的美麗景象,我和孩子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彷彿自己也置身於這樣美景中,心情很愉悅。
我和孩子是在被窩裡讀完這本書的,當時我們都覺得,讀書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不用到現場,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叢林的美。孩子還感嘆道,是啊,我感覺自己好像就在這條美麗的叢林小路上蹦蹦跳跳呢。
另一個場景,是有次和家人一起去郊區遊玩,去到一個比較原始一點的森林公園。可能當天並不是什麼節假日,我們從公園大門進入後,路旁景色美則美,只是一路進入就沒見到什麼人影,心裡不免有點警惕起來。後來終於遇上了兩個迎面回程的人,我們心裡的緊張和戒備馬上就放下了不少。可是人家走過後,我們還在繼續往前走。到最後,路越走越窄,石階路變成泥土路,我們再也不敢走了。按說,越往林子深處風景是越宜人,可是當時的我們全不在意了,心裡就只想得趕快往回撤吧,前面密密麻麻的叢林看起來好可怕呀。
閱讀和親身體驗,有時真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回覆列表
答:歷來隱居者,多是文人騷客。或政治失意、不滿者。所以許多古詩詞中,會岀現有關隱居的詩詞。這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文化氛圍。(有圖清閒。不參與、脫離塵世的主觀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