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一
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繫了帶篷的小船,拄著藜做的柺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譯文二
把小船系在參天古樹的深陰裡,我攜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著我走到橋東。二月裡杏花開放季節裡的濛濛細雨沾了衣裳,似溼非溼,迎面而來拂動楊柳的風輕吹在臉上,沒有絲毫寒意。
鑑賞
這首絕美的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系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詩人走到老樹下感覺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繼續過橋在細雨中欣賞前方美景。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 "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作者簡介
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一
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繫了帶篷的小船,拄著藜做的柺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彷彿是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風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心曠神怡。
譯文二
把小船系在參天古樹的深陰裡,我攜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著我走到橋東。二月裡杏花開放季節裡的濛濛細雨沾了衣裳,似溼非溼,迎面而來拂動楊柳的風輕吹在臉上,沒有絲毫寒意。
鑑賞
這首絕美的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系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詩人走到老樹下感覺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繼續過橋在細雨中欣賞前方美景。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 "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 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作者簡介
志南: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