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章貢溪邊
-
2 # 妞媽的天空初三學生,面臨中考。考入一所重點高中,可以說是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期待。
當輔導機構給你說,孩子上他的輔導班,有進入重點高中的大可能,你聽後猶豫了,也可以說是有點動心了。
其實這就是輔導機構最具殺傷力的溝通技巧。他們知道,父母最關注的是孩子成績的好壞,將來能考取怎樣的高中。於是,他們雖然不去向你承諾孩子一定能考取重點高中,但會對你說考取機率要大很多。這麼說,無形中擊中了孩子父母的"痛點",也就是最在意的點。
大可能考取重點高中,誰不想?
但其實市面上輔導機構琳琅滿目,真正不忘初心做教育的並不多,大多是以盈利為目的。
為了招生源,輔導機構自然會去誇大宣傳輔導機構的能力。
我們要清楚,輔導機構對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孩子原本成績不錯,拔拔高,再提升一些,能起到培優作用。
而孩子成績差,花錢把希望寄託在輔導班上,期待上輔導班,能讓孩子成績有大的提升,那簡直是異想天開。
從身邊家長的事例可以看出,差生。依賴輔導機構沒幾個把成績提上來的。家長花錢大多是盡了義務,買個心安。
當然,也有輔導機構確實是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這就要求家長在選擇輔導機構的時候一定要做全方位的瞭解。包括機構的教育資質,以及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
據你描述,孩子兩週過一次,時間相對來說是緊張的。
假如孩子學習確實有薄弱的科目,也是可以選擇去上輔導班的。
那就要求孩子時間上要有合理的學習計劃。
再者選擇輔導班要前期考察好,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機構。
如果孩子成績不錯,完全可以不上。
孩子可以利用休息的這一週,自行進行復習鞏固。
真正的學霸不會依賴輔導機構,而在於自身自主學習能力上。
靠自己努力,完全可以順利考取重點中學!加油!
-
3 # 楊家的人117
相信學校,多給老師溝通,看看哪些薄弱點,不要輕易相信校外輔導機構,他也不可能保證上名校,這一年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裡變化,特別是青春期,多鼓勵,給他設定個小目標,考上什麼學校獎勵啥之類的。現在一對一都是200一小時,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好還可以,沒有哪個條件自己多參與不要把希望寄託輔導機構,我也是過來人娃娃剛考上高中。輔導機構打了一年電話中途兒子成績起起伏伏,一直沒有補,還好結果不錯
-
4 # 時光匆匆微微甜
學生到了初三年級學習成績仍然不好,主要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獨立探究的能力太差,對於課本基礎知識體系沒有完全掌握。即使孩子一週五天時間都在教育補習機構讓指導教師手把手指導,如果孩子自己不上心,也是無濟於事的。
問題中描述的社會補習機構明顯是在忽悠學生,省城著名高中也不是太容易進入的,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基礎學科知識,學習成績優秀,才有可能進入。
現階段家長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積極聯絡孩子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透過全面溝通掌握孩子在校學習狀況,瞭解學習習慣和學科成績,虛心向科任老師請教,當下孩子該怎麼樣複習才能查缺補漏,增強學科知識體系的完備性。如果有可能性,懇求科任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指出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知識要領以及具體的複習策略,進一步幫助孩子建立學科構架,按照步驟逐步探索,逐漸探究提升。
孩子是獨立自主的探究學科知識才是學習成績提升的關鍵因素,讓孩子動起來,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知道那些知識自己不懂,明確那些知識體系是重點,那些具體的應用方法自己還不熟練,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生過程中最可怕的是學生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知識點自己沒有完全掌握,不明確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原因。
再者,家長也要督促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認識。家長要不定期的和孩子進行學習方面的溝通,要求孩子自己行動起來,不要一味的追求“輔導”、“進輔導班”等方式,對於孩子輔導是必須的,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獨立輔導未嘗不可,但孩子的基礎太差,主要是由於課堂學習品質不好,平時的學習習慣不好,課堂上沒有緊跟教師的學習進度,課餘沒有認真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晚上也沒有自學,家長沒有用心督促,經常督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等到初三年級家長才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總之來說,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要重視課堂學習過程,平時加強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的建立,在熟練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問題中描述的社會輔導班明顯是在忽悠家長,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有問題,這不是一半年形成的,即使一對一輔導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長必須要查詢原因,和班主任、科任教師進行全面聯絡溝通,請求幫助,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讓孩子徹底行動起來,逐步提升,家長也要全面督促,這才是當務之急。
-
5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忽悠您兒子補課?
既然你已經知道是“忽悠”了,為何還“猶豫不決”呢?難道你也被“忽悠”了?
接下來,老穆就幫你分析一下,併為你提些建議,至於你到底報不報名,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外人不便多管。
要知道,現在市面上任何一家培訓機構都是不敢打包票說“包過的”!倘若他們敢於說出來,也是會有附加條款的。
老穆為你舉個例子,比如某機構讓你掏100K,並和你簽訂合同,保證孩子能考上XX學校,這個時候,你要注意了:
【1】倘若孩子考不上,是全額退款,還是部分退款?到底退多少錢?
【2】機構往往會讓孩子遵守一些條款,倘若孩子做不到,孩子是要承擔責任的,你要弄清楚,這些是否與退錢有關?
【3】請看清楚每一個條款,以免上當受騙。
倘若機構不是和你簽訂“保過協議”類條款,只是和你簽訂普通的補課合同,那麼,您的孩子就很難有保障了,畢竟口說無憑!人家也不可能手寫一筆,保證你什麼什麼……
你在報名前,不妨問他們以下幾個問題:
【1】你們的辦學資質是否有?能否拿來看看?
【2】你們的老師是否有經驗?是否有教師資格證?
【3】你們的課程是如何安排的?
【4】你們打算給孩子上哪些課程?這些課程對孩子是否具有針對性?
【5】孩子學多久就會有效果?效果有多大?
【6】你在報名前最好能試聽一下老師上課效果,看孩子是否願意上?最好是臨時聽,不給老師準備時間,否則,就測不出老師的真實水平?
【7】你不妨問老師幾個關於中考的問題,看他能否快速答出來?
比如語文學科,“近幾年中考作文這塊有何命題趨勢?”、“近幾年記敘文閱讀都考哪些知識點呢?能否拿今年中考舉個例子”……
【結束語】以上這些只是老穆的一些看法或建議,至於你到底報不報名,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不論如何,老穆都祝你的孩子成績越來越棒,將來可以如願考上重點高中。加油!
-
6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首先我很明確的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
他們先把孩子忽悠進去了,你把錢交了,也許他還有很好的心情,一直陪伴到你的孩子參加最後的考試,也就是中考。
考試完之後那就是看分數啦。如果你的小孩考的很好,那麼他肯定會大力宣傳,說那是他們的努力。
如果孩子考的不好,他們也會拍胸脯說他們一定能夠讓孩子上省城名校的。這你放心了吧?如果再不行,他們就提議你再補習一年吧,於是你又要交錢了。
如果你的孩子很優秀,他們肯定會不遺餘力的把你的學校介紹到某一所重點的省城中學,甚至他們寧可掏幾十萬幫你的孩子進去。為什麼?因為他們要做廣告呢!他們這樣做是值得的。於是在某一天你終於如願以償的厚的省城名校的通知書。實際的事情是,你的孩子不參加他們的培訓,也是能夠考上這樣的學校的。
如果你的小孩成績一般,後者乾脆不是很優秀,甚至連本地的重點中學都考不上,你等來的肯定不是省名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一大堆的條件,比如說你有那個省城的戶口嗎?你在那個名校的校區周圍有房子嗎?後者乾脆那個省城名校要多少贊助費,你有嗎?
如果你有錢,那他們肯定幫你幹。到頭來能不能夠幫你辦成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們要找藉口那簡直是太容易了。
如果你沒有錢也沒有別的東西,他們就會對你說不好意思,我們已經盡力了。
這還算好的,他們用了那麼多時間陪伴你一路走來,在一年或者兩年三年的時間之內給足你勇氣。如果不好,他們收到錢之後就忘了他們自己說什麼了。你要找個說法對嗎?那個幫你辦理這些手續的人,收了你的錢的人,已經離職啦,他們是臨時工,我們也不好怎麼掌控別人的自由,對吧?
一次兩次在三次,你自己就會灰心啦!最多當面或者背後罵兩句,推翻他的桌子,打碎他的兩塊窗子玻璃,那又如何呢?
更加嚴峻的事情是,現在各個地方的錄取都是電腦錄取,這些培訓機構根本沒有辦法插手。省城名校會有很多提前招生特招生,但是那是他們親自下來的,要找那些特別特別優秀的學生的。某一個培訓機構就能夠跟一個學校聯動,把那些提前招生的名額都給這個機構操控,我看未必吧,除非這個學校想要別人去查它!
所以能夠說出這樣話的機構一定是在忽悠你,一分錢都不交給它,那就對了。
-
7 # 軒老師談教育
我的建議:與其相信輔導機構的忽悠,不如徵求一下孩子老師的建議。輔導機構說可以進省城名高中,千萬不要輕信,那都是他們招生的噱頭,捂好錢包,看好孩子,是當務之急。
真實的案例。前年我們當地,很多家長在中考之後紛紛氣憤地去討說法。因為某輔導機構在中考前承諾可以押中考題,跟家長簽定保分協議,所以很多家長爭先恐後地掏腰包,交鉅額費用把孩子送去輔導,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結果考完之後令很多家長大跌眼鏡,花了鉅款補習的孩子,成績還不如在學校正常發揮。還有些上全託的孩子,選擇了不正規的輔導機構,脫離了學校老師嚴格的管理,連基礎知識都沒掌握牢靠,成績可想而知。於是大呼上當,紛紛到有關部門討說法。
正確對待孩子的課後輔導。避免盲目從眾。很多家長生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選擇了課外輔導,非常焦慮和擔心,生怕自己的孩子被人落下,所以盲目地給孩子報很多科目,使得孩子很疲憊,還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我覺得上輔導班就跟病人生病開藥一樣,要對症下藥。而成績優異的孩子相當於身體強壯的人,根本不需要看病,所以也沒有必要去補習。
真實案例:我帶的上一屆初三畢業生,中考成績年級第一的孩子從來沒有上過任何課外輔導班。他每次學習中出現問題,都會自習課或者下課時間跑到辦公室去請教任課老師。
避免過度緊張心理。無論中考還是高考,一方面考的知識掌握,另一方面考的就是心理素質。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模擬測的成績偏差變得誠惶誠恐想透過課外補習給孩子鞏固。這時最好和孩子溝通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存在 知識薄弱點,還是偶爾的發揮失常。不要過於憂慮和緊張,不然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就不好了。
不要對課外輔導期待過高。課外輔導好比你的衣服上有了破洞拿去修修補補,把知識點鞏固夯實一下。而如果你從來沒有一件衣服寄希望於輔導機構給你做一件,這是不現實的,尤其已經到了初三階段。對於有些輔導機構,打著肯定能考上名校或者承諾分數達到多少、能押到題的噱頭招生的一定不要輕信。
需不要需要補習可以和孩子老師溝通一下。除了和詢問孩子的意見,在孩子補課的問題上最好和老師溝通一下,只有任課老師最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每次考完試我都會給兒子的科任老師打個電話,詢問一下孩子最近的學習狀態以及需不需要課外補習,老師也給我比較切實的回答,這樣我心裡覺得比較有數。
慎重對待全託輔導。每年臨近中考的時候,各輔導機構都會推出全託輔導模式。就是孩子的學習完全從學校轉到轉到機構,每天集中刷題或者一對一地輔導。暫且不提天價補課費,只說這樣的輔導好不好呢?也許對有些基礎教好、自律性強的孩子有用,但一定要考慮有些輔導機構沒有早讀和自習,任課老師良莠不齊,這就要求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用心甄別。
真實案例:以前班裡有個男生在校成績還行,臨近中考父母為了讓他有個更大的提高,執意將孩子送到全託班。結果那裡管理鬆散,中考孩子的成績下降很多,父母也是後悔不迭。
綜合以上論述,孩子到了初三家長緊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課外輔導的時候還是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老師的建議給孩子報班,不要輕信輔導機構的招生宣傳,保持冷靜、理性的心態。
-
8 # 快樂庭院
看過題主 問題,首先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孩子有很強的上進心,自己有心於省城名高中,這種向上的學習精神是必須基於肯定和支援的!
不過對於上不上輔導班,則需要考慮一下。做為一個剛從初三走過的家長,我想針對題主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是否給孩子報班。
1,
孩子所在學校在當地是什麼樣水平?孩子所在班級處於學校同年級的什麼水平?
如果孩子所在本就是當地重點學校重點班,那麼本身學校的老師就很厲害了。
2,
看孩子在班裡的學習能力和在班裡的水平?
這個就需要家長對孩子有充分的瞭解,可以透過以往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自己去衡定,如果不瞭解就可以和班主任老師、負責任的任課老師溝通一下,多瞭解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3,
瞭解校外輔導機構的資歷和能力如何?
可以直接瞭解,也可以透過教育機構已有的學員或者學員的家長了解。
4,
以上三個方面做了瞭解,再根據自己的經濟實際情況考慮,可以有選擇地滿足孩子的上進心。
讓孩子不要對機構抱太大信任,因為上什麼學校關鍵是自己的成績說話,自己的成績如何,關鍵是看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恆定的努力程度,絕對不是報了教育機構的培訓班就一定能怎麼怎麼的,自己必須努力。
總結語:
從我瞭解的一些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說:
初中三年,孩子的成績在初三這一年多少都會有變化的,這和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爆發力都有關係。原本學習一般中上的孩子如果此時開始主動去學了,有了明確目標性,那麼他的學習就會出現一個爆發力,成績會上升很快的,到中考時比之初三開始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不過初三孩子的成績和報多少輔導班真的沒有多大關係。關鍵是孩子會學,找對了老師。如果在重點學校重點班就沒有必要向外報班了吧。如果是在一般學校,又想上一個好學校,那麼在外選擇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會有一定的作用。
回覆列表
初三了,作為家長,常常會有面臨選擇的焦躁。作為過來人,知道一所好學校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這正應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監急”的老話。
學校每兩週休息兩天,本身就可以看出學校很重視,並沒有懈怠。你會焦慮,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問題吧?或是孩子本身底子偏弱,或是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令人滿意,但又不是太弱的那種,才會在校外的教育機構一忽悠(用忽悠這詞,就看出你有些牴觸,並不太認同和相信這機構能辦到。)就失了分寸,不安心了。
選擇教育機構補課,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意願,要充分考慮孩子身體心理狀況,在這強度下,學習意願,承受能力,至關重要。你在下決心前,先徵求孩子意見。
其次是補什麼的問題,不能盲目補。有家長認為數學差,就補數學,結果補來補去,學生越補越差,越來越頭疼數學。那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法。要補,得確認孩子的知識水平,考慮孩子的思維和能力,弄清楚成績不好的原因,制定個成長計劃,才能確保有效果。
再者要考慮校外教育機構的資質,看是否有能力兌現他的承諾。空頭的支票好許,兌現不了“進省名中”的承諾,受傷害的終究是自己。即便是以退還補課費為誘餌,孩子在裡頭不學好,沾染上不良習慣,也夠讓人喝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