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二走江湖

    接受失敗的能力。

    這段時間看了太多的負面新聞,男孩求愛不成捅死女孩,學生殺死同學只為成績比他高,青年求職不成精神恍惚。太多太多,數不勝數。

    每次我看完之後,都會目瞪口呆,內心OS:何至於如此啊?多大點事啊?

    成績不好,來年再考;求職不成,多投幾家;戀愛失敗,還有別人啊,為啥非她不可呢?

    但在當事人眼裡,這好像就是大事。此時、此地、此人,務必令我滿意,否則......我炸鍋給你看。

    像極了小孩子,一旦喝不到奶,拿不到喜歡的玩具,立刻開始嚎啕大哭。

    一個成人當然不能跟孩子一樣,但在面對失敗這件事上,他們幾乎沒有成長。

    為什麼會這樣?社會上對成功的過度宣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跟年輕人的特質有關。年輕人熱血,衝動,認為自己掌握了人生的意義。雖然還有大把時光,我們卻把每一件事當成最後一件事來做,並不是時間不多,而是想著畢其功於一役,眼前的事解決了,人生所有事都解決了。

    “不要慫,就是幹。”這是年輕人的口頭禪。

    事實上,最愛說這話的,往往最容易慫。因為在他們眼裡,眼前的事,關係到整個人生,不能隨隨便便出手,萬一出手失敗,不就完了嗎?

    遇見喜歡的人,畏畏縮縮不敢上前;該好好表現的,卻因為慫了,差強人意。

    越想成功,就越接受不了失敗;越接受不了失敗,就越不敢去做。久而久之,內心的焦慮是會升級的,因為機會不等人,再不去做就真的成功不了了。

    還沒開始做,心裡的壓力已經像堵塞的壓力鍋一樣,煎熬。終於時間不多,只剩一次機會。自己把自己逼到絕路,終於出手。

    結果可想而知。成功了是碰運氣,失敗了,就會像壓力鍋那樣,炸了。

    那些失敗的人,並非無路可走,只不過就像上面那樣,他們把自己走到了絕路。一葉障目,他們的眼睛裡只剩下自己失敗的事實,想要盡力去彌補。但在他們越來越狹隘的眼睛裡,已經看不到其他的彌補辦法了,到最後,只剩生死一條路。

    人生當然不止一條路,只不過,有個必須要透過的咽喉要道,接受失敗。

    接受了失敗,才能釋放即將爆發的壓力,讓腫脹的眼睛放開,去看其他地方。人生很長,有很多風景可以經歷,不必在這裡糾纏。

    年輕的時候,容易在某件事上糾纏太久,計較成敗,尤其是感情上,導致虛耗了光陰。雖然回頭想起來,硬氣地說,我不後悔。但是......要是不後悔,又怎麼會到現在還記得呢?

    失敗是門課,不是鬼門關。試著接受他,不要試圖踹門進去。

  • 2 # 蛋糕陷阱TRAP

    首先應當明白,一個人要想成功,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是很多的,越爬得高,對於能力的要求越多。

    但如果不論一個人的家庭背景身世高低,不論是否學業有成,如果在年輕時候,只能夠具備一項能力,就我的個人經驗而言,最應該具備的能力,是求知慾。

    為什麼呢?因為人年輕時候是對這個社會,對於市場,對於行業,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能力和缺點是缺乏認識的。這種缺乏無關個人出生,每個年輕人無論起點如何,剛步入青年時期,都是迷茫的。

    經常可以看到年輕人頻繁地換行業,換工作,一會兒想考研,一會兒想當公務員。因為這個社會太多元化了,條條大道通羅馬,年輕人可以選擇的方向太多,但適合自己的,有潛力有前途的方向其實對於每個人而言差別很大。

    工作7年多後,現在看來,我覺得人在年輕時候,帶著強烈的求知慾,給自己兩年時間,多去嘗試不同的方向,多去了解不同的事物,是非常有必要,有益處的,因為只有這樣實際去嘗試和體驗,才能清晰自己對於社會,這個方向(無論是行業還是學業研究還是創業),對於個人能力的認識;透過接觸不同的人和物,才能明確和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些都是一個人在一方面能成功的前提條件,當然還少不了運氣。

    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求知慾,過早地聽信親屬,朋友或者老師或者世俗的建議或者指令,盲目地選擇了方向,被動地生活和工作,他很可能無法在這個方向上走長,走遠。因為這並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什麼,在哪裡。這樣往往到了中年就會很苦惱和後悔,而這個時候再去探索新的方向,就更加成本高昂,阻力重重。

    十幾歲的時候,儘量開心玩。

    二十幾歲的時候,冒所有的風險。

    三十幾歲的時候,學習一切能夠學習的東西。

    四十幾歲的時候,能掙多少就掙多少。

    五十幾歲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帶頭。

    六十幾歲的時候,以儘量高的姿態退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鐵俠VS綠巨人,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