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025年之前中國第一

    參照不同無法絕對對比的,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智者最頂峰時代,強將也極多。幾千年歷史長河僅三國是炎黃子孫最頂級時期。

  • 2 # 頭條上的風景綫

    因為演義原因,廣為流傳的三國名將都是武將,有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與韓信、白起的統兵百萬、橫掃四方在領兵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韓白二人擁有完全的戰場指揮權,可以認為是元帥級別,而三國的名將最多作為方面軍司令存在,上將甚至中將以下級別。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而真正有完全統兵權、且在戰場上建立不世功勳的曹操(官渡之戰)、周瑜(赤壁之戰),卻沒有取得統一全國的決定性勝利,距離韓、白尚有一步之遙。倘若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那麼他在軍事成就上無疑是比肩韓白二人的。

    至於諸葛亮更多是政治家,進入武廟有很大的政治原因。

  • 3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很複雜,頂級名將產生離不開環境,也離不開自己的天賦。

    韓信消滅了代、魏、趙、齊四國,懾服燕國。這些國家是秦朝滅亡後新興起來的國家,國家概念沒有根深地固。這些國家的軍隊基本是農民或者是被秦所滅六國的後裔,戰鬥力不強,這些軍隊被擊潰後國家就覆滅了,民眾沒有國家認同感,沒有什麼抵抗力。

    蕭何發現了韓信軍事天才,極力推薦;劉邦和韓信談話後也認可韓信軍事戰略思想。楚漢戰爭,劉邦纏住項羽,曹參、灌嬰兩員名將協助韓信,韓信又妙計百出,所以百戰百勝成為頂級名將。

    白起是威震六國常勝將軍。白起指揮的秦軍戰鬥力強,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富民強,秦軍勇於征戰。白起本人能正確分析判斷敵情,把閃電破襲戰、運動戰、殲滅戰、水淹戰術、示弱誘敵之術等等成功靈活運用,取得了伊闕之戰、華陽之戰、攻佔楚國郢都、長平之戰等等重大勝利,乾淨利落大量地消滅了敵國有生力量。

    三國時期和白起、韓信所處時代有所不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軍閥互相混戰,公孫瓚、呂布、袁紹、袁術、劉焉等等都很有勢力,由於一些錯誤作法或者其它原因導致失敗。曹操、劉備、孫權三股勢力勝出。曹操本人擅長軍事,常常親自出徵,勝仗多,敗仗少,對軍事理論也有研究,但是不算常勝將軍,劉備和孫權擅長政治工作,軍事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突出地方。

    曹操手下文臣武將眾多,重大戰役、軍事戰略謀劃部署往往是曹操或者謀士規劃,武將去執行。沒有韓信、白起那樣謀劃和指揮戰役於一身的機會。曹魏有“五子良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許褚、李典等等武將,這些武將領兵作戰有勝有敗,“五子良將”首位張遼戰績最好,合肥之戰取得大勝,也屬於按曹操規劃的防禦戰。夏侯淵、張頜領軍打漢中之戰,夏侯淵還被黃忠斬首。曹魏集團司馬懿、毋丘儉、鄧艾屬於文武全才,遇到對手諸葛亮、姜維等非常厲害,也沒有成為常勝將軍。

    劉備集團文武劃分很明確,武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張冀、廖化以及後來的姜維等等。關羽曾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關羽智謀和戰績還是跟韓、白頂級名將不能比,關羽性格自傲有不足,關鍵領兵作戰沒有作到料敵如神,以致被東吳偷襲。再者姜維屬於文武全才,但是領兵作戰指揮藝術沒有達到韓、白那樣的水平。這些武將基本是執行劉備、諸葛亮、法正作戰命令,往往單獨規劃指揮作戰機會少,既使有,戰況、戰果也不十分理想。

    東吳文武官員不少,陸遜屬於文臣,而周瑜、魯肅、呂蒙、甘寧、程普、黃蓋、太史慈、淩統、丁奉、潘璋、朱然等等都是武將。這些武將周瑜的赤壁之戰、呂蒙的偷襲荊州之戰非常有名,但是兩個人戰果還是跟韓、白頂級名將比不了。這些武將打仗基本有勝有敗,戰爭指揮藝術,戰術的運用趕不上韓、白頂級名將。

    三國時期總體來看,戰爭頻繁程度、敵方對手情況、武將指揮戰役的機會,關鍵是武將戰略思想、戰術指揮水平等等因素影響沒有產生像韓、白那樣的頂級軍事將領。

    綜合來看,中國歷史名將很多,韓、白那樣頂級名將不算多。戰爭機遇有了,沒有天賦.能力也不會成為頂級名將。即使有能力,沒有戰爭機遇也不能被人發現成為頂級名將。

  • 4 # 拂曉清暉

    能被稱為頂級名將,需要兩大條件,一是要形成軍事理論,比如孫子,吳起。二是要有很輝煌的戰績,像白起,李靖。

    三國時期未誕生創造性的戰法和軍事理論,但實際上有誕生頂級名將的機會,那就是曹操,曹操一生征戰70多次,幾乎很少打敗仗,西方有一個網站曾評曹操為古代武將中國第一,世界第九,可惜赤壁之戰,曹丞相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作為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失敗一方的曹操怎麼都不能算頂級名將,如果赤壁是曹操獲勝,後來又沒打敗仗的話,加上官渡之戰的光環,曹操可以成為中國歷史的頂級名將。

  • 5 # 少年郎的一頓

    三國時期確實沒有像韓信、白起這樣的頂級名將。

    之所以說韓信和白起是頂級名將,是因為他們作為一個勢力的三軍統帥,創造了諸多殺伐之戰,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韓信是兵仙,而白起是殺神,他們在兵家的地位不言而喻。

    而在三國中,能作為一個勢力的三軍統帥的,不過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些謀臣。而這些人即便要論成就,也比韓信和白起差遠了。

    因為他們最後都沒有達到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目的。司馬懿的話,一生被諸葛亮壓制,更不能像白起、韓信那樣當世無敵。更何況,他們的公認身份便是謀臣,跟名將不相干。

    其他將領,比如最負盛名的關羽,也不過是奉命鎮守一州之地。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其實與當時的環境有關。

    01:三國時期,是在東漢之後。自有三國開始,漢朝就已經亡國了。就算是劉備,也只能稱蜀漢,不能代表漢朝。

    所以,在那個時代,其實並不像三國小說裡寫的那樣,劉備作為正統,得到天下人的擁護。

    在那個時代,是沒有信仰的。

    因為連年戰爭,普通老百姓都已經被打怕了,有口吃得就不錯了,所以根本不會去考慮追隨誰的問題。

    誰在統治,就追隨誰,這才是歷史常態。

    因此在當時,像當年韓信、白起這樣的名將存在是不可能的。

    白起當年,追隨秦王,秦華人奮勇爭先,對自己的民族有無比崇高的信仰,是白起能成為不世名將的基礎;而韓信時期,劉邦佈施仁德,相比另一大勢力項羽軍團,有著明顯的‘愛民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韓信能一統三軍,也與劉邦得人心這一點分不開。

    既然沒有信仰,那麼就必然不可能有像當年白起的秦軍,韓信的漢軍那樣同仇敵愾的軍隊存在。

    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即便一個人真有像韓信、白起那樣的實力,也會因為軍隊的人心問題,無法達到這兩人達到的高度。

    02:三國時期,征戰連連,名將輩出,各領風騷,相互消磨,因此才會沒有頂級名將。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猛將如雲,名將也不少。

    為人熟知的,便有關羽、馬超、張飛、徐晃、呂蒙、夏侯惇等。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名將出去征戰時,遇到的大機率也是名將,所以強強對決之下,定會縮減勝利一方的戰果。

    韓信、白起他們那年代則不一樣。

    白起那個年代,實際上秦國已經有了雄霸之勢,各國疲於自保,國內根本沒有多少能打的名將。

    韓信那個年代,項羽軍團的最強戰力便是項羽,只可惜項羽有勇無謀,他的輔佐大臣范增恨鐵不成鋼,最終對他失望至極,揚長而去。

    因此,相比較之下,韓信與白起的對手,要麼名將缺乏,要麼有明顯弱點,不如三國時期的仗那麼難打。

    而容易打的戰,便容易成就一個頂級名將,這一個邏輯相信是很合理,很清晰的。

    03:所謂時勢造英雄,三國時期的時勢確實也造了很多英雄,但是當時的時勢並不好,所以造出英雄的質量也不高。名將方面,自然沒有頂級的了。

    白起時期,大一統趨勢雛形已經成立,所以與其說白起是殺神,倒不如說他背後的大秦才是殺神。

    韓信時期,自秦朝被推翻之後,封建制度急於尋找下一任替代者。當時的主要競爭者只有劉邦和項羽兩派,因此打起來也相對容易。哪一方贏了,哪一方就能一統天下。

    最後,劉邦集團贏了,韓信統率了劉邦的軍團,自然也就能取得大成就,成為頂級名將。

    但三國時期則不然。

    首先,三國時期是三足鼎立。儘管孫劉曾經聯合過,但是實際上也是各懷鬼胎。

    因此,三國對立,相互牽制,才是三足鼎立的正確解釋。

    在這樣的環境下,連年的征伐,又要儲存實力用來對付第三方的偷襲,像白起、韓信這樣能孤注一擲的名將更加不可能存在。

    其次,三國最後的大一統在於司馬家。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因此其實,這也能證明一點,就是三國時期,三方勢力相互牽制比兩方勢力相互牽制或者一方強大的對幾方弱小的相互牽制所需要的消耗要大得多,這才會給埋伏著的第四家找到可趁之機。

    綜上所述,時代背景成就了韓信、白起這樣的頂級名將,也埋沒了三國時期出現過的那些曾經可能無限接近韓信、白起這樣的頂級名將的人。

  • 6 # 雷賊慢

    那太多了啊,就說能文能武的就好幾個,周瑜,陸遜,趙雲 其中周瑜絕對算得上三國時期頂級名將了,各方面都比較完美的全才!

  • 7 # 毛哥愛看

    有啊 只不過當時處的歷史環境不一樣 三國時期 名將輩出 沒個都在互相制衡 所以不能突出一兩個

  • 8 # 躍大餘

    有這種人,周瑜,諸葛亮。司馬懿,只是因為他們處於不同陣營。勢均力敵,誰也不能把誰怎麼樣,而韓信,白起的時代。你會發現,韓信所在的劉邦和其他諸侯之間的差距不是一般大。特別是用人方面,三國三家之間都注重平衡,最後司馬家打破這種狀態統一三國

  • 9 # 老笨蛋說歷史

    三國時期相對於戰國秦漢時期,文化在升級,戰爭環境也同樣更加險惡,如果把韓信,白起放在三國時期,也不一定能登上歷史舞臺。曹操,龐統,諸葛亮,周瑜哪個不分分鐘秒傷他們。三國時期斗的更多是計謀,陰險狡詐毒辣

  • 10 # 浪史人

    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呢?是因為你看了三國演義看了好幾遍,對裡面的人物都瞭如指掌嗎?如果說頂級名將我敢說一大推,因為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個個我們都能詳盡道來,說個一二,但是你看別的朝代呢?能全部記住的也就那幾個出點名的。難道周瑜不是頂級將領?難道郭嘉不是頂級謀士?黃忠不是頂級射手?

  • 11 # 風靜靜地吹

    英雄順勢而為,時代造就英雄。時代特徵,環境制約,人文因素,倫理觀念,價值取向,都影響著當時的民眾。英雄也是有階級性,時代性,英雄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不同時代的人不能完全統一標準對待。中華五千年,可謂英雄輩出,星光璀璨,在不同階段爍爍生輝。但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一直光彩耀人的,相對就少了。

  • 12 # 周柃利

    為什麼三國時期會給人沒有頂級名將的感覺?

    三國時期文臣武將太多,一方面出眾到極致才能獨佔鰲頭,呂布、關羽等人武力值超高,但他們缺乏謀略,諸葛亮、郭嘉等人智謀超群,但武力不行。

    可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聲還是響噹噹。

    在一方面做到極致,就能擁有大的影響力和很高的社會地位,可這些人的綜合實力卻不高

    感覺三國不太看重個人綜合實力,或者說綜合實力不錯的都自己另起爐灶做老闆了,比如劉備、孫策等人。

    不過三國也不是沒有軍事才能和武力值俱全的名將,比如東吳的周瑜和陸遜,他們有資格和韓信、白起相媲美。

    韓信和白起被稱為頂級名將,他們段位有多高?

    “戰神”白起,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也被人稱為“人屠”。

    為什麼這麼稱呼他呢?因為他戰神的名號是靠戰爭中大量殺人堆積起來的。

    1、白起累計殺敵軍百萬,號稱“戰神”

    白起所侍奉的君主是秦昭襄王嬴稷,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被封為左庶長,帶兵攻打南韓新城。

    第二年,白起又被封為左更,進攻韓、魏兩國聯軍,斬敵二十四萬人俘獲將領公孫喜,拿下五座城邑。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伊闕之戰”,伊闕之戰後,白起被升為國相。

    之後,他率兵渡過黃河,奪取南韓安邑以東大片土地,第三年,白起被封為大良造,打敗魏國軍隊,奪取城邑61座。

    總之白起作為秦國的名將,一直在不停地對外用兵,軍事才能了得,為秦國贏得很多次重要的戰役。

    白起基本上是用三次戰役奠定了他“戰神”的地位,除了“伊闕之戰”外,還有“伐楚之戰”和“長平之戰”。

    “伊闕之戰”不是白起的巔峰,“伐楚之戰”才是,這場戰役對於秦國來說可謂風光無限,對於楚國來說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白起進攻楚國,佔領鄢、鄧等五座城邑,第二年,又進攻楚國,直接佔領了楚國的都城郢,燒燬了楚國先王的墓地,一直向東到達竟陵。

    楚王只能逃跑,秦國得到楚國都城後,直接把人家都城設為南郡。

    多麼豪橫,打你就打你了,還要把你的都城設為我的郡。

    楚國被打的狼狽不堪,白起此戰後被封為武安君,他又趁勢攻打楚地,平定了黔中和巫兩個郡。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糟糕的是魏國,白起進攻魏國,奪取華,俘獲趙、魏兩國將領,斬殺敵軍十三萬人。

    再來說大家廣為熟知的“長平之戰”,秦國發兵攻打南韓,奪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跑到趙國去,趙國在長平屯兵,用來接上黨的百姓。

    秦國趁此機會攻打趙國,趙國任用廉頗為將,秦國利用離間計,讓趙國將廉頗換下,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秦國又起用武安君白起擔任上將軍。

    趙括一上任就進攻秦軍,秦軍佯裝敗退,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營壘,秦軍營壘堅固,白起又派出一支隊伍切斷趙軍後路,又堵住糧道,攔截趙國救兵。

    趙軍被斷絕糧食46天,士兵們互相殘殺,以人肉充飢。

    這一戰,趙括被射死,趙軍40萬人向白起投降白起將降兵全活埋了,這一戰,白起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

    白起的段位有多高?

    基本就是整個戰國時期沒人能趕得上他,他在戰國四大名將中排名第一。軍事能力高超,當然,當時秦國實力厚,也是他能一直打勝仗的原因之一。

    因為有白起,才有了當時如狼似虎的秦國,白起鑄就了秦國的威名,秦國成就了白起的“戰神”名號。

    2、軍事天才韓信,國士無雙,戰必勝攻必克

    韓信一開始追隨項梁,在項梁手下韓信沒有什麼名聲,項梁死後,他又追隨項羽,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可是項羽沒有采納。

    漢王劉邦入蜀,韓信離開楚軍歸順了劉邦。

    韓信因為犯事差點被處斬,要被處斬的時候正好看見滕公,於是他問滕公:

    “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於是,滕公就放了他。

    蕭何多次和韓信談話,覺得他是個奇才。到達南鄭,韓信逃跑了,因為自己得不到重用,蕭何就去追他,蕭何跑了,劉邦很生氣。

    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又說服劉邦讓韓信做大將軍,就這樣韓信出頭的日子到了。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地,俘獲了魏王豹,之後攻打代國,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韓信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這之後,劉邦封韓信為齊王。

    楚漢相爭進入決戰階段,韓信揮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

    總結韓信的成就:

    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打垮趙軍二十萬,誅殺成安君,垓下一戰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韓信是“謀戰”派代表人物,他的軍事才能高超到劉邦都自愧不如。

    劉邦曾說:

    "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以這麼說,漢高祖劉邦的天下,一半是靠韓信這個軍事天才打下來的。

    白起和韓信都是智勇雙全的頂級將領,這是三國時期很多隻有武力值的將領完全不能比的,但這並不代表三國時沒有出色的頂級名將。

    3、東吳大都督周瑜、陸遜,一個火燒赤壁,一個夷陵火燒連營

    周瑜身體健壯,容貌俊美,用通俗點的話講就是長得很帥。

    周瑜和孫策同年出生,且交情很好,孫堅去世後,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

    孫策在《三國演義》中有“小霸王”之稱,有了周瑜做輔助,一時間如虎添翼。

    孫策和周瑜感情非常好,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兩人因分別娶大喬、小喬造就人間佳話,只可惜孫策年紀輕輕就去世,死得時候才26歲。

    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接手江東大業,統領軍國事務,周瑜領兵前來弔喪,並且留在吳郡和張昭一起掌管軍政大權。

    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權軍隊和劉備的軍隊聯合,在赤壁大戰曹操。

    在這次大戰中,周瑜手下黃蓋獻計,先向曹操詐降,然後調撥幾十艘大船戰艦,船內裝滿柴草,在柴草上澆滿油膏,外面罩上帷幕,向曹軍船隊駛去。

    由於曹操的戰船全都首尾相接,周瑜用火攻,藉著風力曹軍被燒得死傷不計其數,最後曹軍只能敗退。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周瑜也因為此戰名聲大震。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對火燒赤壁的周瑜,雄姿英發的模樣做了最好的詮釋。

    赤壁之戰後,曹操留下曹仁等駐守江陵城,自己退還北方。

    周瑜與程普又領軍挺進南郡,隔著大江與曹仁對壘,周瑜派甘寧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直不對進攻甘寧。

    甘寧告急,周瑜派淩統鎮守後方,自己和呂蒙去解甘寧之危,甘寧解除危險後,周瑜和曹仁約定日期再戰。

    周瑜跨馬掠陣,被亂箭射中,曹仁知道後率軍上陣出戰,周瑜帶傷巡察軍營,激勵士氣,曹仁於是只好撤軍。

    之後,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年僅36歲。

    注意,周瑜是病死的,並非像某些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國演義》為了把諸葛亮描繪成神一樣聰明的人物,而給周瑜虛構的臺詞。

    周瑜去世時僅僅36歲,壽命太短了。

    如果他也能像劉備一樣活個六十多歲,憑藉周瑜的軍事才能,東吳還能更強盛一點也說不定。

    可就算這樣,周瑜孫吳大都督的名號還是響徹中國歷史幾千年。

    說到周瑜,不得不提一下孫吳另一個大人物,那就是陸遜。

    周瑜和陸遜,一個用火船借風勢,燒曹操的戰船,讓曹操狼狽不堪,一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用火攻給劉備來了個火燒連營。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蜀漢政權開始衰敗,蜀漢從此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當然,比起韓信和白起來,周瑜和陸遜還是要差一點,但他們在當時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了。

  • 13 # 趙逸丶

    三國時代也是有頂級名將的!

    比如,周瑜,張遼,關羽,陸遜!

    這都是比較頂級的名將了!關鍵是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太多英才!競爭太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kydrive和onedrive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