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菲利普5
-
2 # 冷眼看星河
國家一直大力倡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之所以銀行在貸款時更傾向於大中型企業,是因為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單從銀行企業效益的角度考慮,當然更願意貸款給價效比更好的大中型企業。
但是,銀行是要從國家的大局考慮,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要響應國家大力支援小微企業的號召,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在考核機制上單獨設定一套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機制。由於小微企業風險相對較高,就要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信貸人員給予較高的容忍度。考核要相對寬容。不良貸款率等指標不要和大中型企業貸款一個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信貸人員和基層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積極性。
-
3 # 遠處的煙囪
首先呢,要搞清楚被問責的業務人員究竟有沒有承擔超過自己職責範圍內的過錯或者失誤責任。在這裡,作為一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品牌銀行的後臺風控合規人員,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絕大部分被問責的業務人員至少從問責流程及依據上來看無冤可申,那為什麼小微條線的業務人員總是覺得自己很無辜,是替領導或者單位背了黑鍋,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針對小微企業制定的授信制度以及具體的執行方式背離了中小企業現實的經營模式和情況。舉個例子,我曾經遇到一個經營當地特色鹹鴨蛋生意的小企業主來銀行貸款,做他們這一行的大多都是積少成多,很少有說有人一下訂購了幾萬斤鹹鴨蛋,更多的情況就是幾百斤的訂單,結算方式也很接地氣,要麼現金,要麼微信轉賬,這些都是很難作為有力可信的審查資料的,審查人員只能透過銀行流水對小企業的銷售情況做一個粗淺的判斷,這樣就很難從這堆真實的資料資訊中判斷出這個小企業主真正的資質情況,結果往往就導致了和盤托出的小企業很難受到銀行的青睞。但是一線業務人員和主管都瞭解這個小企業的真實實力,加上各種考核指標的壓力,只能對小企業進行一些美化,以爭取審查人員的認可。但是在這個美化的過程中,尺度往往難以把握和界定,很容易出現過界踩線的情況,這樣一來,一旦貸款出了問題,追根究底之下,一切的美化都會無處遁形,結果都是業務人員承擔主要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業務人員覺得冤枉,合規風控卻覺得有理有據有事實,大家各執一詞,最後往往都是一通“糊塗官司”。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問題出在了模式化的授信審查制度上,你將分析審查一個餐飲巨頭的要求標準套用在一個賣鹹鴨蛋的小企業上來,結果自然就是放大它的缺點,淡化它的特點,哪兒哪兒都是問題了,長此以往,小微業務自然成為了眾多業務員眼中的黑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著手於建立個性化的小微企業審批模式,讓每個小企業都有著自己對應的審批模式。但這又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小企業數量千千萬萬,種類繁雜,生態各異,很難有一家銀行可以覆蓋各種小企業型別,唯一有可能達到這一目標的,就是各家銀行共同建立一個數據共享中心,採用大資料的技術從資料中心抓取已有的適合的案例,並以此為範例來審查篩選相關的小微企業。但這個想法目前很難實現,原因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經濟層面,試問,有幾家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能夠做到主動承擔大量高投入低產出的業務?
回覆列表
定製度時就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全部設計在內,如果完全按照制度執行估計沒有幾個能做的業務,出了事基本都能找到責任,否則檢查人員也得挨訓,屬於不稱職,一線信貸人員沒捱過處罰的很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