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腳踩內聯升
-
2 # 品茗撩股
首先金並沒有取代宋,金只是滅亡了北宋,南宋繼續存在了一百多年。
金能夠滅亡北宋當然是歷史的選擇。北宋自建國到宋徽宗時期,雖然經濟繁榮,但是由於澶淵之盟後,國家承平日久,百餘年沒有大的戰事,又由於宋太祖所確立的國策崇文抑武,使得宋朝的軍事力量相當孱弱,內部矛盾還引發了農民起義,整體上類似於晚清時期,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而金國當時正值崛起之初,雖然經濟文化落後,但是軍事力量勢不可擋,“兵不可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僅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就滅亡了幅員萬里的大國遼國。而北宋政治上和遼一樣腐敗昏庸,軍事上的孱弱比遼更甚。本來按照與金國海上之盟的約定,燕雲十六州要宋朝派兵攻打的,結果就在遼國快滅亡的時候,遼軍仍然能夠以少勝多,多次把宋軍打的大敗,最後只能請求金軍幫忙打下來。
透過滅遼之戰,金國看到了宋朝的外強中乾和腐敗透頂,也對宋朝的財富和繁華垂涎三尺。於是在公元1125年滅遼之後,金軍順勢南下,於1127年攻破東京汴梁,虜徽欽二帝及宗室貴族3000餘人北上,北宋滅亡。這就是靖康之變。
所以說,在當時的背景下,如此腐敗、衰弱和內外交困的北宋被滅亡,是必然的,是歷史的選擇。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社會的一個朝代,雖然它周圍強敵林立,北有大遼、西有土蕃、南有越南、西北有西夏,皆不能戰而滅之,一統天下,但是它卻在經濟文化領域開疆拓土,重視商業,實行文官政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封建王朝,人口是唐朝的2倍,財政最高時達唐朝的4倍。那麼,這樣一個經濟文化一流,底蘊深厚的大宋帝國,為什麼忽然就能被一個剛成立不久的金國給滅亡了?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軍隊經商。
我們常說“落後就要捱打”,可是宋朝不僅並不落後,他的經濟文化水平比遼、金、西夏乃至後來的蒙古遠為強大,卻為什麼老是軍旅不振,被對方吊打呢?這是因為宋朝長期奉行的是“花錢買和平”的政策。靠給對方送“歲幣”來換取自身的平安。比如在對待收復本族領土“幽雲十六州”的問題上,宋太祖最初採取的打算就是建立“封樁庫”,多攢些錢買回來。
那既然宋朝憑藉自己擅長賺錢的優勢,用“破財消災”的策略來維護和平,那軍隊的建設自然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於是,軍隊就被整得很慘:首先,重文輕武。這種國策造成宋人普遍不願意當兵,再也沒有了漢唐尚武的風範,士子們不再向往邊塞立功,再沒漢朝班超投筆從戎的熱血,也沒有了唐朝“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豪情;其次,削弱軍隊。別的朝代都是希望強軍,宋朝國策卻是弱軍,唯恐軍隊強大後,將領們重演自己“黃袍加身”的把戲及唐朝藩鎮的跋扈。於是駐軍上強幹弱枝,勁兵薈萃中央,邊疆不敢多駐精兵;練兵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打仗時陣圖遙控,文官監軍;兵種上,招饑民入伍,將軍隊變成慈善機構,養兵百萬,卻委靡不振。最後,軍隊經商。宋朝人擅長賺錢的本事也向軍隊轉移,不好好操練,忙著賺錢,貪腐成風,喪失戰力。到後來,宋兵的竟然要臉上刺字,以防逃跑,軍隊計程車氣可想而知。
在宋朝君臣的成功操作之下,宋朝終成功地削弱了軍隊力量,打壓了漢唐以來的尚武風氣,老百姓也喊出“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口號,但是“弱宋”的帽子也從此丟不掉了!軍隊是國家的臺柱子,軍隊經商,軍人忙著賺錢,軍心散了,軍隊垮了,經濟強大的宋朝成了對方眼中待宰的肥羊,國家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張愛萍上將說:“宋朝皇帝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推行軍隊經商之略,結果是武功荒疏,軍紀渙散,面對一個西夏小國,也是屢戰屢敗。金兵入侵時,中央政權失控,徽宗、欽宗二帝被俘。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開國上將張愛萍解讀北宋滅亡:軍隊經商的惡果》)
第二,九龍治水。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北宋統治者也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於是,為了預防大臣專權,將權力一再分散,一個崗位設多名人手共同管理。如將相權一分為三,由中書、樞密、三司分別掌管政、軍、財三大權力,三者不相上下,互不統攝;機構設定疊床架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相互牽制,避免專權;將官稱和實職分離,分割各級長官事權,削其權力;“官”常是拿俸祿而無所事事的空名,“職”(如大學士、學士、待制等),一般是授予較高階文臣的清高銜頭,也非實職;只有擔任的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實際差遣的工作才是實際職務。
這樣一來產生了嚴重後果:首先,皇權穩固。有效地防止了大臣的專權,避免了權臣控制朝政,影響皇帝地位;其次,行政效率低下。“九龍治水”,相互爭鬥、相互扯皮,“龍越多越不下雨,人越多鬥得越歡”,做事情的效率大大地下降,嚴重影響了決策的快捷高效。於是,宋朝常被人譏笑說“宋人議論未定,金兵已經渡河”。最後,財政吃緊。政府機構空前龐大,給財政造成嚴重壓力。
第三,中央獨裁。
經過宋朝君主在政治制度上的一再操控,終於削弱了軍隊,搞亂了官場,將朝政大權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可是,宋朝的皇帝雖然諸如詩歌、書法、繪畫、音樂等文化藝術修養奇高,在腐化墮落上也沒有其它朝代嚴重;但是,他們在軍事、外交上卻極為白痴。先有自命不凡的軍事傻瓜宋太宗親率大軍徵遼,被射兩箭,結果乘驢車狼狽逃竄,並最終因此傷折壽而亡;後有糊塗透頂的軍界奇葩宋欽宗寵信江湖神棍郭京,大開城門讓他領七千七百神兵殺敵,結果都城陷落,被敵人俘虜押解北上而終。
要說皇帝也未必都得懂軍事及外交,可是如果你不懂,就不能尸位素餐,得學會分權用人、委任責成,比如劉邦就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是自從宋太祖以武將之身篡權得國之後,宋朝皇帝就將兵權與相權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說什麼也不肯輕易給人,非要牽制眾臣,自己獨攬決策大權。偏偏宋帝在軍事上又沒那兩把刷子,所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最終落得一個亡國賤俘的可悲下場,只可惜苦了與他們陪葬的大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