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東水城
-
2 # 倒騎毛驢走天涯
我其實對這個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有點傻傻分不清楚,哲學課也沒怎麼上過,不敢妄自評論!但道德經確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讀過一點,而本人對儒釋道或者加上其他諸子百家,道家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很多觀念我也比較贊同,還有說的亂世有道家、盛世有佛家這些,總之覺得這個道家比較關心民生疾苦,他能下山去也能去拯救河山這型別,儒家是治國安邦的,這些都是我的一些愚見!
再說說老子這個“道”,我們很多人因為說道德經,以為是道德的經,我起初也是這麼認為的,甚至以為是講現在這個“道德”方面的,後來才知道其實兩個字是分開的,道德經分為“道”“德”兩部分,這裡邊的道我看了很多次,因為文言文還有很多字都是很生僻,也有通假字,許多我們根本讀不下來,也聽人家講過,我聽過黃向軍老師講國學裡講的道德經,所以我自己認為這個“道”比那個唯心或唯物高出很多,又或者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道”我覺得就是自然之道,就像流水一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
有很多時候,我覺得道德經更像是一種方法,怎樣治國怎樣做人,裡邊都有涉及,這時候的“道”就是方法!
-
3 # 樹下有味
老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老子的道是唯物主義,下文是分享本人的拙見:
直問“道”是什麼?或許會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那究竟要如何作答呢?回顧老子先生(本文對老子的稱呼)一生撰寫《道德經》的見解是“道法自然”。那“自然”是什麼呢?
自然是指宇宙一切事物的總體,而道法自然則意指宇宙萬物。雖說出生在兩千五百多年的老子先生無法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窺探宇宙萬物,但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先人早已洞察自然定律,即常說的“一葉知秋”就是很好的自然定律。雖說也有“一葉障目”之說,但“道法自然”認證了老子先生是“一葉知秋”的踐行之人。
我們在上學時候有過這樣的一遍課文《狼和鹿的故事》,課文大概是這樣【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但鹿群的後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裡大約有四千只鹿,人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嫋嫋的槍口下,狼一個跟著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6千多隻狼。凱巴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裡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可是,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這裡借用一張“獵豹追捕羚羊”的自然場景來演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透過《狼和鹿的故事》的和諧發展可知,此時此刻“無為”就是對自然最大的作為。如果我們打死羚羊讓獵豹捕獲到獵物,或者我們打死獵豹讓羚羊逃命,這都是“唯心主義”的做法。而恰恰是任其“獵豹的追捕”和“羚羊的逃跑”,才能成就了“唯物主義”。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進化法則。
那老子先生的道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老子先生主張的思想是“無為”、“道法自然”,由此可見老子先生的道是唯物主義。
如果非得說老子先生的道究竟是是唯心主義,那就是老子先生的文化,唯老子先生可說。
-
4 # 演易財經
老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本身就已經陷入了二元對立的思維。
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恆)道;名可名非常(恆)名”。開門見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眾生執著,非要在二元對立的邏輯裡打轉轉,擺脫不了這種西式的思維定式,是很難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的。
佛陀也開示眾生說,“但有言說,都無實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眾生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在道不可言說這一點上,佛家與道家是高度一致的。禪宗(個人認為禪宗汲取了儒釋道三家之精華)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也是另一個例證。
中華文化廣大悉備,無所不包,兼收幷蓄,海納百川。我們何不跳出這個二元對立的思維,來看看是否還有第三個答案呢?
中華傳統文化其實從未糾結於唯物或是唯心,而從最本源處則是心物一元的。無論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作為群經之首(道家三玄之一,儒家五經之一),而大家熟悉的陰陽魚八卦圖,正是體現了這種陰陽和合,陰陽互根的理念。
綜上,老子的道正是中華文化這種心物一元理念的體現。具體例證我們可以去仔細研讀經文字身,俯拾即是。
最後,借用佛家的思想來回答這個問題:
老子的道是唯物主義的;老子的道是唯心主義的;老子的道既有唯物主義又有唯心主義;老子的道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
佛陀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老子的道也如佛陀所說法,就看你是什麼根器了。
道,無論儒家還是道家佛家,都需要身體力行,去證悟的,不是言說可以窮盡的。我們看道,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道路,道是“行”出來的,是“修”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所以但有言說都無實意。如果要理解老子的道是什麼,那就開始按道德經所指引的,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去證悟吧。
-
5 # 優米的課堂
老子的道是一個限制性唯物主義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老子最重要的兩個成就: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
1. 辯證法思想:
世間萬物均有其規律,同時具有正反兩面,即獨立制衡又相互而轉化。
把世間的一切從“物”出發看問題,事物的變化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只應自身的變化需求。
例如:
夏天你在南方,非常想下雪。而天不會因為你的想法而下雪。
但是夏天的南方能不能下雪呢,有這麼一個可能性。當氣候條件滿足下雪的狀態時,天也是會下雪的。
這就是“唯物主義”的一個表現。
2.無為而治:
“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其實無為而治先是源於自然,如上所述,世間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有一定的狀態上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後同理延伸到政治上,社會的變化同樣也有自身的規律,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結構及分工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
但是這裡所說的“無為”而並非作為,只是這個作為,要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並推動社會的發展,這就是”治“
例如:
”無為“:
在古代強行要求現代的社會主義,是不現實的。因為古代以農業為主,以開展農業必須是以人手為主。所以對地域的佔領、對開展務工人員的佔領,就成為了主要爭奪的目標。強行推,確實是不行的。
”治“:
那所謂的“治”有是什麼,在相應的社會中,制定適合社會發展的規則、制律,讓社會更好地發展。
這時其著作<道德經>就充分表現了這一點。說是道德,但所謂的道德就是自我制約的行為,從而讓社會更美好。而社會的美好,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所以氫《道德經》比如成思想的律法,也不為過。
二、限制性的唯物主義所謂的限制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用現代的思維與科技進行探索的一個過程。
世間萬物從何而來,其萬變的規律怎樣造成。這是世界、乃至於宇宙探索的一個過程思考。
我們現在的維度是三維世界,在四維空間或是更高的維度中,是否存在一個”存在“,把控著我們的世界呢。
例如,二維空間的玻璃缸中螞蟻
螞蟻是二維空間的生物,它不知道人的存在, 也不知道玻璃缸的存在,它的環境變化,於人而言,是人為所造,於它而言,則是”唯物的變化“。
那同理,是否我們也是缸中之蟻呢?
-
6 # 生命的追問
唯心、唯物的分法,最是害人不淺!不管哪種思想,千萬別去用唯心、唯物貼標籤!讀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觸和認識,是什麼就是什麼!不管老子,還是孔子,莊子。
-
7 # 暗黑之眼
老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弄清三個概念:
(1) 老子的道是什麼。
(2) 唯物主義的定義。
(3) 唯心主義的定義。
首先,我們先看看“老子的道”是什麼?
對於何為“道”,老子在道德經中做了很多描述,比如:“道可道,非常道”,“道常無名”,“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者萬物之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老子的描述中,有一種不可知的無形力量不但孕育了天地萬物,還支配著它們的存在與執行,但不知其名是什麼,於是老子稱其為道。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體,先天地而存在,不但神通廣大,而且無所不能,但是同時,道又是“無形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甚至還是不可描述的,所謂“道可道,非常道“。
對於我們而言,可以把老子的“道“理解為一種無形力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法則,一種客觀規律。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定義與區別。
簡單來講,所謂唯物主義,就是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唯物主義最基本的思想就在於承認物質與意識相區分,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存在著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先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簡單地說,只要承認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
而唯心主義呢,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那麼,老子的“道“是屬於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呢?
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把老子的“道“理解成一種力量或能量,就屬於一種物質,就符合物質第一性的唯物主義的定義,老子的道就屬於唯物主義。
如果把老子的“道“理解成一種法則或一種客觀規律,那就屬於一種意識,就符合意識第一性的唯心主義的定義,老子的道就屬於唯心主義。
回覆列表
“道”是什麼?“道”是老子留下的一字千古之謎,歷朝歷代學者都在解讀研究都想找出真正的謎底,對於老子所說的道,歷來解說不一。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中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對兩者的區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概念,就是物質與意識何為本原,但是感覺老子的道已經無限接近物質的概念,而且老子否定了天什麼論,但是天什麼論讓人感覺它又有主觀性,但是其實並不是人的想法可以改變,人類是不能主導的,所以感覺應該是客觀唯心主義。然而老子用道否定客觀唯心主義,況且感覺老子認為道也是不可以毀滅的,所以為什麼不能理解為唯物主義呢?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區別在於物質和精神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 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總之還需我們結合現實生活在實踐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