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站立雨中等雨停

    個體化是當今中國鄉村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特徵,鄉村個體化社會的興起給農民集體主義精神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使得農民集體主義精神日漸削弱。當前中國鄉村社會個體化對農民集體主義精神的削弱主要體現在農民經濟理性迴歸與公共意識不斷消解、農民價值觀念多元與農村公共價值遭受衝擊、農村生產能力提高與農民互助精神日趨弱化等方面。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為了構建安定、團結、有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有效化解鄉村社會個體化帶來的消極影響,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地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不斷增強農民的集體觀念,使農民的"我們感"不斷增強。發展農村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增強農民的組織性,開展多元化的農民公共活動,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調動農民積極參與到村莊協同治理當中,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促進村莊治理的民主化程序,在村莊治理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農民的組織性,培養農民的集體主義精神。

  • 2 # 魏冀秋

    很難,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團結在一起才會更好,而又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並不能完全信任個別人,而且還有一些老頑童。

  • 3 # 華174684508

    謝邀回答:對於您提出的問題,農民應該怎樣樹立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一問,本人略有感悟。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本身就存在於農村農民的中間,農民在村;鎮;鄉的多方面領導和村支書的政治思想領導之下,下級服從上級;上級服從中央的統一安排和領導,在農村的生產和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個人的利益再高也高不過集體的利益,集體團隊的利益應該高於一切,人人為集體集體才能興旺與發達,個人和團隊應該是協作精神,只有樹立好維護好個人和團隊精神,在大風大浪來臨時才不至於落入險境,集體團隊精神才是農村偉大復興的精髓!

  • 4 # 那個蟲兒敢做聲

    農村農戶集體觀念、團隊意識的培養和樹立應當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首先是村民個體本身如何解決自身文化、閱力;重要的是培養和帶動;例如當前農村的公司+農戶,也就是農村合作社,它的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很好的一個使農民致富的頂好政策,可是下來全國辦的合作社沒起到應有的作用,而且佔7一8成變為空殼,這就是歪嘴和尚把怪唸歪了。而我心目中的公司+農戶(農村合作社)是;全國有一個大平臺總管,各省市縣鎮村有一個上接下銜的專門合作社,他們的任務就是把各村鎮的農副產品天天收、運、售。各縣市鎮村要在所在地城市辦農產品超市實行自產自銷的同時多餘的與全國對接互動。縣市鎮街的超市用人必須是先解決農村合作社農民當銷售員各取所長,農民全體入社,種的養的必須交合作社統籌安排,適時定價。確保種、運、銷一條龍運作(農民入社可以佔股份分紅)。農民入社當銷售員還可賺得一分工資,自種自養的不愁賣不出去了,這樣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富起來就有希望了。合作社政府必須管派書記,社長最好在本村本鎮產生。

  • 5 # 使用者17397737999

    農民即沒有集體觀念也沒有團隊精神只要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行,不然怎麼能叫農民呢。有些大話,官話農民不愛聽只講實惠。

  • 6 # 老餘133687259

    改革開放的成功,充分證明改革前的三十年是失敗的,人民公社是生產力落後主因,難道想要倒退回去?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 7 # 黃浩榮279

    農民的集體觀念應該說分田到戶後越來越淡泊,這是不爭的事實。對分田到戶後如何樹立集體觀念我思考要從組織形式,集體資產,思想統一,人人得益,這四個方面去研究丶分析、探討丶解決。

    一,組織形式。這個農民的組織形式,現在好象村越大越好,這個問題我持不同觀點。實際上村的組成作為一個集體組織是最好的,如果以鄉或鎮作為集體是空的,叫越大越空,農民看到得不到,你也組織不起來,組織起來是一個假丶大丶空的組織。真正的村應在800一1200人之間最為適宜。你超過2000人就不行了,而且下面必須有村小組,一個村小組在150一200人之間。你別看村小組長,他們雖沒有多大權力但他是一個小組的召集人,上面的事情要貫徹到群眾必須由他組織召集貫徹。。村的幹部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設3一5人為宜。人多了反而閒則生非。有了這種規模的村反而好管理,現在有的村三五千人,象一個小政府,我認為不是好事,好多事管不了管不好,矛盾越結越多,老百姓意見反而大。三五千人一個集體太龐大,群眾找幹部難,幹部那能熟悉這麼多農民,我問你,人都不熟悉,能解決問題嗎?我仼支部書記時500戶,這要這家站到我面前,對他家三代情況瞭如指掌,不用他說就基本知道他要講什麼話,有什麼事找我。因此我簡單認為大村會形成小幹部大官僚。

    二,集體一定要有資產。一個村一點資產都沒有說句實在話,抓雞最好帶把米。對村一級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應該給點政策,要讓村幹組織點錢作為集體資產。我看中國的農村一點不活肯定不行,我記得當時我們村沒有錢,組織村隊幹部從搞廢鐵賺點錢回來發村隊幹部補貼的。現在反正都是國撥,國撥的現在管理是好的。用錢都是政府把關。但農村工作有點一潭死水不活了。我認為農村工作要注意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不要一抓就死,一活就飛。幹部是要靠管的,不管肯定不行。說實在村幹腐敗就是連政府官員的,村幹在第一線一點不活肯定不行,這要管住政府官員,村幹是難腐敗的,我從集體化開始早就看清了。我為什麼要說這麼多餘的話,因為肯定有人說有集體資產就會有腐敗,但沒有集體資產老百姓這個集體觀念從何而來呢,過去我們發現有集體資產的村工作肯定比窮村工作先進啊,再一個象做條路村裡有錢,路做好多數人是擁護的啊!平時真正用活錢的地方也是蠻多的,這要制度和管理跟上,規範起來那一個吃了不請他吐出來才怪呢!有了政策扶持村裡,村裡有了資產總之老百姓能信服。

    三,思想的統一。有集體就必須統一思想。什麼叫一盤散沙,沒有步伐的一致,叫什麼集體,當然這個統一,必須統一到一個目標上來,所謂目標,一個村如何致富,如何幫農民致富,對貧困戶如何幫,村裡必須要有目標,這個首先是黨支部的統一,村組幹部的統一,再到群眾的統一。一個沒有紀律,沒有村規民約,一個沒有基層調解權,一個沒有基層話語權的村是沒有戰鬥力的。因此上下要統一,村一級上面要明確權力和義務,有些要有法律支撐,所以要有集體觀念,如沒有上下統一的思想,沒有法律法規的支撐那簡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四,農民必須受益。對損壞農民利益的行為要有這個集體代表村幹部能維權會維權。如果農民的權益村這一級不能幫維護,也就象過去的俗語,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對村幹正確正義的東西必須支援這是一點。再就是集體的利益農民必須有份。要讓老百姓知道這個集體不但政治上能說話,經濟上個個有份額這樣才象個集體,爭到榮譽,大家有光彩,得到獎勵大家能得益,這個集體觀念自然會增強,否則也是空的。為什麼國外的協會有威信能辦事,我們能不能讓每個村都變成一個小協會的形式和實質,這樣不就村的戰鬥力強了,集體觀念強了,活躍了,<不用擔心一個小村他造不成反,>中國的工作可能就順手了,圍饒三農振興目標就有戰鬥力了!

  • 8 # 小劉講農業知識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分田單幹解決了特殊時期的問題。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單幹已經阻礙了農業的發展,矛盾突出。每個省都有一個兩個以集體模式發展比較好的村子,譬如河南南街村,河北周家莊,華西村等,更能突出比小崗村單幹更有優越性和前瞻性。最主要的問題是農業及農村經濟缺少像南街村等那樣的特殊人才,而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在教育,文化引導方面確實少了定力。用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農業強則國強,農業富則國富。我們的農業從業人員確實過多,年齡分化比較嚴重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南街村等集體模式應該是未來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樣板方向。

  • 9 # 使用者56516108301

    ’現在農民最關心的不是什麼集體觀念和採取什麼經營模式,而是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和低迷的糧價、和由此造成的種地不賺錢甚至虧本、造成收入不斷下降、造成不願種地使耕地撂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集有關“孝”的成語,俗語,歇後語,寓言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