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瓦鳴

    提倡“孝”文化是守舊文化,不過是好的文化,屬於優良的傳統,為什麼不去守呢?

    只要是好的,對人們有利的傳統文化都應該去傳承和發揚。

    行孝,不一定順從。因為父母不是聖人,都會有犯錯的可能,對的我們聽從,不對的我們不可以順從,不可以叫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要有自己的主見。父母的想法或做法,我們覺得不妥,就多點去和他們溝通,發表我們的意見,最好能與父母的意見達成一致,這樣會避免好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爭執。

    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孝心,才會懂得去感恩 ,以及去報恩。一個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的恩情都不想回報,社會上的人他會有感恩嗎?雖然我們不提倡施恩圖報,但是別人對我們的恩情怎麼可以不放在心上,有機會還是要給予回報的。

    懂得感恩的人一般都是有孝心的,因為有一顆善良的心。“孝”文化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如同太陽永遠都被需要一樣,真理就是真理,不分舊時與今時,因為我們需要她。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人乎?

  • 2 # 新月詩話

    首先,孝的觀念並不是守舊的觀念,這個思想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民族中它都不可能過時,只要人倫沒有泯滅,思想沒有退化,“孝”會一直以一種嶄新的面貌持續到世界末日。

    “孝”為什麼到今天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歷久常新。總的來說提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情感的方面,一個是社會的方面,再一個就是家族傳承的方面。

    人生而就是有情感的,不管是多麼作惡多端,多麼邪惡的人,他在某些方面都會體現出他的情感傾向,只是我們旁人沒有發覺而已。在人的交往之中,情感的回報可能是最基礎的。像如今的年輕人常說的,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這是最平常的了。而“孝”就是一種最深厚和最平凡的情感回報,這不僅在我們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就是在非洲原始森林中的部落中也是一樣。人剛哇哇落地,就被父母精心呵護,當父母老了,行動不便了,理所當然要孝養他們。這就是情感方面。

    當一個人進入社會,在社會上充當各種各樣的角色的時候。和你打交道的人就越來越多,這些人當中很大一部分就可能和你進行著某些生意和工作上的往來。為了安全起見,必須要在某些方面考察你。“孝”就起了一個關鍵作用了。孝對內是人之常情,對外就是一種美德。一個擁有美德的人,就會有許多人願意放心的和他交往,一個真心孝敬父母的人,也不可能會背叛朋友,也就不可能成為這個社會上的不確定因素。反過來說,一個對朋友和其他人背信棄義,不講原則的人,他對他的父母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是從社會方面來說最基本的邏輯。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身處在社會,一生會得到很多經驗和知識。並且我們的社會是不盡相同的,比如你在農村和城市是另外一回事,你在中原或少數民族地區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一個家族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對一個地方生活技巧和人倫交往有切身的理解和體會,就會由經驗和知識總結出一些傳統。這些好的傳統要傳承下去,“孝”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我們農村說的,這個孩子聽話,這個孩子不聽話。這也有“孝”的很大成分。聽話的孩子,你把知識交給他,他會很樂意接受,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為了不讓父母操心,他也會去這樣做。等長大了明白了就懂了,並且少走了一些彎路。他又把這些東西教給下一代,代代相傳。而不聽話的孩子,就是那些忤逆和叛逆的孩子,說了也不聽,也不去做,一些東西就沒辦法傳承,更不會形成文化。這就是傳承方面。

    當然很多人會提到“愚孝”這個字眼。這是種社會和家庭的因素。“愚孝”是現代人提出的,就是那些所謂提倡新時代新社會的叛逆者所提出的,他們不僅提出了“愚孝”,還提出了“愚忠”,不知道對於一些忠於前朝而不肯屈服於當朝的人,他們就“愚”嗎?文天祥,夏完淳就“愚”嗎?照此推論,那麼愚孝的人也是“愚”嘍?這些問題就值得我們反思和討論了。在我個人來看,我是沒有見到過這種情況的。

  • 3 # 胖妞愛吃棉花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呢?應該明白“孝”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精神的一部分。所謂“守舊”我認為應該是堅守曾經那些保守、或者沒有創新的條例條規!是趨於保守不肯創新的一種表現。但是“孝”呢?自古以來,無論是基於邏輯道德還是社會責任,它已經是一種全人類的共識,所以我覺得談不上“守舊”吧。題主認為呢?

  • 4 # 紫天雲

    孝,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也是孔子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念的基礎和前提。

    01 孝順父母是踐行仁德的根本

    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也就是說,孝順父母、敬愛兄弟,這是踐行仁德的根本所在。

    另一儒家經典《孝經》中這樣寫道: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在儒家的經典作家看來,踐行孝道,開始於孝順父母,繼而能夠服務國家,最後自己能夠立身揚名、光宗耀祖,而這就是最大的孝道了。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的那樣: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我們說,正是因為靈魂深處對於孝道的虔誠、執著,才激勵著司馬遷在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的情況下,忍辱負重,發憤自礪,經過13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創作完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02 孝道激發的責任感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引擎

    既然孝文化發端於古代,那麼,今天提倡孝文化就是守舊嗎?

    恰恰相反,我們認為,提倡孝文化非但不是守舊,反而是激勵我們發憤努力、進而創造新世界、新生活的不竭動力。

    華為老總任正非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這樣寫道:

    “華為的前幾年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起步的。這時父母、侄子與我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裡,在陽臺上做飯……華為有了規模發展後,管理轉換的壓力十分巨大,我不僅照顧不了父母,而且連自己也照顧不了,我的身體也是那一段時間累垮的……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奮鬥就會有犧牲,華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機會與責任,也消蝕了自己的健康。

    回顧我自己已走過的歷史,捫心自問,我一生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無愧於事業與員工,無愧於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母,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

    我們說,上世紀80年代,任正非43歲時,因為被騙,導致自己揹負了200萬元的債務,當時,媳婦跟他離婚,他自己一個人帶著年老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住在棚屋,就是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他與朋友籌集2萬元創辦了華為公司。

    從剛開始的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經驗,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任正非硬是闖出了一片天,他用30年的時間,把華為公司打造成了通訊行業的世界第一!

    我們說,正是對父母的孝順、對大家庭的摯愛,激發出了任正非強烈的責任感,這份責任、這份使命、這份擔當,激勵著他在推動華為創新發展中,身先士卒、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終於成就了華為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

    03 弘揚孝文化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孝文化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具體的、現實的。不能只在口頭上弘揚孝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戰國時南韓軹地人聶政,在世人看來,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血腥刺客,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對自己的母親十分孝順,對自己的姐姐非常愛戴。

    嚴仲子和南韓國相俠累有仇,嚴仲子聽說聶政很勇敢,於是就拿出一百鎰黃金為聶政的母親祝壽,想讓聶政為他報仇。但聶政卻不接受,他說:“我的老母親還健在,我不敢為別人去獻身!”

    後來,等到聶政的母親去世後,聶政這才決定動身去行刺俠累,替嚴仲子報仇,在成功殺死南韓國相俠累後,聶政劃破自己的臉皮,挖出雙眼,割出肚腸而死。

    聶政的姐姐聶嫈聽說此事前往,哭著說:“這是軹地深井裡的聶政啊!他這是怕我受到連累,才自毀面容的啊。我怎麼能怕殺身之禍,最終埋沒我弟弟的英名呢!”於是她也自盡死在了聶政的屍體旁邊。

    我們說,聶政可謂是大孝之人,老母親還健在時,就不敢拿性命當兒戲、輕易為別人赴死,唯恐自己慘遭不測,老母親便會孤苦終日;可謂大忠之人,為報答嚴仲子的知遇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也義無反顧,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可謂大義之人,為了姐姐不受牽連,毅然自毀面容,挖眼屠腸,壯烈赴死。

    今天看來,像聶政這樣血腥刺客,尚能如此孝順母親、愛護姐姐,更何況是致力於弘揚孝文化的我們呢?

    總之,我們認為,提倡孝文化不但不是守舊,反而是激勵我們開拓創新的動力之源。對每一個人來講,如果拋棄了孝道,就必然意味著責任感的缺失,而缺乏責任感的人,必然難成大器。

  • 5 # 散步秋天

    提倡“孝”文化不是守舊。

    “孝”即“善”。是對父母的“善”,是對長輩的“善”。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葵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理應傳承發揚,加大力度宣傳。

    “孝”文化更應該傳承,發揚光大。“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脈,是最基本的文化,中國古代傳承人數最多的文化,普及最廣的文化,不管識字不識字的人,都懂得這種文化。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

    “孝”的起源於西周,“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其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透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物件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其二、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孝”的內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現代有人提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對於這種理念,我們要端正態度,解放思想,正確的理解領會。

    事實上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早已有完備的權威性解釋。“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絕先祖祀”四個字,這解釋了為什麼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因為早在西周,漢族人民就確立了以崇敬天道,祭祀祖先為核心的信仰。

    對於“孝”文化,我們要汲取精華,去除糟鉑,傳承美德。

    有人提出“孝”的內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一種封家宗教倫理,要徹底根除。但是古人的這句話也不無道理,如果人人都不要後代,自顧自地享受生活,人類怎樣延續,社會談何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滅絕了,也就不存什麼社會。

    “無後為大”不能單單理解成子孫,不能有男尊女婢的思想。如果這樣理解,人類社會就要受到懲罰,人類生存的比例就要失調,社會矛盾就回產生。當今的中國,正在遭遇這種懲罰,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性的短缺,促使婚嫁彩禮節節攀升,男性婚配難,為社會穩定埋下隱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我們一味地否定,認為它是封建宗教倫理,一棍子打死。這種思想,已經侵蝕著某些年輕人,他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正在毀掉人類的正常發展。由於這種思想,迫使他們對社會對人類失去了責任心,失去了應有的擔當,不結婚或者不生孩子的年輕人比比皆是。

    這種現象是錯誤的,同樣要受到懲罰,俄羅斯已經受到了懲罰,好在中國已經全面地放開了二胎生育。

    倡導“孝”文化,應該從娃娃做起,從小讓他們養成敬老、尊老的好習慣,樹立正確的社會風氣,讓每一個人都傳承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形成敬老、尊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孝”傳統,“孝”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光大。

    所以,提倡“孝”文化不是守舊,只是在提倡的過程中,要端正態度,正確對待,傳承精華去除糟鉑。

  • 6 # 索倫之眼9

    提倡《孝》文化是應該的。但觀念上要分別對待。孝順長輩與父母親,是做人的標準與必須的責任。羊羔跪乳,烏鴉後哺。動物都知道感恩,何況是人呢。人人有父母,家家養兒女。若不孝父母,必定是畜生。沒有父母親的養育上栽培,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你孝敬了長輩父母,除責任心❤外,對你的兒女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表率作用,你孝順父母親,你的孩子們將來也會孝敬你的。而孝文化,某些孝文化是不可取的,比如說:古代喪禮,要求身穿麻布,守孝三年。在當今社會是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必要。父母生前盡孝了,死後就不要搞這些沒用的東東了。心中佛常駐,何必日燒香。還有一種孝觀念是不可取的,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害的中國社會多了三千萬男性公民討不上老婆,打一輩子光棍了。可惱可恨不???但這種尊男輕女的有毒觀念還在繼續…………婦女能頂半邊天!我看當今社會中,有些婦女精英比男人強好多倍了…………所以說,孝是應該提倡與繼承的,但某些有毒害人類發展的孝文化就不要再提倡了,而是應該把有毒的傳統觀念打入十八層地下,永不翻身。

  • 7 # 妙法柔心

    首先,舊的不一定是壞的,家裡流傳下來傳家寶,時代越久遠越值錢,比如元代青花瓷。

    其次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養育之恩,高於一切。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而且我們在得到別人特別大的幫助後,常常會說恩同再造。這裡也可以看出,養育之恩,高於一切。 即使得到的幫助不大也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麼這重於泰山,高於一切的養育之恩,我們該不該去報,該不該去孝順父母?

    孝是忠的基石,家是國的基礎,家國天下的太平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人倫秩序,人倫秩序的基本規範就是“孝”。孝是一切德的根本,不孝父母者,不可與之交往,至親之人尚不能孝愛,與他人能有仁愛之心乎?不仁不義即為無德,也就是“缺德”。

    如果孝是舊的話,那這個舊就該守。當然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摒棄孝文化中愚孝的部分。傳承發揚之一傳統美德。

  • 8 # 竹葉青zyq12345

    孝,是人自禽獸的標誌,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是社會倫理的秩序,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提倡孝文化就是繼承傳統美德,對淨化社會不孝風氣有積扱作用,不是守舊而是傳承。

    孝,是子敬老子頭。兒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無論儒教道教,還是傳統文化,都在積極教育兒女孝敬父母,宣傳表彰歷史各時期孝敬父母的先進事蹟,旨在教育兒女向他們學習,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來保障社會穩定,淨化社會風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現在對孝文化宣傳的少了。提倡的少了,導致孩子們不尊重老人成為啃老族,更談不上孝敬老人,順老人更是遙不可及,敗壞了社會風氣,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中午12點,有幫大哥欄目,就是處理農村矛盾問題,有一大部分就是不孝順老人問題,現在進入老年社會,尤其是農村,為了爭奪老人的微不足道的百元養老金,兄弟弄矛盾不管老人的大有人在。所以,國家倡導孝文化無論是守舊還是傳統,都是必要的,不造成與論,孩子們孫孑們真不知道,要孝順父母。只知道父母管兒女是應該的,父母的一切是兒女的,從根夲上沒有孝敬父母的意識,現在的孩子任性,聽不盡老人言語和教育,更淡不上孝,他們認為孝文化是舊的過時的東西,父母老了需要孝順能等嗎,能靠嗎?養兒防老,可養兒防不了老成為現時,這是社會問題,現在進入老年社會,孝文化的傳承應當引起重視。

    百善孝為先,現在敬佛敬神的多了不孝敬父母的多了。不孝順生他養他的父母,敬誰還是真心的?

  • 9 # 日常的郭老師

    可不呢,提倡孝文化,提倡多陪陪父母和孩子,提倡常回家看看。提倡有啥用?

  • 10 # 志國4669

    孝敬老人是人的天性和教育無關不孝敬父母的人怎麼教育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 11 # 觀滄海150730445

    什麼叫守舊?爸爸媽媽叫了幾千年,是不是守舊?好的東西,無所謂新與舊

  • 12 # 熱鬧湖泊e9

    人無孝,豬狗不如,那就是行屍走獸,就是男女淫棍,華人吃了幾天飽飯,,,,人如此成了財狼和淫魔,,,,女人醜態百出,,,,

  • 13 # 退休工程

    孝是偉大的操守,能真孝的人定是人品高古的人。但孝不是愚孝,而是出自內心的純潔的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起名大師幫忙用八字給我測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