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文生心理
-
2 # 白鶴灣的歷史故事
年味變淡是大家共同的感覺,也是不爭的事實。至於為什麼變淡,個人以為:一是渴求變少。過去人們對於年有很多希冀,很多的願望也在放到年來到的時候去實現,一年到頭懷揣著夢想、目標去努力去奮鬥,就是為了在年到來時作個總結。就是因為如此,年才成為一個"關口",承載了人們人生太多的東西。如今,社會發展了,生活相對富裕了,吃穿行走臥的需求在隨需隨取,這些過去在年節才能實現的渴望變少、沒有了,心理上的訴求不強烈了,年之味自然就淡去許多。二是強求不強。過去過年的儀式很多,儀式感很強,因為是儀式,與生俱來就有強迫感。比如,祭祖祭祀的供奉儀式,講究多禁忌多,都是家裡年長男性在做,年輕人多不瞭解,因而逐漸式微,有的因不熟悉做變形了、減化了,有的因不懂乾脆不做了。過去,過年儀式做不好,會有諸多方面的壓力。現在,是任人而為、任性而為,沒有人去過問。三是交流變化。過去,過年是人們聚集交流的重要形態之一,鑑於交通與通訊方面的限制,見面難交流不易。現在,飛機、高鐵發達,交通方便見面相對容易很多,有事當面說見面談容易多了,手機、微信、QQ等天天在聊,影片時時可見。這些方面的變化也淡化了人們利用春節相見的渴求。
當然,不管怎麼變,年的重要性還是存在的。隨著時代變遷,年之味也不做"加法",最終變成什麼樣,誰也說不好。
-
3 # 一號猹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年味兒變淡了呢?
作為北方沿海城市80後的猹,記憶中的年味兒至少是這樣的:
過年穿新衣
在春節即將到來的前一個月,每家每戶每個週末的固定專案都是全家人集體出動逛商場,為每一位家庭成員添置過年穿的新衣新鞋,從裡到外,大件小件全都是新的。
過年囤糧囤肉
過年前一週,每家每戶的媽媽姥姥奶奶們開始製作各種各樣的麵食,饅頭、花捲、烙餅、棗卷、豆包、糖三角,蒸好的麵食可以放進冰箱裡冷藏、冷凍,也可以直接放到陽臺的窗子外面,露天冷冷的空氣可以讓食物較長時間的儲存。
還有種類繁多的燉肉:五花三層的燉豬肉、燉雞、燉牛肉、燉羊肉,雞翅,雞腿,排骨,羊排,豬蹄等等等等,連著幾天,整個家裡飄著的都是燉肉的香氣。
肉類裡面最好吃的還是炸肉,切好半釐米厚的裡脊片,或者一釐米長寬的裡脊條,裹上雞蛋液,放進滾油鍋裡炸成金黃色,撈出來放到器皿裡控油之後再吃,又香又酥。油炸的肉可以存放很久,炸幾大缸豆,全家人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鞭炮聲聲
濃濃的年味兒裡,北方過年的鞭炮是絕對不會缺少的環節。
無論是三十兒晚上、初一早晨每家每戶都要放的兩千響大紅鞭炮,還是孩子們玩兒的一百響小鞭炮,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年”裡,這種噼裡啪啦的聲響不絕於耳。
除了熱鬧的響聲外,遍地大紅色的鞭炮碎屑映著家家戶戶窗上門上的吊錢,春節的紅紅火火名副其實。
還有鞭炮燃放後空氣裡彌散著經久不散的火藥味兒,也是年味兒裡獨特的味道。
為什麼現在過年年味兒變淡了呢?
僅僅是以上列舉的三項曾經過年的標配,現在幾乎已經消失殆盡。
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呢?
過年的新衣服?不存在的。
以前每個人的一身新衣服就要花掉大半個月工資,全家一起置辦新衣,只能等到過年這種特別的日子,才能存夠錢奢侈一次。
而現在,大半個月工資置辦全家人衣服都不成問題了,想奢侈隨時有經濟條件。
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現在,全世界的衣服樣式都擺在你面前的螢幕上,很多人開始選擇線上挑選新年服裝,不用在大冷天和別人一起擠商場了。
——這麼想的人越來越多,於是過年前的商場一年比一年冷清。
而且現在人們在網上看中喜歡的衣服,隨時可以下單,一年365天隨時可以給自己和家人買,新衣裳不一定非要等到過年。
過年和買新衣服的相關性越來越低了。
吃的方面,近些年來,為了補充過年期間買不到現成食物的問題,很多大酒店、食品廠都推出了花樣繁多的速凍麵食與肉類半成品,專門在過年時期供應,而這類食品禮盒也逐漸成為過年串門走親訪友的伴手禮。
吃的時候放到蒸鍋裡蒸一蒸,雖然很少能勝過家裡媽媽自制的味道,卻真的省去了很多很多手工時間。
而最近一兩年來,菜市場裡的小商販頭腦愈加活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春節“錯峰迴家”。
在大年三十兒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繼續留在城市裡做買賣,會賺到比平時多好幾倍的利潤。
等到所有小販過完年從老家都回來之後,自己再回老家補過年。
賺錢和團圓兩不耽誤。
再加上如今電商生鮮食品供應過年期間是不停的,只需要在app上搜索下單,新鮮的食材、或者美味的成品分分鐘直接送上門。
綜合以上三點,人們也大可不必像小時候一樣被迫集中囤糧囤肉。
鞭炮
PM2.5大家都知道了伐,環保我們就不說了吧,為中國的空氣質量改善貢獻一份力量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
與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相比,年味兒這種追求真的只是一種情懷。
現如今,年味兒真的變淡了嗎?
如果僅僅是集中添置新衣、家家戶戶囤糧囤肉、鞭炮聲此起彼伏震天動地才算年味兒的話,那麼年味兒確實變淡了。
但年味兒並不僅限於此啊。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味兒早已演變成新的形式,濃濃的存在於你我周圍。
可以去過年前後各大超市裡轉轉,迴圈播放的“好運來”,每個貨架前的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的長長的甚至拐彎兒的結賬隊伍,每個顧客小推車裡堆成山的年貨。
每到過年前,快遞停運前的那段日子,每個公司前臺收到的包裹數量堪比雙十一的規模。
年前同事間的聊天閒話統一變成了搶票攻略。
新時代新的年味兒展現形式,留在大家腦海裡的曾經的年味兒不可避免的逐漸遠去,舊時的年味兒變成了記憶中的情懷被時代大潮淹沒,顯得珍貴而令人唏噓。
幾十年後,我們現在的過年方式又會變成子孫口中無法尋回的年味兒。
-
4 # ru15138581001
長大了年味越來越淡了,因為關注的點不一樣了,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小夥伴在一起玩 放鞭炮打燈籠 一玩就是一宿不睡,現在也只有小孩喜歡過年,大人對過年越來越沒什麼感覺,以前只有黑白電視,春節聯歡晚會只能放一次,現在人手一部手機,能看回放。。
-
5 # 小妖兒29
確實淡了 因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平常大家吃的也都挺好 也就沒有對過年的期盼了。再加上現在過年不讓放鞭炮了,就更沒有年味兒了。
-
6 # 88115253638
不是淡啦!!時代變啦!!!愛看春晚的人都老啦!!!喜歡春晚的星星⭐也走啦!!剩下年輕的啦!!!都沒有興趣!!
-
7 # 東雲遊
年味現在感覺確實不如小時候感覺濃,在北方過年的時候天氣非常冷,放假在家怕冷不怎麼出門,大街小巷都比較冷清,而在過年那天,天氣再冷,大家也跑出來放鞭炮,包餃子,竄門等開心地忙活起來,以前生活水平也比較低,一年當中不捨得買新衣服,不捨得吃好的,只有過年那幾天能穿新的,吃好的,還可以玩,放鞭炮,放煙花,非常開心,一年當中就盼過年了;而現在時代和生活水平不一樣了提高了很多,平時有喜歡的衣服隨手就買了,好吃的太多了,水餃也是家常便飯了,想吃就可以吃,不用非得等過年了,現在也在城市化了,不讓隨意放鞭炮等等,平時人的社交和精神文化也已經很豐富,導致年味不如小時候感覺濃,不過過年還是很值得期待,預示著這一年的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一家人能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大年,就很開心的。
-
8 # 辰宇鴻翔
兒童時期那個年代窮啊!過年能吃好的、穿上新衣服,放放鞭炮,起個大早過年,特別幸福。現在生活好啦,條件優越,天天向過年,時間長久啦,過年的年味淡了,今非昔比。
-
9 # 手機使用者87820358975
主要還是物質生活豐富了,平時生活,和過年吃的,沒什麼大的區別,再加上城鄉禁止燃放煙花炮竹,總感覺沒有年味,以前,雖然條件都差,但,一到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都開始準備年貨,其間,煎炒烹炸就陸續開始了,小孩開始零星的放炮,(主要是節省下來,到過年時再放)特別是年三十那天,家家傳出,刀跺肉餡撞擊案板聲響,真可以說是,春節前夕的交響曲,人們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年貨都準備齊了吧,處處都顯得年味是那麼的濃和重。三十晚上,吃餃子前,各家各戶的門前,鞭炮齊鳴,鑽天猴和煙花,不時的在天空綻放,大人小孩都翹首仰望,天空顯得,色彩斑斕,初一早上,人們走家竄戶,相互祝福問好,又是鞭炮齊鳴,飯罷,人們三三兩兩,湧向廣場,公園,一個個喜笑言開,一會兒,三眼銃對天鳴放,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隨後,一隊接一隊的秧歌,舞獅,高蹺,漢船走過來了人們駐足觀看,並指指點點的評論著,那個好看,那個漂亮,現在想想,那才有年味,那才是真正的過年,唉!憶往昔,均成了回憶,已一去不復返,前後對比,真覺得現在的年不能與前相比,唯一不變的是,吃餃子和家人的團聚。
-
10 # 在水之湄674
我是62年出生的人,我小時候過年,提前一兩個月都開始盼過年,雞鴨魚肉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買了,爸爸媽媽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給我們做衣服了,爸爸會裁剪衣服,不但給我們做也給鄰居家做,白天上班晚上就邊做衣服邊給我們講故事,還蒸很多饅頭,蒸人口饃,就是每人一個裡面夾個鋼背,誰吃著誰有福,大年初一吃不能剩必須吃完,蒸很多饃蒸一鍋就放鞭炮真是太熱鬧了。爸爸會買個大豬頭煮,還買鵝,脖子好長掛在牆上我是很害怕的,還炸很多東西,有三刀,蜜食花,等等,三十晚上該撈餃子的時候就開始放炮,三十晚上的第一鍋餃子家裡每個人都有,那時的餃子別提多好吃了,吃餃子之前爸爸就開始帖春聯,這個時候就開始放鞭炮了,鞭炮此起彼伏,然後就是熬夜,我們熬著熬著就去睡了,爸爸媽媽會熬一夜,到了五更就起床了,看誰家放的鞭炮早,我們就穿上頭天晚上爸爸媽媽給我們準備好的衣服戴上準備好的毛主席像章,還給我們每人十張一角毛票,可以剌耳朵的,嶄新的,美滋滋的吃著餃子,然後就跟爸爸媽媽去給鄰居拜年,真的太好了,說都說不完。現在為啥淡了呢?其實也不是淡了,就是現在太方便了,食物太豐富了,隨時隨地都可以買,不用提前一個月買到時候買都可以,不用大張旗鼓的蒸饅頭了,提前一個月做衣服了,不用提前一個月買豬後腿了,總之,還是物資豐富了,生活方便了。
回覆列表
大家都有一種感覺,年味兒赿來赿淡了,那年味到底去哪裡了?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年味是從哪裡來的。
春節是建立在中國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節日文化,當然年味也就來自於農村。春節節日的生命力當然也離不開農民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方式。
以前農民耕作一年,春節是農閒休息的時候,串親訪友,改善飲食,主要也是嚮往五穀豐登,生活富裕,由此而編排自導自演的慶賀節目,當然年味十足。
而當中的中國正急劇從農業文明中轉型出來,快步進入城鎮化,農民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方式也在逐步更新,以前傳統的年味淡化,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