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73166950085

    猿猴 最古老的靈長類,也就是人類及其現代所有猿猴的共同先祖,可以上溯到6500萬年前的古新世。這種動物與其說是像猴,不如說更像松鼠。這是一種愛在地上亂竄,專門以昆蟲為食的膽小哺乳動物。 古新世的地球是個溫暖平靜的世界,廣袤的熱帶森林向赤道兩側伸展,遠遠超出了今天的範圍。歐、亞、非三大洲到處是熱帶森林,北美大部分是叢林。當時的北美洲與歐洲透過格陵蘭連成一片大陸。在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長有尾巴、外形像老鼠的哺乳動物。它們今天的近親是一批專門吃昆蟲和果實的哺乳動物,如田鼠、豪豬和鼴鼠。可能由於地面上競爭過於激烈,也可能由於樹上存在比地面上更為豐富的食物,一些早期的哺乳動物開始爬上樹去,以果實、昆蟲、鳥蛋以及幼鳥等為食。今天非洲和亞洲仍殘存這種早期靈長類的孑遺,它們被稱為“原猴”,其中包括頗有名氣的狐猴和眼鏡猴。這些原猴幾千萬年來體形骨骼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非常適應它們的生存環境。但是,另外一些種類卻變化很大,從中迅速輻射演化出生存於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原猴、猴、猿及人類。 靈長類的進化很能說明演變傾向於穩定或變化之間的競爭。在3000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原猴的主幹在世界熱帶雨林區極其成功,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另一些早期原猴進化很快,促使它們進化的動力可能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覺的環境變化,氣候波動,或其他與之生存相關的動物的變化。即使是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物種的演變方向,日積月累,在某些地方不同適應方式的新的種群就會出現。 樹棲生存往往可以促使一些種群迅速演化。在樹上攀授跳躍要比在地面上行走較為安全便捷,它使動物的後肢變長,前爪逐漸失去了像鼠那樣的尖爪,而變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對於樹棲動物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適應,便於攀援樹木的枝幹,但下樹時就會顯得非常笨拙,並且在懸吊抓握時不甚方便。當前肢進化成抓握的手時,爪子就顯得累贅了。所以在大部分靈長類中,爪子進化成成了指甲,只有一小部分靈長類仍然保留了爪子,主要用來梳理毛髮。手指和腳趾都變長了,變得更加靈活。這些動物還保留了尾巴,可以起平衡作用或成為幫助抓握的器官。它們演化成直立的姿勢,並能大幅度地轉動腦袋。由於它們出現了特有的神經系統,以精確控制肌肉運動,大腦的灰質層也大大擴充套件。這些進化改善了這些新型動物在枝上作迅速和突然運動的應變能力比如抓住一根樹枝的同時捕捉一個快速移動的昆蟲或小蜥蜴。 跳躍、攀援和把握,成為它們生活的一部分,視覺變得比嗅覺更重要。視力的進化對於樹棲三維視野的動物來說,比地棲兩維視野的動物更重要。因為樹棲時往往要判斷一隻昆蟲或一根樹枝的準確位置和距離,這就必須有立體的視野。於是,早期原猴的頭逐漸發生變化。它們的吻部開始縮短,頭骨變圓,眼睛視網膜對於暗淡的光線變得十分敏感,而且能辨別顏色。它們的眼睛也變得很大,以增強攝取光線和分辨的能力,並在周圍發展出角質的保護層。當兩個眼睛逐漸移到臉部正前方時,一隻眼睛的視線能夠與另一隻眼睛的視線重疊,使之產生所謂的雙目視覺,然後逐漸導致立體視覺。立體視覺賦予它們以精確判斷距離的能力,但是像兔子這樣的眼睛長在胸袋兩側的動物,必須時刻警惕來自左右和背後的襲擊,而不必觀察它們吃的東西。因為草不會移動,它們靠鼻子和嘴巴就能定位。再則,吃草也不需要很高的天分,不像樹棲靈長類專門在樹梢捕捉昆蟲,始終要應付三維空間環境中的敵害。 森林是比草原更為複雜的環境,靈長類的感覺和運動適應使得它們能利用森林中的各種食物資源。靈長類的大腦頻繁處理從感覺器官傳來的訊號,並指揮四肢的運動,所以大腦的進化對於適應環境也非常重要,為此靈長類大腦的相對體積(腦量與體重之比),也要比其他動物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是藥神》會不會重新整理《戰狼2》的票房記錄?